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衣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1329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洗衣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洗衣机之中的特别是洗涤槽的旋转轴线延伸的方向从水平方向倾斜的洗衣机。
背景技术
如(日本)特开2007-319172号公报的洗衣机那样,已知的有具备旋转轴线延伸的方向从水平方向倾斜的洗涤槽、覆盖洗涤槽的外周的水槽、以及收纳洗涤槽和水槽的外箱的洗衣机。在洗涤槽的旋转轴线延伸的方向从水平方向倾斜的洗衣机中,包括洗涤槽和水槽的系统的重心根据衣物等负荷而在洗衣机的前后方向上移动。为了与此对应,(日本) 特开2007-319172号公报记载的洗衣机具备多个防振构件,其从外箱的下部支撑水槽;施力部,其位于水槽的上部和外箱的上部之间且对水槽的上部向前方施力;施力部,其位于水槽的后方下部和外箱的后部之间且对水槽的后部向后方施力;以及施力部,其位于水槽的前方下部和外箱的下部之间且对水槽的前方下部向下方施力。由此,无论该洗衣机正在运转时还是未运转时,水槽的姿态都被保持在规定的范围内。另外,在(日本)特开2007-319172号公报的洗衣机具备打开关闭外箱的开口部的外侧的门和打开关闭水槽的开口部的内侧的门这两个门。如(日本)特开2007-319172 号公报的洗衣机那样具备多个门的洗衣机,可以分别单独地考虑包括洗涤槽和水槽的系统的振动和该洗衣机的振动。这样,在具备多个门的现有的洗衣机中,这些多个门起到有助于振动对策的作用。然而,从洗衣机的成本削减、减轻使用时的麻烦等理由来看,期望洗衣机具备一个门。这样的门打开关闭外箱的开口部并且打开关闭水槽的开口部。

发明内容
_5]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即使是如(日本)特开2007-319172号公报的洗衣机那样利用施力部等来保持水槽的姿态的洗衣机,也存在如下问题,即,在减少门的数量的情况下,由于外箱和水槽的间隔被比较大地打开,由此根据各施力部施力的方向,配置在外箱和水槽之间的部件在该洗衣机的运转中会较大地变形。在配置在外箱和水槽之间的部件在该洗衣机的运转中较大地变形的情况下,产生如下问题,即,有时发生衣物等洗涤物夹在外箱和水槽之间的情况,使洗涤物被损伤而无法适当地洗涤。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洗衣机,其具备洗涤槽、水槽以及外箱,通过抑制配置在外箱和水槽之间的部件在洗衣机的运转中变形,来防止洗涤物的损伤而可靠地进行洗涤。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发明的洗衣机具备洗涤槽、水槽、外箱、多个防振构件、上部施力部以及下部施力部。洗涤槽呈有底筒形,具有朝向前方开口的开口部。另外,洗涤槽以旋转轴线为中心旋转。洗涤槽的旋转轴线在从水平方向倾斜的方向上延伸。水槽具有比洗涤槽的开口部靠前方配置的开口部。另外,水槽覆盖洗涤槽。外箱收纳水槽和洗涤槽。多个防振构件从外箱的下部朝向上方支撑水槽。上部施力部与水槽的上部和外箱的上部连接,对水槽向前方和后方施力。下部施力部与水槽的前方下部和外箱的前部连接,对水槽向斜前上方施力。根据本发明,可以通过上部施力部、下部施力部以及多个防振构件来抑制水槽的姿态变化。因此,根据本发明,可以抑制配置在外箱和水槽之间的构件在洗衣机的运转中变形。在本发明中,在外箱和水槽之间配置有上部施力部、下部施力部以及多个防振构件。即, 根据本发明,抑制了上部施力部、下部施力部以及多个防振构件在洗衣机的运转中变形,因此,可以更适当地保持水槽的姿态。另外,下部施力部对水槽的前方下部向斜前上方施力,由此可以抑制水槽的前方下部向下方移动的姿态变化。由此,在包括洗涤槽和水槽的系统中,抑制了旋转轴线的倾斜发生变化,因此,重心不易向前方移动。这样,抑制了旋转轴线的倾斜发生变化且重心不易移动,由此系统的振动不易变得复杂。因此,可以容易地检测系统的振动,相对于振动可以容易地控制洗衣机。在本发明的洗衣机中,优选外箱具有比水槽的开口部靠前方配置的开口部。而且, 优选本发明的洗衣机还具备打开关闭外箱的开口部并且打开关闭水槽的开口部的门。另外,优选门具有突出部。