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织物基材的形成方法及针织物基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7643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针织物基材的形成方法及针织物基材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针织物基材的形成方法及针织物基材,所述针织物基材是复杂形状的针织物基材,且由强化纤维构成的纱线交叉而在基材整体上配置。对应于作为应该在横机编织的针织物(10a、10b)的形状的基础的基本纸样(100),使由强化纤维构成的镶嵌纱线(70)沿编织宽度方向插入同时利用针织纱(60)编织基底针织物部,使第一针织物(10a)成型。在共通的基本纸样(100)中,对应于设为与第一针织物(10a)的编织时不同的方向的基本纸样(100),使由强化纤维构成的镶嵌纱线(70)沿编织宽度方向插入同时利用针织纱(60)编织基底针织物部,使第二针织物(10b)成型。使第一针织物(10a)和第二针织物(10b)以相互的形状一致的方式重叠。
【专利说明】针织物基材的形成方法及针织物基材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由强化纤维构成的纱线交叉而在基材整体上配置的针织物基材的形成方法及针织物基材。特别是涉及复杂形状的针织物基材的形成方法。
【背景技术】
[0002]作为纤维强化塑料(FRP)的纤维基材、防弹-防刃背心的原材料,利用使用了强化纤维的针织物基材。作为由强化纤维构成的纱线彼此交叉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有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技术。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使用横机利用针织纱将由强化纤维构成的经纱及纬纱的各层结合成的多层编织结构体(针织物基材)。该针织物基材通过如下步骤而编织:将经纱平行配置多根而从上部向横机的齿口供给,纬纱和针织纱由横机的导纱器供给,利用针织纱形成针织物而使经纱和纬纱结合。
[0003]【在先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I】日本特表2000-501792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6]作为针织物基材,不仅期望矩形状的针织物基材,还期望各种形状的针织物基材。为了形成所期望的形状的针织物基材,可举出纬纱和针织纱改变导纱器的折返位置的情况。专利文献I的针织物基材 被固定使经纱平行配置多根的状态而编织。因而,关于针织物基材的形状,即使改变纬纱和针织纱的折返位置,经纱也限定于沿齿口的方向的配置,形成仅排列有经纱而针织物不存在的区域。为了使这种针织物基材成为所期望的形状,需要将经纱切断-除去的后处理。
[0007]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创立,其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由强化纤维构成的纱线交叉而在基材整体上配置的针织物基材的形成方法。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由强化纤维构成的纱线在交叉状态下配置的针织物基材形成为任意形状的方法。另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本发明的针织物基材的形成方法而形成的针织物基材。
[0008]本发明的针织物基材的形成方法是使用横机形成针织物基材的方法,包括以下的工序α~工序Y。
