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物烘干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677438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衣物烘干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衣物烘干机(1),其包括外部壳体(2)和空气过滤筒(15),外部壳体(2)具有前壁(2a),前壁(2a)设置有衣物装载/卸载通过开口,空气过滤筒(15)以可移除的方式配装到由衣物干燥气流(f)所穿过的通风口(10)中,空气过滤筒(15)包括大致袋状或兜状的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20,120)和大致袋状或兜状的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30,130),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20,120)定尺寸成用于插入/塞入到通风口(10)中,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30,130)配装/凹进到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20,120)中从而被穿过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20,120,220)的大致相同的气流(f)所通过,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20,120)和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30,130)中的每一者均具有双门扇状结构(23a,23b,32a,32b;123a,123b,132a,132b),双门扇状结构(23a,23b,32a,32b;123a,123b,132a,132b)能够以类似书本的方式打开并且具有设置成阻止进入气流(f)中的悬浮的绒毛和/或线头颗粒的表面(21,121,31,131);衣物烘干机的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30,130)以铰接的方式联接至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20,120),使得在打开位置中,两个门扇状结构(23a,23b,32a,32b;123a,123b,132a,132b)使所述表面(21,121,31,131)的内表面(21a,21b,31a,31b;121a,121b,131a,131b)移位成在同一侧上。
【专利说明】衣物烘干机
[0001 ] 本发明涉及一种衣物烘干机。
[0002]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转筒式家用衣物烘干机,下文的说明仅作为示例提到转筒式衣物烘干机而不意味着任何通用性损失。
[0003]已知的是,目前市场上的转筒式家用衣物烘干机通常包括:构造成用于安置在地板上的大致平行六面体形状的外部箱状壳体;构造成用于容纳要干燥的衣物的大致圆筒形的可旋转滚筒,该可旋转滚筒以轴向旋转的方式容纳在壳体内部,从而绕大致水平定向的纵向基准轴线旋转,并且该可旋转滚筒正对形成在壳体的前壁中的衣物装载/卸载开口 ;铰接至壳体的前壁以旋转至关闭位置以及旋转离开关闭位置的舷窗式门,门在该关闭位置中完全抵靠壳体的前壁安置以封闭衣物装载/卸载开口并且气密密封该可旋转滚筒;容纳在壳体内部的电动马达组件,该电动马达组件构造成用于驱动可旋转滚筒绕其纵向基准轴线旋转;容纳在壳体内部的闭路热风发生器,该闭路热风发生器构造成使热空气流在可旋转滚筒内循环,其中热空气流具有非常低的含湿量并且穿过可旋转滚筒在滚筒内的衣物上方流动,从而快速干燥衣物;以及最后的电子中央控制单元,该电子中央控制单元控制马达组件和热风发生器两者以根据命令执行存储在该中央控制单元中的用户可选择的干燥周期中的一个周期。
[0004]在目前市售的大多数的转筒式家用衣物烘干机中,可旋转滚筒进一步由大致圆筒形的刚性管状本体构成,该刚性管状本体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并且在箱状壳体内部大致水平地延伸,该刚性管状本体与衣物装载/卸载开口局部地对准。该刚性管状本体还可以构造成用于安置在多个空转支承辊上,该多个空转支承辊与滚筒的纵向基准轴线局部平行地设置在管状本体的两个轴向端部处,并且该多个空转支承辊以自由旋转的方式固定至箱状壳体,以允许管状本体绕其水平定向的纵向基准轴线自由地旋转。管状本体的圆形前边缘围绕衣物装载/卸载开口并且以大致气密的并且轴向旋转的方式联接至箱状壳体的前壁;而管状本体的圆形后边缘紧靠箱状壳体的后壁并且以大致气密的并且轴向旋转的方式直接联接至所述后壁。
[0005]闭路热风发生器又包括:空气再循环管道和电动离心式风扇,该空气再循环管道在箱状壳体的底部上延伸并且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该第一端部直接连接至在管状本体的后边缘的周长内形成在箱状壳体的后壁中的第一通风口,该第二端部直接连接至形成在界定设备壳体的前壁上的衣物装载/卸载开口的环状框架上的第二通风口,该电动离心式风扇沿着空气再循环管道定位并且该电动离心式风扇构造成产生通过空气再循环管道和可旋转滚筒在闭合环路中流动的气流。
[0006]由热风发生器产生的热空气流通常经由形成在箱状壳体的后壁中的第一通风口进入管状本体,在管状本体内部流过管状本体的整个长度,并且最终经由在界定壳体的前壁上的衣物装载/卸载开口的环状框架上形成的第二通风口流出管状本体。
[0007]闭路热风发生器还包括空气冷却装置和空气加热装置,该空气冷却装置沿着空气再循环管道定位,并且该空气冷却装置构造成对来自可旋转滚筒的潮湿空气进行冷却,以使得气流内的过剩的湿气冷凝,该空气加热装置沿着空气再循环管道定位在空气冷却装置的下游,并且该空气加热装置构造成用于加热来自空气冷却装置并且被引回至可旋转滚筒的除湿后的气流,使得引回到可旋转滚筒中的气流被加热至一定温度,该温度优选但非必需地大于等于从该可旋转滚筒流出的湿空气的温度。
[0008]最后,闭路热风发生器设置有空气过滤构件,该空气过滤构件沿着空气再循环管道设置在空气冷却装置的上游以防止绒毛和/或线头颗粒到达并且堵塞空气冷却装置、空气加热装置和离心式风扇。
[0009]在目前市售的一些转筒式家用衣物烘干机中,空气过滤构件由大致楔状的滤筒构成,该滤筒以可移除的方式配装到在界定壳体的前壁上的衣物装载/卸载开口的环状框架上形成的通风口中而覆盖/封闭整个通风口。当舷窗门位于敞开的位置中时,允许用户为了定期清洁的目的手动地将楔状滤筒从形成在界定衣物装载/卸载开口的环状框架上的通风口中抽出。
[0010]DE8437357U1公开了一种用于衣物烘干机的楔状空气过滤筒,该楔状空气过滤筒定尺寸成插入/塞入形成在界定衣物装载/卸载开口的环状框架上的通风口中,以覆盖/封闭整个通风口,并且该楔状空气过滤筒构造成阻止进入气流中的悬浮的绒毛和/或线头颗粒。该空气过滤筒基本上由大致袋状或兜状的空气过滤刚性外壳构成,该大致袋状或兜状的空气过滤刚性外壳具有大致V形的横截面并且定尺寸成插入/塞入在界定衣物装载/卸载开口的环状框架上形成的通风口中,以覆盖/封闭整个通风口。
[0011]袋状外壳还分成在袋状或兜状空气过滤刚性外壳的底部处侧向铰接至彼此的两个互补的门扇状件,使得刚性外壳能够以类似书本的方式打开;并且每个门扇状件均设置有大致平坦的、大的、能透过空气的侧壁,该能透过空气的侧壁构造成将绒毛和/或线头颗粒阻止在袋状刚性外壳内。
[0012]为了改善空气过滤的性能,在DE8437357U1中,楔状空气过滤筒还包括两个大致平坦的附加的能透过空气的面板。这两个能透过空气的面板中的每一个能透过空气的面板均构造成阻止绒毛和/或线头颗粒并且铰接至袋状或兜状空气过滤外壳的相应的门扇状件的上边缘,从而能够朝向袋状或兜状空气过滤外壳的内部折叠以覆盖该门扇状件的整个能透过空气的侧壁,因而提高空气过滤能力。
[0013]遗憾的是,由于该滤筒的特定结构允许绒毛和/或线头颗粒聚积在所述两个门扇状件的能透过空气的侧壁和铰接到所述门扇状件的能透过空气的面板的表面上,当过滤器展开时,即以类似书本的方式打开时,这些表面结果将被置于相反的两侧,从而在打开滤筒时产生若干问题。
[001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衣物烘干机,该衣物烘干机具有较容易清洁的空气过滤筒。
[0015]按照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提供有一种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以及优选但非必需的如任一从属权利要求中所述的具有空气过滤筒的衣物烘干机。
[0016]现在将参照附图通过示例对本发明的非限制性实施方式进行描述,附图中:
[0017]-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教示实现的转筒式家用衣物烘干机的立体图,其中,为了清楚起见移除了一些部件;
[0018]-图2为图1的衣物烘干机的截面图,其中,为了清楚起见移除了一些部件;
[0019]-图3为图1的衣物烘干机的空气过滤构件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0020]-图4为图3的空气过滤构件的截面图;
[0021]-图5、图6和图7示出了图3的空气过滤构件的三个部分分解的立体图;
[0022]-图8为图1的衣物烘干机的空气过滤构件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0023]-图9为图8的空气过滤构件的截面图;
[0024]-图10、图11和图12示出了图8的空气过滤构件的三个部分分解的立体图。
[0025]参照图1和图2,附图标记I总体指示转筒式家用衣物烘干机,该转筒式家用衣物烘干机优选地但不是必需地包括:平行六面体形状的外部箱状壳体2,该壳体2构造成用于安置在地板上并且设置有相互面对的、大致竖直定向的前壁2a和后壁2b;大致圆筒形的可旋转滚筒3,该可旋转滚筒3构造成用于容纳要干燥的衣物,并且该可旋转滚筒3以轴向旋转的方式固定在箱状壳体2的内部而正对形成在壳体2的前壁2a上的衣物装载/卸载通过开口 ;以及舷窗门4,该舷窗门4铰接至壳体2的前壁2a而能够绕优选但非必需地竖直定向的基准轴线旋转至关闭位置以及旋转离开关闭位置,舷窗门4在该关闭位置中完全靠着前壁2a安置以封闭衣物装载/卸载开口并且大致气密地密封可旋转滚筒3。
[0026]在箱状壳体2的内部,衣物烘干机I还包括:电动马达组件5,该电动马达组件5构造成用于驱动可旋转滚筒3绕其纵向基准轴线旋转;闭路热风发生器6,该闭路热风发生器6构造成使具有低湿度的热空气流循环通过可旋转滚筒3,并且该热空气流在位于滚筒3内的衣物上方流动并且快速地干燥滚筒3内的衣物;电子中央控制单元(附图中未示出)控制马达组件5和热风发生器6以按照命令执行优选但非必需地存储在该中央控制单元中的用户可选的干燥周期中的一个周期,可以设置另一控制单元7用于控制压缩机19的操作。
