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洗衣机及洗涤干燥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洗衣机或洗涤干燥机,该洗衣机具备将机械力付与洗涤物的搅拌器。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的洗涤干燥机,从所周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的构成是在洗涤运转中,执行将水管水(洗涤水)给水后,使搅拌器正反旋转,使机械力作用于洗涤物的洗涤运转,其后,执行在将水管水(漂洗水)给水的同时,同样使机械力作用于洗涤物的漂洗运转, 其后,执行通过使洗涤兼脱水桶旋转,将含在洗涤物中的漂洗水离心脱水的脱水运转,再其后,执行一面将暖风供给洗涤兼脱水桶,一面使洗涤兼脱水桶和搅拌器一体旋转,或使搅拌器正反旋转,使洗涤物上下交替,使洗涤物干燥的干燥运行(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干燥时的褶皱是由于洗涤物的姿态固定不变地进行干燥而产生的。使干燥运转时的搅拌器正反转的运转除了起到使洗涤物上下交替促进水分的蒸发的作用以外,还有通过洗涤物运动使姿态变化,使同一部分不会折曲不动的作用。作为用于洗涤物的搅拌器,众所周知的是面向洗涤桶内设置与旋转轴斜交的平坦的面(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该搅拌器的大小比洗涤桶的底面小,设于洗涤桶内的一角。 当使该搅拌器在绕旋转轴旋转时,面向洗涤桶产生脉冲,产生向上水流。另外,作为用于洗衣机的搅拌器,众所周知的洗衣机的旋转翼是配设在洗衣机的内底部,并且从中央向外周部设有多根大致放射状地成扇状的叶片(例如,参照专利文献 3)。在具备搅拌器的洗衣机中,为了减少洗涤不均,良好地进行漂洗等,提高洗净效果,最好是减少布缠绕。而且在具备干燥功能的洗涤干燥机中,为了实现褶皱少的干燥精整,在洗涤工序和干燥运转上需要减少布缠绕。如果发生布缠绕,缠绕的部分形状固定,就会造成褶皱。为了减少布缠绕,需要缩小搅拌器的旋转角度(降低旋转数,缩短旋转时间),但在洗涤中,提供给洗涤物的机械力就会变小,洗净力就会下降。另外,在干燥中,布的移动或布的交替就会变小,会产生干燥不均或干燥时间变长的问题。上述搅拌器中,面向洗涤桶内设置了与旋转轴斜交的平坦的面的搅拌器用于没有脱水功能和干燥功能的洗衣机中。搅拌器的大小比洗涤桶的底面小,且设于洗涤桶内底部的一角。这种洗衣机一次能洗的洗涤物的量少,且要使用很多的水。用(水量)/(布量)表示的浴比(浴比)也是以比现状的洗衣机大的状态被使用着。因此,在洗涤及脱水容量大、 浴比小地进行洗涤及脱水的洗衣机或进一步附加了干燥功能的洗涤干燥机中,关于有效地将机械力提供给洗涤物的同时减少布缠绕,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
另外,从中央向外周部略设有多根放射状地形成扇状的叶片的搅拌器,叶片高度是从中央部到外周近旁形成同样的高度。尤其是在中央部,叶片的厚度(旋转方向或周方向的尺寸)小,成为从搅拌器的基准面以急角度突出的形状。这种叶片的形状对洗涤物作用很大的力,易造成布缠绕。另外,上述所有的搅拌器都是使用在没有干燥功能的洗衣机上使用的,没有照顾到用于实现褶皱少的干燥的精整。专利文献1 特开2002-360966号公报(第7-9页)专利文献2 特公昭35-8440号公报(第1页、第7图)专利文献3 实愿昭55-15919号(实开昭56-116972号)的说明书及附图(第1 页、第1图及第2图)。
发明内容