[0009][工序α]…对应于成为应该利用横机编织的针织物的形状的基础的基本纸样,使由强化纤维构成的镶嵌纱线沿编织宽度方向插入同时利用针织纱编织基底针织物部,从而使第一针织物成型。
[0010][工序β]…在所述基本纸样中,对应于设为与工序α的编织时不同的方向的基本纸样,使由强化纤维构成的镶嵌纱线沿编织宽度方向插入同时利用针织纱编织基底针织物部,从而使第二针织物成型。
[0011][工序Y]...使所述第一针织物和第二针织物以相互的形状一致的方式重叠。
[0012]作为本发明的针织物基材的形成方法的一方式,可举出如下方式:在所述工序α及所述工序β中,以编织宽度方向的线圈数在纵行方向(针织物的纵方向)上不同的方式编织基底针织物部的至少一部分。作为改变编织宽度方向的线圈数的具体的编织方法,可举出利用放针、收针及折返编织的至少一种。
[0013]本发明的针织物基材是由多个针织物构成的针织物基材。所述各针织物具备编织基底针织物部的针织纱、及沿编织宽度方向插入到所述基底针织物部且由强化纤维构成的镶嵌纱线。构成所述针织物基材的至少2张针织物以镶嵌纱线的配向方向相互不同的方式重叠。
[0014]作为本发明的针织物基材的一方式,可举出如下方式:所述镶嵌纱线具备直线部、及在所述针织物的编织宽度方向端部从该直线部折返而与下一个直线部连接的折返部。
[0015]作为本发明的针织物基材的一方式,可举出如下方式:所述针织物在该针织物的至少一部分上具备编织宽度方向的线圈数在纵行方向不同的区域。
[0016]本发明的纤维强化塑料具备由树脂构成的母材、及对所述母材进行加强的纤维基材,所述纤维基材是本发明的针织物基材。
[0017]【发明效果】
[0018]本发明的针织物基材的形 成方法,通过使用共通的一张基本纸样,能够容易地编织相同形状同时镶嵌纱线的配向方向相互不同的多个针织物。仅通过使这些针织物以相互的形状一致的方式重叠,就能够容易地得到镶嵌纱线的配向方向相互不同的针织物基材,效率高。由于各针织物的基本纸样共通,因此即使是复杂形状的针织物基材,通过对应于基本纸样而使镶嵌纱线沿编织宽度方向插入,也能够在针织物基材整体上使镶嵌纱线交叉。以在针织物基材上镶嵌纱线成为所期望的配向方向的方式,在各针织物的编织时设定基本纸样的编织角度即可,因此镶嵌纱线的配向方向的自由度高。另外,由于使用共通的基本纸样而对各针织物进行成型编织,能够容易地得到复杂形状的针织物基材。关于各针织物,使强化纤维作为镶嵌纱线仅沿编织宽度方向插入,因此在针织物的纵行方向上产生延伸。因此,各针织物具有柔软性,因此容易使各针织物重叠。
[0019]通过以编织宽度方向的线圈数在纵行方向上不同的方式编织基底针织物部的至少一部分,能够容易地将各针织物形成为任意形状。特别是在纵行方向上,通过在针织物部分进行放针、收针、折返编织等而能够立体地编织针织物。本发明的针织物基材的形成方法使用共通的基本纸样而编织各针织物,因此即使是立体形状的针织物基材,通过使与基本纸样对应的针织物重叠,也能够在针织物基材整体上使镶嵌纱线交叉。
[0020]本发明的针织物基材以由强化纤维构成的镶嵌纱线的配向方向相互不同的方式配置,因此为高强度。本发明的针织物基材通过各针织物具备镶嵌纱线,而能够在各针织物的编织宽度方向配置强化纤维。沿编织宽度方向配置有镶嵌纱线的各针织物以相互的形状一致的方式重叠,由此在针织物基材整体上镶嵌纱线交叉,在针织物基材整体上同样成为高强度。另外,即使在复杂形状的针织物基材上,也能够在针织物基材整体上形成为镶嵌纱线交叉的状态。
[0021]所述镶嵌纱线通过存在由直线部和折返部一连串地构成的区域,而成为更高强度的针织物基材。
[0022]通过在所述针织物的至少一部分具有编织宽度方向的线圈数在纵行方向上不同的区域,各针织物成为任意形状。特别是在纵行方向上,通过在针织物部分进行放针、收针、折返编织等而该针织物成为立体形状。本发明的针织物基材即使为复杂的立体形状,在针织物基材整体上镶嵌纱线也交叉,因此为高强度。特别是也能够得到在大的面积上镶嵌纱线在中途不分断而成为一连串的立体形状的针织物基材。
