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段彩纱纺纱牵伸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纺机生产领域,涉及ー种段彩纱纺纱牵伸机构。
背景技术:
发明专利201010636126. 9 一种等线密度环锭纺段彩纱成纱方法及装置发明专利中提出了同轴双罗拉结构,即在后罗拉的结构设计上,采用后罗拉轴,其上套装有固定安装的后固定罗拉和活套安装的后活套罗拉,对应每ー锭位,后固定罗拉与后活套罗拉成对配置,后活套罗拉与后固定罗拉的有效宽度各占原来的二分之一,ニ后罗拉工作外径相同,对应于每ー对后固定罗拉和后活套罗拉,后上皮辊结构也设计为安装在同一皮辊轴轴端上可分别转动的ニ个皮辊。该发明对同轴双罗拉的转速实行分段运行,通过对速度、时间、须条 ·定量控制,保持每ー时刻后罗拉控制的纤维须条喂入量不变,实现等线密度段彩纺纱。该发明纺纱装置的牵伸机构,其后区结构类同于常规的三罗拉双皮圈牵伸机构,常规的三罗拉双皮圈牵伸机构,由于后牵伸区的纤维没有受到有效的控制,其牵伸倍数在エ艺设定上不能过大,一般控制在1 : 1.05 1 : 1.3倍左右,过大的牵伸倍数会造成纤维须条条干严重不匀。同轴双罗拉段彩纺牵伸机构成纱原理是利用后双罗拉的分段异速转动,对ニ组纤维须条分段异速交替喂入,使喂入后固定罗拉和后活套罗拉的纤维须条,在后牵伸区分段获得不同的牵伸倍数,形成段彩效果,其成纱条干均匀度、段彩的效果、与后区的牵伸有着很大的关联,由于在细纱机上段彩纺纱ニ组纤维的后区牵伸倍数是交替变化,且随着ニ组纤维比例的变化,ニ组纤维后区牵伸倍数差异很大,远远超出正常纺纱的エ艺控制范围,产生较大的牵伸不匀,尤其对于短时间分段エ艺的产品,还会造成段彩效果变差。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ー个目的在于提供ー种段彩纱纺纱牵伸机构。纺纱牵伸机构由前罗拉、中罗拉、后罗拉和各罗拉对应的上罗拉皮辊、皮圈构成环锭纺细纱机牵伸机构的前后ニ个牵伸区,其特征是对应于每个锭子,纺纱牵伸机构的后牵伸区有ニ组控制引纱的皮圈,由后罗轴与后固定罗拉、后活套罗拉、后罗拉上轴辊、后下肖、后上肖及套装其上的ニ组上下四个皮圈构成,分别控制ニ组纤维须条,使牵伸机构的后牵伸区对自由纤维控制能力増加,在后牵伸区牵伸倍数分段大幅变动エ艺状态下,保持各分段エ艺牵伸稳定。ー种段彩纱纺纱牵伸机构,在牵伸机构的后牵伸区,后下罗拉采用在后罗拉轴上套装同轴的后固定罗拉和后活套罗拉,后固定罗拉固定装在后罗拉轴上,随后罗拉轴同步转动,后活套罗拉活套于后罗拉轴上,其转动由活套罗拉传动轴控制,后罗拉座上装有后下肖,对应于每ー个锭位,后固定罗拉与后活套罗拉成对配置,后固定罗拉和后活套罗拉表面滚花,其上各自分别装有绕过后下肖的后下皮圏,后上罗拉轴配装有后上肖,后上罗拉轴的每一端,均并列套装有ニ个可各自绕上罗拉轴转动,并与后固定罗拉和后活套罗拉上下对应的上罗拉轴承辊,与后下皮圈对应的ニ个后上皮圈,套装在后上肖及后上罗拉轴承辊上,上肖上装有隔距块,中罗拉后装有带隔距双进单出的喇叭形集合器,前罗拉后也配有纤维须条集合器。一种段彩纱纺纱牵伸机构,相对于每一锭位,其后牵伸区具有二组独立的皮圈引纱控制区,二组独立的皮圈引纱控制区,中、后罗拉间距相等,二组纤维须条由后罗拉后的双孔喇叭口和中罗拉后的集合器控制隔距,平行喂入,中罗拉后的集合器是双进单出的集合器,其后端有二个间隔一定距离的进纱通道,与双孔喇叭口一起控制纤维须条在后皮圈牵伸区保持平行,在集合器内二个通道合二为一,对二组纤维起到一定的集合作用。