优选突出部在门闭塞了外箱的开口部和水槽的开口部时从前方向后方突出。突出部的一部分在门闭塞外箱的开口部和水槽的开口部时配置在水槽的内部。根据该构成,门打开关闭外箱的开口部并且打开关闭水槽的开口部。另外,门具有在门关闭外箱的开口部和水槽的开口部时从前方向后方突出的突出部。突出部的一部分在门关闭外箱的开口部和水槽的开口部时配置在水槽的内部。另一方面,根据本发明,可以抑制配置在外箱和水槽之间的部件在洗衣机的运转中变形。另外,下部施力部对水槽的前方下部向斜前上方施力,由此可以抑制当洗涤物位于水槽和门之间时洗涤物被门按压,由此水槽向后方移动,外箱的开口部和水槽的开口部之间的前后方向的空间进一步扩大。因此, 可以防止因为洗涤物进入外箱的开口部和水槽的开口部之间的前后方向的空间,或洗涤物夹在突出部和水槽的开口部之间而导致的洗涤物或该洗衣机的部件被损伤,可以可靠地进行洗漆。优选本发明的洗衣机还具备配置在外箱的开口部和水槽的开口部之间的衬垫。根据本发明,可以抑制配置在外箱和水槽之间的部件在洗衣机的运转中变形。因此,可以避免配置在外箱的开口部和水槽的开口部之间的衬垫被损伤。发明效果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洗衣机,其具备洗涤槽、水槽以及外箱,通过抑制配置在外箱和水槽之间的部件在洗衣机的运转中变形来防止洗涤物的损伤而可靠地进行洗漆。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上述和其它对象、特征方面以及优点将更加明显。


图I是示出本发明的洗衣机的立体图。
图2是在透视本发明的洗衣机的外箱的内部的一部分的状态下所示的洗衣机的正面图。图3是本发明的洗衣机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根据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申请的发明人锐意研究的结果是发现产生如下新问题即使如现有的洗衣机那样,通过施力部等保持水槽的姿态,在减少了门的数量的情况下,因为各施力部施力的方向,配置在外箱和水槽之间的部件在洗衣机的运转中也较大地变形。根据该内容,本申请的发明人想到改变包括配置在水槽和外层之间的施力部的施力方向的构成。根据该内容,本申请的发明人的锐意研究的结果是本申请的发明人完成本申请发明。如图I所示,洗衣机I具备外箱10。另外,如图3所示,洗衣机I具备水槽40和旋转滚筒20。洗衣机I是全自动滚筒式洗衣机。但是,洗衣机I也可以具有使收纳于旋转滚筒20的衣物等洗涤物干燥的功能。如图I所示,外箱10具有大致长方体形。另外,外箱 10具有底盘11、机身部12以及顶板13。底盘11形成洗衣机I的底部。机身部12从底盘 11向上方延伸。另外,机身部12具有前面121、右侧面122、左侧面123(参照图2)以及背面124(参照图3)。顶板13是机身部12的一部分,形成洗衣机I的顶部。此外,在图I 图3中,附图标记Fr、Rr、Up、Dn、Ri、Le分别表示洗衣机I的前方、 后方、上方、下方、右方、左方。如图I所示,可以将左右方向称为宽度方向W。另外,可以将前后方向称为进深方向D,可以将上下方向称为高度方向H。关于高度方向H,比外箱10的中央靠上方的部分是外箱10的上部,比外箱10的中央靠下方的部分是外箱10的下部。如图I所示,在前面121的上部配置有洗涤剂盒16。洗涤剂盒16抽拉自如地收纳在外箱10中。洗衣机I的使用者可以向洗涤剂盒16内投入洗涤剂、漂白剂以及柔顺剂等。另外,在外箱10的前面121的上部,与洗涤剂盒16在宽度方向W上并排地配置有操作部17,操作部17具有操作按钮(未图示)和显示面板(未图示)。如图3所示,洗衣机I具备作为洗涤槽的旋转滚筒20、液体平衡器30、覆盖旋转滚筒20的水槽40以及作为驱动部的电动机5。另外,洗衣机I具备未图示的控制部。水槽 40和旋转滚筒20收纳在外箱10中。旋转滚筒20具有开口部21和底部22,具有有底筒形。开口部21朝向前方开口。 底部22与开口部21相对地配置。旋转滚筒20以旋转轴线R为中心旋转。旋转滚筒20的旋转轴线R在从水平方向倾斜的方向上延伸。底部22在旋转轴线R的大致垂直方向上延伸。与连接旋转滚筒20的开口部21和底部22的方向中的水平方向平行的方向是洗衣机 I的前后方向。在旋转滚筒20中、以旋转轴线R为中心的圆的半径方向上,在开口部21的边缘27的外侧安装有液体平衡器30。作为旋转滚筒20的材质,一般使用不锈钢钢板。在旋转滚筒20的周壁23和底部 22上,形成有用于供水、排水以及通气的多个小孔24。