[0023]关于本发明的纤维强化塑料,利用了矩形等简易的俯视形状自不必说,即使是矩形以外的任意的俯视形状、立体形状,在针织物基材整体上也大致同样地为高强度的本发明的针织物基材,因此在纤维强化塑料整体上为高强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4]图1中,(A)是实施方式I所示的针织物基材的概略图,(B)是表示对应于(A)的针织物基材的纸样的图。
[0025]图2中,(A)是实施方式2所示的针织物基材的概略图,(B)是表示对应于(A)的针织物基材的纸样的图。
[0026]图3中,(A)是实施方式3所示的针织物基材的概略图,(B)是表示对应于(A)的针织物基材的纸样的图。
[0027]图4中,(A)是实施方式4所示的针织物基材的概略图,(B)是表示对应于(A)的针织物基材的纸样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实施方式1>
[0029]以下,对本发明的针织物基材及其形成方法进行说明。针织物基材如后所述使用横机而形成,但先对针织物基材的构成进行说明,然后,对针织物基材的形成方法进行说明。图1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针织物基材I由2张针织物10a、10b构成。各针织物10a、IOb具备构成基底针织物部的针织纱60、及插入到基底针织物部而由强化纤维构成的镶嵌纱线70。本发明的特征之一是,针织物10a、10b以镶嵌纱线70的配向方向相互不同的方式重叠。
[0030][针织物基材]
[0031]针织物基材I如图1 (A)所示,为等腰梯形的俯视形状,具备由强化纤维构成的纬纱71和经纱72。纬纱71和经纱72正交。针织物基材I如图1 (B)所示,分别形成的2张针织物10a、10b以使相互的形状一致的方式重叠。
[0032]〔针织物〕
[0033]针织物10a、IOb中,镶嵌纱线70插入到由针织纱60构成的基底针织物部。各针织物10a、10b的形状相同,且镶嵌纱线70的配向方向相差90°。在此处,设针织物IOa的镶嵌纱线70为针织物基材I的纬纱71,设针织物IOb的镶嵌纱线70为针织物基材I的经纱72。
[0034]针织纱60能够利用强化纤维、非强化树脂纤维等。作为强化纤维,可举出例如碳纤维、芳纶纤维、玻璃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具体例=Dyneema:注册商标)等。作为非强化树脂纤维,可举出例如尼龙树脂纤维、聚乙烯树脂纤维、聚酯树脂纤维、聚丙烯树脂纤维、聚醚醚酮树脂纤维、聚醚酮树脂纤维等热塑性树脂纤维、不饱和聚酯纤维、苯酚树脂纤维、环氧树脂纤维等热固性树脂纤维。此外,还能利用包含金属的高强度纱线。作为金属材料,可举出不锈钢制的纱线、铝合金制的纱线、钛合金制的纱线等。在将本发明的针织物基材I利用于FRP的基材的情况下,通过使用热塑性树脂纤维,而利用在FRP的制作过程中受到的热量熔融,不保留针织纱60的原形而能够与作为FRP的母材的树脂一体化,故而优选。在将本发明的针织物基材I利用作为防弹-防刃背心的原材料的情况下,通过使用包含强化纤维、金属的高强度纱线,基底针织物部也能够成为高强度,故而优选。
[0035]镶嵌纱线70由强化纤维构成,能够利用例如碳纤维、芳纶纤维、玻璃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具体例:Dyneema:注册商标)等。
[0036]镶嵌纱线70如图1 (A)中的仅摘取针织物IOa的放大图所示,在利用针织纱60形成的线圈中,能够通过交替地插通于相邻的线圈的前后(纸面近前侧纵深侧)而固定。关于镶嵌纱线70的插入方法,不限于该放大图的方法,而能够采用其他公知的方法。
[0037]镶嵌纱线70如图1 (A)的放大图所示,若利用单一的纱线形成某直线部70s,则以在针织物的编织宽度方向端部上的折返部70r折返,形成下一个直线部70s的方式蛇行配置。镶嵌纱线70除了单一地蛇行配置以外,也可以利用不同的纱线构成各直线部。例如,若将针织物基材I的周缘部切断成所期望的形状,则各直线部成为不同的纱线。
[0038]在此处,由各镶嵌纱线71、72形成的角度设为90° (正交),但通过以任意的角度变更基本纸样100的倾斜度,使镶嵌纱线70插入同时对基底针织物部进行成型编织,而由各镶嵌纱线71、72形成的角度能够成为45°等所期望的角度。