一种段彩纱纺纱牵伸机构,除前、中、后三根牵伸罗拉轴外,机构在后罗拉后下侧增加一根活套罗拉传动轴,活套罗拉传动轴通过固装在轴上齿形带轮及齿形带传动后活套罗拉,其另一种传动结构是将活套罗拉传动轴与后罗拉轴安装在同一后罗拉座上,其中心距固定,通过齿轮直接传动后活套罗拉;机构的前、中、后各罗拉均采用由电脑程序控制器控制的伺服电机单独传动,对后固定罗拉与后活套罗拉的转速,可实施分段、连续模式控制,在控制分段状态下,控制后罗拉在任一 △ t时间内,二组纤维的喂入总量不变,可实现等线密度喂入纺纱,在控制分段状态下,控制后罗拉喂入的二组纤维总量在不同的工艺段变量喂入,可生产粗纱不一的段彩纺纱线,对每一个分段工艺段时间量的设定,即可控制段·彩的长度,在不分段连续状态下,变动机构的后区牵伸比,可实现等线密度任意比例AB复合纱生产。所述的一种段彩纱纺纱牵伸机构,与长丝喂入装置结合,在前罗拉后或前罗拉前,定位喂入一根或多根长丝,即可生产长短纤复合段彩纱或多组份功能性纱,成为长短纤复合纺段彩机构。所述的一种段彩纱纺纱牵伸机构,与紧密纺装置结合,在前罗拉前增加空气负压集聚系统,二组纤维经前罗拉输出,在集聚系统受负压管内的气流作用,集聚后被加捻,可改善纤维须条的成纱状态,降低毛羽,成为紧密纺段彩机构,所述的一种段彩纱纺纱牵伸机构,在中罗拉后增加喂入一根粗纱,即可生产三种不同组份短纤维条复合段彩纱,成为多组份段彩机构。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有益效果环锭段彩纺纱技术,是在细纱机后罗拉喂入二组纤维须条,并且分段交替变速喂入,其后区的牵伸倍数变化很大,在大倍数的后区牵伸状态下,常规的三罗拉后区牵伸结构不能有效控制后区的均匀牵伸,造成成纱条干恶化,本实用新型发明后牵伸区采用同轴组合双罗拉四皮圈结构,用二组上下皮圈分别控制二组纤维须条,使牵伸机构的后牵伸区对自由纤维控制能力增加,在后区牵伸倍数分段大幅变动下,保持各分段工艺牵伸稳定,保证段彩纱成纱的条干均匀与段彩效果,在产品工艺设计上,增大后区牵伸倍数,可缩短各分段之间二组纤维的过渡长度。
图I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段彩纱纺纱方法及纺纱牵伸机构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I中K方向上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活套罗拉齿轮传动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与长丝喂入装置结合实施例的示意图;[0018]图5为本实用新型在中罗拉后增加一个粗纱喂点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实施例一如图I、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段彩纱纺纱牵伸机构,牵伸机构由前罗拉(6)、中罗拉(4)、后罗拉轴(21)及其上同轴套装的后固定罗拉(22)、后活套罗拉(23)构成牵伸机构的前后牵伸区,对应前罗拉(6)有前上皮辊(7),中罗拉(4)有中上罗拉轴辊(5)和套装于中罗拉(4)和中下肖(41)的中下皮圈(42)、套装于中上罗拉轴辊(5)和中上肖(51)上的中上皮圈(52),后固定罗拉(22)与后活套罗拉(23)为套装在后罗拉轴(21)上的同轴后罗拉,二后罗拉表面滚花,各自分别装有绕过后下肖(24)的后下皮圈(221、231),后上罗拉轴(3)配有后上肖(31),后上罗拉轴(3)的每一端,均相邻紧靠套装有二个可各自绕后 