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立体双面式隐形甩缸洗衣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洗衣机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立体双面式隐形甩缸洗衣机。
背景技术:
洗衣机作为一种替代人工手洗的自动化洗衣或者半自动化洗衣的装置,已经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并且已经成为日常使用的普及型的家用电器。但是目前使用的洗衣机都存在一个共同的缺陷:就是运用现有的洗衣机结构工作原理进行洗衣时,对于衣服的阴暗部分和打头套的上衣内部、裤裆以及还有筒状部分,即如衣袖、裤筒、袜子和一些一头封闭口袋式的各种小型物品:如枕头套、电器套、书包等,只能将其外面洗净,筒内的污垢在洗的过程中虽然脱离了布料,但因筒内没有流动的水,游离的污垢冲不出来,随衣服一同脱水晾干后又重新贴在衣筒的内壁上。经过这样反复地洗晾,新老污垢溶在一起再与洗涤剂化合后定会产生某种有害物质,寄生在衣筒内壁上,简单的肉眼辨识不会发现这些寄生在衣筒内壁上的有害物质,但它客观上是存在的。而时间长了通过物质的扩散作用这些外层的衣服里子的含有有害物质的污垢到达一定分量必然要污染里层的衣服。
特别是贴身的内衣内裤及袜子上面的有害物质直接贴在皮肤上,伴随着人的活动与皮肤摩擦会带来极其不适之感,并且这样产生的有害物质对衣服和皮肤的侵害及侵害的危害程度是严重的。因此必须采取把所述的阴暗部分的污垢清理出去,作为清洗衣服干净与否的标准,除了这些阴暗部分的污垢、污溃,就连衣服上残留的洗衣粉余迹也必须用清水将它冲洗干净。随着卫生生活观念的推广,上述问题亟待解决,从现有的洗衣机结构并结合现有的清洗技术,即不管是手洗或使用洗衣机,习惯上都是洗完了正面将其翻过来冲洗背面。在使用半自动洗衣机时,洗·到中间把衣服捞出来,将袖筒、裤筒、袜子和不易接触活动水的另一面翻过来重新放进洗衣机进行二次洗涮,但是现在追求个性化时尚的衣物普遍都是口径特小,如秋衣秋裤、牛仔衣裤、运动服、紧身夹克、弹性袜裤、长筒袜子和定制下的不规范的单口布制品。这些衣物经水一泡有的又厚又硬、又细又长,有的不仅又细又长,软绵绵卷缩在一起像个面团儿。把这样状态的衣服从水中捞出来用手去翻确实是一种繁琐而费时、浪费效率的方式,不翻又洗不到另一面;而对于全自动洗衣机,在洗的中间要想把衣服捞出来翻还是根本做不到的。不管如何,现有的洗衣机的结构无法通过用手的方式去实现彻底清洗阴暗部分的污垢,因为被洗衣物在洗衣机里的状态都是扭到一起形成坨状,阴暗部分封闭撑不开,洗涤效果不佳。而目前还没有解决无法彻底清洗阴暗部分污垢的洗衣机结构。另外,清洗完毕后洗衣机还需要进行对衣物的及时甩干,而目前采用的甩干结构有两种,一种是双缸洗衣机,一种是洗甩同轴。在双缸洗衣机里,有一个专用甩干缸,这样洗甩两缸各行其是,分立存在,体积大,还得使用两台电机,占地大,造价高。洗甩同轴的机构是甩缸在洗缸中心,占据洗缸空间,体积大,笨重,由此导致了费材料和空间浪费大的缺陷。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立体双面式隐形甩缸洗衣机,包括立体双面分部结构和隐形甩缸分部结构,所述的立体双面分部结构为包括套有圆环状中空托架的中空管构成的支架,该中空托架设置在洗衣机的洗衣缸内,可方便取出,中空托架和中空管相导通,另外在中空托架上设置有两根以上的管状中空的撑管,该撑管一端封闭而另一端与中空托架导通,在撑管的外表面分布着一个以上的与其内部导通的通孔,环绕洗衣机的水波轮自内而外依次套有四个高度一致的同轴中空筒状体,四个中空筒状体各自分布若干小孔,作为甩干时出水口。四个中空筒状体的上端与水波轮的上表面平齐,以上的两个分部结构避免了衣物阴暗部分封闭撑不开洗涤效果不佳、费材料和空间浪费大的缺陷。