周壁23是旋转滚筒20中的筒状部分。在洗衣机I中,周壁23具有大致圆筒形。另外,周壁23在与旋转轴线R延伸的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延伸。此外,省略形成在底部22的小孔的图示。在周壁23上配置有多个导流板26。导流板26与旋转轴线R大致平行地延伸。另外,导流板26朝向以旋转轴线R为中心的圆的半径方向的内方从周壁23突出。水槽40具有开口部41和底部42,具有有底筒形。旋转滚筒20收纳在水槽40的内部所形成的空间内。开口部41朝向前方开口。底部42与开口部41相对地配置。在洗衣机I中,水槽40的周壁48具有大致圆筒形(参照图2)。水槽40的周壁48是水槽40中的筒状部分。另外,周壁48在与旋转轴线R延伸的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延伸。在水槽40的下部安装有配重件28。详细地说,配重件28配置在筒形水槽40的周壁48中、外箱10的前面121的附近且面对底盘11的位置。此外,为了取得整个水槽40 的平衡,可以在水槽40中安装有多个配重件28。另外,配重件28可以安装在水槽40的上部。如图3所示,在旋转滚筒20的底部22的外侧面上,固定有驱动轴25。驱动轴25 连结有电动机5。电动机5安装在水槽40的底部42的外侧面。电动机5具有转子51、定子 52以及电动机箱53。转子51、定子52以及驱动轴25的一部分收纳在电动机箱53内。转子51具有永久磁铁。另外,转子51固定于驱动轴25。定子52以在以驱动轴25为中心的圆的半径方向的内方包围转子51的方式,配置在电动机箱53的内部。另外,定子52具有线圈。向电动机5供给的电力被控制部控制,由此转子51的转速和旋转方向被可变控制。 由此,旋转滚筒20以规定的转速、在规定的方向上旋转。如图I所示,在外箱10的前面121安装有外门18。开口部15配置在比旋转滚筒 20的开口部21靠前方且比水槽40的开口部41靠前方的位置。外门18打开关闭形成在前面121的开口部15。外门18打开关闭外箱10的开口部15并且打开关闭水槽40的开口部 41。通过打开外门18,可以通过外箱10的开口部15和水槽40的开口部41向旋转滚筒20 投入洗涤物或从旋转滚筒20取出洗涤物。外门18具有透明状的窗户81。由此,洗衣机I的使用者可以从外箱10的外方视觉识别旋转滚筒20的内部。另外,外门18具有突出部82。突出部82具有容器形状。突出部82从前方向后方凹陷。在水槽40的开口部41的边缘43安装有由橡胶等弹性体形成的衬垫44。衬垫44 配置在开口部15和开口部41之间。当使用者关闭外门18时,衬垫44贴紧突出部82的周边83,由此通过突出部82和衬垫44密闭水槽40。这样,外门18闭塞外箱10的开口部15, 由此突出部82的周边83闭塞水槽40的开口部41。当外门18闭塞外箱10的开口部15,由此突出部82的周边83闭塞水槽40的开口部41时,突出部82从前方向后方突出。当外门18被关闭时,S卩,当外门18闭塞外箱10的开口部15和水槽40的开口部41时,突出部82的一部分被配置在水槽40的内部。此外, 突出部82的形状除了从洗衣机I的前方朝向后方突出,且当外门18闭塞外箱10的开口部 15和水槽40的开口部41时,突出部82的一部分被配置在水槽40的内部以外,没有特别限定。洗衣机I具备具有多个防振构件的防振机构6。水槽40被多个防振构件支撑,使得旋转滚筒20在水槽40的内部可以以旋转轴线R为中心旋转。防振机构6在外箱10内配置在水槽40的下方。防振机构6作为多个防振构件而具有前侧防振构件61和后侧防振构件62。前侧防振构件61和后侧防振构件62从外箱10的底盘11朝向上方支撑水槽40。 前侧防振构件61和后侧防振构件62相互具有相同的构成。
如图2所示,在洗衣机I的正面视图,即,从正面看洗衣机I时,前侧防振构件61 和后侧防振构件62分别配置在洗衣机I的左侧和右侧。前侧防振构件61具有减振器63 和压缩螺旋弹簧64。在防振机构6中,减振器63的下端形成前侧防振构件61的下端。前侧防振构件61的下端与底盘11连结。另外,减振器63具有从减振器63向上方突出的杆 65。减振器63对作用于杆65的冲击力进行缓冲。压缩螺旋弹簧64以缠绕杆65的方式绕杆65配置。杆65的上端和压缩线圈64的上端由凸缘状的连结件66相互地连结。此外, 如上所述,后侧防振构件62的构成与前侧防振构件61的构成是相同的,因此,省略后侧防振构件62的构成的说明。