上罗拉轴(3)转动,并与后固定罗拉(22)和后活套罗拉(23)上下对应的后上罗拉轴承辊(32、33),与后下皮圈对应的二个后上皮圈(321、331),套装在后上肖(31)及后上罗拉轴承辊(32、33)上,后上肖(31)上装有隔距块(34),后罗拉后有双孔喇叭口(11),中罗拉后装有集合器(12),前罗拉后也配有纤维须条集合器(13)。如图I所示,除前、中、后三根牵伸罗拉轴外,机构在后罗拉后下侧增加一根活套罗拉传动轴(81),其上对应于后活套罗拉(23)装有齿型带轮(81),活套罗拉传动轴通过固装在轴上齿形带轮(82)及齿形带(83)传动后活套罗拉(23)。如图3所示,是活套罗拉传动轴通过齿轮直接传动后活套罗拉的方案,活套罗拉传动轴(81)与后罗拉轴(21)安装在同一后罗拉座上,其中心距固定,活套罗拉传动轴(81)通过固定套装在轴上的齿轮(84),直接传动后活套罗拉(23)。前罗拉(6)、中罗拉(4)、后罗拉轴(21)及活套罗拉传动轴(81)分别由电脑程序控制器控制的伺服电机驱动,段彩纺纱工艺是通过控制驱动后罗拉轴(21)及活套罗拉传动轴(81)的伺服电机,分段变动后固定罗拉(22)与后活套罗拉(23)的转速,达到分段控制后罗拉二组纤维须条喂入量的目的。正常纺纱时,将甲、乙二组纤维条分别从双孔喇叭口(11)喂入后罗拉皮圈牵伸区,分别由后罗拉轴(21)上的后固定罗拉(22)和后活套罗拉(23)控制,由后罗拉下皮圈(221、231)、后罗拉上皮圈(321、331)握持向前输送,经集合器(12)喂入中罗拉(4),在牵伸机构的前牵伸区汇合,经前集合器(13),由前罗拉(6)的牵伸输出,被加捻成段彩纱。段彩纺纱时,工艺上将连续的纺纱过程分成若干个工艺段,在第i个工艺段内,甲、乙两组纤维须条的喂入量分别由套装在后罗拉轴上的后固定罗拉和后活套罗拉的后下皮圈表面线速V @ i和i控制,在Λ t时刻内,喂入后罗拉的喂入量为T¥V@iXAt+I^VffiiX At,喂入的纤维须条经带隔距双进单出的喇叭形集合器,进入中罗拉皮圈牵伸区,在前皮圈牵伸区进行汇合,经前罗拉牵伸输出,纤维须条被加捻成段彩纱(条)。工艺控制上,对二组线密度特数分别为T¥、Ti纤维须条,甲纤维条从后固定罗拉喂入,乙纤维条从后活套罗拉喂入,对所有工艺段,控制Vffii+1线速的增量为V0i线速的减量的T甲/T &倍,或者V Θ i+1线速的增量为Vffii线速的减量的T ^ /T ¥倍,可保证后罗拉纤维须条在整个纺纱过程中,在任一 At时间内总的喂入量不变,即(T¥V@i+I^Vffii) At = (TfVgi+1+T^Vffii+1) At,实现等线密度喂入纺纱;若控制后罗拉纤维须条总喂入量随工艺段改变而变量喂入,可实现竹节状粗细变化的纱线生产;对每一个分段工艺段时间量的设定,即可控制段彩的长度;在控制分段状态下,各种不同比率组合,即可实现不同纤维、色彩的组合效果;若控制后固定罗拉和后活套罗拉不分段连续运转,二组纤维须条采用不同的喂入速度组合,即可实现等线密度任意比例AB复合纱生产。实施例二如图4所示,一种段彩纱纺纱牵伸机构,可与长丝喂入装置结合,长丝张力装置
(91)装在摇架上、长丝定位导轮(92)装于前罗拉上方,长丝(丁)经长丝张力装置(91)、长丝定位导轮(92),在前罗拉后定位喂入,即可生产长短纤复合段彩纱,若采用功能性纤维或长丝,即可生产功能性多组份长短纤复合纱。实施例三·如图5所示,一种段彩纱纺纱牵伸机构,在中罗拉后增加一个粗纱喂点,粗纱丙从中罗拉后集合器喂入,即可生产三组份段彩纱,若采用功能性纤维,即可生产功能性多组份纱。