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立体双面式隐形甩缸洗衣机的解决方案,具体如下:一种立体双面式隐形甩缸洗衣机,包括立体双面分部结构和隐形甩缸分部结构,所述的立体双面分部结构为了应对被洗衣服在洗衣机里成卷缩坨状,本实用新型采用在衣服里增设支撑架结构,一面使衣服内部撑开,一面使衣服向外伸展,扩大与水的接触面积,提高与水的摩擦强度,具体是包括套有圆环状中空托架I的中空管2构成的支架,该中空托架I设置在洗衣机的洗衣缸内,可方便取出,中空托架I和中空管2相导通,该中空管2的套有能旋转和能上下移动的轴套一端穿过洗衣机的机盖3的中心同洗衣机的水波轮4的中心通过离合器相连接,该中空管2的另一端同带有电气控制水阀门的自来水管道相连接,该电气控制水阀门由设置在洗衣机上的电气控制部件控制其开关状态,另外在中空托架I上设置有两根以上的管状中空的撑管5,该撑管5 —端封闭而另一端与中空托架I导通,在撑管5的外表面分布着一个以上的与其内部导通的通孔6 ;另外所述的隐形甩缸分部结构为环绕洗衣机的水波轮4自内而外依次套有四个高度一致的同轴中空筒状体7,四个中空筒状体7的上端与水波轮4的上表面平齐,四个中空筒状体7均无上端盖,只有最靠内部位置的中空筒状体7才有环状的下端盖8,其余三个中空筒状体7并无下端盖,水波轮4的底表面设置有三个单向钩9,该三个单向钩9分别与设置在下端盖8的三个弧形孔10对应适配,而相邻的两个中空筒状体7 中靠内的中空筒状体7的上端外表面和靠外的中空筒状体7的下端内表面设置有适配的螺纹。所述的撑管5的内径为Icm且高度为40cm,所述的撑管5的数量范围为8根-10根且材料为硬质塑料,所述的通孔6的内径为3mm,所述的中空管2直径为2厘米且高度为60cm,所述的中空托架I的外径为25cm。所述的撑管5能够用倒置U型扁条17替代,所有的倒置U型扁条17构成倒置U型扁条组,这个扁条组可放入可取出,倒置U型扁条组中的倒置U型扁条17的高度不一,所述的倒置U型扁条17的厚度为2mm,倒置U型扁条17的宽度为1.5cm,倒置U型扁条17的两端距离为10cm,倒置U型扁条17的高度范围为20cm-40cm。所述的中空筒状体7的高度为10cm,中空筒状体7的材料为金属材料。所述的立体双面分部结构中的中空托架I能够直接用将位置提高到预设位置的水波轮4来替代,穿过洗衣机底部用于支撑水波轮4的中空轴能替代中空管2,从水波轮4的中空轴中向洗衣机通过自来水管道注水。所述的立体双面分部结构能够用以下的结构替代:[0014]包括穿过洗衣机机盖中心的内径为2cm且高度范围为20cm-30cm的金属管11作为中轴,该金属管11在洗衣机外部的部分套接有皮带轮,该皮带轮同洗衣机的主电机能伸缩长度的转轴15相轴连接,当能伸缩长度的转轴15缩短时,机盖正好盖上洗衣机,进行洗衣工作。当能伸缩长度的转轴15伸长时,机盖伴随着挂衣器连同衣物一起提到相应的高度,能方便地取衣挂衣。金属管11的上端同自来水管道相连接,金属管11的下端与多管连通器12固定连接,该多管连通器12的连通端导通连接有能在预设角度范围内旋转的出水管13,每个出水管13均带有两个出水口 14,该两个出水口 14分别与内径为Icm的中空的U型多孔管16的两端相连通,该U型多孔管16作为挂衣器。所述的U型多孔管16的两端通过弹簧扣同两个出水口 14相连通,可自由取挂。应用本实用新型上述方案能够将凡是在洗衣机内所洗衣物的阴暗部分的污垢清洗干净,节约材料和减少空间浪费。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去除掉隐形甩缸分部结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去除掉立体双面分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去除掉隐形甩缸分部结构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倒置U型扁条作为撑杆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水波轮的底表面设置有三个单向钩中的一个