[0027]参照图2,具体地,可旋转滚筒3优选地包括大致圆筒形形状的刚性管状本体3,该刚性管状本体3优选地由金属材料制成并且在箱状壳体2的内部与优选大致水平定向的纵向基准轴线L共轴地延伸,同时保持与箱状壳体2的前壁2a上的衣物装载/卸载开口局部地大致对准。该大致圆筒形形状的刚性管状本体3还优选地构造成用于安置在多个空转支承辊8上,该多个空转支承辊8大约设置在管状本体3的两个轴向端部处,其中,该多个空转支承辊8的旋转轴线与管状本体3的纵向基准轴线L局部地大致平行,并且该多个空转支承辊8以自由旋转的方式固定至箱状壳体2以允许管状本体3绕其纵向基准轴线L在箱状壳体2内部自由旋转。即使此处描述了滚筒由可旋转辊支承,但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还覆盖其中滚筒由机械地连接至滚筒后壁——即,与设置有用于将衣物装载至滚筒/从滚筒卸载的开口的滚筒前壁相对的壁——的轴支承的结构。所述轴还设置用以使滚筒旋转。
[0028]管状本体3的圆形前边缘3f围绕形成在箱状壳体2的前壁2a上的衣物装载/卸载开口并且以大致气密和轴向旋转的方式联接至前壁2a,优选地,其间插置有第一圆形密封垫圈。而管状本体3的圆形后边缘3r紧靠箱状壳体2的后壁2b,并且以大致气密和轴向旋转的方式直接联接至所述后壁2b,其间插置有第二圆形密封垫圈。前圆形密封垫圈和后圆形密封垫圈因此与管状本体3的纵向基准轴线L大致共轴。
[0029]由热风发生器6产生的热空气流优选地通过管状本体3的后口部一即,管状本体3的由后边缘3r界定的口部——进入管状本体3中,在管状本体3内部流过该管状本体3的全部长度,并且最后通过管状本体3的前口部——即,管状本体3的由前边缘3f界定的口部-流出管状本体,反之亦然。
[0030]也就是说,由热风发生器6产生的热空气流优选地经由第一通风口 9进入管状本体3,该第一通风口 9以局部对准/面向管状本体3的后口部的方式结合在壳体2的后壁2b中——即,结合在管状本体3的后边缘3r的周长内,并且经由优选大致狭槽状的第二通风口 10流出管状本体3,该大致狭槽状的第二通风口 10优选地结合在前壁2a上界定箱状壳体2的衣物装载/卸载开口的环状框架中。
[0031]参照图1和图2,热风发生器6又构造成用于将空气从可旋转滚筒3逐渐吸出;将来自可旋转滚筒3的空气冷却以提取并且留下从可旋转滚筒3中吸出的空气中的过剩的水分;将除湿的空气加热至预定温度,该预定温度通常高于来自可旋转滚筒3的空气的温度;并且最后将加热的、除湿的空气返送到可旋转滚筒3中,在可旋转滚筒3中,这些空气在滚筒内部的衣物上方流动并且将滚筒内部的衣物快速地干燥。
[0032]换言之,热风发生器6允许对在可旋转滚筒3内循环的空气进行连续地除湿和加热以快速地干燥滚筒内的衣物,并且热风发生器6基本上包括:
[0033]-空气再循环管道11,该空气再循环管道11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该第一端部与位于壳体2的后壁2b中的通风口 9直接连通,S卩,该第一端部流体地连接至位于壳体2的后壁2b中的通风口 9,该第二端部与优选地位于界定前壁2a上的衣物装载/卸载开口的环状框架的中的通风口 10直接连通,即,第二端部流体地连接至优选地位于界定前壁2a上的衣物装载/卸载开口的环状框架的中的通风口 10;
[0034]-电动离心式风扇12(该电动离心式风扇12的容积的一部分在图1和图2中示出)或其他类型的空气循环泵,该电动离心式风扇12或其他类型的空气循环泵沿着再循环管道11定位以在再循环管道11内部产生流动穿过可旋转滚筒3并且在滚筒3内的衣物上方流动的气流f ;
[0035]-空气冷却装置13,该空气冷却装置13沿着空气再循环管道11定位,优选但非必需地定位在离心式风扇12的上游,并且构造成对来自可旋转滚筒3的潮湿的空气进行冷却以使气流f内过剩的湿气快速冷凝;以及
[0036]-空气加热装置14,该空气加热装置14沿着空气再循环管道11定位在空气冷却装置13的下游,并且也优选地定位在离心式风扇12的上游,并且该空气加热装置14构造成用于对来自空气冷却装置13并且被引回到可旋转滚筒3的除湿后的气流f进行加热,使得引回到可旋转滚筒3的气流f被加热到一定温度,该温度优选但非必需地高于等于流出该可旋转滚筒3的潮湿空气的温度。
[0037]参照图2,热风发生器6最后包括优选地大致楔状的空气过滤筒15,该空气过滤筒15以可移除的方式配装到通风口 10中,该通风口 10优选地形成于在前壁2a上界定壳体2的衣物装载/卸载开口的环状框架上。该空气过滤筒15定尺寸成覆盖/封闭整个通风口10,S卩,覆盖/封闭空气再循环管道11的入口,并且该空气过滤筒15构造成阻止进入气流f中的悬浮的绒毛和/或线头颗粒以防止该绒毛和/或线头颗粒到达并且堵塞沿着空气再循环管道11定位的空气冷却装置13、空气加热装置14和离心式风扇12。
[0038]参照图1和图2,在示出的示例中,特别地,外箱状壳体2优选但非必需地包括大致平行六面体形状的下支承基座16和大致平行六面体形状的上箱状柜体17,该下支承基座16构造成用于安置在地板上,该上箱状柜体17刚性地固定至下支承基座16的顶部并且构造成容纳可旋转滚筒3。
[0039]也就是说,可旋转滚筒3在上箱状柜体17内部、在支承基座16的紧上方延伸,箱状壳体2的衣物装载/卸载开口形成在上箱状柜体17的前壁中,并且舷窗门4铰接至该上箱状柜体17的前壁。
[0040]下支承基座16又优选但非必需地构造成用于在内部容纳空气再循环管道11的中央/中间部段,并且热风发生器6的空气冷却装置13、空气加热装置14和离心式风扇12优选地定位在空气再循环管道11的所述中央/中间部段内。因此,下支承基座16优选但非必需地构造成用于在内部容纳热风发生器6的一部分。
[0041]优选但非必需地,下支承基座16还构造成直接支承滚筒支承辊8。换而言之,以自由旋转的方式支承管状本体3的空转辊8优选地以轴向旋转的方式直接固定至下支承基座16的顶部。
[0042]参照图1和图2,热风发生器6优选但非必需地由热泵式闭路热风发生器6构成,因此其设置有热泵回路18,该热泵回路18包括第一空气/制冷剂热交换器和第二空气/制冷剂热交换器,第一空气/制冷剂热交换器和第二空气/制冷剂热交换器两者定位在空气再循环管道11内部,优选地定位在离心式风扇12的上游。
[0043]第一空气/制冷剂热交换器——通常被称为热泵回路的“蒸发器”——位于空气再循环回路11内,并且第一空气/制冷剂热交换器构造成移除/吸收来自可旋转滚筒3的气流f中的热量,因此形成热风发生器6的空气冷却装置13。而第二空气/制冷剂热交换器一通常被称为热泵回路的“冷凝器”一位于空气再循环管道11内在第一空气/制冷剂热交换器13的下游,并且第二空气/制冷剂热交换器构造成将热量释放至来自第一空气/制冷剂热交换器13的气流f,因此形成热风发生器6的空气加热装置14。
[0044]在示出的示例中,具体地,第一空气/制冷剂热交换器13和第二空气/制冷剂热交换器14 一个接一个地凹进空气再循环管道11的结合到箱状壳体2的下支承基座16中的部段内。
[0045]除上文所述之外,热泵回路18还包括电动制冷剂压缩装置19和膨胀阀或类似已知的无源的/操作的制冷剂膨胀装置(例如,毛细管,恒温阀或电控膨胀阀),该电动制冷剂压缩装置19插置在空气/制冷剂热交换器13的制冷剂出口与空气/制冷剂热交换器14的制冷剂入口之间,并且该电动制冷剂压缩装置19构造成用于压缩引向热交换器14的气态制冷剂,使得制冷剂的压力和温度在热交换器14的制冷剂入口处比在热交换器13的制冷剂出口处高得多。该膨胀阀或类似已知的无源/操作的制冷剂膨胀装置插置在空气/制冷剂热交换器14的制冷剂出口与空气/制冷剂热交换器13制冷剂入口之间,并且其构造成导致被引向空气/制冷剂热交换器13的制冷剂的快速膨胀,使得制冷剂的压力和温度在热交换器14的制冷剂出口处比在空气/制冷剂热交换器13的制冷剂入口处高得多。
[0046]根据未示出的不同的实施方式,热风发生器6可以包括作为空气加热装置14的电加热器和作为空气冷却装置13的空气-空气式热交换器,其中,气流f通过来自洗衣机周围环境并被排放至洗衣机周围环境的空气进行冷却。还设置有适当的空气泵送装置以泵送环境空气通过空气-空气式热交换器。
[0047]参照图1和图2,热风发生器6的离心式风扇12又优选但非必需地定位在支承基座16的背部上,即,定位在箱状壳体2的后壁2b上,该离心式风扇12构造成产生从空气再循环管道11的中央/中间部段流动至位于壳体2的后壁2b中的通风口 9的气流f。
[0048]在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热风发生器6的离心式风扇12优选地大体在空气再循环管道11的中央/中间部段的端部处至少部分地容纳/凹进到壳体2的下支承基座16中,SP容纳/凹进到箱状壳体2的后壁2b中,并且离心式风扇12的外部蜗壳或叶轮壳体定形成/构造成与空气再循环管道11的中央/中间部段和结合在壳体2的后壁2b中的通风口 9两者直接连通,即,流体连接。
[0049]参照图3至图7,空气过滤筒15又包括:
[0050]-大致袋状或兜状的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20,该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20定尺寸成能够以手动抽出的方式插入/塞入优选地形成于在前壁2a上界定壳体2的衣物装载/卸载开口的环状框架上的通风口 10中,以大致填充通风口 10的整个空着的部段,并且该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20优选设置有两个优选大致平坦的、相互面对的、能透过空气的侧壁21,这两个侧壁21构造成阻止进入通过通风口 10进入空气再循环管道11中的气流f中的悬浮的绒毛和/或线头微粒;以及
[0051]-能透过空气的、优选大致类似板的形状的上盖22,该上盖22刚性地关联/固定至大致袋状的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20以封闭该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20的上口部,并且该上盖22还定形/定尺寸成封闭/覆盖整个通风口 10。
[0052]在示出的示例中,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20的能透过空气的侧壁21优选但非必需地相对于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20的中央平面M大致呈镜像地(specularly)倾斜,使得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20具有大致V形或U形的横截面。
