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薄型自适应调温梭织面料及其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轻薄型自适应调温梭织面料及其加工工艺,该面料经纱、纬纱均采用FB65%/JC35%的40S混纺纱,织物经密523根/10厘米、纬密335根/10厘米,织物幅宽160厘米,织物组织采用2/2双面右斜结构。其加工工艺在纤维预处理、纺纱、整浆联合、织造、烧毛、冷堆染色、后整理等工序采用了独特的工艺技术。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本发明工艺的实现,使得调温纤维在纺制过程中减少了静电的产生,增加了纤维的柔软性、弹性和抱合力,增加了调温粘胶纤维的可防性;在织造中既减少了纱线的断头率,减少了纤维中调温微胶囊的破坏,确保产品的调温性能;为轻薄型自适应调温梭织面料的开发生产提供了借鉴。
【专利说明】一种轻薄型自适应调温梭织面料及其加工工艺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纺织领域的面料及其制造工艺,特别是涉及一种轻薄型自适应调温梭织面料及其加工工艺。
(二)【背景技术】
[0002]高档轻薄自适应调温梭织面料,不同于传统的凉爽织物或保温织物。传统的调温织物如凉爽织物等是单项的温度调节,而自适应调温梭织面料可以自动根据环境温度的变化,双向调整温度,使产品保持舒适温度环境的功能。
[0003]目前以相变材料为主要调温功能材料的调温纤维在国外应用比较成熟的主要有美国和瑞士,生产调温纤维主要是微胶囊纺丝工艺;日本大和化学工业研制的微胶囊浆料涂层技术,并且有比较成熟的系列产品。目前智能调温织物以纤维絮片、针织面料和非织造布为主,机织面料较少且以厚重面料为主。
[0004]智能调温非织造布主要应用于汽车内饰、服装、家纺、鞋袜和手套等领域,主要以涂层后处理的方法将调温微胶囊材料涂覆在织物表面,对产品肌肤的敏感度稍差,同时不耐洗涤,经过一定次数的洗涤后,逐渐丧失调温效果。
[0005]调温针织产品一般纱线比较粗,且针织纱强力要求低,加工流程短,使用比较广泛,目前智能调温针织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优势,但在国内还处于起始和研发阶段。
[0006]自适应调温梭织面料,目前除了美国和欧洲部分国家具有比较成熟的技术之外,大多数国家都处在探索和研发阶段,没有成熟的技术和产品。
(三)
【发明内容】
[0007]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轻薄型自适应调温梭织面料及其生产工艺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了一种轻薄型自适应调温梭织面料及其加工工艺。
[0008]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9]本方案的轻薄型自适应调温梭织面料,该面料经纱、纬纱均采用FB65%/JC35%的40s混纺纱,织物经密523根/10厘米、纬密335根/10厘米,织物幅宽160厘米,织物组织采用2/2双面右斜结构。
[0010]本方案的轻薄型自适应调温梭织面料的加工工艺,其工艺流程如下:
[0011]选取自适应调温粘胶纤维、纤维预处理、纺纱、整浆联合、织造、烧毛、冷堆染色、后
整理;
[0012]1、对调温粘胶纤维进行预处理,使调温粘胶纤维平滑、柔软、有弹性,减少摩擦和静电的产生,使纤维抱合力增强,增加可纺性;
[0013]2、清梳、并条、粗纺等前纺工序中,粘胶纤维优先予并,抗静电处理,加压,减少条
子定量,三道并合;
[0014]3、细纱工序中将V型曲线牵伸技术和气圈张力恒定技术相结合;
[0015]4、准备工序,采用整浆联合设备,用前浆槽、双浸双压、低温浆纱、张力适中;采取减小压浆力,增加浸浆时间,浆液浓度的措施;上浆率控制在14%,回潮率为9% ;
[0016]5、上织机,严格保证综丝、停经片的光滑,并用润滑剂润滑,保证纱线通道的平整、光滑,以防磨损纱线表面的微胶囊组织;织造时,保证车间温湿度环境,采用丰田710喷气织机,适当降低织机速度,降低引纬的气压,以减少对纱线的结构的破坏,同时降低上机张力,调整投纬工作时间,保证开口清晰;
[0017]6、采用冷堆染色新技术后处理工艺,使调温元素的保存率达到80%以上;染色后,产品布面光洁,颜色均勻,手感柔软,穿着舒适,经测试,具有明显的调温效果。
