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纤倍捻机放线过渡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3437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短纤倍捻机放线过渡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机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短纤倍捻机放线过渡机构。
技术背景在纺织行业,短纤倍捻机是纺织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机械,短纤倍捻也是一个重要的步骤,而其中的放线过渡机构是放线轴放线的必要过程,放线过渡机构为放线轴提供的原料线提供张力,使得加捻的线条满足用户的需要,其不足之处是现有的短纤倍捻机放线过渡机构上的放线过渡板没有明显的刻度线,使得调整时每次换一种规格就要重新试着调节,不能很快调整,降低了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一种短纤倍捻机放线过渡机构,它在放线过渡板上有刻度线,可以方便使用者记忆,快速调节,适应各种线条的要求。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措施如下短纤倍捻机放线过渡机构,包括短纤倍捻机机架和放线过渡板,放线过渡板固定在短纤倍捻机机架上,放线过渡板成型有第一调节孔和第二调节孔,第一调节孔和第二调节孔边上成型有多条刻度线;第一调节孔上通过螺栓连接有第一导向滑轮,第二调节孔上通过螺栓连接有第二导向滑轮。所述滑块上插接有导向杆,滑块固定在短纤倍捻机机架上,导向杆上插接有滑轮。所述第一调节孔为圆弧形孔,第二调节孔为直线形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放线过渡板上成型有多条刻度线,可以方便使用者记忆,快速调节,适应各种线条的要求;同时滑块固定在短纤倍捻机机架上,导向杆插接在滑块上,这样方便导向杆的滑动微调,调节张力。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放线过渡板;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图。图中101、短纤倍捻机机架;1、放线过渡板;11、第一调节孔;12、第二调节孔;13、 刻度线;14、第一导向滑轮;15、第二导向滑轮;2、滑块;21、导向杆;22、滑轮;3、加捻辊;4、 放线筒。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见图1至图3所示,短纤倍捻机放线过渡机构,包括短纤倍捻机机架101 和放线过渡板1,放线过渡板1固定在短纤倍捻机机架101上,放线过渡板1成型有第一调节孔11和第二调节孔12,第一调节孔11和第二调节孔12边上成型有多条刻度线13 ;第一调节孔11上通过螺栓连接有第一导向滑轮14,第二调节孔12上通过螺栓连接有第二导向滑轮15。滑块2上插接有导向杆21,滑块2固定在短纤倍捻机机架101上,导向杆21上插接有滑轮22。第一调节孔11为圆弧形孔,第二调节孔12为直线形孔。工作原理将放线筒4的原料线拉出,通过导向杆21,依次绕第一导向滑轮14到第二导向轮15,再穿过加捻辊3,绕到卷纱筒上,开机,电动机带动加捻辊3,使得原料线加捻,卷绕到卷纱筒上。此时,由于第一导向滑轮14和第二导向滑轮15,以及导向杆21,使得对原料线产生了张力,同时通过调节第一导向滑轮14在第一调节孔11的位置以及第二导向滑轮15在第二调节孔12的位置,对准上面的刻度线13进行调整,使得适合客户的要求。导向杆21上插接有滑轮22,使得原料线进过时可以去除毛刺,减少摩擦。
权利要求1.短纤倍捻机放线过渡机构,包括短纤倍捻机机架(101)和放线过渡板(1),放线过渡板(1)固定在短纤倍捻机机架(101)上,其特征在于放线过渡板(1)成型有第一调节孔(11)和第二调节孔(12),第一调节孔(11)和第二调节孔(12)边上成型有多条刻度线 (13);第一调节孔(11)上通过螺栓连接有第一导向滑轮(14),第二调节孔(1 上通过螺栓连接有第二导向滑轮(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纤倍捻机放线过渡机构,其特征在于滑块(2)上插接有导向杆(21),滑块(2)固定在短纤倍捻机机架(101)上,导向杆上插接有滑轮0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纤倍捻机放线过渡机构,其特征在于第一调节孔(11)为圆弧形孔,第二调节孔(1 为直线形孔。
专利摘要短纤倍捻机放线过渡机构,涉及纺织机械技术领域,包括短纤倍捻机机架(101)和放线过渡板(1),放线过渡板(1)固定在短纤倍捻机机架(101)上,放线过渡板(1)成型有第一调节孔(11)和第二调节孔(12),第一调节孔(11)和第二调节孔(12)边上成型有多条刻度线(13);第一调节孔(11)上通过螺栓连接有第一导向滑轮(14),第二调节孔(12)上通过螺栓连接有第二导向滑轮(15)。它在放线过渡板(1)上有刻度线(13),可以方便使用者记忆,快速调节,适应各种线条的要求。
文档编号D01H13/32GK202139362SQ201120167388
公开日2012年2月8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24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24日
发明者何跃明, 吕磊, 李勇, 王永卫, 赖万云, 陈传 申请人:新昌县日利实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