[0053]大致袋状的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20还分成能够选择性地彼此分开的两个互补的门扇状件23a、23b,并且这两个互补的门扇状件23a、23b中的每一者均结合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20的相应的能透过空气的侧壁21。优选地,这两个门扇状件23a,23b还大约在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20的底部处一即与能透过空气的上盖22相对地一侧向铰接至彼此以绕优选地与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20的能透过空气的侧壁21大致平行的横向基准轴线A相互旋转,使得整个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20能够绕该基准轴线A以类似书本的方式打开。
[0054]参照图3至图7,在示出的示例中,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20的两个门扇状件23a、23b优选地经由一对连接铰链24以枢转的方式连结至彼此,该一对连接铰链24与基准轴线A对准并且大约定位在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20的底部上,S卩,与上盖22相对。此外,两个连接铰链24的铰接轴线——即,两个门扇状件23a,23b的旋转轴线A——优选地大致位于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20的中央平面M上,并且此外优选地,该轴线相对于穿过空气过滤筒15的气流f的方向横向地延伸。
[0055]参照图3至图7,与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20类似,空气过滤筒15的能透过空气的上盖22优选地分成两个能透过空气的互补件25,这两个能透过空气的互补件25优选地呈大致类似板的形状并且能够选择性地彼此分开,并且这两个能透过空气的互补件25中的每一个永久地刚性固定至袋状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20的相应的门扇状件23a、23b,以允许袋状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20以类似书本的方式打开。
[0056]优选地,能透过空气的上盖22还包括能够手动地操作的卡扣锁定机构26,该卡扣锁定机构26构造成用于在将两个互补件25互相联接以形成/构成能透过空气的上盖22时选择性地将两个互补件25刚性地锚定/固定至彼此,因此防止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20的任何意外的打开。
[0057]在示出的示例中,卡扣锁定机构26优选地结合到能透过空气的上盖22的两个互补件25中。此外,能透过空气的上盖22的每个大致互补件25优选地与袋状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20的相应的门扇状件23a、23b形成为一个部件。
[0058]作为替代,空气过滤筒15的能透过空气的上盖22可以永久地刚性关联/固定至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20的两个门扇状件23a、23b中的一个门扇状件,并且空气过滤筒15的能透过空气的上盖22构造成用于以刚性且稳定但能够容易地释放的方式选择性地联接至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20的另一门扇状件23b、23a的边缘。
[0059]参照图4至图7,空气过滤筒15还包括大致袋状或兜状的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30,该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30在上盖22下方配装/凹进到大致袋状的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20中,从而由穿过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20的大致相同的气流f所穿过。与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20类似,该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30还优选设置有两个优选大致平坦的、互相面对的能透过空气的侧壁31,每一个能透过空气的侧壁31均构造成阻止进入气流f中的悬浮的绒毛和/或线头颗粒并且此外与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20的相应的能透过空气的侧壁21局部地面对和叠置。根据本发明,气流f在穿过上盖22之后首先穿过大致袋状或兜状的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30并且随后穿过袋状或兜状的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20。
[0060]参照图4,在示出的示例中,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30的能透过空气的侧壁31优选地相对于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30的中央平面大致呈镜像地倾斜,并且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30的能透过空气的侧壁31还与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20的对应的能透过空气的侧壁21局部地大致平行,使得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30具有与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20的横截面类似的大致V形或U形的横截面。优选地,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30的中央平面还与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20的中央平面M局部地大体一致。
[0061]优选地,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30的能透过空气的侧壁31还构造成阻止尺寸比由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20的能透过空气的侧壁21所阻止的绒毛和/或线头颗粒的尺寸更小的绒毛和/或线头颗粒。然而,如果愿意,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30的能透过空气的侧壁31可以构造成阻止尺寸大于等于由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20的能透过空气的侧壁21所阻止的绒毛和/线头颗粒的尺寸的绒毛和/或线头颗粒。
[0062]参照图5、图6和图7,大致袋状的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30还分成能够选择性地彼此分开的两个互补的门扇状件32a、32b,并且这两个互补的门扇状件32a、32b中的每一者均结合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30的相应的能透过空气的侧壁31。
[0063]也就是说,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30的两个门扇状件32a、32b中的每一个门扇状件均设置有构造成阻止绒毛和/或线头颗粒的优选大致平坦的能透过空气的侧壁31,并且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30的两个门扇状件32a、32b中的每一个门扇状件凹进到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20的对应的门扇状件23a、23b中,使得设置在该门扇状件32a、32b上的能透过空气的侧壁31的外表面侧能够覆盖设置在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20的对应的门扇状件23a、23b上的能透过空气的侧壁21的大致整个内表面侧21a、21b。
[0064]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30的第一门扇状件32a因此凹进/配装到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20的对应的第一门扇状件23a中,而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30的第二 /另一门扇状件32b凹进/配装到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20的剩下的第二 /另一门扇状件23b中ο
[0065]此外,两个门扇状件32a、32b大约在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30的底部处——即与能透过空气的上盖22相对并且靠近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20的底部一侧向铰接至彼此,以绕与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20的两个门扇状件23a,23b的旋转轴线A大致平行并且相邻的横向基准轴线B相互旋转,使得整个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30能够绕基准轴线B以类似书本的方式打开。然而,如下文将更详细描述的,在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20已经以类似书本的方式打开之后,当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30位于图5中所示的位置时,即当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30仍配装/凹进到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20时,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30被防止以类似书本的方式打开。