在水槽40的下部的外周面设有台座45和台座46。前侧防振构件61和后侧防振构件62分别安装于台座45和台座46。当前侧防振构件61安装于台座45时,由橡胶等弹性构件形成的衬套67配置在连结件66和台座45之间。台座45的上下方向的尺寸与台座46的上下方向的尺寸相比较大。台座45的下端和台座46的下端在上下方向上相互配置在相同的位置。前侧防振构件61在上下方向上配置在底盘11和台座45之间,并且从底盘11朝向上方支撑水槽40。同样地,后侧防振构件62在上下方向上配置在底盘11和台座46之间,并且从底盘11朝向上方支撑水槽40。 此外,前侧防振构件61和后侧防振构件62的构成不作特别限定,可以具有其它的构成。前侧防振构件61的上端和后侧防振构件62的上端配置在比各自的下端靠宽度方向w(参照图I)的内方。由此,前侧防振构件61和后侧防振构件62在洗衣机I的正面视图中,以由前侧防振构件61和后侧防振构件62构成为大致反V字的方式配置在外箱10的内部。另一方面,如图3所示,在前侧防振构件61和后侧防振构件62之间,在前后方向上空开规定的间隔。在洗衣机I中,在从侧方看洗衣机I时,即,在洗衣机I的侧面视图中, 前侧防振构件61和后侧防振构件62以在大致竖直方向上延伸的方式支撑水槽40。这样, 前侧防振构件61的中心线C1和后侧防振构件62的中心线C2分别在大致竖直方向上延伸。规定的间隔,即,在前后方向上的中心线C1和中心线C2之间的距离L包括系统的重心在洗衣机I的无负荷状态时和在额定负荷状态下洗衣机I运转时之间移动的范围。该系统至少包括旋转滚筒20、水槽40、电动机5、液体平衡器30以及配重件28。此外,洗衣机I的无负荷状态是指洗涤物完全未进入旋转滚筒20内的状态且水完全未进入水槽40内的状态。另外,额定负荷是指例如进入旋转滚筒20的洗涤物的重量中、 所允许的最大重量。额定负荷状态是指至少额定负荷重量的洗涤物被收纳在旋转滚筒20 内的状态。此外,在洗衣机I具有干燥功能的情况下,干燥时的额定负荷可以与洗涤时和脱水时的额定负荷不同。优选在这种情况下的干燥时的额定负荷与洗涤时和脱水时的额定负荷相比较小。洗涤时是指后述的洗涤行程和漂洗行程中、至少在洗涤行程中洗衣机I正在运转时,脱水时是指在脱水行程中洗衣机I正在运转时。作为例子,假定洗衣机I的额定负荷是10kg。在洗衣机I的额定负荷是IOkg的情况下,洗涤时在洗衣机I中负荷有40kg左右(洗涤物的重量为10kg、在洗涤物中所包含的水的重量约为10kg、滞留在水槽40和旋转滚筒20内的水的重量约为20kg)的重量。另外,在洗衣机I的额定负荷是IOkg的情况下,脱水时(特别是脱水开始时),在洗衣机I中负荷有20kg左右(洗涤物的重量为10kg、在洗涤物中所包含的水的重量约为IOkg)的重量。这样,在额定负荷的洗涤物被收纳在旋转滚筒20内的情况下,在作为支撑构件的前侧防振构件61和后侧防振构件62中洗涤时所负荷的重量与脱水时所负荷的重量相比较大。在洗衣机I中,旋转轴线R延伸的方向从水平方向倾斜。但是,旋转轴线R在大致水平方向上延伸,因此,包括旋转滚筒20和水槽40的系统的重心的位置在洗涤物和水进入水槽40和旋转滚筒20之前和之后在前后方向上变化。另外,随着洗涤物和水的重量变大, 洗涤物、水所处的区域扩展到旋转滚筒20的更前方的部分,因此,系统的重心的位置向前方移位。但是,在洗衣机I中,洗衣机I的无负荷状态下的重心Gtl、在额定负荷状态中的旋转滚筒20和水槽40中滞留有水的状态(即,洗涤时)的重心Gw以及额定负荷状态中的脱水时的重心Gh在前后方向上配置在中心线C1和中心线C2之间。此外,图3所示重心Gtl、重心Gw以及重心Gh的位置在前后方向上示出各自位置的顺序。因此,例如中心线C2与重心Gtl、重心Gw或重心Gh在前后方向上各自的间隔不限于图 3所示内容。另外,可以是重心Gtl、重心Gw或重心Gh中、重心Gw位于比中心线C1靠前方的位置。当洗衣机I脱水时,在洗衣机I的正面视图中,旋转滚筒20按照逆时针旋转。另外,洗衣机I洗涤时,在洗衣机I的正面视图中,旋转滚筒20按照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洗衣机I具备上部施力部70和作为下部施力部的螺旋弹簧73。上部施力部70与水槽40的上部和外箱10的上部连接。水槽40的上部是指在高度方向H上比水槽40的中央靠上方的部分。在洗衣机I中,上部施力部70与水槽40的周壁48和支撑部12a连接。 支撑部12a安装于机身部12,配置在顶板13的内面。上部施力部70具有螺旋弹簧71和螺旋弹簧72。