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缓冲结构织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7567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一种缓冲结构织物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缓冲结构织物,其特征是:缓冲结构为经向缓冲结构和/或纬向缓冲结构;经向缓冲结构位于织物大边和布身之间,纬向缓冲结构位于织物缝头和布身之间。本发明有效避免了刚性纤维织物织造及后整理加工过程纬斜等疵品的产生,解决了刚性纤维织物经纬向断裂强度不匀的问题,提高了后整理加工工艺控制稳定性及产品合格率。
【专利说明】一种缓冲结构织物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缓冲结构的机织织物。
【背景技术】
[0002]一般机织物的布边是由大边和小边两部分组成,大边紧靠正身,小边在最外侧,又称把门边。大边组织一般以正身基本组织为基础,主要以平纹或平纹变化组织作为边组织。常见的织造工艺中,织物大边均是紧靠织物正身。在后加工过程中,织物由于连续处于牵引状态,受各种机械运动及生产操作的影响,如:导布辊与机台中心线不垂直、不水平、缝头纬纱不齐、穿布时不水平、轧车轧辊不匀等,经常会产生纬纱歪斜和弯曲,这种现象称为纬斜。纬斜不仅影响后加工产品外观,而且是织物经纬向断裂强力不匀的主要原因。
[0003]对于普通弹性纤维(棉、麻、丝、毛、氨纶、涤纶、腈纶等)织物来说,因为纤维本身初始模量较小,较易形变,外力导致的纱线受力不匀,纱线通过形变可以部分消除,所以纬斜等问题通过在织造生产线上安装一定的装置(如整纬装置等)就可以解决。但对于高强高模的刚性纤维(Uhmwpe、Vectran、Kevlar、碳纤维、玻璃纤维、金属纤维等)织物而言,由于纤维初始模量大,不易形变,在织造过程中,纤维几乎不伸长不收缩。所以,仅使用传统方法矫正纬斜,很难达到理想效果。另外,经编多轴向织物不宜纬斜,经纬向断裂强度偏差较小,但是该结构的织物一般较厚克重较大,限制了它在某些工程领域的应用。一般地,坯布进行后整理加工时首先必须进行缝头,而现有的常规织造工艺织造的坯布,缝头时横向纹路很难平直,而且坯布两边上针不一致容易导致张力不匀,因此在没有力学调整空间情况下,很容易造成缝头纬斜,不仅不利于后整理加工工艺稳定控制,而且可能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是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缓冲结构织物,以期有效解决刚性纤维织物织造及后整理加工时的纬斜等问题。
[0005]本发明为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本发明缓冲结构织物的特点是:所述缓冲结构为经向缓冲结构和/或纬向缓冲结构;所述经向缓冲结构位于织物大边和布身之间,所述纬向缓冲结构位于织物缝头和布身之间。
[0007]本发明缓冲结构织物的特点也在于:
[0008]所述经向缓冲结构的经密度为织物布身经密度的1/10-1/5,纬密度与布身纬密度相等;所述纬向缓冲结构的经密度与织物布身经密度相等,纬密度为织物布身纬密度的1/10-1/5。
[0009]所述经向缓冲结构的宽度为0.5cm-2cm,与织物等长;所述纬向缓冲结构的宽度与织物幅宽相等,长度为0.5cm-5cm。
[0010]所述织物布身为平纹、平纹变化、斜纹或斜纹变化组织,所述经向缓冲结构和纬向缓冲结构与织物布身组织相同,经向缓冲结构和纬向缓冲结构的纱线细度小于或等于布身纱线细度,经向缓冲结构和纬向缓冲结构的纱线热收缩率等于布身纱线的。
[0011]所述经向缓冲结构和纬向缓冲结构为一排或间隔的两排,两排之间的间隔为
0.5cm-5cm,间隔部分组织结构与织物布身相同。
[0012]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益效果体现在:
[0013]本发明有效避免了刚性纤维织物织造及后整理加工过程纬斜等疵品的产生,解决了刚性纤维织物经纬向断裂强度不匀的问题,提高了后整理加工工艺控制稳定性及产品合格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发明含一排经向缓冲结构织物组织图。
[0015]图2为本发明含两排经向缓冲结构织物组织图。
