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棉竹复合浆粕的后处理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将复合浆柏变性为粘胶纤维浆柏生产工艺中的后处理工艺环节,特别适用于棉浆柏与竹浆柏的复合浆柏的氯化-漂白-洗涤-抄造后处理工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粘胶纤维是一类常用的化学纤维,其生产的工艺流程如下制浆一制备纺丝原液—纺丝一后处理一成品,其中,通过制浆得到的是粘胶浆柏。传统的粘胶浆柏是以木材和棉短绒等为原料,通过对原料进行选材、备料、物理加工或化学预处理、蒸煮、漂白、酸处理、洗涤和抄造等一系列的工序制备而成。
随着我国粘胶纤维产业的发展,国内企业多以棉浆柏作为粘胶纤维的生产原料,原料棉短绒的资源受种植面积和生长周期的制约而日渐短缺,但受国内种植面积、生长周期及生态平衡的影响,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粘胶纤维产业的发展。为此已有企业尝试以竹浆柏和木浆柏作为粘胶纤维的生产原料,并已经取得初步成功,如专利号为CN02112175. 3 (名称为“竹浆柏变性生产工艺”)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竹浆柏的生产工艺;还有一部分专利分别公开了一种木浆柏的生产工艺,包括专利号为CN200610021387. 4(名称为“木浆柏变性生产工艺”)、专利号为CN200710050465. 8 (名称为“造纸级高粘度木浆板变性生产工艺”)、专利号为CN200710050466. 2 (名称为“造纸级回收木浆板变性生产工艺”)、专利号为CN200710050467. 7 (名称为“造纸级阔叶木浆板变性生产工艺”)、专利号为CN200710050469. 6 (“名称为造纸级硫酸盐木浆板变性生产工艺”)、专利号为CN200710050470. 9 (名称为“造纸级针叶木浆板变性生产工艺”)、专利号为CN200710050471. 3 (名称为“造纸级木浆板变性生产工艺”)、专利号为CN200710050472. 8(名称为“造纸级竹木浆板变性生产工艺”)、专利号为CN200710050473. 2 (名称为“造纸级原色木浆板变性生产工艺”)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和健康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消费者对纺织用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穿着方面不仅要求美观舒适、讲究个性时尚,而且能抑菌、抗菌、易于护理,健康环保。棉、木、竹、麻等原料生产的粘胶纤维各有特点,而只用一种浆柏生产的粘胶纤维性能单调,将两种及以上浆柏进行复合制备粘胶纤维浆柏能发挥各种纤维的优异性能,扬长避短,互为弥补,使每种纤维的优良性能得以展现。棉短绒因纤维素含量高、工艺成熟、棉花种植量大,尽管近几年棉短绒价格一路走高,目前仍是生产粘胶纤维的主要原料。在先专利号为CN200610020975. 6 (名称为“棉、竹 复合纤维素新型浆柏及其制造方法”)的发明专利提出了新型粘胶纤维浆柏及其生产的新思路,公开了一种由棉、竹混合生产的复合纤维新型浆柏及其制造工艺,能有效地将棉、竹纤维原料的优点集中起来。然而,根据不同的生产原料和不同的变性生产过程有不同的生产要求,在进行变性生产时需要针对性地给出漂白工艺。如专利号为CN200810147984. 0(名称为“用于制备竹材化学溶解浆的漂白方法及其应用”)的发明专利,针对棉、木溶解浆的现状和竹材特点,提出了一种用于制备竹材化学溶解浆的漂白方法。因此,在先专利CN200610020975. 6的后处理工艺所采用的漂白方法不适于棉、竹
复合浆柏的漂白。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棉短绒生产的产品均匀性差,受棉短绒质量的限制,难以大规模生产以及现有漂白工艺不适于棉、木复合浆柏的漂白的问题,本发明针对棉、竹复合浆柏的本身的特性,提出一种以棉短绒和竹浆的复合浆柏作为原料用于粘胶纤维浆柏生产的后处理工艺。本发明的整个工艺过程设备、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稳定。 本发明采用棉短绒和竹浆的复合浆柏作为未漂白原料,工艺过程包括氯化-漂白_洗漆-抄造。一种棉、竹复合浆柏的后处理工艺,包括氯化-漂白-洗涤-抄造,其特征在于所选取的棉、竹复合浆柏中棉短绒占70-99%,竹浆柏占1_30%,且复合浆柏具有以下参数指标甲纤彡91%,聚合度彡1200,灰分彡0. 13%,白度彡91%,粘度彡13,铁质彡30ppm。所述的氯化是指在常温下,在预酸池中先酸处理调节PH值至1-3,送入氯化塔,氯气按浆料绝干重量加入0. 5-2%,氯化时间0. 5-1. 5小时,进入碱化池,加烧碱至含碱量为10-200g/m3;
所述的预酸池中酸处理调节PH值至1-3,使其一开始就在氯气分子状态下漂白,避免中性漂白,保护甲纤。优选地,所述的加烧碱至含碱量为60_80g/l,可有效缩短漂白时间,降聚容易,白度高。所述的漂白是指将氯化处理后的复合浆柏送入调碱后的漂白池进行次氯酸钠漂白,经过脱氯、酸处理后,即完成漂白。所述的调碱量为20-200g/m3 ;所述的次氯酸钠用量
0.1-0. 7g/l ;所述的脱氯工序中海波用量为残氯的I. 8-2倍。所述酸处理使用的试剂及按楽■料绝干重量的用量为盐酸用量1-3%,六偏磷酸钠用量0. 5-1. 5%,草酸用量0. 5-1. 5%。酸处理中采用三种试剂共用有助于缩短流程,省去了氯化与漂白之间的洗涤环节,节约了水源,同时可有效去除残氯和灰铁。优选地,所述的加烧碱至含碱量为60_80g/l,可有效缩短漂白时间,降聚容易,白度高。所述的后处理工艺进浆浓度为3-5%,可有效提高均匀性,使漂白产物溶解于水中,通过洗涤而除去。所述的漂白温度为30_65°C,升温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反应速度和渗透效果。
所述的次氯酸钠漂白时间为18-25分钟,能更好地提高白度。