[0066]参照图3至图7,在示出的示例中,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30的两个门扇状件32a、32b优选地经由一对连接铰链33以枢转的方式连结至彼此,该一对连接铰链33与基准轴线B对准且大致位于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30的底部上,即与上盖22相对并且靠近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20的底部。
[0067]此外,两个连接铰链33的铰接轴线——S卩,两个门扇状件32a、32b的旋转轴线B—优选地大致位于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30的中央平面上,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30的中央平面又优选地与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20的中央平面M局部地大体一致。
[0068]参照图7,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30优选地还设置有卡扣锁定机构34,该卡扣锁定机构34构造成用于在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30的两个互补门扇状件32a、32b相互联接以形成/构成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30时将这两个互补门扇状件32a、32b选择性地刚性锚定/固定至彼此,因此防止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30的任何意外的打开。
[0069]参照图6和图7,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30的两个门扇状件32a、32b中的一个门扇状件还铰接至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20的两个门扇状件23a、23b中的一个门扇状件,以允许在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20以类似书本的方式打开时(见图7),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30以同样类似书本的方式打开,其中,两个门扇状件32a、32b的内表面31a、31b像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20的两个门扇状件23a、23b的内表面21a、21b那样向上定向。
[0070]优选地,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30的两个门扇状件32a、32b中的一个门扇状件铰接至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20的两个门扇状件23a、23b中的一个门扇状件,以使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30的另一门扇状件32b、32a保持放置在相互铰接至彼此的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30的门扇状件32a、32b与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20的门扇状件23a、23b之间。在图5至图7中示出的示例中,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30的门扇状件32a铰接至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20的门扇状件23b,同时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30的门扇状件32b保持放置在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20与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30的相应的以铰接的方式联接的这两个门扇状件23b,32a之间(见图5)。通过这种设置,在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30保持配装/凹进到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20中并且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20以类似书本的方式打开时,防止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30以类似书本的方式被打开。如此以来,用户可以实施对由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20、30阻止的绒毛和/或线头颗粒的选择移除。
[0071]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30的第一门扇状件32a的上边缘大致在能透过空气的上盖22的紧下方铰接至容纳该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30的第二 /另一门扇状件32b的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20的第二门扇状件23b,或铰接至上盖22的固定/关联至容纳该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30的第二 /另一门扇状件32b的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20的第二门扇状件23b上的互补件25,使得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30能够绕基准轴线C相对于所述第二门扇状件23b手动地旋转。轴线C与门扇状件23a、23b的旋转轴线A和/或门扇状件32a、32b的旋转轴线B间隔开并且大致平行,并且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30能够绕轴线C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旋转,其中:
[0072]-在该第一位置中(见图4和图5),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30搁置在容纳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30的第二 /另一门扇状件32b的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20的第二门扇状件23b上/在容纳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30的第二 /另一门扇状件32b的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20的第二门扇状件23b上延伸,其中,第二 /另一门扇状件32b凹进到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20的该第二门扇状件23b中,并且其中,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30的第一门扇状件32a使该第二 /另一门扇状件32b保持抵靠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20的第二门扇状件23b ;以及
[0073]-在该第二位置中(见图6和图7),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30向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20的外侧翻转到能透过空气的上盖22之外,使得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30的两个门扇状件32a、32b与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20的对应的门扇状件23a、23b分隔开。
[0074]当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30设置在第一位置中时(见图4和图5),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30的第一门扇状件32a因此使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30的第二 /另一门扇状件32b保持靠着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20的第二门扇状件23b折叠,从而使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30的两个门扇状件32a,32b即使在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20以类似书本的方式打开的情况下仍被防止以类似书本的方式打开。
[0075]当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30设置在第二位置中时(见图6和图7),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30的门扇状件32a、32b改为与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20的对应的门扇状件23a、23b间隔开,并且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30的门扇状件32a、32b可以绕基准轴线B自由地旋转,从而允许用户在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20的侧旁以类似书本的方式打开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30。
[0076]当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30设置在第一位置中时(见图4和图5),设置在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30的第二 /另一门扇状件32b上的能透过空气的侧壁31的外表面侧大致设置在与设置于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20的第二门扇状件23b上的能透过空气的侧壁21的内表面侧21b面对和叠置从而覆盖该能透过空气的侧壁21的内表面侧21b的位置。