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下端盖的三个弧形孔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内容作进一步说明:参照图1和图2所示,立体双面式隐形甩缸洗衣机,包括立体双面分部结构和隐形甩缸分部结构,所述的立体双面分部结构为包括套有圆环状中空托架I的中空管2构成的支架,该中空托架I设置在洗衣机的洗衣缸内,可方便取出,中空托架I和中空管2相导通,该中空管2的套有能旋转和能上下移动的轴套一端穿过洗衣机的机盖3的中心同洗衣机的水波轮4的中心通过离合器相连接,通过能旋转和能上下移动的轴套和离合器结合的作用下,这样该中空管2相上提升一点,水波轮4转动时而中空管2却不转动,中空管2相下提升一点,水波轮4转动时带动中空管2 —起转动,中空管2的另一端同带有电气控制水阀门的自来水管道相连接,该电气控制水阀门由设置在洗衣机上的电气控制部件控制其开关状态,另外在中空托架I上设置有两根以上的管状中空的撑管5,该撑管5 —端封闭而另一端与中空托架I导通,这样中空托架I内有水时撑管5内也会有水注入,在撑管5的外表面分布着一个以上的与其内部导通的通孔6 ;另外所述的隐形甩缸分部结构为环绕洗衣机的水波轮4自内而外依次套有四个高度一致的同轴中空筒状体7,四个中空筒状体7的上端与水波轮4的上表面平齐,四个中空筒状体7均无上端盖,只有最靠内部位置的中空筒状体7才有环状的下端盖8,其余三个中空筒状体7并无下端盖,如图5和图6所示,水波轮4的底表面设置有三个单向钩9,该三个单向钩9分别与设置在下端盖8的三个弧形孔10对应适配,而相邻的两个中空筒状体7中靠内的中空筒状体7的上端外表面和靠外的中空筒状体7的下端内表面设置有适配的螺纹。在洗衣时,只需要将所洗衣物的衣服袖子、裤筒子各自往两根管状中空的撑管5上一套,型号大的衣物每两根撑管5能够套一件,型号小的衣物每两根撑管能够套2件-3件,还可以放进一些不需清洗背面的织物,使之相互摩擦达到更好的洗衣效果,这样当洗衣机起动时,水波轮4开始转动,衣物明面上的污垢经洗衣剂的作用脱离布料被旋转的水流带走,这时洗衣机上的电气控制部件控制电气控制水阀门打开自来水管道,这样中空托架I内有水时撑管5内也会有水注入,由于撑管5 —端封闭而产生水压,通过在撑管5的外表面分布着一个以上的与其内部导通的通孔6将自来水喷射到衣物的袖筒、裤筒以及对应阴暗部分的内壁上,将这些地方的污垢一并冲走,也就是因为洗衣时衣物套在外表面分布着一个以上的与其内部导通的通孔6的撑管5上,就把不容易接触旋转水流的阴暗部分实质上就解除了其封闭状态,打开了内外连通的渠道,含有洗衣剂的自来水和清水随时都能畅通地进出这内外连通即开放的空间,再加上撑管5—端封闭而产生水压,通过在撑管5的外表面分布着一个以上的与其内部导通的通孔6将衣物所有各处的污垢彻底清除在衣物之外。在洗衣方法的使用上,可以将衣物浸泡在含有洗衣剂的自来水中,水波轮4旋转运动,而套有圆环状中空托架I的中空管2构成的支架不运动,也可以水波轮4旋转运动,而套有圆环状中空托架I的中空管2构成的支架也随之运动,这样衣物的污垢都能被清洗掉;在衣物清洗完毕需要甩干时,卸除掉立体双面分部结构将清洗好的衣物卸下,将 环绕洗衣机的水波轮4自内而外依次套有四个高度一致的同轴中空筒状体7往上拉起,这样四个中空筒状体7就展开形成了甩干缸结构,并且将最靠内部位置的中空筒状体7的下端盖8的三个弧形孔10同水波轮4的底表面设置的三个单向钩9相连接,并且通过拧紧相邻的两个中空筒状体7中靠内的中空筒状体7的上端外表面和靠外的中空筒状体7的下端内表面设置有适配的螺纹,这样就将该甩干缸结构填入清洗好并卸下的衣物进行甩干操作,甩干工作时,甩干桶朝着四个中空筒状体7相互拧紧的方向转动。甩干操作完成后,通过拧松相邻的两个中空筒状体7中靠内的中空筒状体7的上端外表面和靠外的中空筒状体7的下端内表面设置有适配的螺纹,并且解除最靠内部位置的中空筒状体7的下端盖8的三个弧形孔10同水波轮4的底表面设置的三个单向钩9相连接状态,恢复成原来的隐形甩缸分部结构。