[0039]重叠的针织物可以为2张以上,至少2张针织物中的镶嵌纱线70的配向方向相互不同即可。针织物基材I利用针织物10a、10b的重叠而构成,因此基底针织物部成为双层,具有厚度。重叠的针织物的张数越增加,针织物基材的厚度也越厚。
[0040]本实施方式的针织物基材I为二维形状,但将针织物基材I贴上的纸样为例如上边11侧及下边12侧开口,从下边12朝向上边11前端逐渐变细的的筒状(裙子状)的情况下,使针织物基材I以卷绕于纸样的方式贴上即可。
[0041]用于编织本实施方式的针织物基材I的纸样为等腰梯形的俯视形状,但也可以形成为例如由大致三角形状的多张补丁构成的纸样,关于各补丁,使镶嵌纱线70插入同时进行折返编织。即使在该情况下,镶嵌纱线70的配向方向也不同。
[0042]图1 (A)所示的针织物基材I及图1 (B)所示的基本纸样100为概略图,是为了容易理解使针织物10a、10b重叠时的镶嵌纱线70的配向方向而图示的图。实际上,在针织物IOa上使IOb重叠的情况下,从上方观察针织物基材I时,可看到针织物IOb的镶嵌纱线(经纱72)。
[0043][用途]
[0044]本发明的针织物基材I能够适当地利用于FRP的基材。该情况下,在本发明的针织物基材I中含浸树脂而加热压缩。此外,在针织物基材I的针织纱60中含有树脂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追加而在针织物基材I含浸或涂布树脂,但该追加不是必须的。此外,本发明的针织物基材I可以适当地利用于防弹-防刃背心的原材料。
[0045][针织物基材的形成方法]
[0046]上述的本发明的针织物基材I使用横机通过以下的形成方法而得到。本发明的针织物基材I的形成方法中,使用作为应该在横机编织的针织物的形状的基础的共通的基本纸样100而编织多张针织物10a、10b。针织物的编织中,使用两针床(也可以是四针床)横机,其具备沿左右方向延伸且在前后方向上相互对置的一对针床,能够在前后的针床间进行线圈的移圈,并且至少一方的针床能够横移。基本上主要使用2张针床中的任一方的话,就能够编织各针织物10a、10b。
[0047]〔基本纸样〕
[0048]本实施方式所使用的基本纸样100如图1 (B)- (a)所示,为由上边111、下边112和侧边113形成的等腰梯形的俯视形状。本实施方式I的针织物基材I为二维形状,因此基本纸样100的形状直接成为针织物基材I的形状。即,基本纸样100的上边111、下边112、侧边113对应于针织物基材I的上边11、下边12、侧边13。设图1 (B) - Ca)所示的基本纸样100的方向为0°。
[0049]〔工序 α〕
[0050]对应于图1 (B) - Ca)所示的形状的基本纸样100,使镶嵌纱线70插入同时利用针织纱60编织基底针织物部,从而编织针织物10a。图中的多个横线是镶嵌纱线70的插入方向。
[0051]针织物IOa的编织方法中,首先在一方的针床上利用针织纱60进行I个线圈横列编织。接着,使编织成的线圈每隔一个地移圈到对置的另一方的针床,使镶嵌纱线70插通到两针床间。并且,使移圈了的线圈复原。由此,如图1 (A)的放大图所示,能够使镶嵌纱线70在相邻的线圈的前后交替地配置。通过在该I个线圈横列的线圈上进行新的编织,能够将插入了的镶嵌纱线70固定。基本纸样100为等腰梯形状,侧边113倾斜,因此在进行新的编织时,进行基于收针的编织。在该状态下,使新编织成的线圈每隔一个地移圈到对置的另一方的针床,使镶嵌纱线70插通到两针床间,使移圈了的线圈复原。通过反复进行该动作,能够对应于图1 (B) - (a)所示的基本纸样100的多个横线而配置镶嵌纱线70。该针织物IOa中,下边112成为编织起始,上边111成为编织结束。
[0052]〔工序β〕
[0053]如图1 (B) - (b)所示,使基本纸样100旋转90°。对应于该旋转了 90°的基本纸样100,与上述针织物IOa的编织方法同样地,使镶嵌纱线70插入同时利用针织纱60编织基底针织物部,从而编织针织物10b。图中的多个横线为镶嵌纱线70的插入方向。在此处,虽然使基本纸样100旋转90°,但该基本纸样100的旋转角度能够任意设定。该针织物IOb中,下侧的侧边113的右角部成为编织起始,上侧的侧边113的右角部成为编织结束。