所述酸处理的处理时间为30-60分钟,使盐酸与灰铁物质充分反应。所述的抄造工序流程是复合衆池一抄如池一调衆箱一除砂器一衆板机一切纸堆叠机一计量称一打包机一入库。所述的抄造工序的工艺参数包括
抄造除砂浓度0. 6-1. 5% ;
抄造除砂压力0. 15-0. 32Mpa ;调浆用水清水、白水;
上网浓度:0. 6-1. 5% ;
一道压榨压力0. 1-0. 3Mpa ;
二道压榨压力0. 2-0. 5Mpa ;
三道压榨压力0. 3-0. 7Mpa ;
烘缸蒸汽压力0. 15-0. 35Mpa ;
切纸规格600*800 ;
计量规格100-250Kg/包。
优选地,所述的棉、竹复合浆柏中棉短绒占85-95%,竹浆柏占5-15%。成品浆柏成形匀度好,强度高,甲纤高,得率高,灰分低,反应性能好。所述的竹浆柏作为复合浆柏的原料,可以为本色浆,也可以为漂白浆。本发明使用的未漂棉、竹复合浆柏原料与漂白后的粘胶纤维用浆柏相比,其质量指标为
权利要求
1.一种棉、竹复合浆柏的后处理工艺,包括氯化-漂白-洗涤-抄造,其特征在于所选取的棉、竹复合浆柏中棉短绒占70-99%,竹浆柏占1-30%,且复合浆柏具有以下参数指标甲纤≤91%,聚合度< 1200,灰分<0. 13%,白度≤91%,粘度< 13,铁质<30ppm,所述的后处理工艺的进浆浓度为3-5%,所述的氯化是指在常温下,在预酸池中先酸处理调节PH值至1-3,再送入氯化塔,所述的漂白温度为30-65°C。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棉、竹复合浆柏的后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氯化步骤中氯气按浆料绝干重量加入0. 5-2%,氯化时间0. 5-1. 5小时,进入碱化池,加烧碱至含碱量为 10-200g/m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棉、竹复合浆柏的后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烧碱至含碱量为60-80g/m3。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棉、竹复合浆柏的后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漂白是指将氯化处理后的复合浆柏送入调碱后的漂白池进行次氯酸钠漂白18-25分钟,经过脱氯、酸处理后,即完成漂白,工艺参数如下 调碱量20-200g/m3 ; 次氯酸钠用量0. 1-0. 7g/l ; 海波用量残氯的I. 8-2倍; 酸处理盐酸用量1_3%, 六偏磷酸钠用量0. 5-1. 5%, 草酸用量0. 5-1. 5%o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棉、竹复合浆柏的后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碱量为 60-80g/m3。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棉、竹复合浆柏的后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酸处理的处理时间为30-60分钟。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棉、竹复合浆柏的后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氯化与漂白步骤之间没有洗涤步骤。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棉、竹复合浆柏的后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抄造工序流程是复合楽一池一抄IU池一调楽一箱一除砂器一楽机一切纸堆叠机一计量称一打包机一入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棉、竹复合浆柏的后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抄造工序的工艺参数包括 抄造除砂浓度0. 6-1. 5% ; 抄造除砂压力0. 15-0. 32Mpa ; 调浆用水清水、白水; 上网浓度:0. 6-1. 5% ; 一道压榨压力0. 1-0. 3Mpa ; 二道压榨压力0. 2-0. 5Mpa ; 三道压榨压力0. 3-0. 7Mpa ; 烘缸蒸汽压力0. 15-0. 35Mpa ; 切纸规格600*800 ;计量规格100-250Kg/包。
10.根据权利要求I一9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棉、竹复合浆柏的后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棉、竹复合浆柏中棉短绒占85-95%,竹浆柏占5-15%。
全文摘要
本发明针对棉、竹复合浆粕本身的特性,提出一种以棉短绒和竹浆粕的复合浆粕作为原料用于粘胶纤维浆粕生产的后处理工艺,其工艺步骤包括氯化-漂白-洗涤-抄造。本发明公开的后处理工艺所选取的棉、竹复合浆粕中棉短绒占70-99%,竹浆粕占1-30%,且复合浆粕具有以下参数指标甲纤≥91%,聚合度≤1200,灰分≤0.13%,白度≥91%,粘度≤13,铁质≤30ppm,本发明的处理工艺的进浆浓度为3-5%,在常温下,浆粕于预酸池中先酸处理调节PH值至1-3,再送入氯化塔,漂白温度为30-65℃。整个工艺过程设备、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稳定。
文档编号D21C9/12GK102677531SQ20121017084
公开日2012年9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9日
发明者刘爱兵, 张兴全, 徐发祥, 杨大平, 杨玉琴, 薛勤, 谢鹏, 陈昌明, 黄 俊 申请人:宜宾丝丽雅集团有限公司, 宜宾长毅浆粕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