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形针织机中的纱线引导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2956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圆形针织机中的纱线引导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针织机中的纱线引导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向圆形针织机的喂纱器供给针织纱的导向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用圆形针织机织成绗缝织物的情况下,如后述专利文献2所述,通常使用罗纹对位的双面圆形针织机按照图I那样的编织过程来实施。图I所示的动作线BI表示针筒针的工作线的一个例子,工作线Al表示针盘针的工作线的一个例子。虽未图示,但由设于圆形针织机的外圆周上部的上部导纱器供给针织纱。该编织过程如下进行。
在第一喂纱口 F1,以成圈、浮线状态向针筒针I供给第一纱线Y1。利用垫纱用喂纱器7从第一喂纱口 Fl和第二喂纱口 F2之间向针筒筒口 SI和针盘筒口 Dl之间供给作为充填纱的垫纱的第二纱线Y2。在第二喂纱口 F2,以成圈、浮线状态向针筒针I供给第三纱线Y3,以成圈状态向针盘针2供给第三纱线Y3。在第三喂纱口 F3,以成圈、浮线状态向针筒针I供给第四纱线Y4。在第四喂纱口 F4,以成圈、浮线状态向针筒针I供给第五纱线Y5,以针织状态向针盘针2供给第五纱线Y5。按照如上所述的编织过程所得到的织物为用针筒针I织成的正面织物NI (参照图6)、用针盘针2织成的反面织物N2 (参照图6)、在这两层织物之间插入了第二纱线Y2的三层状。若在图I的第一喂纱口 Fl 第四喂纱口 F4使所有的针筒针I进行成圈,则正面织物为平纹织物。但是,为了得到意匠设计为图案的织物,有时在这些喂纱口进行提花编织。也就是说,按照期望的提花花样,用第一喂纱口 Fl 第四喂纱口 F4的针筒针I进行成圈、浮线选针。供给图I的第一喂纱口 Fl的针织纱的喂纱器及导向装置,用图2具体地表示。即,在图2中,利用喂纱器保持架11支承喂纱器13,另外,利用喂纱器支承环10垂下地支承喂纱器保持架U。向圆形针织机的喂纱器13供给针织纱的导向装置,虽未图示,但通常为安装于比较靠近喂纱器的喂纱口的位置的导纱器自身的导纱器、或者如图2所示固定安装于喂纱器支承环10上的导纱器221。如图2(a) (b)所示,在使纱线通过喂纱器13的喂纱口 131时等,喂纱器13用手指可从喂纱位置向30度左右外侧的跳过位置转动。转动的中心为喂纱器保持架11的轴部17,设于喂纱器保持架11内部的扭簧18挤压轴部17使固定于轴部17的喂纱器13向内侧施力。另外,在使喂纱器13向跳过位置转动时,使其在跳过位置停止。(在后述专利文献I中也是公知的。)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I :(日本)实开平2-118784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9-203566公报但是,在所述现有技术中,从第一喂纱口 Fl和第二喂纱口 F2之间向针筒筒口 SI和针盘筒口 Dl之间供给作为充填纱的垫纱即第二纱线Y2时,有时垫纱的长丝扩展而垫纱没有进入针筒筒口 SI和针盘筒口 Dl之间。这时的编织条件是将针筒筒口 SI和针盘筒口Dl之间设定为I. 5mm 2. Omm左右,垫纱使用聚酯660dtex以上的粗纱线,松弛垫纱的喂纱张力。因此,需要使垫纱Y2的张力紧到30克以上,使垫纱的长丝不扩展。这样,将喂纱张力设定为较紧的张力时,相对于使喂纱器13向内侧施力的弹力,针织纱的张力产生的抗力变大时,喂纱器7、13有时不停留在通常的编织位置而向跳过方向转动。另外,在使纱线通过喂纱器13的喂纱口 131时等,喂纱器7、13在用手指使其从喂纱位置向30度左右外侧的跳过位置转动后,喂纱器7、13返回喂纱位置,但也有时由于针织纱的张力较紧而不能完全回到喂纱位置。这样,若在导纱器221及喂纱器7的喂纱口 71的地点喂纱张力过紧,则摩擦力变大,有时通常顺利滑动的针织纱在其地点产生阻力,喂纱器 7、13进行出乎意料的动作。在这种情况下,喂纱器7、13不在正常的喂纱位置,因此,有时在织物上产生编织瑕疵,或损坏织针。深入研究了现有技术的问题点,在喂纱器7的喂纱口 71地点,利用与针织纱的摩擦力使喂纱器7、13向外侧转动的作用力起作用,在导纱器221的导向孔23地点,利用与针织纱的摩擦力使喂纱器7、13向内侧转动的作用力起作用。

发明内容