[0077]参照图6和图7,在不出的不例中,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30的第一门扇状件32a优选地设置有两个大致L形的连接臂35,该连接臂35从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30的第一门扇状件32a的上边缘的相应的相对两端向上突出同时保持局部地大致相互面对彼此,并且使连接臂35的末端以枢转的方式连结至优选上盖22的直接固定/关联至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20的第二门扇状件23b上的互补件25,使得允许整个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30相对于能透过空气的上盖22的该互补件25绕旋转轴线C旋转。
[0078]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20和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30可以永久地铰接至彼此以形成不可分的整体。然而,如果需要,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30与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20的门扇状件23a、23b中的一个门扇状件之间的铰接连接可以设置成能够容易地释放,以允许用户将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30与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20拆开。
[0079]参照图4至图7,在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30的一个门扇状件32a的内表面侧中,可以提供间隔件40以在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30位于关闭位置——即,两个门扇状件32a、32b联接一时保持门扇状件32a、32b以预定距离彼此间隔开。间隔件40允许门扇状件32a、32b压靠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20的门扇状件23a、23b,以消除或减小气流f可以在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20与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30之间流动而不是首先穿过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30的可能性。在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30的每个门扇状件32a、32b的外表面侧上,可以提供另外的间隔件41、42以在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30配装/凹进到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20中时使门扇状件32a、32b与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20的门扇状件23a、23b保持以预定距离间隔开。间隔件41、42与间隔件40协作以保持门扇状件32a、32b压靠于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20的门扇状件23a、23b。
[0080]设置在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30的一个门扇状件32a的内表面侧中的间隔件40优选地设置在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30的顶部中,即靠近上盖22。间隔件41、42优选地设置在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30的底部区域中,即,靠近两个门扇状件32a,32b的旋转轴线B。
[0081]参照图8至图12,根据替代实施方式,空气过滤筒15包括:
[0082]-大致袋状或兜状的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20,该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20定尺寸成以能够手动抽出的方式插入/塞入优选地形成于在前壁2a上界定壳体2的衣物装载/卸载开口的环状框架上的通风口 10中,以大致填充通风口 10的整个空着的部段,并且,该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20优选地设置有两个优选大致平坦的、相互面对的、能透过空气的侧壁121,该能透过空气的侧壁121构造成阻止进入通过通风口 10进到空气再循环管道11内的气流f中的悬浮的绒毛和/或线头颗粒;
[0083]-能透过空气的、优选大致类似板形状的上盖122,该上盖122刚性地关联/固定至大致袋状的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20以封闭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20的上口部,并且该上盖122还定形/定尺寸成封闭/覆盖整个通风口 10。
[0084]在示出的示例中,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20的能透过空气的侧壁121优选但非必需地相对于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20的中央平面N大致呈镜像地倾斜,使得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20具有大致V形或U形的横截面。
[0085]大致袋状的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20还分成能够选择性地彼此分开的两个互补的门扇状件123a、123b,并且这两个互补的门扇状件123a、123b中的每一者均结合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20的相应的能透过空气的侧壁121。优选地,这两个门扇状件123a、123b还大约在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20的底部处——即与能透过空气的上盖122相对地——侧向铰接至彼此,以绕横向基准轴线D相互旋转,使得整个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20能够绕该基准轴线D以类似书本的方式打开。
[0086]参照图8至图12,在示出的示例中,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20的两个门扇状件123a、123b经由与基准轴线D对准并且大约位于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20的底部上——即与上盖22相对的——一对连接铰链124以枢转的方式连结至彼此。此外,两个连接铰链124的铰接轴线——即两个门扇状件123a、123b的旋转轴线D——优选地大致位于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20的中央平面N上,并且此外优选地,两个连接铰链124的铰接轴线——即两个门扇状件123a、123b的旋转轴线D——相对于气流f穿过空气过滤筒15的方向横向地延伸。
[0087]参照图8至图12,与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20类似,空气过滤筒15的能透过空气的上盖122优选地分成优选大致类似于板的形状并且能够选择性地彼此分开的两个能透过空气的互补件125,这两个能透过空气的互补件125中的每一者均永久地刚性固定至袋状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20的相应的门扇状件123a、123b,以允许该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20以类似书本的方式打开。
[0088]优选地,能透过空气的上盖122还包括能够手动操作的卡扣锁定机构126,该卡扣锁定机构126构造成用于在两个互补件125相互地联接而形成/构成能透过空气的上盖122时将两个互补件125选择性地刚性锚定/固定至彼此,因此防止了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20的任何不期望的打开。
[0089]在示出的示例中,卡扣锁定机构126优选地结合到能透过空气的上盖122的两个互补件125中。此外,能透过空气的上盖122的每个互补件125与袋状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20的相应的门扇状件123a、123b优选地形成为一个部件。
[0090]作为替代,空气过滤筒15的能透过空气的上盖122可以永久地刚性关联/固定至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20的两个门扇状件123a、123b中的一个门扇状件,并且构造成用于以刚性且稳定但能够容易地释放的方式选择性地联接至该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20的另一门扇状件123b、123a的边缘。
[0091]参照图8至图12,空气过滤筒15还包括大致袋状或兜状的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30,该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30配装/凹进到大致袋状的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20中在能透过空气的上盖122的下方,以由穿过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20的大致相同的气流f穿过。与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20类似,该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30优选地设置有两个优选大致平坦的、互相面对的能透过空气的侧壁131,每一个能透过空气的侧壁131均构造成阻止进入气流f中的悬浮的绒毛和/或线头颗粒而且与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20的相应的能透过空气的侧壁121局部地面对和叠置。根据本发明,气流f在穿过上盖122之后首先穿过大致袋状或兜状的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30并且随后穿过袋状或兜状的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20。
