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落纱机断纱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1328阅读:5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动落纱机断纱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细纱机用断纱装置,尤其是用于自动落纱机上的一种自动落纱断纱装置。
背景技术
通过几年的努力,国内已能在旧式细纱机上实现落纱的自动化,研制出了多款自动落纱机以代替人工拨纱、集纱、放空纱管等功能。但当由自动落纱机代替人工拨纱后,出现割不断纱而造成留头率低的问题,不得不使设备停下来进行人工接纱,严重影响了细纱机的生产效率。断纱装置已成为自动落纱机的重要装置。为了提升留头率、减少人工接纱时间,提高细纱机工作效率,研制自动落纱机上的断纱装置已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装在自动落纱机上的断纱装置并与自动落纱机成为一个整体,该断纱装置不仅能够实现割断纱线的目的,而且不需额外动力驱动且安装定位方便。本发明是这样来实现的,它包括顶板、定刀片、动刀片、U型件、偏心轮、轴承、齿条、 轴承座、齿轮、齿条支架、落纱小车车架,其特征是落纱小车车架的侧壁连接齿条支架,齿条支架固定连接齿条,与齿条啮合的齿轮由轴承和轴承座支撑,轴承座和定刀片固定在顶板上,偏心轮通过轴承连接齿轮,并嵌入与动刀片固定连接的U型件中,动刀片与定刀片用卡件保证接触面贴紧。当顶板向竖直方向运动时,同时带动齿轮在齿条上滚动,从而驱动偏心轮旋转,实现驱动安装在U型件上的动刀片在水平方向做往复运动,与定刀片形成剪刀实现割纱。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该断纱装置不但解决了自动落纱机落纱后割断纺纱的问题,而且结构简单,可靠性高,能有效提高落纱后的留头率,提高生产效率。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2为本发明断纱剪刀结构示意图3至图6为本发明自动落纱机断纱装置的工作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是这样来实现的,落纱小车车架11的侧壁连接齿条支架10,齿条支架10固定连接齿条7,与齿条7啮合的齿轮9由轴承6和轴承座8支撑,轴承座8和定刀片2固定在顶板1上,偏心轮5通过轴承连接齿轮9,并嵌入与动刀片3固定连接的U型件4中,动刀片3与定刀片2用卡件12保证接触面贴紧。动刀片3处在定刀片2 正下面,顶板1处在定刀片3的正上面,其中U型件4与动刀片2固定联接,以带动动刀片2
3水平往复运动,U型件4开槽以安放偏心轮5,偏心轮5安装在齿轮9轴上,齿轮9轴两端轴承6安装在轴承座8上,轴承座8与顶板1固定联接,齿轮9与齿条7相互啮合,齿条7安装在齿条支架10上,齿条支架10固定在自动落纱机车架11上,其中顶板1由电机驱动,当电机驱动顶板1向上运动时,因轴承座8与顶板1固定联接,所以齿轮9在齿条7上并一起向上运动,同时齿轮9带动偏心轮5开始旋转,由于偏心轮5的旋转作用,驱动U型件4往复运动,因U型件4与动刀片2固定联接,所以动刀片3也作往复运动,与定刀片2配合实现割断纺纱的目的,这样不但解决了自动落纱机落纱后割断纺纱的问题,而且其定位方便, 结构简单,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本发明自动落纱机割纱装置的工作过程参照图3至图6
1、如图3所示,为自动落纱机拔管的初始工作状态,满纱管14紧套在锭子13上,抓管机构16带动抓管器15对满纱管14进行竖直方向上定位,此时抓管器15已经抓住满纱管 14。2、如图4所示,在已有上顶丝杠作用下,顶板1向上运动,带动抓管机构16、抓管器 15和满纱管14上移,克服满纱管14与锭子13间的粘合力。3、如图5所示,抓管器15将抓住的满纱管14随抓管机构16继续竖直向上运动, 此时牵出一段纱线17。4、如图6所示,当满纱管14上移超过锭子13时,抓管机构16带动抓管器15和满纱管14向左运动,使得纱线17进入定刀片2与动刀片3之间的钳口中,此时顶板1带动轴承座8和齿轮9向下运动,与齿条7啮合齿轮9产生旋转,通过偏心轮5和U型件4带动动刀片3往复运动,从而将纱线17割断。
权利要求
1. 一种自动落纱机的割纱装置,它包括顶板、定刀片、动刀片、U型件、偏心轮、轴承、齿条、轴承座、齿轮、齿条支架、落纱小车车架,其特征是落纱小车车架的侧壁连接齿条支架, 齿条支架固定连接齿条,与齿条啮合的齿轮由轴承和轴承座支撑,轴承座和定刀片固定在顶板上,偏心轮通过轴承连接齿轮,并嵌入与动刀片固定连接的U型件中,动刀片与定刀片用卡件保证接触面贴紧。
全文摘要
一种自动落纱机的割纱装置,落纱小车车架的侧壁连接齿条支架,齿条支架固定连接齿条,与齿条啮合的齿轮由轴承和轴承座支撑,轴承座和定刀片固定在顶板上,偏心轮通过轴承连接齿轮,并嵌入与动刀片固定连接的U型件中,动刀片与定刀片用卡件保证接触面贴紧。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该断纱装置不但解决了自动落纱机落纱后割断纺纱的问题,而且结构简单,可靠性高,能有效提高落纱后的留头率,提高生产效率。
文档编号D01H9/16GK102560766SQ20121000248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6日
发明者吴恢鹏, 吴逸飞, 朱保利, 邹俊伟 申请人:南昌航空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