在本发明中,设于洗涤桶的底部的旋转体具备通过其旋转运动将上下方向的移动给予洗涤物的倾斜面。旋转体的直径的大小为洗涤桶内径的90%或以上,倾斜面如下形成即可当旋转体旋转时使洗涤物向旋转体的外周一侧移动地使离心力起作用,同时在旋转体的外周一侧给一面使洗涤物在倾斜面上滑动一面将向上的移动给予洗涤物。另外,可以是当旋转体的旋转停止时,倾斜面将向倾斜面下方滑动给予洗涤物。具体地说,旋转体朝向洗涤桶内侧具备倾斜面,形成倾斜面,使得在旋转体的外周一侧,在周向上下方向位置变高的顶部和变低的谷底部从旋转体的旋转中心部向顶部逐渐增加高度,形成顶部和谷底部,使得从顶部的最高部到谷底部的最低部的周向长度长于顶部与谷底部的高低差。顶部在旋转体的外周一侧,在周向形成1至3个即可,最好为2个。 倾斜面也可以由平面形成。在上述的旋转体上,将洗涤物向旋转方向运送的力量变小,洗涤物通过旋转体的旋转接受离心力,很容易地从洗涤桶的中央一侧向周壁(侧壁)一侧移动。通过旋转体的外周一侧的起伏给予向周壁一侧移动了的洗涤物上下方向的移动,付与机械力。进而,集中到周壁一侧的洗涤物通过上下方向的移动而分散,有助于交替。在洗涤干燥机中,干燥时的洗涤物的分散特别有效地起作用,能够减少布缠绕。根据本发明的洗衣机或洗涤干燥机,是单纯地使搅拌器绕旋转轴旋转驱动的简单的构成,通过给予洗涤物上下方向的移动而给予洗涤物机械力,提高洗净力,且能够减少布缠绕,所以能够减少洗涤不均和产生褶皱。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洗涤干燥机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模式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搅拌器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在圆周方向约半周展开图2的搅拌器,搅拌器上的洗涤物的移动的图。图4是洗涤兼脱水桶2的纵剖视图。图5是将洗涤兼脱水桶2沿图4的B-B线剖切,从上方看的俯视图。图6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搅拌器的立体图。图7是在圆周方向约半周展开图6的搅拌器的图。
图8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搅拌器的立体图。图9是表示形成了 3个顶点的搅拌器的形状的图。图10是表示搅拌器的圆周方向上的叶片表面高度的图。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搅拌器的倾斜面的倾斜角度和洗涤物的上下方向的移动及布缠绕的关系的图。图12是用于比较形状的搅拌器的立体图。图13是沿图12的A-A线剖切了图12的搅拌器的剖视图。图14是表示在圆周方向展开图6的搅拌器,洗涤物的上下方向的移动的图。图15是表示从上方看图6的搅拌器,洗涤物的圆周方向的移动的图。图中1-外框;2-洗涤兼脱水桶;4-搅拌器;4b-倾斜面;5-外桶;6_驱动装置;23、25、 27-导管;24-冷却洒水部;26-风扇;29-加热器;50-搅拌器;50b_倾斜面;51-搅拌器; 51b-倾斜面
具体实施例方式在洗衣机或洗涤干燥机的搅拌器上,沿着其周向形成倾斜面,该倾斜面形成上下方向的起伏。倾斜面既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曲面。搅拌器的旋转中心轴配置在洗涤桶的底部中央部,形成覆盖洗涤桶的底部内侧的大径。在这里,所谓的覆盖洗涤桶的底部内侧不是必须覆盖底部内侧的100%的意思。如果将洗涤桶做成圆筒形状的话,可以将搅拌器的外径做成与洗涤桶的内径大致一致,也可以在搅拌器的外周部和洗涤桶的周壁之间设置间隔。另外,搅拌器的外径为洗涤桶内径的90%或以上。搅拌器在其外周一侧具备起伏的突出部变高的顶部,起伏的高度是从搅拌器的旋转中心部向顶部的顶点逐渐变高。为了确保起伏的高度,且使倾斜面的倾斜平缓,起伏在周向具备1至3个突出部分。为了使起伏的高度更高、倾斜面更平缓地形成,突出部分的数量少为好,但考虑搅拌器旋转时的平衡,最好是做成2个突出部分。在上述的搅拌器中,将洗涤物向旋转方向运送的力变小,洗涤物通过搅拌器的旋转接受离心力,容易地从洗涤桶的中央一侧向周壁(侧壁)一侧移动。向周壁一侧移动了的洗涤物由搅拌器的外周一侧的起伏给予上下方向的移动,被付与机械力。进而,集中到周壁一侧的洗涤物通过上下方向的移动而分散,有助于交替。在洗涤干燥机中,干燥时的洗涤物的分散特别有效地起作用,能够减少布缠绕。以下以洗涤干燥机为例进行说明。另外,由于在本例的洗涤干燥机中执行脱水工序,所以将放入洗涤物的洗涤桶作为洗涤兼脱水桶进行说明。