[0018]本项目的研发从纤维原料到纺纱、织造及后处理等工序都存在一定的难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0019]1、由于智能调温粘胶纤维截面内调温微胶囊的存在,导致纤维强力相对较低,纤维较硬,刚性大,易脆断且并丝多,静电严重给纺织工序造成困难。针对该难题,对调温粘胶纤维进行特殊预处理,减少静电的产生,同时使纤维本身柔软有弹性,增强抱合力,增加调温粘胶纤维的可防性。在前纺工序中,调整开松、梳、并条及粗纱设备的加工工艺,使设备运行平稳,确保成纱条干正常。
[0020]2、在细纱工序将“V型(曲线)”牵伸技术和气圈张力恒定技术有机结合,突破传统细纱机上气圈张力值瞬时超过纱线抱合强力导致纱线断头的理论,采用气圈恒定张力的控制系统,既减少了纱线的断头率,有提高了纱线的条干均匀度,减少了调温元素的损伤,又有效的提闻了纱线质量。
[0021]3、为了尽量减少调温微胶囊的破坏,确保产品的调温性能,同时兼顾织造的顺利进行,采取特殊的织前准备工序。采用整浆联合设备,减少纱线张力和摩擦对纱线及调温微胶囊的损伤。浆纱掌握“保浆膜、重伸长、多浸少压、被覆为主”的工艺原则,达到增强、保伸、耐磨、贴伏毛羽的目的。采用前浆槽,双浸双压,低温浆纱,张力适中。适当减小压浆力,增加浸浆时间,浆液浓度,上浆率偏高掌握。上浆率控制在14%,回潮率为9%。既减少了纱线强力和调温元素的损失,又降低了能耗和原料的浪费。
[0022]4、织造过程中,严格保证综丝、停经片的光滑,并用润滑剂润滑,保证纱线通道的平整、光滑,以防磨损纱线表面的微胶囊组织。织造时,保证车间温湿度环境,采用丰田710喷气织机,适当降低织机速度,降低引纬的气压,以减少对纱线的结构的破坏,同时降低上机张力,调整投纬工作时间,保证开口清晰,提高效率。通过对织造工艺的严格控制,产品织造顺利且质量稳定。
[0023]5、为减少对织物调温性能的损伤,采用特殊的冷堆染色新技术后处理工艺,使调温元素的保存率达到80%以上,基本上赶超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的OUTLAST产品的调温性能(调温元素大于30%)。染色后,产品布面光洁,颜色均匀,手感柔软,穿着舒适,具有明显的调温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0024]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本发明工艺的实现,使得调温纤维在纺制过程中减少了静电的产生,增加了纤维的柔软性、弹性和抱合力,增加了调温粘胶纤维的可防性;在织造中既减少了纱线的断头率,减少了纤维中调温微胶囊的破坏,确保产品的调温性能;为轻薄型自适应调温梭织面料的开发生产提供了借鉴。
(四)【具体实施方式】[0025]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26]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工艺流程
[0027]1、本发明的改进点及创新点
[0028]1)、将调温粘胶纤维与棉混纺,调温粘胶比例达到65%的纺纱工艺,目前国际上调温纤维的混纺比最高只有60%。
[0029]2)、采用“V型(曲线)”牵伸技术和气圈张力恒定技术的有机结合,纺制调温粘胶纤维含量达到65%的高支纱40s,用于梭织轻薄面料生产,目前在国内处于领先的水平。
[0030]3)、采用冷堆染色技术和低温低压高浓浆纱技术,避免常规的高温、高压工艺流程对调温元素的破坏,使调温元素保存率高于80%,在调温梭织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处于领先的水平。
[0031]2、具体工作原理和工艺流程
[0032]工作原理:
[0033]1)、自适应调温纤维的相变工作原理,由于调温粘胶纤维内含有的相变微胶囊,使调温粘胶纤维在环境温度发生聚变时,相变材料通过吸收热量或释放热量调整微环境气候保持相对恒定、舒适的温度,减少环境温度对人体的伤害。
[0034]2)、调温粘胶与棉纤维混纺,棉纤维较细,调温粘胶纤维较粗,使棉纤维处于中间增加纱线强力,较粗的调温粘胶纤维处在外层,类似“皮芯”结构,有利于更好的发挥调温性倉泛。
[0035]3)、对产品结构进行优化,采用2/2双面组织结构,使该面料既满足原料的经济性又满足服用性能和调温性能。
[0036]综合相变材料的相变工作原理及纺纱“皮芯”理论,织物结构采用双面组织,使产品的服用性和调温性都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0037]工艺流程:
[0038]自适应调温黏胶纤维、纤维预处理、纺纱、整浆联合、织造、烧毛、冷堆染色、后整理、成衣。