螺旋弹簧71的一端安装于周壁48的前端,另一端安装于支撑部12a。螺旋弹簧71对水槽40向斜后上方施力。螺旋弹簧72的一端安装于水槽40的后部的周壁48, 另一端安装于支撑部12a中的螺旋弹簧71的另一端的附近。螺旋弹簧72对水槽40向斜前上方施力。这样,上部施力部70对水槽40向前方和后方施力。此外,在洗衣机I中,支撑部12a具有板形。但是,支撑部12a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支撑部12a的材质没有特别限定。螺旋弹簧73与水槽40的前方下部和配置在外箱10的前面121的内侧的构件连接。螺旋弹簧73的一端安装于与外箱10的前面121连接的金属板75,另一端安装于设置在水槽40的下部的周壁48的台座74。金属板75配置在前面121的后方且比水槽40的开口部41靠下方的位置。这样,螺旋弹簧73以通过金属板75朝向外箱10并将水槽40向斜前上方拉出的方式配置在外箱10的内部。此外,螺旋弹簧71、72以及73不限于螺旋弹簧, 可以是一般的其它的施力装置。在洗衣机I中,在洗涤行程、漂洗行程、脱水行程中,根据进入水槽40和旋转滚筒 20的洗涤物、水的量,水槽40的姿态变化。另外,在旋转滚筒20旋转的情况下,至少在前侧防振构件61和后侧防振构件62上负荷有基于洗涤物和水的重量的荷重。例如在如系统的重心位于比中心线C1靠前方的位置时那样,系统的重心位于比较前方的情况下,图3所示水槽40和旋转滚筒20具有以前侧防振构件61与台座45的连接位置的附近为中心按照逆时针旋转的倾向。另外,例如在如系统的重心位于比中心线C2靠后方的位置时那样,系统的重心位于比较后方的情况下,图3所示水槽40和旋转滚筒20具有以后侧防振构件62与台座46的连接位置的附近为中心按照顺时针旋转的倾向。
而且,当对系统施加重量时,前侧防振构件61和后侧防振构件62的杆65向减振器63下沉,由此水槽40和旋转滚筒20向下方移位。但是,在洗衣机I中,以螺旋弹簧73向斜前上方拉水槽40的方式施力,由此即使在水槽40和旋转滚筒20具有向下方移位的倾向的情况下,也可以抑制水槽40和旋转滚筒20的姿态变化。这样,可以通过抑制水槽40的前部向下方的移位来抑制衬垫44的变形且防止损伤。另一方面,在洗衣机I中,例如在洗衣机I的无负荷状态时和额定负荷状态中的脱水时之间系统的重心所移动的范围在前后方向上收纳在中心线C1的位置和中心线C2的位置之间。由此,在洗衣机I中,可以无论洗涤物和水的量来防止水槽40的姿态的变化。另外,即使在系统的重心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的情况下,通过在前后方向上相互空开规定间隔而配置的前侧防振构件61和后侧防振构件62,系统的重心通常位于作为系统的支撑构件的前侧防振构件61和后侧防振构件62之间,因此,也可以抑制旋转滚筒20旋转时的系统的振动的复杂化。因此,可以降低旋转滚筒20旋转时的系统的振动。而且,以螺旋弹簧73 向斜前上方拉水槽40的方式施力,由此可以与防振机构6 —起降低包括水槽40和旋转滚筒20的系统的振动。另外,以螺旋弹簧73向斜前上方拉水槽40的方式施力,由此与以从水槽40的下方按压水槽40的方式施力的情况相比,可以在水槽40的前方下部和外箱10的前部之间有效地对水槽40的前方下部施力。而且,不在水槽40的前方下部和外箱10的底盘11之间配置从下方对水槽40施力的其它的构件,因此,可以有效地利用水槽40的前方下部和外箱 10的底盘11之间的空间。下面,参照图3说明洗衣机I的工作。首先,使用者打开外门18,从开口部15向旋转滚筒20内投入洗涤物后,关闭外门 18。洗涤所使用的洗涤剂被加入洗涤剂盒16 (参照图I)。如果需要,则使用者向洗涤剂盒 16加入精洗剂。使用者也可以在洗涤行程或漂洗行程的中途加入精洗剂。另外,在洗衣机 I中,用于精洗剂的盒(未图示)可以与洗涤剂盒16分开设置。下面,使用者操作操作部17,选择洗涤条件和干燥条件。根据使用者对操作部17 的操作,操作部17向控制部发送控制信号,由此控制部控制洗衣机I的各构件。由控制部根据使用者所选择的洗涤条件和干燥条件,进行例如洗涤行程、漂洗行程、脱水行程。首先,说明洗涤行程。使用者按压操作部17的启动按钮,由此由控制部控制外门 18和供水阀(未图示)。由此,外门18被锁住,并且供水阀被打开,由此自来水向水槽40 内供给。此时,向水槽40供给混合了收纳在洗涤剂盒16中的洗涤剂的水。当由水位传感器(未图示)检测在水槽40内水被供给到规定的水位为止时,供水阀被关闭。接着,循环泵(未图示)被驱动。