图1是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洗涤干燥机以纵剖截面表示的模式图。1是构成外廓的四边筒状的外框。外框1是钢板制的。2是洗涤兼脱水桶,在其周壁(侧壁)具备用于通水及通风的小孔加,其上边缘部具备流体平衡器3,在底部的内侧旋转自如地设置作为将机械力提供给洗涤物的旋转体的搅拌器4。搅拌器4具备用于通水及通风的小孔4a。5是外桶,内装有洗涤兼脱水桶2,滞留洗涤水及漂洗水,通过钢板制的安装底座7将驱动装置6安装在底部的外侧,通过固定在外框1的上端部的4角部的4根防振支撑装置8从四方均等地吊挂外桶5,由此将其悬垂在外框1的中心部地保持。
搅拌器4是将洗涤兼脱水桶2的底部的大部分覆盖的大径(外径尺寸为洗涤兼脱水桶的内径尺寸的90%或以上),配置为其旋转中心轴线与洗涤兼脱水桶2的旋转中心轴线重叠。关于搅拌器4的形状其后将详细说明。驱动装置6内装驱动电动机和电动操作离合器机构和行星齿轮减速机构,具备选择性的驱动功能,在使洗涤兼脱水桶2静止的状态下使搅拌器4旋转(搅拌模式),使洗涤兼脱水桶2和搅拌器4各自向相反方向旋转(洗涤模式),使洗涤兼脱水桶2和搅拌器4 一体向同一方向旋转(脱水、干燥模式)。形成外侧衣物投入口 9a的顶盖9覆盖外框1的上部开口地嵌入该开口端边缘,通过安装螺钉与前面板10及后面板11 一起安装在外框1上。在顶盖9上形成的外侧衣物投入口 9a由外盖31开闭自如地覆盖,该外盖31通过合叶31a安装在顶盖9上,可2折(突起折叠)打开,在安装于外桶5的上端的外桶上盖观上形成的内侧衣物投入口 ^a由内盖32开闭自如地覆盖,该内盖32通过合叶3 安装在外桶上盖沘上。在顶盖9和前面板10之间形成的前部收容部即前面板箱12中内装有具备电源开关13和输入开关及表示元件的操作面板14 ;发出与外桶5内的水位相应的水位信号的水位传感器15;以及控制单元16。这些构成控制装置。在顶盖9和后端面板11之间形成的后部收容部即后面板箱17中内装有洗涤水给水机构。洗涤水给水机构如下是由入水一侧连接在阀拴连接口 18上、出水一侧连接在注水口 19上的主给水电磁阀20构成。而且,虽无图示,但也可以设置由入水一侧连接在软管连接口上、出水一侧连接在注水口 19上和浴盆水泵构成的给水机构。在主给水电磁阀20和注水口 19之间设有溶解洗涤剂的洗涤剂溶解容器21,将由来自主给水电磁阀20的水溶解了的洗涤剂液向上述注水口供给。在洗涤剂溶解器21中附设有柔软剂投入室21a,通过从辅助给水电磁阀22给水,使投入该柔软剂投入室21a内的柔软剂从柔软剂投入室21a中溢出,供给注水口 19。注水口 19贯通顶盖9的底和外桶5的外桶上盖28的后部,面向洗涤兼脱水桶2 的上部开口内开口。暖风循环干燥机构具备除湿风路部即水冷除湿导管23,从形成于外桶5的下部的侧壁的吸出口 fe沿着外桶5的后侧的外壁面以垂直状态向上伸展形成,阻挡从吸出口 fe进入的洗涤水;水冷除湿机构即冷却洒水部对,位于该水冷除湿导管23内的上部,将冷却水供给导管内;下降风路部即下降风路导管25,在比洗涤工序中的外桶5的水位高的位置折返,沿着外桶5的外壁面向外桶5的下侧垂直伸展;循环风扇沈,配置在外桶5的下侧的空间,将空气从下降风路导管25吸入吸入口,生成循环空气;上升风路部即上升风路导管27,从该循环风扇沈的吹出口沿着外桶5的外壁面向上方向垂直状态伸展;以及吹入口 30,设置在安装于外桶5的上端部的外桶上盖观上,内装有将从上升风路导管27送入的循环空气进行加热的加热机构即加热器(PTC加热器)29,将加热了的循环空气向洗涤兼脱水桶2内吹入。冷却水洒水部M连接在洒水电磁阀2 上。构成循环风路的水冷除湿导管23、下降风路导管25及上升风路导管27在外桶5 的后侧的外壁面并列在外桶5的周向上,其一部分与外桶5 —体成型安装,覆盖这些外侧的后侧盖Ia构成向外侧膨出的形状,螺旋固定。