[0016]图3为本发明含一排纬向缓冲结构织物组织图。
[0017]图4为本发明含两排纬向缓冲结构织物组织图。
[0018]图5为本发明含一排经向缓冲结构和一排纬向缓冲结构织物组织图。
[0019]图6为本发明含两排经向缓冲结构和两排纬向缓冲结构织物组织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本发明缓冲结构为经向缓冲结构和/或纬向缓冲结构;经向缓冲结构位于织物大边和布身之间,纬向缓冲结构位于织物缝头和布身之间。
[0021]具体实施中,经向缓冲结构的经密度为织物布身经密度的1/10-1/5,纬密度与布身纬密度相等;纬向缓冲结构的经密度与织物布身经密度相等,纬密度为织物布身纬密度的1/10-1/5。经向缓冲结构的宽度为0.5cm-2cm,与织物等长;纬向缓冲结构的宽度与织物幅宽相等,长度为0.5cm-5cm。织物布身为平纹、平纹变化、斜纹或斜纹变化组织,经向缓冲结构和纬向缓冲结构与织物布身组织相同,经向缓冲结构和纬向缓冲结构的纱线细度小于或等于布身纱线细度,经向缓冲结构和纬向缓冲结构的纱线热收缩率等于布身纱线的。经向缓冲结构和纬向缓冲结构为一排或间隔的两排,两排之间的间隔为0.5cm-5cm,间隔部分组织结构与织物布身相同。
[0022]具体应用于具有织物边缘缓冲结构的织物是在织物大边与布身之间设置经缓冲结构形成经缓冲带,和/或在织物的缝头与布身之间设置纬缓冲结构形成纬缓冲带。经缓冲带为一排或间隔的两排,纬缓冲带为一排或间隔的两排。
[0023]织物边和布身之间设置一或两排经缓冲带后,在布身左边和右边分别形成一个经密较小的区域。当纬纱张力不匀,或者织物运行时产生不同的阻力和张力时,这个经密较小的区域为其提供了力学纠正调节空间。同样地,缝头和布身之间增加一或两排纬缓冲结构,设置一个纬密较小的区域,为经纱张力调节提供空间。这样,在织造过程中,经纬纱始终保持在张力自动调节的状态,两者更易规整排列垂直交叉,从而避免了纬斜,降低了织物经纬向断裂强度不匀率。
[0024]为了验证缓冲结构能够降低织物经纬向断裂强度不匀率,本发明分别选择了Vectran、芳纶1414纤维,按照每厘米经纱根数X每厘米纬纱根数为14X14的规格,织造了无缓冲结构和有一排经缓冲结构的两种样布,分别测试其经纬向断裂强度,计算出经纬向断裂强度不匀率,发现经缓冲结构大大降低了样布的经纬向断裂强度不匀率。
[0025]测试结果见表2和表3。另Vectran、芳纶1414单纱规格如表1。经纬向断裂强度
不匀率计算方法如下:
【权利要求】
1.一种缓冲结构织物,其特征是:所述缓冲结构为经向缓冲结构和/或纬向缓冲结构;所述经向缓冲结构位于织物大边和布身之间,所述纬向缓冲结构位于织物缝头和布身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结构织物,其特征是:所述经向缓冲结构的经密度为织物布身经密度的1/10-1/5,纬密度与布身纬密度相等;所述纬向缓冲结构的经密度与织物布身经密度相等,纬密度为织物布身纬密度的1/10-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结构织物,其特征是:所述经向缓冲结构的宽度为0.5cm-2cm,与织物等长;所述讳向缓冲结构的宽度与织物幅宽相等,长度为0.5cm_5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结构织物,其特征是:所述织物布身为平纹、平纹变化、斜纹或斜纹变化组织,所述经向缓冲结构和纬向缓冲结构与织物布身组织相同,经向缓冲结构和纬向缓冲结构的纱线细度小于或等于布身纱线细度,经向缓冲结构和纬向缓冲结构的纱线热收缩率等于布身纱线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结构织物,其特征是:所述经向缓冲结构和纬向缓冲结构为一排或间隔的两排,两排之间的间隔为0.5cm-5cm,间隔部分组织结构与织物布身相同。
【文档编号】D03D5/00GK103498233SQ201310488585
【公开日】2014年1月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18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18日
【发明者】朱守成, 张静, 梁慧慧, 孙庆红, 褚维发, 杨宏星, 刘国庆, 陆明红, 邓光涛, 吴锴 申请人:合肥市东方美捷分子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