一种圆编机的针筒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0458阅读:3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圆编机的针筒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针织机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圆编机的针筒结构。
技术背景单面平纹编织机是圆编机的一种,如图1所示,其为目前常规的单面平纹编织机的针筒部分的结构示意图,针筒91呈环形,其外缘安装有竖直分布的织针10,织针在工作时需要上下运行,完成纱线的钩入,实现编织。如图1所示,目前织针10安装时,首先需要在针筒上端通过铣削加工铣沉降片92的槽。目的是通过槽供沉降片92安装,并且令该槽成为沉降片92前后滑动的轨道,通过外壁配合沉降片做进出动作。在针筒的下段还安装有驱动织针10上下运行的固定钢片93。采用这种结构的编织机,针筒91的上端需要进行热处理,以增加该区域的硬度,这样才能具有较好的耐磨性能,以保证织针在做上下动作时阻力小和耐用性久。由此可见,此种针筒加工时间长且成本高。如何克服上述问题,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令织针固定,因为织针固定后,其就不会与针筒产生相对运行,这样就不会形成摩擦,从而也就不会对针筒形成磨损,针筒就无需进行热处理等相关工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为了克服目前产品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圆编机的针筒结构,当圆编机采用该种结构的针筒后,织针将被固定在针筒内,避免织针运动对针筒造成的磨损。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该针筒为环形针筒,针筒的外缘成型有供织针容置的针槽,并且于针筒上形成有一向上凸起的撑布圈。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撑布圈和针筒为一体成型。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撑布圈通过紧固件固定在针筒上方。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针筒上端具有一承载撑布圈的环形平面,撑布圈位于该平面上,并通过螺钉将撑布圈固定在平台上。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平台和撑布圈之间放置有垫片。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撑布圈顶面为一圆滑弧形面。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由于织针不会与针筒形成相对运行,所以针筒的加工就变得简单。其通过原材料直接加工后,采用铣削方式在表面加工铣针槽即可,另外在针筒上端一适当位置可加与针筒一体或与针筒分体的顶布圈,直接抛光表面便可投入生产使用。整个加工过程工序简单,无需再进行热处理、装插片等工序。另外,由于针筒工作过程中不会与织针产生相对运行,这样就不会形成磨损,大大增加其使用寿命。同时,由于织针被固定,不再进行上下运行的动作,直接减少磨擦阻力,从而导致电能的损耗减少,提升机器编织的速度。用此针筒编织出的布面更清晰、更平滑。使用本实用新型时,该针筒将配合特殊设计的压布轮,撑布圈将对织物形成的胀紧力,编织时利用压布轮压过织物时对纱线产生的胀紧力,令纱线脱离织针顶端的钩咀,钩咀的针舌打开(即钩咀脱圈);当压布轮越过该位置后,纱线复位时,纱线重新落入织针的钩咀,钩咀的针舌合拢(即钩咀成圈)。


[0013]图1是现有圆编机的针筒部分的结构示意图;[0014]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示意图;[0015]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在使用状态下的示意图;[0016]图4是图3的立体示意图;[0017]图5是图3的立体分解示意图;[0018]图6是图3中压布轮部分的立体图;[0019]图7是图3中纱咀部分的立体图 [0020]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主视角度下的工作状态示意图;[0021]图9a-9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侧视角度下的工作状态示意[0022]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示意图。[0023]说明书附图标号说明[0024]1针筒 10纱线100钩咀[0025]11针槽 12平台2齿盘[0026]3固定座 31卡槽4撑布圈[0027]41垫片 5压轮51固定座[0028]52调节螺杆 53轴承座61压布轮定位调整圈[0029]62纱咀定位调整圈7纱咀711上座[0030]712下座 72瓷眼73导轮[0031]74穿纱瓷眼 75沟槽80织物[0032]81棉纱 82氨纶纱线91针筒[0033]92沉降片 93钢片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2,本实施例包括环形针筒1,针筒1的外缘成型有供织针10容置的针槽11, 并且于针筒1上形成有一向上凸起的撑布圈4。撑布圈4通过紧固件41固定在针筒1上方。针筒上端具有一承载撑布圈4的环形平面12,撑布圈4位于该平面12上,并通过螺丝将撑布圈4固定在平台12上。为了调节撑布圈4的高度,可在平台12和撑布圈4之间放置有垫片41,通过增加(或减少)撑布圈4的垫片数量,或者改变垫片41的高度,来调节撑布圈4的高度。另外,为了令织物可一顺畅的越过撑布圈4,撑布圈4顶面为一圆滑弧形面。为了进一步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功效,下面将对结合圆编机的其他部件进行说明。见图3-7,工作时,与针筒1配合的部件还包括齿盘2、固定座3、撑布圈4、压布轮5、 调整圈6和纱咀7。[0038]齿盘2呈环形,其外围形成有传动齿21,当圆编机开始工作时,齿盘2通过其外围的传动齿21被驱动,从而带动齿盘2运行。齿盘2在运行的同时带动针筒1运行。固定座3呈环形,其直径大于针筒1,固定座3位于针筒1外围。固定座3的环形内缘开设有与织针10针脚对应的环形卡槽31。针筒1与固定座3相互配合将织针10固定,其中织针10通过竖直的针槽11在水平方向被固定,其通过水平方向的卡槽31在竖直方向被固定。而针筒1和固定座3均固定在齿盘2上端面,这样针筒1、齿盘2和固定座3形成一个整体,织针10固定其中。撑布圈4呈环形,其可以与针筒1 一体加工成型,也可以分开加工后,再与针筒1 组装。在针筒1上端、偏向其内缘向上凸起形成撑布圈4,该撑布圈4用于将编织的织物伸展,令织物表面形成张力。为了保持织物80可以顺畅的越过撑布圈4,撑布圈4顶面为一圆滑弧形面。另外,可在撑布圈4底部增减加垫片41,来调整撑布圈4的上下高度,从而对撑布圈4高度进行调节。