[0054]〔工序Y〕
[0055]使针织物IOa和针织物IOb以相互的形状一致的方式重叠。如图1 (B) - (C)所示,针织物IOa的编织所使用的基本纸样100与针织物IOb的编织所使用的基本纸样100相差90°,因此若使两基本纸样100重叠,则镶嵌纱线70的插入方向正交。由于使对应于基本纸样100而编织成的针织物10a、IOb重叠,因此编织成的针织物基材I中,镶嵌纱线70利用纬纱71和经纱72正交的状态在针织物基材I整体上配置(图1 (A))。
[0056]<实施方式2>
[0057]实施方式I中,说明了二维形状的针织物基材I的编织方法。实施方式2中,参照图2,说明三维形状的针织物基材2的编织方法。实施方式2的针织物基材2如图2 (A)所示,具备在矩形状的外缘部21的中央部弯曲的鼓起部22。关于各针织物20a、20b所使用的针织纱、镶嵌纱线,与实施方式I相同,因此以下对使用了基本纸样200的针织物基材2的编织方法进行说明。
[0058]〔基本纸样〕
[0059]基本纸样200如图2 (B) - (a)所示,具备使大梯形和小梯形成为一体的形状的半体以小梯形的短边为边界而上下对称配置的鼓起部222、及夹着该鼓起部222配置的矩形状的外缘部221。该基本纸样200是使三维形状的针织物基材2展开成二维的纸样。因此,在对应于该基本纸样200而编织各针织物20a、20b时,在图2 (B)中由箭头表示的区域一边连接一边编织。该连接是在线圈横列方向或纵行方向上设置用于形成立体部的针织物部分,将各针织物部分连接。基本纸样200的外缘部221、鼓起部222对应于针织物基材2的外缘部21、鼓起部22。设图2 (B) - (a)所示的基本纸样200的方向为0°。
[0060]首先,对应于图2 (B)- (a)所示的基本纸样200,使镶嵌纱线70插入同时利用针织纱60编织基底针织物部,从而编织针织物20a (工序α )。针织物20a的编织中,对应于基本纸样200,对一方的外缘部221 (纸面下侧)进行往复编织,利用鼓起部222改变编织宽度方向的线圈数同时进行折返,然后对另一方的外缘部221 (纸面上侧)进行往复编织。此时,对应于鼓起部222的形状,编织一方的外缘部221 (纸面下侧)的最终线圈横列结束后,使针织物的一部分的线圈钩挂于织针而成为使编织停止的状态,同时以直到鼓起部222的中央而编织宽度变窄的方式改变折返位置而进行编织。然后,包括钩挂于成为停止状态的织针的线圈在内,以编织宽度变大的方式进行折返编织。该针织物20a中,纸面下侧的外缘部221的下边成为编织起始,纸面上侧的外缘部221的上边成为编织结束。
[0061]接着,如图2 (B) - (b)所示,使基本纸样200旋转90°。对应于该旋转90°的基本纸样200,使镶嵌纱线70插入同时利用针织纱60编织基底针织物部,从而编织针织物20b (工序β )。针织物20b的编织中,对应于基本纸样200,从两外缘部221的一侧端(纸面下侧)起连续进行编织,在鼓起部222的编织部位进行内放针,同时编织用于在两外缘部221间形成立体部的针织物部分即鼓起部222。进行编织直至鼓起部222的中央之后,对应于鼓起部222的形状,利用重叠线圈(收针)在鼓起部222进行编织,同时利用收针在两外缘部221缩小相互的距离,将各针织物部分连接。该针织物20b中,位于两外缘部221的纸面下侧的侧边成为编织起始,两外缘部221对置的纸面上侧的侧边成为编织结束。
[0062]并且,使针织物20a和针织物20b以相互的形状一致的方式重叠(工序Y )。此时,各针织物20a、20b的鼓起部22的形状也一致而重叠。形成的针织物基材2中,镶嵌纱线70利用纬纱71和经纱72正交的状态在针织物基材2整体上配置(图2(A))。鼓起部22也成为镶嵌纱线70正交的状态。
[0063]<实施方式3>