另外,在下降风路导管25内设置湿度检测机构即湿度传感器40和第1温度传感器41,在吹入口 30的加热器四的下游一侧风路内设置第2温度传感器42。为了良好精度地检测在水冷除湿导管23内被水冷除湿了的循环空气的湿度和温度,在被水冷除湿了的循环空气良好地混合均勻后,最好使其接触湿度传感器40和第1温度传感器41,因此,湿度传感器40和第1温度传感器41设置在远离水冷除湿导管23的下降风路导管25的下部或循环风扇26的吸入口外壳26a上。进而为了便于维修作业,湿度传感器40和第1温度传感器41处于在卸下后侧盖Ia时露出的设置位置。另外,在这里省略图示说明,在从水冷除湿导管23向下降风路导管25折返的部分具备碎屑捕集机构。在外桶5的底形成的排水口恥通过排水电磁阀33连接在排水软管34上。阻气盒5c通过送气管35连接在上述水位传感器15上。在外框1的下端边缘装有由在四角安装了腿36的合成树脂成型的底座37。另外,参照符号38是投入到洗涤兼脱水桶2内的洗涤物。暖风循环干燥机构在洗涤后将外桶5内的洗涤水进行排水,使洗涤兼脱水桶2高速旋转脱水后,一面高速旋转或一面低速旋转,或者一面使搅拌器4正反旋转一面通过使旋转风扇26运转,将外桶5及洗涤兼脱水桶2内的湿润空气从吸出口 fe吸出,在水冷除湿导管23内上升的过程中,通过从冷却洒水部对供给水冷除湿导管23内的冷却水进行冷却除湿。其后,将冷却除湿了的空气在下降风路导管25下降,并吸入循环风扇沈,从该循环风扇沈通过上升风路导管27和加热器四送入吹入口 30,通过加热器四加热,面向洗涤兼脱水桶2内的中央部吹入。这样,吹入洗涤兼脱水桶2的循环空气接触洗涤兼脱水桶2内的洗涤物,干燥洗涤物。下面,说明搅拌器的形状和洗涤及干燥时的洗涤物的布的移动。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搅拌器的立体图。搅拌器4的表面是关于垂直于搅拌器4的旋转轴的轴(图中用双点划线B-B表示)对称的V字形状,由从中心面向外周部变高的倾斜平面4b与倾斜平面4b间的谷底部如构成。在表面有流动洗涤时的水和干燥时的暖风的多个小孔如。从洗涤兼脱水桶2 (固定一侧)看,当搅拌器4旋转时,搅拌器 4的表面从谷底部4c向倾斜平面4b的上部逐渐增加高度,到达最上部后,面向谷底部如高度减少。搅拌器4的表面的高度逐渐变化的点与图12及图13表示的搅拌器有很大的不同, 这在防止布缠绕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本实施例中,当搅拌器4旋转1周时,搅拌器4的表面发生2次上下动。该上下动的振幅靠近越外周部越大。在这里说明图12及图13的搅拌器。在具备搅拌器的洗涤干燥机中,为了实现产生褶皱少的干燥精整,在洗涤工序和干燥运转中,需要减少布缠绕。如果发生布缠绕,缠绕的部分的形状就会固定造成褶皱产生。图12表示的搅拌器52使周边缘部一点一点推上地向上弯曲形成盘状形态,在其表面设有多根向上方凸出的放射状叶片52b。52c是流动洗涤的排水和干燥时的暖风的多个小孔。放射状的叶片52b通过摩擦洗涤物38的摩擦作用和使洗涤物38变形的揉搓作用产生洗净力。图13是沿图12的A-A线剖切了搅拌器52的剖视图。由于叶片52b相对于搅拌器52的底座面以急角度突出,所以当搅拌器52旋转时,在洗涤物38上作用有比离心力大的旋转力。即在以急角度突出的突出部b的部分上,与该突出部的旋转方向的两侧部分相比,洗涤物38从该突出部接受的力即面压急剧变大。由此,该突出部将洗涤物38向旋转方向运送的力变大。洗涤物38如图13所示,一面在搅拌器52上滑动和翻滚,一面被叶片52b 按压或被叶片52b挂住,与搅拌器52的旋转方向同方向地旋转。另外,虽然叶片52b也产生要抬起洗涤物38的力,但由于叶片52b以急角度突出,其宽度b也小,所以该力很微小, 几乎不产生洗涤物38的上下方向的移动。另外,由于微小且产生的力仅加在重叠的洗涤物中与搅拌器52接触或非常接近的洗涤物上,传不到位于上层的洗涤物。当洗涤物38在搅拌器52上翻滚时,洗涤物38易成圆团状,成为易发生布缠绕的状态。而且,如图12所示,如果从搅拌器52的中心到外周配置洗涤物38,由于搅拌器52的中心部和外周部的速度差,位于外周部的部分翻滚较多,发生拧绕(在衬衫的长袖和裤子等长衣物上明显发生)。由于搅拌器52反复正反转,所以该拧绕通过向相反方向旋转而消除,但实际上洗涤物不是正反对称地旋转,拧绕会逐渐更甚。由于该拧绕使洗涤物38变成细带状,由此愈加易成为布缠绕的状态。由此,在洗涤物38上发生衣皱状的褶皱,干燥的精整降低。为了减少布缠绕,需要使搅拌器的旋转角度变小(降低旋转数,缩短旋转时间), 但在洗涤中,提供给洗涤物的机械力就会变小,洗净力就会降低。