在于织针10上端的钩咀100与撑布圈4之间的空间安装有压布轮5。压布轮5安装在一定位调整圈的下方。定位调整圈位于针筒1的上方,其独立于针筒1,安装在编织机主体上的定位圈(图未示出),并不与针筒1一同运行。定位调整圈包括压布轮定位调整圈61和纱咀定位调整圈62,这二者可以分开制作,也可以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其中压布轮定位调整圈61上端面均勻开设有安装槽,压布轮5沿压布轮定位调整圈61分布,并且压布轮5通过连接件安装在压布轮定位调整圈61 上。具体结构为该连接件包括呈L型的固定座51、调整螺杆52、轴承座53。固定座51 的水平段卡嵌于压布轮定位调整圈61上端面开设的安装槽内,并通过紧固螺丝将固定座 51与压布轮定位调整圈61固定。调整螺杆52的上端螺纹连接于固定座51的竖直段,调整螺母52的下端与轴承座53螺纹连接。压布轮5的转轴通过轴承水平固定在轴承座53上。 轴承座53与固定座51之间的距离可通过调整螺杆52来调节,只要旋转调整螺杆52,就可实现其在竖直方向的移动,当调整完毕后通过固定螺母将其固定即可。在纱咀定位调整圈62下方还安装有纱咀7。纱咀7用于将纱线引导至织针10的钩咀100位置。通常用的纱线有普通的棉纱81和氨纶纱线82。纱咀7通过纱咀固定座安装在纱咀定位调整圈62下方。纱咀固定座包括与纱咀定位调整圈62固定的上座711以及与纱咀7固定的下座712。上座711与下座712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分别加工,然后再通过紧固螺丝连接。本实用新型采用分开加工的方式,并且使用者可根据需要调整上做711 与下座712之间的配合距离,从而调整纱咀7的高低。在下座712上设置有供棉纱81穿过的瓷眼72和供氨纶纱线82穿过的导轮73,棉纱81和氨纶纱线82通过纱咀7前端穿纱瓷眼74和沟槽75抵达织针10处。棉纱81经过瓷眼72穿入,然后经过穿纱瓷眼74抵达织针10处。氨纶纱线82通过导轮73引入,在由沟槽75引入织针10处。本实用新型可同时提供普通棉纱与氨纶纱线的编织功能。为了调节纱咀7与织针10之间的距离,本实用新型中纱咀7与下座712之间采用了可调节的固定结构。纱咀7呈条形,下座712的底面开设有与纱咀7配合的槽,纱咀7可前后调节通过固定螺丝将纱咀7固定在下座712的底面。见图8、9a、9b,本实用新型工作时,首先将一编织完的圆形的织物(即布头)挂钩于织针10的钩咀100上。然后,调整撑布圈4、压布轮5、纱咀7的位置。挂在钩咀100上的织物80末端越过撑布圈4后,与位于中心的卷布机连动,产生向下的牵引力,令织物80 表面在牵引力作用下胀紧。编织开始后,棉纱81 (或者结合氨纶纱线82)由纱咀7送至织针的钩咀100位置, 针筒1随齿盘2开始转动,这样织物80就相对于压布轮5产生运转,利用压布轮5压过织物 80时对纱线产生的胀紧力,令纱线脱离织针10顶端的钩咀100,钩咀100的针舌打开(即钩咀脱圈);当压布轮5越过该位置后,纱线复位时,纱线重新落入织针的钩咀,钩咀的针舌合拢(即钩咀成圈)。如此就实现了编织。当纱线顺畅后再按正常启动按钮便可提高编织速度、每分钟机速可达70 80转以上。本实用新型可通过增减压布轮以及纱咀的的数量, 来对编织路数进行改变。由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易,操作简单方便,阻力小,耗电少等诸多优点。见图10,这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一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 撑布圈4和针筒1为一体成型。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圆编机的针筒结构,包括环形针筒(1),其特征在于针筒(1)的外缘成型有供织针(10)容置的针槽(11),并且于针筒(1)上形成有一向上凸起的撑布圈G)。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编机的针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撑布圈(4)和针筒(1)为一体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编机的针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撑布圈(4)通过紧固件(41)固定在针筒(1)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圆编机的针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针筒上端具有一承载撑布圈(4)的环形平面(12),撑布圈(4)位于该平面(12)上,并通过螺丝将撑布圈 (4)固定在平台(12)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圆编机的针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平台(12)和撑布圈(4)之间放置有垫片(41)。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圆编机的针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撑布圈(4)顶面为一圆滑弧形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针织机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圆编机的针筒结构。该针筒为环形针筒,针筒的外缘成型有供织针容置的针槽,并且于针筒上形成有一向上凸起的撑布圈。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撑布圈和针筒为一体成型,或者,所述的撑布圈通过紧固件固定在针筒上方。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由于织针不会与针筒形成相对运行,所以针筒的加工就变得简单。其通过原材料直接加工后,采用铣削方式在表面加工铣针槽即可,另外在针筒上端一适当位置可加与针筒一体或与针筒分体的顶布圈,直接抛光表面便可投入生产使用。整个加工过程工序简单,无需在进行热处理、装插片等工序。另外,由于针筒工作过程中不会与织针产生相对运行,这样就不会形成磨损,大大增加其使用寿命。同时,由于织针被固定,不再进行上下运行的动作,直接减少磨擦阻力,从而导致电能的损耗减少,提升机器编织的速度。
文档编号D04B15/14GK201952592SQ20112000950
公开日2011年8月3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13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13日
发明者洪荣豪 申请人:韦增机械(佛山高明)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