通过水槽40向旋转滚筒20内供给的水通过循环泵的驱动从水槽40经过规定的流路,从朝向旋转滚筒20内的循环水出口(未图示) 花洒状地向旋转滚筒20内喷射,由此返回旋转滚筒20内。而且,旋转滚筒20内的水再次通过小孔24在水槽40和规定的流路之间循环。在经过循环泵进行驱动的时间中、规定的时间的情况下,控制部将循环泵的驱动控制为停止。下面,旋转滚筒20通过电动机5根据用于洗涤行程的旋转图旋转。在洗衣机I中, 旋转滚筒20例如按照50rmp左右旋转。此外,旋转滚筒20的旋转图按照洗涤行程、漂洗行程、脱水行程的各行程,或与洗涤物的种类、洗涤干燥的程序相应地,事先设定有旋转速度、旋转周期、反转周期等不同的多个旋转图。旋转图被程序化,使得被使用者选择或被自动地选择。当电动机5正反旋转时,旋转滚筒20也同样地正反旋转。S卩,在洗衣机I的正面视图中,旋转滚筒20按照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通过旋转滚筒20旋转,由此旋转滚筒20 内的洗涤物被导流板26抬起。但是,洗涤物未旋转一圈而在旋转的中途从旋转滚筒20的内周壁面离开,向下方落下。该动作在旋转滚筒20旋转的期间被反复进行。由此,洗涤物在旋转滚筒20的内部被搅动。这样,将搅动洗涤物称为翻滚运动。翻滚运动被持续10分钟左右。这样的话,洗涤行程利用所谓的拍洗效果来进行。此外,当进行该洗涤行程时,可以驱动循环泵。当洗涤行程结束时,水槽40内的水通过排水部(未图示)向外箱10外排出。当排水结束后,进行中间脱水行程。在该行程中,旋转滚筒20按照用于中间脱水行程的旋转图高速地旋转。在中间脱水行程中,因为旋转滚筒20的旋转带来的离心力,在洗涤物中所包含的水通过小孔24从旋转滚筒20向水槽40吐出。向水槽40吐出的水沿着水槽40的内壁面向下方流动,通过排水部向外箱10外排出。当中间脱水行程结束时,程序从中间脱水行程向漂洗行程转移。在漂洗行程中,供水阀被打开,自来水向水槽40供给。当由水位传感器检测到在水槽40内水被供给到规定的水位为止时,供水阀被关闭。供水阀被关闭后,控制部以循环泵被驱动规定时间的方式控制循环泵。当经过规定时间时,控制部使循环泵的驱动停止。之后,旋转滚筒20根据用于漂洗行程的旋转图旋转。此外,也可以当进行该漂洗行程时驱动循环泵。反复数次中间脱水行程和漂洗行程后,程序从漂洗行程向最终的漂洗行程转移。 在最终的漂洗行程中,供水阀被打开,包含柔顺精洗剂的水向水槽40供给。进行了规定次数的漂洗行程后,进行脱水行程。当最终的漂洗行程结束时,漂洗液从水槽40向外箱10外排出。排水结束后,根据用于最终脱水行程的旋转图,以旋转滚筒20 例如以IOOOrpm的高速旋转的方式进行最终脱水行程。在最终脱水行程中,与中间脱水行程同样地,在洗涤物中所包含的洗涤液因为旋转滚筒20的旋转带来的离心力,通过小孔24 向水槽40吐出。开始脱水行程并经过了规定的时间后,控制部切断向电动机5的通电,进行停止处理。如上所述,液体平衡器30与旋转滚筒20 —体地以旋转轴线R为中心旋转,因此, 在中间脱水行程和最终脱水行程中,当旋转滚筒20以比较高的速度旋转时,液体平衡器30 也与旋转滚筒20 —起以比较高的速度旋转。如上所述,洗衣机I具备旋转滚筒20、水槽40、外箱10、前侧防振构件61、后侧防振构件62、上部施力部70以及螺旋弹簧73。上部施力部70具有螺旋弹簧71和螺旋弹簧 72。旋转滚筒20呈有底筒形,具有朝向前方开口的开口部21。另外,旋转滚筒20以旋转轴线R为中心旋转。旋转轴线R在从水平方向倾斜的方向上延伸。水槽40具有配置在比旋转滚筒20的开口部21靠前方的位置的开口部41。另外,水槽40覆盖旋转滚筒20。外箱10收纳水槽40和旋转滚筒20。前侧防振构件61和后侧防振构件62从外箱10的底盘 11朝向上方支撑水槽40。螺旋弹簧71的一端安装于周壁48的前端,另一端安装于支撑部 12a。螺旋弹簧71对水槽40向斜后上方施力。螺旋弹簧72的一端安装于水槽40的后部的周壁48,另一端安装于支撑部12a中螺旋弹簧71的另一端的附近。螺旋弹簧72对水槽40向斜前上方施力。螺旋弹簧73与水槽40的前方下部和配置在外箱10的前面121的内侧的构件连接,对水槽40向斜前上方施力。根据洗衣机1,可以通过上部施力部70、螺旋弹簧73、前侧防振构件61以及后侧防振构件62来抑制水槽40的姿态变化。因此,根据洗衣机1,可以抑制配置在外箱10和水槽40之间的部件在洗衣机I的运转中变形。在洗衣机I中,在外箱10和水槽40之间, 配置有上部施力部70、螺旋弹簧73、前侧防振构件61以及后侧防振构件62。