[0039]实施例:高档轻薄自适应调温梭织面料。
[0040]项目产品FB/JC (65/35) 40S*FB/JC (65/35) 40s*523 根 /10 厘米 335 根 /10 厘米 *160厘米,2/2双面右斜结构。
[0041]1、对调温粘胶纤维进行预处理,使调温粘胶纤维平滑、柔软、有弹性,减少摩擦和静电的产生,使纤维抱合力增强,增加可纺性。
[0042]2、清梳、并条、粗纺等前纺工序中,采用“较轻定量、紧隔距”的梳理原则。粘胶纤维优先予并,综合使用多种抗静电处理方法,重加压,减少条子定量,低速,大牵伸,三道并合,保证纱条质量。同时采用较大牵伸倍数的粗纱,减少细纱牵伸压力,是成纱条干在正常水平。
[0043]3、细纱工序中将“V型(曲线)”牵伸技术和气圈张力恒定技术相结合,既减少了纱线的断头率,提高了纱线的条干均匀度,减少了调温元素的损伤,又有效的提高了纱线质量。
[0044]4、准备工序,采用整浆联合设备,浆纱掌握“保浆膜、重伸长、多浸少压、被覆为主”的工艺原则,达到增强、保伸、耐磨、贴伏毛羽的目的。采用前浆槽,双浸双压,低温浆纱,张力适中。采取减小压浆力,增加浸浆时间,浆液浓度的措施。上浆率偏高掌握,控制在14%,回潮率为9%。既减少了纱线强力和调温元素的损失,又降低了能耗和原料的浪费。
[0045]5、织机上,严格保证综丝、停经片的光滑,并用润滑剂润滑,保证纱线通道的平整、光滑,以防磨损纱线表面的微胶囊组织。织造时,保证车间温湿度环境,采用丰田710喷气织机,适当降低织机速度,降低引纬的气压,以减少对纱线的结构的破坏,同时降低上机张力,调整投纬工作时间,保证开口清晰,提高效率。通过对织造工艺的严格控制,产品织造顺利且质量稳定。
[0046]6、采用特殊的冷堆染色新技术后处理工艺,使调温元素的保存率达到80%以上,基本上赶超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的OUTLAST产品的调温性能(调温纤维含量大于30%)。染色后,产品布面光洁,颜色均勻,手感柔软,穿着舒适,经测试,具有明显的调温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取得了研发课题的成功。
[0047]目前,调温纤维已成为国内外纺织功能性产品的研究热点,在欧美已经有了成熟的调温纺织品市场并得到广大消费者的信赖和接受。在国内,调温纤维的研究和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市场上还没有很成熟的产品。由于调温纤维具有的优异的调温功能及与其它各种纤维的混纺性,且应用范围及其广阔,因此,必将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
【权利要求】
1.一种轻薄型自适应调温梭织面料,其特征在于:该面料经纱、纬纱均采用FB65%/JC35%的40s混纺纱,织物经密523根/10厘米、纬密335根/10厘米,织物幅宽160厘米,织物组织采用2/2双面右斜结构。
2.一种轻薄型自适应调温梭织面料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其工艺流程如下:选取自适应调温粘胶纤维、纤维预处理、纺纱、整浆联合、织造、烧毛、冷堆染色、后整理;(1)、对调温粘胶纤维进行预处理,使调温粘胶纤维平滑、柔软、有弹性,减少摩擦和静电的产生,使纤维抱合力增强,增加可纺性;(2)、清梳、并条、粗纺等前纺工序中,粘胶纤维优先予并,抗静电处理,加压,减少条子定量,三道并合;(3)、细纱工序中将V型曲线牵伸技术和气圈张力恒定技术相结合;(4)、准备工序,采用整浆联合设备,用前浆槽、双浸双压、低温浆纱、张力适中;采取减小压浆力,增加浸浆时间,浆液浓度的措施;上浆率控制在14%,回潮率为9% ;(5)、上织机,严格保证综丝、停经片的光滑,并用润滑剂润滑,保证纱线通道的平整、光滑,以防磨损纱线表面的微胶囊组织;织造时,保证车间温湿度环境,采用丰田710喷气织机,适当降低织机速度,降低引纬的气压,以减少对纱线的结构的破坏,同时降低上机张力,调整投纬工作时间,保证开口清晰;(6)、采用冷堆染色新技术后处理工艺,使调温元素的保存率达到80%以上;染色后,产品布面光洁,颜色均匀,手感柔软,穿着舒适,经测试,具有明显的调温效果。
【文档编号】D03D13/00GK103668656SQ201210365539
【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6日
【发明者】郭爱莲, 张红, 阎贵珠 申请人:天津纺织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