[0092]参照图8,在示出的示例中,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30的大致平坦的、相互面对的、能透过空气的侧壁131优选地相对于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30的中央平面大致呈镜像地倾斜,从而使得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30也具有大致V形或U形的横截面。优选地,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30的中央平面还与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20的中央平面N局部地大体一致。
[0093]优选地,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30的能透过空气的侧壁131还构造成阻止具有比由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20的能透过空气的侧壁121所阻止的绒毛和/或线头颗粒的尺寸更小尺寸的绒毛和/或线头颗粒。然而,如果愿意,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30的能透过空气的侧壁131可以构造成阻止尺寸大于等于由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20的能透过空气的侧壁121所阻止的绒毛和/或线头颗粒的尺寸的绒毛和/或线头颗粒。
[0094]参照图10、图11和图12,大致袋状的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30还分成能够选择性地彼此分开的两个互补的门扇状件132a、132b,并且这两个门扇状件132a、132b中的每一个门扇状件均结合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30的相应的能透过空气的侧壁131。
[0095]也就是说,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30的两个门扇状件132a、132b中的每一个门扇状件均设置有优选地大致平坦的能透过空气的侧壁131,该能透过空气的侧壁131构造成阻止绒毛和/或线头颗粒,并且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30的两个门扇状件132a、132b中的每一个门扇状件均凹进到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20的对应的门扇状件123a、123b中,使得设置在该门扇状件132a、132b上的能透过空气的侧壁131的外表面侧可以覆盖设置在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20的对应的门扇状件123a、123b上的能透过空气的侧壁121的大致整个内表面侧121a、121b。
[0096]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30的第一门扇状件132a因此凹进/配装到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20的对应的第一门扇状件123a中,而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30的第二 /另一门扇状件132b凹进/配装到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20的剩下的第二门扇状件123b中。
[0097]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30的两个门扇状件132a、132b还大约在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30的底部处一即与能透过空气的上盖122相对并且靠近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20的底部地一侧向铰接至彼此,以绕与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20的两个门扇状件123a、123b的旋转轴线D大致平行并且相邻的横向基准轴线E相互旋转,使得整个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30能够绕基准轴线E以类似书本的方式打开。
[0098]参照图9、图11和图12,在示出的示例中,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30的两个门扇状件132a、132b优选地经由一对连接铰链133以枢转的方式连结至彼此,该一对连接铰链133与基准轴线E对准并且大约位于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30的底部上,即,与上盖122相对并且靠近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20的底部。
[0099]此外,两个连接铰链133的铰接轴线——即两个门扇状件132a、132b的旋转轴线E—优选地大致位于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20的中央平面N上。
[0100]优选地,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30还可以设置有卡扣锁定机构(附图中未示出),该卡扣锁定机构构造成用于在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30的两个互补的门扇状件132a、132b相互联接以形成/构成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30时将这两个互补的门扇状件132a、132b选择性地刚性锚定/固定至彼此,因此防止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30的任何意外的打开。
[0101]参照图10、图11和图12,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30的两个门扇状件132a、132b中的一个门扇状件还优选地以稳定但能够容易地释放/拆卸的方式铰接至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20的两个门扇状件123a、123b中的一个门扇状件,以在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20以类似书本的方式打开时,允许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30以同样的类似书本的方式打开,其中,这两个门扇状件132a、132b的内表面131a象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20的两个门扇状件123a、123b的内表面121a那样向上定向。然而,如果愿意,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20和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30可以永久地铰接至彼此以形成不可分的整体。
[0102]优选地,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30的两个门扇状件132a、132b中的一个门扇状件铰接至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20的两个门扇状件123a,123b中的一个门扇状件,以使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30的另一门扇状件132b、132a保持放置在相互铰接至彼此的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30的门扇状件132a、132b和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20的门扇状件123a、123b之间。
[0103]更具体地,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30的两个门扇状件132a、132b中的一个门扇状件大约在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20的底部处优选地以稳定但能够容易地释放/拆卸的方式铰接至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20的两个门扇状件123中的一个门扇状件,使得在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20以类似书本的方式打开时,允许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30的两个门扇状件132a、132b在所述门扇状件123上绕这两个门扇状件132a、132b的基准轴线E自由旋转,以在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20的紧上方以类似书本的方式打开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30。