S卩,根据洗衣机I,抑制了上部施力部70、螺旋弹簧73、前侧防振构件61以及后侧防振构件62在洗衣机 I的运转中变形,因此,可以进一步适当地保持水槽40的姿态。另外,可以通过螺旋弹簧73对水槽40的前方下部向斜前上方施力来抑制水槽40 的前方下部向下方移动的姿态变化。由此,在包括旋转滚筒20和水槽40的系统中,抑制了旋转轴线R的倾斜发生变化,因此,重心不易向前方移动。这样,抑制了旋转轴线R的倾斜发生变化且重心不易移动,由此系统的振动不易变得复杂。因此,可以容易地检测系统的振动,相对于振动可以容易地控制洗衣机I。在洗衣机I中,外箱10具有比水槽40的开口部41靠前方配置的开口部15。而且,洗衣机I还具备打开关闭外箱10的开口部15并且打开关闭水槽40的开口部41的外门18。另外,外门18具有突出部82。突出部82当外门18关闭外箱10的开口部15和水槽40的开口部41时从前方向后方突出。突出部82的一部分当外门18关闭外箱10的开口部15和水槽40的开口部41时配置在水槽40的内部。根据该构成,外门18打开关闭外箱10的开口部15并且打开关闭水槽40的开口部41。另外,外门18具有当外门18关闭外箱10的开口部15和水槽40的开口部41时从前方向后方突出的突出部82。突出部82的一部分当外门18关闭外箱10的开口部15和水槽40的开口部41时配置在水槽40的内部。另一方面,洗衣机I可以抑制配置在外箱10和水槽40之间的部件在洗衣机I的运转中变形。另外,螺旋弹簧73对水槽40的前方下部向斜前上方施力,由此可以抑制当洗涤物位于水槽40和外门18之间时,洗涤物被外门18按压,由此水槽40向后方移动,外箱10的开口部15和水槽40的开口部41之间的前后方向的空间进一步扩大。因此,可以防止因为洗涤物进入外箱10的开口部15和水槽40的开口部41之间的前后方向的空间,或洗涤物夹在突出部82和水槽40的开口部41之间而导致的洗涤物或洗衣机I的部件被损伤,可以可靠地进行洗涤。洗衣机I还具备配置在外箱10的开口部15和水槽40的开口部41之间的衬垫 44。根据洗衣机1,可以抑制配置在外箱10和水槽40之间的部件在洗衣机I的运转中发生变形。因此,可以避免配置在外箱10的开口部15和水槽40的开口部41之间的衬垫 44被损伤。另外,洗衣机I具备旋转滚筒20、水槽40、外箱10、前侧防振构件61以及后侧防振构件62。旋转滚筒20呈有底筒形,所述有底筒形具有朝向前方开口的开口部21和与开口部21相对地配置的底部22。另外,旋转滚筒20以在从水平方向倾斜的方向上延伸的旋转轴线R为中心旋转。水槽40覆盖旋转滚筒20。外箱10收纳水槽40和旋转滚筒20。前侧防振构件61和后侧防振构件62分别朝向上方地支撑水槽40。另外,前侧防振构件61和后侧防振构件62相互具有相同的构成。而且,在前后方向上,在前侧防振构件61和后侧防振构件62之间空开规定的间隔。根据洗衣机I,旋转轴线R在从水平方向倾斜的方向上延伸。因此,在洗衣机I中, 至少在洗涤物被投入旋转滚筒20之前和之后,包括旋转滚筒20、水槽40、电动机5以及液体平衡器30的系统的重心的位置在前后方向上变化。但是,在支撑水槽40的前侧防振构件61和后侧防振构件62之间,在前后方向上空开规定的间隔。由此,水槽40在前后方向上被前侧防振构件61和后侧防振构件62稳定地支撑。因此,即使当系统的重心在前后方向上移动时,通过前侧防振构件61和后侧防振构件62,系统的重心位置通常位于作为系统的支撑构件的前侧防振构件61和后侧防振构件62之间,因此,可以抑制旋转滚筒20旋转时的系统的振动的复杂化。因此,可以降低旋转滚筒20旋转时的系统的振动。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可以提供具备相互具有相同的构成的前侧防振构件61和后侧防振构件62、旋转滚筒20以及水槽40的洗衣机I,其可以抑制旋转滚筒20旋转时的系统的振动的复杂化。另外,前侧防振构件61和后侧防振构件62相互具有相同的构成。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可以抑制具有前侧防振构件61和后侧防振构件62的防振机构6的成本和洗衣机I的成本。在洗衣机I中,前侧防振构件61和后侧防振构件62的规定的间隔包括在洗衣机I 的无负荷状态时和额定负荷状态下洗衣机I运转时之间、系统的重心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的范围。