因此,在本发明中,设定为在喂纱器7的喂纱口 71地点,向内侧转动的作用力比向外侧转动的作用力大。即,本发明提供一种圆形针织机的纱线引导装置,其具备喂纱器支承环10 ;喂纱器保持架11,其垂下支承于所述喂纱器支承环10上;第一喂纱器13,其具备喂纱口 131,并向织针引导第一纱线Yl ;第二喂纱器7,其具备喂纱器支承环10;喂纱器保持架11,其垂下支承于所述喂纱器支承环10上;第一喂纱器13,其具备喂纱口 131,向织针引导第一纱线Yl ;第二喂纱器7,其具备带导向孔21的第二导纱器20和喂纱口 71,并向织针引导第二纱线Y2,所述喂纱器保持架11具有可转动地收纳所述第一喂纱器13的壳体16、作为转动的中心的轴部17、按压所述轴部17用的扭簧18,其特征在于,以相对于所述第二喂纱器7的所述喂纱口 71,利用针织纱产生跳过所述第二喂纱器7的作用力以上的作用力的方式,在距所述喂纱口 71与所述轴部17的距离大致相等且以所述轴部17为中心而面对的位置设置所述导纱器20的所述导向孔21 (技术方案I)。优选的是,在所述轴部17的中央部,以包围所述喂纱器支承环10的状态,与所述第一喂纱器13 —起安装所述导纱器20 (技术方案2)。在本发明中,由于喂纱而作用在所述第二喂纱器7的喂纱口 71的力C、由于喂纱而作用在所述导纱器20的所述导向孔21的力G、由所述扭簧18作用的力S的关系为C < GAC< S(技术方案3)。发明效果根据所述结构,利用在针织机工作中针织纱的较紧的张力,可防止导纱器脱离通常的喂纱位置,所以不会产生织物的编织瑕疵,也不会损坏织针。


图I是现有例的夹层织物的编织过程的主视图;图2是现有例2的喂纱器及导纱装置的(a)主视图、(b)右侧视图;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喂纱器及导纱装置的(a)主视图、(b)右侧视图;图4是表示作用在喂纱位置的导纱器的力的图,(a)是现有例I的图,(b)是现有例2的图,(C)是本发明的矢量图;图5是表示作用在向跳过位置转动的导纱器上的力的图,(a)是现有例I的图,(b)是现有例2的图,(C)是本发明的矢量图;图6是通过本发明进行夹层织物编织的编织组织图。符号说明 7 垫纱用第二喂纱器10喂纱器支承环11喂纱器保持架12 螺杆13第一喂纱器14 螺杆15安装部件16 壳体17 轴部18 扭簧19 销20、201 导纱器21、211 导向孔C 由于喂纱而作用在喂纱器的喂纱口的力G 由于喂纱而作用在导纱器的导向孔的力S 由扭簧作用的力J 处于轴部的中央部的支点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按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在图3中,虽未图示,在双面针织机的针盘盖环上等间隔配置有4 6根喂纱器支承环支承架,在该喂纱器支承环支承架的前端,用螺杆固定有喂纱器支承环10。在喂纱器支承环10的下侧,通过螺杆12垂下支承有喂纱器保持架11。在该喂纱器保持架11上,用螺杆14支承有向织针引导第一纱线Yl的第一喂纱器13。在第一喂纱器13上,安装有用于经由安装部件15供给垫纱Y2的垫纱用第二喂纱器7。所述喂纱器保持架11包括可转动地收纳第一喂纱器13的壳体16、作为转动中心的轴部17、位于轴部17的后侧(机械中心侧)的按压轴部用的扭簧18。所述扭簧18的扭转部插入销19,销的两侧支承在壳体16上。所述轴部17的两端为圆筒状,其两端被壳体16支承为可转动。另外,为了安装第一喂纱器13,轴部17的中央部为平面状,用螺杆14支承第一喂纱器13。在轴部17的中央部,以包围处于上方的喂纱器支承环10的状态,与第一喂纱器13 —起用螺杆14安装垫纱Y2的导纱器20。在所述导纱器20上,安装有引导垫纱Y2的导向孔21。优选的是,为了防止被针织纱磨耗,导向孔21使用氧化铝等陶瓷材料。图3 (b)的实线表示第一喂纱器13的喂纱位置(A),虚线表示使第一喂纱器13向上方转动的跳过位置(B)。在喂纱位置产生断线等事故的情况下,停止针织机的运转,必须重新使针织纱穿过。这时用手指拿起第一喂纱器13使纱线穿过,在拿起的第一喂纱器13再次回到喂纱位置(A)时,用手指克服扭簧18的按压力并按下。在图4中,符号C表示由于喂纱而作用在第二喂纱器7的喂纱口 71的力,符号G表示由于喂纱而作用在导纱器20、201的导向孔21、211的力,符号S表示由扭簧18作用的力,符号J表示处于轴部17的中央部的支点。针织纱Y2从设于圆形针织机的外圆周上部的上部导纱器301供给。另外,由于作用在第一喂纱器13的喂纱口 131的针织纱Yl的喂 纱张力带来影响的程度较小,因此,为了方便起见不予考虑。图4(a)为表示向作用在现有例I的导纱器上的力的矢量图。在第二喂纱器的喂纱口 71地点,“利用与针织纱的摩擦力将喂纱器向外侧(O)转动的作用力(C) ”起作用,而且,“在该方向设于导纱器的喂纱口附近的导纱器201的导向孔211地点施加有作用力(G’)”,t匕“由扭簧18作用的力(S) ”还大,喂纱器13从喂纱位置㈧向跳过方向转动。图4(b)为表示作用在现有例2的喂纱器的力的矢量图。