[0104]也就是说,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30的两个门扇状件132a、132b中的一个门扇状件大约在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20的底部处优选地以稳定但能够容易地释放/拆卸的方式铰接至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20的两个门扇状件123a、123b中的一个门扇状件,使得允许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30的两个门扇状件132a、132b在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20以类似书本的方式打开时在其门扇状件123a、123b上绕与旋转轴线E局部大体一致的共同的旋转轴线自由地旋转,使得允许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30在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20的紧上方且在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20的周界内(见图11)以类似书本的方式打开。
[0105]参照图10、图11和图12,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30的底部上的连接铰链133优选地以稳定但能够容易地释放/移除的方式靠近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20的底部枢转地连结至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20的两个门扇状件123a、123b中的一个门扇状件。因此,当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20以类似书本的方式打开时,允许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30的两个门扇状件132a、132b在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20的门扇状件123a、123b上绕旋转轴线E自由地旋转。
[0106]参照图12,在示出的示例中,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20的两个门扇状件123a、123b中的一个门扇状件优选地靠近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20的底部设置有两个相互面对的突出销135,这两个相互面对的突出销135与和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20的两个门扇状件123a、123b的旋转轴线D局部大致平行的基准轴线D’共轴地延伸;并且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30的底部上的连接铰链133分别构造成以可旋转且稳定的、但能够容易地移除/释放的方式配装在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20的门扇状件123的相应的突出销135 上。
[0107]当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30的连接铰链133配装至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20上的突出销135时,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30的两个门扇状件132a、132b的旋转轴线E与突出销135的基准轴线D’ 一致。
[0108]参照图9至图12,在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30的一个门扇状件132a的内表面侧中,可以设置有间隔件140,以在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30处于关闭位置一即两个门扇状件132a、132b联接——时使门扇状件132a、132b以预定距离保持彼此间隔开。间隔件140允许门扇状件132a、132b压靠于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20的门扇状件123a、123b,以消除或减小气流f可以在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20与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30之间流动而不是首先穿过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30的可能性。在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30的每个门扇状件132a、132b的外表面侧上,可以设置有另外的间隔件141、142,以在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30配装/凹进到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20中时保持门扇状件132a、132b与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20的门扇状件123a、123b以预定距离间隔开。间隔件141、142与间隔件140协作以使门扇状件132a、132b保持压靠于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20的门扇状件123a、123b。
[0109]设置在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30的一个门扇状件132a的内表面侧中的间隔件140优选地设置在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30的顶部中,即靠近上盖122。间隔件141、142优选地设置在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30的底部区域中,即靠近两个门扇状件132a、132b的旋转轴线B。
[0110]能够根据以上描述清楚地推断转筒式家用衣物烘干机I的常规操作,而不需要更多的说明。
[0111]与空气过滤筒15的特定结构有关的优势数量很多。
[0112]事实上,在空气过滤筒15中,绒毛和/或线头颗粒倾向于聚积/停留在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20、120和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30、130的门扇状件23a,23b,32a,32b ;123a, 123b, 132a, 132b 的内表面 21a, 21b, 31a, 31b ;121a, 121b, 131a, 131b 上,所述内表面21a, 21b, 31a, 31b ;121a, 121b,131a,131b在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20,120和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30、130以类似书本的方式敞开时全部向上定向。因此绒毛和/或线头颗粒在用户为了定期清洁的目的而拆卸/打开空气过滤筒15时保持在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20、120和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30、130 二者的内部/上方,从而极大地简化了该操作。
[0113]清楚的是,可对本文中描述的转筒式家用衣物烘干机I做出改变而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
[0114]例如,热风发生器6的空气冷却装置13可以包括空气/空气热交换器,该空气/空气热交换器位于空气再循环管道11内部、优选地位于离心式风扇12的上游,并且构造成用于利用外部新鲜空气对来自可旋转滚筒3的气流f进行冷却;然而,热风发生器6的空气加热装置14可以由位于空气再循环管道11内部、在空气/空气热交换器下游并且还优选地在离心式风扇12下游的电阻器构成。
【权利要求】
1.一种衣物烘干机(I),所述衣物烘干机(I)包括外部壳体(2)和空气过滤筒(15),所述外部壳体(2)具有前壁(2a),所述前壁(2a)设置有衣物装载/卸载通过开口,所述空气过滤筒(15)以可移除的方式配装到由衣物干燥气流(f)所穿过的通风口(10)中,所述空气过滤筒(15)包括大致袋状或兜状的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20,120)和大致袋状或兜状的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30,130),所述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20,120)定尺寸成用于插入/塞入到所述通风口(10)中,所述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30,130)配装/凹进到所述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20,120)中从而被穿过所述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20,120,220)的大致相同的气流(f)所通过,所述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20,120)和所述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30,130)中的每一者均具有双门扇状结构(23a,23b, 32a, 32b ;123a, 123b, 132a, 132b),所述双门扇状结构(23a, 23b, 32a, 32b ;123a, 123b,132a,132b)能够以类似书本的方式打开并且具有设置成阻止进入所述气流(f)中的悬浮的绒毛和/或线头颗粒的表面(21,121,31,131);所述衣物烘干机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30,130)以铰接的方式联接至所述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20,120),使得在打开位置中,两个门扇状结构(23a,23b,32a,32b ;123a, 123b,132a,132b)使所述表面(21,121,31,131)的内表面(21a,21b,31a,31b ;121a,121b,131a,131b)移位成在同一侧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20,120)和所述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30,130)的每个双门扇状结构(23a,23b,32a,32b ;123a, 123b, 132a, 132b)均包括两个门扇状件(23a, 23b, 32a, 32b ; 123a,123b,132a,132b),所述两个门扇状件(23a,23b,32a,32b ;123a, 123b,132a,132b)在其底部区域中彼此铰接从而能够选择性地彼此分开,所述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30,130)的两个门扇状件中的一个门扇状件(32a,132a)还铰接至所述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20,120)的两个门扇状件中的一个门扇状件(23b,123a)。