[0064]实施方式3中,参照图3,说明三维形状的其他方式的针织物基材3的形成方法。实施方式3的针织物基材3如图3 (A)所示,在矩形状的基材的一部分(外缘部31)具备大致圆形的收缩部32、从该收缩部32的内缘开始连续并以与外缘部31正交的方向为轴向的筒状部33。关于筒状部33,越离开收缩部32越成为小径,上下端开口。关于各针织物30a、30b所使用的针织纱、镶嵌纱线,与实施方式I相同,因此以下对使用了基本纸样300的针织物基材3的形成方法进行说明。
[0065]〔基本纸样〕
[0066]基本纸样300如图3 (B)- (a)所示,具备使3个小梯形分别以长边在直线上对齐的方式排列配置的2个筒状部333、夹着该筒状部333而配置的大致矩形状的外缘部331、在该外缘部331上在与筒状部333对置的侧缘对应于筒状部333的长边而形成的收缩部332。该基本纸样300是使三维形状的针织物基材3展开成二维的纸样。因此,在对应于该基本纸样300而编织各针织物30a、30b时,在图3 (B)中如箭头所示的区域一边连接一边编织。该连接与实施方式2同样,在线圈横列方向或纵行方向上,设置用于形成立体部的针织物部分,将各针织物部分连接。基本纸样300的外缘部331、收缩部332、筒状部333对应于针织物基材3的外缘部31、收缩部32、筒状部33。设图3 (B)- (a)所示的基本纸样300的方向为0°。
[0067]针织物30a的编织对应于图3 (B) - Ca)所示的基本纸样300,使镶嵌纱线70插入同时利用针织纱60编织基底针织物部。该编织顺序是,首先,在一方的外缘部331 (纸面下侧)对利用与收缩部332的中央部分之间的边界的延长线形成的矩形状部分进行往复编织,接着,编织作为外缘部331的剩余部分的、以收缩部332的斜边为腿的左右任一方的直角梯形部,进而对另一方的直角梯形部分别进行折返编织。并且,使外缘部331的纵行方向终端的线圈列为停止状态,与收缩部332接续而朝向小梯形的短边侧利用公知的收针编织筒状部333 (纸面下侧)。在形成筒状部333的各小梯形的编织时,将各小梯形接合同时进行编织,使将筒状部333的编织宽度方向两端部(纸面左侧的小梯形的左侧斜边及纸面右侧的小梯形的右侧斜边)的线圈钩挂的织针为停止状态。接着,在对置配置的另一个筒状部333 (纸面上侧)从小梯形的短边侧朝向长边侧进行编织。此外,为了使针织物基材3 (图3(A))的筒状部33的上端开口,在对置配置的筒状部333的小梯形的短边间不进行连接。因此,对纸面下侧的筒状部333的终端线圈列实施压圈,进行纸面上侧的筒状部333的起底。纸面上侧的筒状部333是连续编织各小梯形的短边,在将各小梯形接合的状态下进行公知的放针编织,同时在纸面下侧的筒状部333中也包括钩挂于处于停止状态的织针的线圈而改变折返位置来编织。接续于纸面下侧的外缘部331的停止状态的织针,开始编织以纸面上侧的收缩部332的斜面为腿的左右任一方的直角梯形部,进行折返编织同时与纸面上侧的筒状部333的最终线圈连接。进而在另一方的直角梯形部分别在纸面下侧的外缘部331也包括钩挂于处于停止状态的织针的线圈进行折返编织,同时与纸面上侧的筒状部333的最终线圈连接。并且,最后对外缘部331的剩余的矩形状部分进行往复编织。镶嵌纱线70也可以在一对筒状部333的边界部分改变为其他的镶嵌纱线。关于针织物30a,纸面下侧的外缘部331的下边成为编织起始,纸面上侧的外缘部331的上边成为编织结束。
[0068]关于针织物30b,对应于图3 (B)- (b)所示的基本纸样300,从两外缘部331的一端侧(纸面下侧)开始连续编织,在筒状部333的编织部位进行内放针同时在两外缘部331间编织筒状部333。此外,为了使针织物基材3 (图3 (A))的筒状部33的上端开口,在对置配置的筒状部333的小梯形的短边间不进行连接。进行编织直至筒状部333的中央后,通过收针使两外缘部331的距离缩小,将各针织物部分连接。关于针织物30b,位于两外缘部331的纸面下侧的侧边成为编织起始,两外缘部331的纸面上侧的侧边成为编织结束。
[0069]在此处,针织物基材3 (图3 (A))中,筒状部33的上端开口,但也可以形成为闭口的有盖形状。该情况下,关于基本纸样300,2个筒状部333的小梯形的短边利用未图示的盖连接。