另外,在干燥中,布的移动或布的交替就会变小,会发生干燥不均和干燥时间变长的问题。用图3至图5说明洗涤时及干燥时的洗涤物的移动。图3是在圆周方向上约半周展开了搅拌器4的图,说明了搅拌器4上的洗涤物38的移动。图4是洗涤兼脱水桶2的纵剖视图,图5是沿图4中的C-C线剖切洗涤兼脱水桶2,从上方看的俯视图。当洗涤物38在由图3的(I)表示的谷底部如的位置上时,如果搅拌器4按箭头方向旋转,则洗涤物38 —面在搅拌器4的倾斜平面4b上滑动一面与搅拌器4的旋转方向同方向旋转。搅拌器4的表面形状不是如图13所示的搅拌器叶片从表面以急角度突出的形状,而是平缓变化的形状,所以洗涤物38不会被叶片压住或挂住,所以洗涤物不会成为圆团状或缠绕。同时,洗涤物通过楔形作用从谷底部4c (I)沿着倾斜平面4b向倾斜平面的上方移动(向上方抬起),到达最上部(II)后,由于重力而向下方移动,再次重复返回谷底部如(111)的上下方向的运动。这时,通过恰当地选择搅拌器的旋转数,洗涤物的上下方向运动的固有振动数与叶片表面的上下动的振动数一致,能够更有效地提供给洗涤物上下的移动。另外,如图4及图5所示,洗涤物38通过搅拌器4的旋转带来的离心力向搅拌器4 的外周部移动,沿着洗涤兼脱水桶2的内壁面周方向地配置。这是由于如前所述,搅拌器4 的表面形状在旋转方向平缓地变化,所以对洗涤物38离心力比旋转方向的力更强地作用。 由于外周部的叶片表面的上下方向的振幅大,所以能够更有效地将很大的上下移动提供给洗涤物38。而且,由于搅拌器的旋转一停止就会添加向谷底部如下落的运动,所以不会发生洗涤物38交替、洗涤不均或干燥不均。即通过离心力集中到搅拌器4的外周部的洗涤物38通过洗涤物38的上下方向的移动而分散。进而,由于不会如图12所示洗涤物从搅拌器4的中心到外周部地分布,所以不会由于内周与外周的速度差而在衣物上产生拧绕。如此,洗涤物38在上下方向移动的同时,在洗涤兼脱水桶2内与搅拌器4的旋转方向同方向地旋转。通过洗涤物38沿着倾斜平面4b上下移动,在洗涤时,洗涤物38能够通过摔打洗和按压洗的效果洗净。另外,在干燥时,通过洗涤物38的上下移动能够有效利用洗涤兼脱水桶2的容积,洗涤物38在洗涤兼脱水桶2内易展开,能够实现褶皱少的干燥。 而且,由于洗涤物38 —面在搅拌器4的旋转方向上旋转一面上下移动,所以在洗涤物间产生间隙,暖风不仅传到在洗涤物38的表面,也易传到内部,由此能够促进洗涤物38中的水分的蒸发,能够缩短干燥时间。进而,搅拌器4与图12及图13的搅拌器相比有大幅度减少洗涤时的水量的优点。 就图12及图13的搅拌器而言,在洗涤间脱水桶内洗涤水充分,洗涤物38由于浮力而成为从搅拌器表面稍微浮起(离开)的状态。在该状态下,通过搅拌器旋转,叶片52b摩擦洗涤物38,得到洗净力。在图12及图13的搅拌器上如果减少洗涤水的量,则洗涤物38置于搅拌器52上,叶片52b陷进洗涤物38中,叶片52b和洗涤物38成为啮合状态。在该状态下, 如果搅拌器52旋转,则洗涤物38与搅拌器52大致一体地旋转,不产生相对运动,不产生洗净力。与此不同,搅拌器4的表面形状平缓地变化。由此,即便是洗涤水的量少洗涤物38 置于搅拌器上的状态,如果搅拌器旋转,则洗涤物38 —面在搅拌器上滑动,一面通过倾斜面4b的楔形作用在上下方向运动,产生洗净力。另外,当减少水量时,为了使洗涤水遍及洗涤物整体,最好设置洗涤水的循环机构,从洗涤物的上方喷淋洗涤水。倾斜面的形状如图6所示,即便是山形也能够实现与上述大致相同的布的移动。 搅拌器50的表面是由扇状的从中心向外周部变高的大致山形的倾斜面50b和将倾斜面50b 之间连接起来的谷底部50c构成。在搅拌器50的外周有2个周向上的顶点(顶部)50d,在顶点50d和顶点50d之间形成谷底部50c。从旋转中心向顶点50d形成高度逐渐变高的山脊部50e。倾斜面50b在山脊部50e的周向两侧指向的方向不同。另外,倾斜面50b既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曲面。50a是小孔,流动洗涤时的水和干燥时的暖风。图7是表示将搅拌器50在圆周方向展开,倾斜面50b的圆周方向的形状变化的图。本搅拌器的特征是做成山形形状,其倾斜面50b的圆周方向的倾斜角度面向顶点最初逐渐变大,接近顶点后倾斜角度逐渐变小。