表示作用在固定安装于图2所示的喂纱器支承环10的导纱器221的导向孔231地点的力(G”),在对导纱器不会产生影响的位置被固定。在第二喂纱器的喂纱口 71地点,在比“由扭簧18作用的力(S)”大的“利用与针织纱的摩擦力使导纱器向外侧(O)转动的作用力(C) ”起作用的情况下,喂纱器13从喂纱位置(A)向跳过方向转动。图4(c)为表示作用在本发明的导纱器的力的矢量图。符号G为作用在固定安装于图3所示的喂纱器保持架11的轴部17的第二导纱器20的导向孔21的力。在第二喂纱器的喂纱口 71地点,“利用与针织纱的摩擦力使导纱器向外侧(O)转动的作用力(C) ”比“利用与针织纱的摩擦力使导纱器向内侧(I)转动的导纱器的导向孔21地点的作用力(G) ”和“扭簧(18)进行作用的力(S) ”还小,导纱器能够保持喂纱位置(A)。图5 (a) (b) (c)分别对应图4 (a) (b) (c),表示在使纱线通过喂纱器的喂纱口时等,喂纱器从喂纱位置用手指向30度左右外侧的跳过位置转动的状态。对图5(a) (b)和图4(a) (b)进行比较可知,由于针织纱Y2的弯曲角变大,从而以比喂纱器处于喂纱位置(A)时更大的作用力起作用,喂纱器不易回到喂纱位置(A)。另一方面,对本申请的图5(c)和图4(c)进行比较,以比喂纱器处于喂纱位置㈧时更大的作用力起作用,从而导纱器容易回到喂纱位置(A)。需要说明的是,垫纱用第二喂纱器7以利用安装部件15分支的方式安装于第一喂纱器13上,但也可以与第一喂纱器13同样地,单独地经由喂纱器保持架11设置在喂纱器支承环10上。另外,垫纱用第二喂纱器7的喂纱口 71不限定于孔状,为了使纱线通过时容易进行,优选为前面开口的狭缝状。本发明不限定于所述实施例,通常适用于编织绗缝织物的圆形针织机。
权利要求
1.一种圆形针织机中的纱线引导装置,其具备 喂纱器支承环(10); 喂纱器保持架(11),其垂下支承于所述喂纱器支承环(10)上; 第一喂纱器(13),其具备喂纱口(131),并向织针引导第一纱线(Yl); 第二喂纱器(7),其具备带导向孔(21)的第二导纱器(20)和喂纱口(71),并向织针引导第二纱线(Y2), 所述喂纱器保持架(11)具有可转动地收纳所述第一喂纱器(13)的壳体(16)、作为转动的中心的轴部(17)、按压所述轴部(17)用的扭簧(18),其特征在于, 以相对于所述第二喂纱器(7)的所述喂纱口(71),利用针织纱产生跳过所述第一喂纱器(13)的作用力以上的作用力的方式,在距所述喂纱口(71)与所述轴部(17)的距离大致相等且以所述轴部(17)为中心而面对的位置设置所述导纱器(20)的所述导向孔(21)。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装置,其中, 在所述轴部(17)的中央部,以包围所述喂纱器支承环(10)的状态,与所述第一喂纱器(13) 一起安装所述导纱器(20)。
3.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装置,其中, 由于喂纱而作用在所述第二喂纱器(7)的喂纱口(71)的力(C)、由于喂纱而作用在所述导纱器(20)的所述导向孔(21)的力(G)、由所述弹簧(18)作用的力(S)的关系为C<G及(< S。
4.如权利要求I 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 第二纱线用的所述第二喂纱器(7)以利用安装部件(15)从所述第一喂纱器(13)分支的方式安装,所述第一喂纱器(13)经由所述喂纱器保持架(11)安装于所述喂纱器支承环(10)上。
5.如权利要求I 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 第二纱线用的所述第二喂纱器(7)经由所述喂纱器保持架(11)直接安装于所述喂纱器支承环(10)上。
全文摘要
一种圆形针织机中的纱线引导装置,利用针织纱在针织机工作中的较紧的张力,防止喂纱器从通常的喂纱位置脱离。在圆形针织机中的纱线引导装置中,相对于喂纱器(7)的喂纱口(71),以产生利用针织纱跳过所述喂纱器(7)的作用力以上的作用力的方式,在距离喂纱口(71)与所述轴部(17)的距离大致相等,且以轴部(17)为中心而面对的位置,设有导纱器(20)的导向孔(21)。优选在轴部(17)的中央部,以包围喂纱器支承环(10)的状态,与喂纱器(13)一起安装有导纱器(20)。
文档编号D04B15/54GK102817171SQ20121018511
公开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6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8日
发明者辻乡淳 申请人:株式会社福原精机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