所述的撑管5的内径为Icm且高度为40cm,所述的撑管5的数量范围为8根-10根且材料为硬质塑料,所述的通孔6的内径为3mm,所述的中空管2直径为2厘米且高度为60cm,所述的中空托架I的外径为25cm。如图4所示,所述的撑管5能够用倒置U型扁条17替代,所有的倒置U型扁条17构成倒置U型扁条组,可方便取出,倒置U型扁条组中的倒置U型扁条17的高度不一,所述的倒置U型扁条17的厚度为2mm,倒置U型扁条17的宽度为1.5cm,倒置U型扁条17的两端距离为10cm,倒置U型扁条17的长度范围为20cm-40cm。在洗衣时,只需将要洗的衣物中的单口小物件往倒置U型扁条组中的倒置U型扁条17上一套即可,此时被洗物内部呈撑开状态,这些单口小物件口朝下,含洗衣剂的自来水可以从这朝下的口自由进出,这样也能达到清洗干净的目的。所述的中空筒状体7的高度为10cm,中空筒状体7的材料为金属材料。所述的立体双面分部结构中的中空托架I能够直接用将位置提高到预设位置的水波轮4来替代,穿过洗衣机底部用于支撑水波轮4的中空轴能替代中空管2,可从支撑水波轮4的中空轴中间通过自来水管道向洗衣机注水。如图3所示,所述的立体双面分部结构能够用以下的结构替代:包括穿过洗衣机机盖中心的内径为2cm且高度范围为20cm-30cm的金属管11作为中轴,该金属管11在洗衣机外部的部分套接有皮带轮18,该皮带轮同洗衣机的主电机19能伸缩长度的转轴15相轴连接,这样当洗衣机的主电机工作时就能通过皮带轮带动金属管11旋转,金属管11的上端同自来水管道相连接,金属管11的下端与多管连通器12固定连接,该多管连通器12的连通端导通连接有能在预设角度范围内旋转的出水管13,这是因为当衣物挂在出水管13上时,衣物能够在洗衣时伴随着旋转水流而改变角度来进行相应的配合,每个出水管13均带有两个出水口 14,一旦自来水管阀门打开,两个出水口 14就能往外喷水,该两个出水口 14分别与内径为Icm的中空的U型多孔管16的两端通过弹簧扣相连通,弹簧扣的连接方式使得拆卸更为方便,该U型多孔管16作为挂衣器。在洗衣时,将所需清洗的衣物中的衣服的两只袖筒和裤子的两只裤筒穿进挂衣器,这样就将衣物挂上去了,衣物的其余部分悬于下方,悬在下方的部分实质上与穿进挂衣器的部分基本上都在一个位置,使之相互摩擦达到洗衣效果。在洗衣机起动清洗一段时间后,就打开自来水管的阀门,让自来水从U型多孔管16的孔中喷射出,达到明面处和阴暗部分同时洗净的目的。具体的洗衣方法为:水波轮4转动而金属管11不动,即为自来水旋转运动而衣物不动,利用自来水摩擦衣物来作用;水波轮4不动而金属管11旋转运动,即为衣物运动而自来水不动,实际上就是衣物拖动着自来水来作用;水波轮4和金属管11同时反向运动,此时衣物处在特高速洗涤中。在清洗完毕衣物后,利用主电机19能伸缩长度的转轴15向上伸长就可以取出 衣物。
权利要求1.一种立体双面式隐形甩缸洗衣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立体双面分部结构和隐形甩缸分部结构,所述的立体双面分部结构为包括套有圆环状中空托架(I)的中空管(2)构成的支架,该中空托架(I)设置在洗衣机的洗衣缸内,中空托架(I)和中空管(2)相导通,该中空管(2)的套有能旋转和能上下移动的轴套一端穿过洗衣机的机盖(3)的中心同洗衣机的水波轮(4)的中心通过离合器相连接,该中空管(2)的另一端同带有电气控制水阀门的自来水管导向连接,该电气控制水阀门由设置在洗衣机上的电气控制部件控制其开关状态,另外在中空托架I上设置有两根以上的管状中空的撑管(5),该撑管(5)—端封闭而另一端与中空托架(I)导通,在撑管(5)的外表面分布着一个以上的与其内部导通的通孔(6);另外所述的隐形甩缸分部结构为环绕洗衣机的水波轮(4)自内而外依次套有四个高度一致的同轴中空筒状体(7),四个中空筒状体(7)的上端与水波轮(4)的上表面平齐,四个中空筒状体(7)均无上端盖,只有最靠内部位置的中空筒状体(7)才有环状的下端盖(8),其余三个中空筒状体(7 )并无下端盖,水波轮(4 )的底表面设置有三个单向钩(9 ),该三个单向钩(9 )分别与设置在下端盖(8)的三个弧形孔(10)对应适配,而相邻的两个中空筒状体(7)中靠内的中空筒状体(7)的上端外表面和靠外的中空筒状体(7)的下端内表面设置有适配的螺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双面式隐形甩缸洗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撑管(5)的内径为Icm且高度为40cm,所述的撑管(5)的数量范围为8根-10根且材料为硬质塑料,所述的通孔(6)的内径为3mm,所述的中空管(2)直径为2厘米且高度为60cm,所述的中空托架(I)的外径为25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双面式隐形甩缸洗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撑管(5)能够用倒置U型扁条(17)替代,所有的倒置U型扁条(17)构成倒置U型扁条组,倒置U型扁条组中的倒置U型扁条(17)的高度不一,所述的倒置U型扁条(17)的厚度为2mm,倒置U型扁条(17)的宽度为1.5cm,倒置U型扁条(17)的两端距离为10cm,倒置U型扁条(17)的长度范围为20cm-40cm。
4.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体双面式隐形甩缸洗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空筒状体(7)的高度为10cm,中空筒状体(7)的材料为金属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体双面式隐形甩缸洗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立体双面分部结构中的中空托架(I)能够直接用将位置提高到预设位置的水波轮(4)来替代,穿过洗衣机底部用于支撑水波轮(4 )的中空轴能替代中空管(2 )。
6.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体双面式隐形甩缸洗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立体双面分部结构能够用以下的结构替代: 包括穿过洗衣机机盖中心的内径为2cm且高度范围为20cm-30cm的金属管(11)作为中轴,该金属管(11)在洗衣机外部的部分套接有皮带轮,该皮带轮同洗衣机的主电机能伸缩长度的转轴(15)相轴连接,金属管(11)的上端同自来水管道相连接,金属管(11)的下端与多管连通器(12)固定连接,该多管连通器(12)的连通端导通连接有能在预设角度范围内旋转的出水管(13),每个出水管(13)均带有两个出水口(14),该两个出水口(14)分别与内径为Icm的中空的U型多孔管(16)的两端相连通,该U型多孔管(16)作为挂衣器。
专利摘要一种立体双面式隐形甩缸洗衣机,包括立体双面分部结构和隐形甩缸分部结构,所述的立体双面分部结构为包括套有圆环状中空托架的中空管构成的支架,该中空托架设置在洗衣机的洗衣缸内,中空托架和中空管相导通,另外在中空托架上设置有两根以上的管状中空的撑管,该撑管一端封闭而另一端与中空托架导通,在撑管的外表面分布着一个以上的与其内部导通的通孔,环绕洗衣机的水波轮自内而外依次套有四个高度一致的同轴中空筒状体,四个中空筒状体的上端与水波轮的上表面平齐,以上的两个分部结构避免了衣物阴暗部分封闭撑不开洗涤效果不佳、费材料和空间浪费大的缺陷。
文档编号D06F39/00GK203144739SQ20132011050
公开日2013年8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12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12日
发明者杨允康, 杨传进 申请人:杨允康, 杨传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