由此,倾斜面50b的山麓部从谷底部50c顺畅连接,该山麓部起到助跑路的作用。洗涤物38能够一面在该助跑上滑动,一面在倾斜角度变陡的顶点附近有效地向上方跳起。由此,能够将更大的上下移动提供给洗涤物。另外,即便是倾斜面50b的径向倾斜角度变大,使搅拌器表面的高低差变大,由于形状变化平缓,衣物也难以翻滚,能够在洗涤物上不发生缠绕地提供很大的上下移动。因此,能够提高洗净力和干燥效率。当然,最好是尽量使山形倾斜面的扇的中心角度增大(接近180° ),使倾斜面50b大,谷底部50c小。搅拌器也可以是如图8所示的有单一的倾斜面51b的形状。倾斜面51b是从外周部越过旋转中心轴跨到另一端部一侧的倾斜面。51c是连接在倾斜面51b的最低部的底面, 51a是流动洗涤时的水和干燥时的暖风的多个小孔。在图上由平面表示倾斜面51b,但也可以是如图6的山形的倾斜面。倾斜面51b有至少占据搅拌器51的一半或以上的大小。当然也可以将搅拌器51整体作成倾斜面51b (这时没有底面51c)。但是,由于底面51c发挥助跑路的作用,所以在从搅拌器51的外周到直径的1/4左右的范围设置底面51c,洗涤物易于向倾斜面51b的上方移动。本形状的特征是即便不使倾斜面51b的倾斜角度变大,也能够使倾斜面51b的高低差大。与图2表示的具备相对的倾斜面的搅拌器相比,能够以相同的倾斜角度确保最大约2倍的高低差。由此,能够使洗涤物38的上下移动更大,更有效地使用洗涤兼脱水桶2的容积,由此在干燥时洗涤物38易展开,能够抑制褶皱产生。在图6及图7中存在于搅拌器的外周部的顶点(顶部)的数量是2个,但也可以考虑如图9所示做成3个。(a)是搅拌器的立体图,(b)是侧视图,(c)是俯视(叶片表面) 图。在图9的搅拌器60中,在周向形成3个谷底部60b和在谷底部60b与谷底部60b之间的外周部形成顶部60a。在谷底部60b和谷底部60b之间,从旋转中心部向顶部60a,高度逐渐变高。这时,从旋转中心部向顶部60a形成山脊部60e,在该山脊部60e的周向两侧各自形成指向方向不同的倾斜面60c、60d。该倾斜面60c、60d既可以由平面形成,也可以由曲面形成,若除去顶点60a及谷底部60b的数量以外,则形状与图6的搅拌器同样。但是,顶点的数量越多越难以使顶点的高度变高及倾斜面的倾斜变小变平缓。对洗涤及脱水的额定容量为6 10kg、干燥容量为2 8kg左右的洗衣机或洗涤干燥机,顶点(山)的数量最好为1 3个。另外,如果使顶点的高度变得较高而将很大的上下移动提供给洗涤物,且为了使倾斜变小而使倾斜面平缓,则顶点的数量为越少越好。如果考虑搅拌器旋转时的平衡,则最好将顶点做成2个。如上所述,上述各实施方式的搅拌器通过搅拌器旋转使洗涤物沿着倾斜面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的同时,使其与搅拌器的旋转方向同方向地旋转。洗涤物的上下方向的移动越大,越能达到洗净力提高和干燥时间缩短、干燥褶皱减少。另外,由于上述各实施方式的搅拌器与洗涤物的滑动动作较大,所以通过在倾斜面表面设置微小的凹凸和小叶片,也能进一步提高洗净力。图10作为代表例表示从上面(从叶片面一侧)看图2及图6的搅拌器的俯视图 (A)和叶片表面的高度⑶及(C)。(B)及(C)表示在(A)图中,在从旋转中心的半径分别为R1、R2、R3的半径位置上,周向上的叶片表面的高度变化。(B)图表示图2的搅拌器4的情况,在该搅拌器4上,倾斜面4b是平面,但如果将周方向上的叶片表面的高度变化进行图示,则可知在各半径位置上产生了高度最高的顶部 (H1、H2、H3)。如果将这些顶部在半向上连接,可以知形成山脊部,该山脊部从旋转中心向外周逐渐变高。如此,即便在图2的搅拌器4上,除了谷底部如以外也能够将顶部和山脊部进行定义。(C)图表示图6的搅拌器50的情况。当为图6的搅拌器50时,不用图示周向上的叶片表面高度,也能够从搅拌器的表面形状很容易地看出谷底部50c、顶部50d、山脊部 50e。总之,通过图10可以知谷底部、顶部及山脊部从旋转中心向外周逐渐变高。另外能够得知,在各半径位置上,相对于叶片表面高度H(H1、H2、H3、H4、H5、H6),倾斜面的周向长度(圆周长度)L(L1、L2、L3、L4、L5、L6)分别变大,形成倾斜角小而平缓的倾斜面。