[0070]实施方式3中也是,关于针织物基材3,使针织物30a、30b以相互的形状一致的方式重叠,因此筒状部33的形状也一致而重叠。因此,针织物基材30中,镶嵌纱线70利用纬纱71和经纱72正交的状态在针织物基材3整体上配置(图3(A))。筒状部33也成为镶嵌纱线70正交的状态。
[0071]〈实施方式4>
[0072]实施方式4中,参照图4,说明使用与实施方式3不同的基本纸样400形成与实施方式3相同的形状(具备外缘部41、收缩部42、筒状部43)的针织物基材4的方法。关于各针织物40a、40b所使用的针织纱、镶嵌纱线与实施方式I相同,因此以下对使用了基本纸样300的针织物基材4的形成方法进行说明。
[0073]〔基本纸样〕
[0074]基本纸样400如图4 (B) - (a)所示,具备使3个小梯形分别以长边及短边分别在直线上对齐的方式排列配置的收缩部442、与该收缩部442的长边侧连续配置的外缘部441、与收缩部442的短边侧连续配置的筒状部443。该基本纸样400是使三维形状的针织物基材4展开为二维的纸样。图4 (B)中,基本纸样400以二维图示,因此仅图示实际的基本纸样400的前半部分。即,前半部分和相同形状的后半部分存在于纸面纵深侧。在对应于该基本纸样400而编织各针织物40a、40b时,在图4 (B)中由箭头表示的区域一边连接一边编织。该连接与实施方式2相同,在线圈横列方向或纵行方向上,设置用于形成立体部的针织物部分,将各针织物部分连接。基本纸样400的外缘部441、收缩部442、筒状部443对应于针织物基材4的外缘部41、收缩部42、筒状部43。设图4 (B) - Ca)所示的基本纸样400的方向为0°。
[0075]针织物40a的编织对应于图4 (B) - Ca)所示的基本纸样400,将镶嵌纱线70插入同时利用针织纱60编织基底针织物部。该编织顺序为,首先,分别在前针床及后针床单独地对前半部分及后半部分的各外缘部441进行往复编织。此时,镶嵌纱线70单独地插入到前后针床。各外缘部441的纵行方向终端的线圈列中的位于收缩部442的两侧的线圈列与对置的针床的线圈列相互接合。接着,进行收针同时利用前针床及后针床将前半部分及后半部分的收缩部442编织成一体的筒状。与该筒状编织连续,利用前针床及后针床将前半部分及后半部分的筒状部443编织成一体的筒状。在筒状编织时,镶嵌纱线70也可以将在各外缘部441的编织时使用的各镶嵌纱线70两根一起插入,也可以仅将一方的镶嵌纱线70插入。针织物40a中,前半部分及后半部分的外缘部441的下边成为编织起始,筒状部443的开口缘成为编织结束。
[0076]针织物40b中,对应于图4 (B) - (b)所示的基本纸样400,分别通过前针床及后针床编织前半部分及后半部分的各外缘部441、收缩部442、筒状部443。在各外缘部441的收缩部442侧的端部(纸面左侧),与收缩部442未连接的部分(位于收缩部442的上下侧的部分)利用前针床及后针床连续编织。与各外缘部441的收缩部442连接的部分在前针床及后针床单独将外缘部441和收缩部442连续编织。并且,在收缩部442的筒状部443侧的端部(纸面左侧),将收缩部442和筒状部443连接同时进行编织。关于收缩部442,对应于3个小梯形,反复进行使针织物的一部分的线圈钩挂于织针而使编织成为停止状态同时改变折返位置进行编织的步骤、和也包括钩挂于成为停止状态的织针的线圈而改变折返位置进行编织的步骤,将在纸面上下相邻的小梯形彼此连接。关于筒状部443,以纸面下侧的侧边为编织起始,在前针床及后针床单独进行编织,同时在收缩部442侧的端部(纸面右侧)与收缩部442接合。在筒状部443的编织起始和纸面上侧的编织结束处,将利用前针床及后针床编织的针织物接合。收缩部442的线圈横列方向的一端(纸面右侧)通过与外缘部441连续编织而连接,另一端(纸面左侧)通过与筒状部443接合同时进行编织而连接。关于针织物40b,前半部分及后半部分的外缘部441的位于纸面下侧的侧边成为编织起始,外缘部441的纸面上侧的侧边成为编织结束。
[0077]在此处,在针织物基材4中,筒状部43的上端开口,但也能够形成为闭口的有盖形状。该情况下,关于基本纸样400,将前半部分及后半部分的各筒状部443连接的盖(未图示)形成于前半部分及后半部分的任一方。或者,分别形成分割为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的各个的盖,各盖将各自的终端线圈列彼此接合。