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衣物烘干机,其中,所述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30,130)的所述两个门扇状件中的另一门扇状件(32b,132b)在所述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20,120)和所述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30,130)的以铰接的方式联接的门扇状件(23b,123a, 32a, 132a)之间移位。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衣物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30,130)以可释放/可拆卸的方式铰接至形成所述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20,120)的所述双门扇状结构的两个门扇状件中的一个门扇状件(23b,123a)。
5.根据任一权利要求2至4所述的衣物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30,130)设置有卡扣锁定机构(34),所述卡扣锁定机构(34)构造成用于在所述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30,130)的两个门扇状件(32a,32b ;132a,132b)相互联接而形成/构成所述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30,130)时将所述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30,130)的所述两个门扇状件(32a,32b ;132a, 132b)选择性地刚性锚定/固定至彼此。
6.根据任一权利要求2至5所述的衣物烘干机,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20)的所述双门扇状结构的门扇状件(23a,23b)能够绕第一轴线(A)相对于彼此旋转,并且,形成所述第二过滤外壳或容器(30)的所述双门扇状结构的门扇状件(32a,32b)能够绕第二轴线(B)相对于彼此旋转,所述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30)能够绕与所述第一轴线(A)和/或所述第二轴线(B)平行的第三轴线(C)相对于所述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20)的两个门扇状件中的一个门扇状件(23b)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旋转,在所述第一位置中,所述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30)配装/凹进到所述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20)中;在所述第二位置中,所述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30)翻转到所述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20)的外侧,在所述第一位置中,即使所述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20)以类似书本的方式打开,也能防止所述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30)以类似书本的方式打开。
7.根据任一权利要求2至5所述的衣物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30)的两个门扇状件中的第一门扇状件(132a,132b)在所述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20)的底部区域中铰接至所述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20)的两个门扇状件中的一个门扇状件(123a,123b),使得在所述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20)以类似书本的方式打开时,允许所述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30)的所述两个门扇状件(132a,132b)在所述门扇状件(123a,123b)上绕这两个门扇状件(132a,132b)的旋转轴线(E)旋转,以在所述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20)的紧上方将所述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30)以类似书本的方式打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衣物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30)的所述两个门扇状件(132a,132b)通过以枢转的方式连结至所述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120)的所述两个门扇状件(123,123b)中的一个门扇状件的铰链(133)以枢转的方式彼此连接。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衣物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过滤筒(15)还包括能透过空气的上盖(22,122),所述能透过空气的上盖(22,122)刚性地关联/固定至所述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20,120)以封闭所述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20,120)的上口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衣物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透过空气的上盖(22,122)分成能够选择性地彼此分开的两个互补件(25,125),并且,所述两个互补件(25,125)中的每一者均永久地刚性固定至所述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20,120)的相应的门扇状件(23a,23b,123a,123b)和/或与所述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20,120)的相应的门扇状件(23a,23b,123a,123b)形成为一个部件,以允许所述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20,120)以类似书本的方式打开。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衣物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透过空气的上盖(22,122)还包括手动地操作的卡扣锁定机构(26,126),所述卡扣锁定机构(26,126)构造成用于在所述能透过空气的上盖(22,122)的所述两个互补件(25,125)相互地联接而形成/构成所述能透过空气的上盖(22,122)时选择性地将所述两个互补件(25,125)刚性锚定至彼此。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衣物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20,120)和所述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30,130)中的每一者均设置有两个相互面对的能透过空气的侧壁(21,121,31,131),所述两个相互面对的能透过空气的侧壁(21,121,31,131)结合在相应的双门扇状结构(23a, 23b, 32a, 32b ;123a, 123b, 132a, 132b)中以阻止进入穿过所述通风口(10)的所述气流(f)中的悬浮的绒毛和/或线头颗粒。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衣物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30,130)的每个能透过空气的侧壁(31,131)设置成局部地面对且叠置于所述第一空气过滤外壳或容器(20,120)的相应的能透过空气的侧壁(21,121)。
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衣物烘干机,其特征在于,与所述气流(f)流体连通地设置有热泵系统(18),以从所述气流(f)移除湿气并向所述气流(f)释放热。
【文档编号】D06F58/22GK104520493SQ201380035939
【公开日】2015年4月15日 申请日期:2013年6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6日
【发明者】阿尔贝托·比松, 卡卢姆·阿姆斯特朗, 尼古拉·里德, 朱塞佩·罗西, 基姆·米歇尔, 加布里埃莱·米西奥 申请人:伊莱克斯家用产品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