图11是定性地表示实验性调查倾斜面的倾斜角度(相对于搅拌器的旋转方向的角度)和洗涤物的上下方向的移动及布缠绕之间的关系。洗涤物的上下方向的移动与倾斜面的倾斜角度成比例地增加,但在某个角度上会迎来峰值,超过此则反而减少。由此可以知有最佳倾斜角度。这是因为,如果倾斜角度过大,则洗涤物被倾斜面按压,难以在搅拌器的表面滑动,难以倾斜面的上方移动。另一方面,当成为或超过洗涤物的上下移动开始减少的倾斜角度时,布缠绕急剧增加。这是因为如果倾斜角度过大,则洗涤物难以在搅拌器的表面滑动,在倾斜面的谷底部成为圆团状,进行翻滚状运动。根据实验,当为图2和图6的相对倾斜面时,倾斜角度最好为15 25°。这时,倾斜面的高低差成为搅拌器直径的0. 13 0. 22倍左右。另外,当为图8的单一的倾斜面时, 倾斜角度最好为15 30°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由于仅通过搅拌器单纯绕旋转轴旋转,使洗涤物一面在搅拌器上滑动,一面在洗涤兼脱水桶的上下方向上移动,同时,与搅拌器的旋转方向同方向地旋转,所以洗涤物38不会成为圆团状,洗涤物38难以缠绕、拧绕。由此,能够抑制洗涤物38 的褶皱产生,能够大幅度提高干燥精整。另外,能够防止缠绕造成的干燥不均的发生。上述的专利文献2的搅拌器是将在叶轮上与叶轮旋转轴斜交的平坦面面向洗涤桶内设置,通过使该平坦面围绕叶轮轴旋转,在洗涤桶内的水中产生脉冲,搅拌器表面是倾斜面,这与上述实施方式的搅拌器(图8)类似,但由于搅拌器是配置在洗涤桶的底部一角 (搅拌器的直径小),所以不能将上下方向的移动提供给洗涤物。当然,即便将专利文献2 的搅拌器使用在洗涤干燥机上,也会由于干燥时洗涤桶内没有水,洗涤物仅一部分能动,不能使洗涤物干燥。专利文献3的搅拌器配设在洗衣机的内底部,从中央向外周部大致放射状地设有多个成扇状的叶片,这些叶片中至少一个叶片的高度比其它的叶片的高度高,同时该高叶片具备从由中心向外周的大致2/3的位置到外周一侧平缓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部,而且将在高叶片的外周部的宽度相比低叶片的外周部的宽度设定成1. 5 2倍。专利文献3的搅拌器形状是为了使叶片和洗涤物阶段性地接触,并为减少施加在叶片的外周部分的负重,防止马达的转矩增大的形状。从上部看为扇状的叶片是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的搅拌器(图6)类似。可是,从横向看,叶片的高度从中央到外周部大致一定,与朝向外周部变高的本发明不同。另外,由于扇状的扩展角大幅度地比本发明小,叶片的大小也小,所以叶片的周向的倾斜急剧。即在专利文献3的搅拌器旋转的场合,洗涤物的移动与在图12中说明的搅拌器类似,洗涤物的上下方向的移动几乎没有,洗涤物被叶片向搅拌器的旋转方向按压,在搅拌器上易成为圆团状,易发生布缠绕。因此,即便将专利文献3的搅拌器使用在洗涤干燥机上,也只能得到与图12说明的搅拌器同样的干燥精整。关于洗涤工序中的洗涤物的移动及洗净作用,以图6的搅拌器的60为例参照图14 及图15的模式图进行说明。图14是表示将搅拌器60在圆周方向展开,该搅拌器60上的周向的各位置上的洗涤物70的上下方向的移动,图15是表示从上方看搅拌器60,搅拌器 60上的洗涤物70的周向的移动。各位置上的洗涤物70的移动和洗净力发生的原理如下。(1)隆起部74a(50b、50e)的周向的倾斜面升起的部分(在图14中(a)的位置)通过隆起部74a的上升斜率反复将洗涤物70a从下上抬,由此反复压缩洗涤物 70a,产生按压洗涤作用的洗净力。(2)超过隆起部74a的顶点的部分(图14中的(b)的位置)通过隆起部7 的上升斜率向上方被抬起的洗涤物70b在超过隆起部70a的位置弹起,在与该隆起部7 之间产生间隙。另外,这时,周向的速度增加,在周向上邻接的洗涤物之间(洗涤物70a和洗涤物70b之间以及洗涤物70d和洗涤物70e之间)产生间隙。从上方喷淋的洗涤剂浓度高的洗涤水进入这些间隙,有效地浸透洗涤物70的内部。由此,即便是维持不超过搅拌器60的上面的水位的状态,洗涤水也能遍及洗涤物70整体。(3)从隆起部74a的倾斜面下降的部分到谷底部74d(50c)的部分(图14中(c) 的位置)在隆起部7 上弹起的洗涤物70c通过从隆起部74a的下降斜率下落到谷底部 74d的位置,产生按压洗和摔打洗作用的洗净力。