[0078]实施方式4也是,关于针织物基材4,使针织物40a、40b以相互的形状一致的方式重叠,因此筒状部43的形状也一致而重叠。因此,关于针织物基材40,镶嵌纱线70利用纬纱71和经纱72正交的状态在针织物基材4整体上配置(图4(A))。筒状部43也成为镶嵌纱线70正交的状态。
[0079]此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适宜变更而实施。
[0080]【标号说明】
[0081]1,2,3,4针织物基材
[0082]10a, 10b, 20a, 20b, 30a, 30b, 40a, 40b 针织物
[0083]11上边12下边13侧边
[0084]21外缘部22鼓起部
[0085]31外缘部32收缩部33筒状部
[0086]41外缘部42收缩部43筒状部
[0087]60针织纱
[0088]70镶嵌纱线71纬纱72经纱
[0089]70s直线部70r折返部
[0090]100,200,300,400 基本纸样
[0091]111上边112下边113侧边
[0092]221外缘部222鼓起部
[0093]331外缘部332收缩部333筒状部
[0094]441外缘部442收缩部443筒状部
【权利要求】
1.一种针织物基材的形成方法,是使用横机形成针织物基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工序α,对应于成为应该利用横机编织的针织物的形状的基础的基本纸样,使由强化纤维构成的镶嵌纱线沿编织宽度方向插入同时利用针织纱编织基底针织物部,从而使第一针织物成型; 工序β,在所述基本纸样中,对应于设为与工序α的编织时不同的方向的基本纸样,使由强化纤维构成的镶嵌纱线沿编织宽度方向插入同时利用针织纱编织基底针织物部,从而使第二针织物成型 '及 工序Y,使所述第一针织物和第二针织物以相互的形状一致的方式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物基材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工序α及所述工序β中,以编织宽度方向的线圈数在纵行方向上不同的方式编织基底针织物部的至少一部分。
3.—种针织物基材,是由多个针织物构成的针织物基材,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针织物具备编织基底针织物部的针织纱、及沿编织宽度方向插入到所述基底针织物部且由强化纤维构成的镶嵌纱线, 构成所述针织物基材的至少2张针织物以镶嵌纱线的配向方向相互不同的方式重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针织物基材,其特征在于, 所述镶嵌纱线具备直线部、及在所述针织物的编织宽度方向端部从该直线部折返而与下一个直线部连接的折返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针织物基材,其特征在于, 所述针织物在该针织物的至少一部分上具备编织宽度方向的线圈数在纵行方向不同的区域。
6.一种纤维强化塑料,具备由树脂构成的母材、及对所述母材进行加强的纤维基材,其中, 所述纤维基材是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针织物基材。
【文档编号】D04B1/10GK103924368SQ201410012585
【公开日】2014年7月16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1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10日
【发明者】有北礼治, 高水达哉, 芦边伸介, 和田敏英 申请人: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