权利要求1.一种段彩纱纺纱牵伸机构,纺纱牵伸机构由前罗拉、中罗拉、后罗拉和各罗拉对应的上罗拉皮辊、皮圈构成环锭纺细纱机牵伸机构的前后二个牵伸区,其特征是对应于每个锭子,纺纱牵伸机构的后 牵伸区有二组控制引纱的皮圈,由后罗轴与后固定罗拉、后活套罗拉、后罗拉上轴辊、后下肖、后上肖及套装其上的二组上下四个皮圈构成,分别控制二组纤维须条,使牵伸机构的后牵伸区对自由纤维控制能力增加,在后牵伸区牵伸倍数分段大幅变动工艺状态下,保持各分段工艺牵伸稳定。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段彩纱纺纱牵伸机构,其特征是在牵伸机构的后牵伸区,后下罗拉采用在后罗拉轴上套装同轴的后固定罗拉和后活套罗拉,后固定罗拉固定装在后罗拉轴上,随后罗拉轴同步转动,后活套罗拉活套于后罗拉轴上,其转动由活套罗拉传动轴控制,后罗拉座上装有后下肖,对应于每一个锭位,后固定罗拉与后活套罗拉成对配置,后固定罗拉和后活套罗拉表面滚花,其上各自分别装有绕过后下肖的后下皮圈,后上罗拉轴配装有后上肖,后上罗拉轴的每一端,均并列套装有二个可各自绕上罗拉轴转动,并与后固定罗拉和后活套罗拉上下对应的上罗拉轴承辊,与后下皮圈对应的二个后上皮圈,套装在后上肖及后上罗拉轴承辊上,上肖上装有隔距块,中罗拉后装有带隔距双进单出的喇叭形集合器,前罗拉后也配有纤维须条集合器。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段彩纱纺纱牵伸机构,其特征是相对于每一锭位,其后牵伸区具有二组独立的皮圈引纱控制区,二组独立的皮圈引纱控制区,中、后罗拉间距相等,二组纤维须条由后罗拉后的双孔喇叭口和中罗拉后的集合器控制隔距,平行喂入,中罗拉后的集合器是双进单出的集合器,其后端有二个间隔一定距离的进纱通道,与双孔喇叭口一起控制纤维须条在后皮圈牵伸区保持平行,在集合器内二个通道合二为一,对二组纤维起到一定的集合作用。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段彩纱纺纱牵伸机构,其特征是除前、中、后三根牵伸罗拉轴外,机构在后罗拉后下侧增加一根活套罗拉传动轴,活套罗拉传动轴通过固装在轴上齿形带轮及齿形带传动后活套罗拉,机构的前、中、后各罗拉均采用由电脑程序控制器控制的伺服电机单独传动。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段彩纱纺纱牵伸机构,其特征是活套罗拉传动轴与后罗拉轴安装在同一后罗拉座上,其中心距固定,通过齿轮直接传动后活套罗拉。
专利摘要一种段彩纱纺纱牵伸机构。牵伸机构的后牵伸区采用皮圈引纱控制工艺,用二组上下皮圈分别控制二组纤维须条,使牵伸机构的后牵伸区对自由纤维控制能力增加,在后区牵伸倍数分段大幅变动下,保持各分段工艺牵伸稳定,保证段彩纱成纱的条干均匀与段彩效果,在产品工艺设计上,增大后区牵伸倍数,可缩短各分段之间二组纤维的过渡长度。
文档编号D01H5/36GK202755128SQ20122029386
公开日2013年2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1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4日
发明者陈伟雄 申请人:陈伟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