根据该构成,即使在洗衣机I的无负荷状态时和额定负荷状态下洗衣机I运转时之间、系统的重心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的情况下,由于重心位于前侧防振构件61和后侧防振构件62之间,因此,也可以抑制系统的振动的复杂化。而且,洗衣机I脱水时,与洗涤、漂洗等其它的行程相比,旋转滚筒20高速旋转。因此,根据该构成,可以抑制旋转滚筒20以比较高的速度旋转时的系统的振动的复杂化。在洗衣机I中,如图3所示,旋转轴线R以旋转轴线R的后侧位于比前侧靠下方的方式从水平方向倾斜。当洗衣机脱水时,旋转滚筒20在洗衣机I的正面视图中,按照逆时针旋转。另外,在洗衣机I的正面视图中,前侧防振构件61配置在左侧,且后侧防振构件62 配置在右侧。在洗衣机I的正面视图中,在旋转滚筒20按照逆时针旋转的情况下,将旋转滚筒 20向下方按压的离心力带来的荷重被整个系统的左侧负荷。另外,旋转轴线R以旋转轴线 R的后侧位于比前侧靠下方的方式倾斜。因此,在洗衣机I的正面视图中,整个系统的左侧的前部比左侧的后方部分易于向下方较大地移位。但是,在洗衣机I中,在洗衣机I的正面视图中,前侧防振构件61配置在左侧,且后侧防振构件62配置在右侧。因此,在洗衣机I 的正面视图中,即使在旋转滚筒20按照逆时针旋转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在正面视图中配置在左侧的前侧防振构件61来稳定地支撑水槽40。由此,可以降低旋转滚筒20旋转时的系统的振动。其结果是,可以抑制旋转滚筒20旋转时的系统的振动的复杂化。应考虑上面所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是示例而不是限制性内容,本发明的范围不是由上面的实施方式、而是由权利要求的范围示出,包括在与权利要求的范围均等的含义和范围内的全部修改和变形。
权利要求
1.一种洗衣机,具备洗涤槽,其呈具有朝向前方开口的开口部的有底筒形,以在从水平方向倾斜的方向上延伸的旋转轴线为中心旋转;水槽,其具有比上述洗涤槽的开口部靠前方配置的开口部,覆盖上述洗涤槽;外箱,其收纳上述水槽和上述洗涤槽;多个防振构件,其从上述外箱的下部朝向上方支撑上述水槽;上部施力部,其与上述水槽的上部和上述外箱的上部连接,对上述水槽向前方和后方施力;以及下部施力部,其与上述水槽的前方下部和上述外箱的前部连接,对上述水槽向斜前上方施力。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洗衣机,上述外箱具有比上述水槽的上述开口部靠前方配置的开口部,上述外箱还具备门,所述门打开关闭上述外箱的上述开口部并且打开关闭上述水槽的上述开口部,上述门具有突出部,所述突出部在上述门闭塞上述外箱的上述开口部和上述水槽的上述开口部时,从前方向后方突出,上述突出部的一部分在上述门闭塞上述外箱的上述开口部和上述水槽的上述开口部时,配置在上述水槽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洗衣机,还具备衬垫,所述衬垫配置在上述外箱的上述开口部和上述水槽的上述开口部之间。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洗衣机,其具备洗涤槽、水槽以及外箱,可以抑制配置在外箱和水槽之间的部件在洗衣机的运转中变形。前侧防振构件(61)和后侧防振构件(62)从外箱(10)的底盘(11)朝向上方支撑水槽(40)。螺旋弹簧(71)的一端安装于周壁(48)的前端,另一端安装于支撑部(12a)。螺旋弹簧(71)向斜后上方对水槽(40)施力。螺旋弹簧(72)的一端安装于水槽(40)的后部的周壁(48),另一端安装于支撑部(12a)中螺旋弹簧(71)的另一端的附近。螺旋弹簧(72)向斜前上方对水槽(40)施力。螺旋弹簧(73)与水槽(40)的前方下部和配置在外箱(10)的前面(121)的内侧的构件连接,对水槽(40)向斜前上方施力。
文档编号D06F37/22GK102587083SQ20121000299
公开日2012年7月18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6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7日
发明者大江宏和, 船见慎太郎 申请人:夏普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