这时,还产生与周向的速度迟缓的相邻的洗涤物70d的冲突,在周向前后的洗涤物70彼此之间也产生按压洗和摔打洗作用的洗净力。进而,渗入洗涤物70内的洗涤水与污垢一起被压出。(4)洗涤物70的上下方向的运动的方向为相反的部分(图14中(b)和(c)之间及(c)和(a)之间)通过隆起部7 弹起的洗涤物70b和下落的洗涤物70c及下落的洗涤物70c和被抬起的洗涤物70a的运动方向为反向,通过与用两手使洗涤物互相反向运动洗涤的手揉洗同样运动的揉洗作用产生洗净力。另外,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上述⑴ ⑷的洗净作用,对于搅拌器60的期望尺寸,最好为将搅拌器60的旋转速度定为130 140rpm。当旋转速度比其慢时,有可能洗涤物70的移动变小,洗净作用可能降低。而且,当旋转速度比其快时,有可能洗涤物70不能追随搅拌器60表面的上下移动,该洗涤物70的移动变小,洗净作用可能降低。如此,一面使搅拌器60旋转一面使洗涤剂浓度高的洗涤水循环进行的洗净能够用非常少的洗涤水同时复合地发挥按压洗、摔打洗、揉洗这三个作用,得到高洗净力。这种搅拌器60引起的洗涤物70的运动也适合于漂洗工序。由于漂洗水容易进入洗涤物弹起产生的洗涤物之间的间隙,并渗透该洗涤物70内,所以可用同样的作用将渗入洗涤物70内的洗涤水和洗涤剂成分压出,提高漂洗效率。另外,在干燥工序上也适合。由于暖风进入洗涤物弹起产生的洗涤物之间的间隙, 所以暖风不仅在洗涤物的外周表面还能遍及该洗涤物的内部,促进水分蒸发,提高干燥效率。进而,布缠绕少的洗涤物的运动实现了褶皱少的干燥。
权利要求
1.一种洗涤干燥机,其具备洗涤桶、设于该洗涤桶的底部的旋转体、内装上述洗涤桶且积存洗涤水的外筒、旋转驱动上述洗涤桶和上述旋转体的电动机以及将暖风吹入上述洗涤桶内部的暖风循环装置,上述洗涤干燥机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旋转体的表面,沿周向设有形成上下方向的起伏的倾斜面, 将通过上述倾斜面而形成的从上述旋转体的旋转中心部朝向上述起伏的顶部的山脊部以从上述旋转中心部朝向上述顶部逐渐变高的方式形成,干燥时,上述旋转体通过该旋转运动将上下方向的移动给予衣物,同时使上述旋转体正反旋转,在该旋转停止时,将集中到旋转体的外周侧的衣物分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涤干燥机,上述旋转体的直径为上述洗涤桶的内径的90% 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涤干燥机,上述旋转体的外周侧,在周向形成1至3个顶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涤干燥机,上述旋转体的外周侧,在周向形成2个顶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洗涤干燥机,能防止洗净力下降和干燥时间的长时间化,又实现了布缠绕少且褶皱少的干燥精整。该洗涤干燥机,其具备洗涤桶、设于该洗涤桶的底部的旋转体、内装上述洗涤桶且积存洗涤水的外筒、旋转驱动上述洗涤桶和上述旋转体的电动机以及将暖风吹入上述洗涤桶内部的暖风循环装置,在上述旋转体的表面,沿周向设有形成上下方向的起伏的倾斜面,将通过上述倾斜面而形成的从上述旋转体的旋转中心部朝向上述起伏的顶部的山脊部以从上述旋转中心部朝向上述顶部逐渐变高的方式形成,干燥时,上述旋转体通过该旋转运动将上下方向的移动给予衣物,同时使上述旋转体正反旋转,在该旋转停止时,将集中到旋转体的外周侧的衣物分散。
文档编号D06F17/10GK102535099SQ20121000627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04年9月10日 优先权日2003年9月10日
发明者吉田哲士, 大林史朗, 宫野让, 小池敏文, 桧山功, 釜野年恭 申请人:日立家用电器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