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全自动磨刀的双面呢绒料剖缝机及其控制方法

文档序号:1682180阅读:10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全自动磨刀的双面呢绒料剖缝机及其控制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双面呢绒料剖缝机,特别涉及一种带全自动磨刀的双面呢绒料剖缝机,主要解决剖缝机手工磨刀耗时太长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在目前已经有的双面剖缝机的后半部位置,增加一个磨头机构,将后上盖分成二块,由MCU控制系统通过气缸控制机构自动开启,并由接近开关检测确认到位后,磨头机构在气缸的作用下自动转到磨削的角度,且也由接近开关确认到位后,再通过步进电机控制机构利用原点检测传感器,使磨头实现自动进给。刀片在磨削中,通过MCU计算,自动旋转到磨削的正确的角度,再对刀片驱动电机只二相绕组通电,锁定刀片。对异形刀片可以实现仿形,并自动存储记忆。本发明主要用于双面呢绒料剖缝机的全自动磨刀。
【专利说明】一种带全自动磨刀的双面呢绒料剖缝机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双面绒面料剖缝机,特别涉及一种带全自动磨刀的双面呢绒料剖缝机及其控制方法,本发明可控制磨刀机构的变角度、磨削量的进给、刀片的锁定及角度的旋转进给。主要用于双面呢绒料剖缝机的自动磨刀。

【背景技术】
[0002]双面呢绒料的剖缝机的发明,使得可以将二层郃在一起的呢绒面料剖切开,切开后的面料宽窄一致、深度一样、整体美观,并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但是为了保证切出的布整齐无毛边,基本上每2个小时要磨一次刀片,从拆开防护罩、拆下刀片,再到专用的磨刀机上装、磨,再返回装上机器工作,至少需要浪费半小时,每天8个小时班就要浪费2个小时。即使用备用刀片,操作工只拆装,也至少需要15分钟左右,但刀片仍还需要专人去磨,无形中又增加了一个磨刀工,增加了成本。而且备用刀片又增加了配件的数量,导致备件成本的增加。对于现在高效率的时代,确实是一种较大的浪费。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全自动磨刀的双面呢绒料剖缝机,主要解决剖缝机手工磨刀耗时太长的技术问题。
[0004]本发明的思路是:在目前已经有的双面呢绒料剖缝机的后半部位置,增加一个磨头机构,将后部位的盖板分成二块,通过气缸控制机构自动开启到位后,磨头机构在气缸的作用下自动转到磨削的角度,再通过步进电机控制机构使磨头实现自动进给。为适应不同形状的刀片,通过刀片驱动电机控制自动转动角度实现不同形状的刀片,以及相应的检测元件配合各机构的准确到位。
[0005]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带全自动磨刀的双面呢绒料剖缝机,包括底座平台,在底座平台上设有电机支架,在电机支架内装有刀片驱动电机,刀片驱动电机输出轴上装有刀片,双面呢绒料剖缝机装有前上盖,其特征是在电机支架的一侧,底座平台后半部装有磨头机构;所述磨头机构包括固定在底座平台上的两根导轨,两根导轨上装有导轨平台,所述导轨平台通过螺母与丝杆与磨头进给驱动步进电机连接,所述导轨平台上装有磨头角度气缸和可转动平台,磨头驱动电机固定在可转动平台上,磨头驱动电机输出轴端装有磨头,在磨头机构上方设有后上盖。
[0006]在导轨上装有进给原点光电开关,在可转动平台上装有磨头倾角到位接近开关,在气缸上装有磨头水平到位接近开关,在刀片驱动电机的下部轴位安装一个刀片原点光电开关,后上盖分为左、右二块可以旋转打开,端部左右各安装一个后上盖闭合到位接近开关,在左后上盖、右后上盖两侧下部各安装一个后上盖打开到位接近开关。
[0007]一种带全自动磨刀的双面呢绒料剖缝机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上电复位:当启动磨刀开关时,进入参数设置,可设置刀片形状(四角、六角、八角、异形等)、进给量、仿形等;当磨刀开关关闭时,进入剖缝模式,刀片旋转工作; 磨刀开始:当后上盖打开到位时,进入磨头角度气缸动作步骤;当后上盖打开没有到位时,报警,并重新进行后上盖打开步骤;
当磨头角度气缸顶起并到位,进行进给原点检测;如果磨头角度气缸顶起不到位,报警,并重新进行磨头角度气缸顶起步骤;
当进给原点检测正常,进入刀片原点检测;如果进给原点检测不正常,报警,并重新进行进给原点检测;
当刀片原点检测正常,进入刀片工作步骤,刀片旋转到位并锁紧,磨头运转并进给,刀片再旋转到位,磨头运转并进给,刀片磨削完成进入磨头回到进给原点检测步骤;如果刀片原点检测不正常,报警,并重新进行刀片原点检测;
磨头回到进给原点检测正常,进入磨头角度气缸返回步骤;如果磨头回到进给原点检测不正常,报警,并重新进入磨头回到进给原点检测;
磨头角度气缸返回后进入磨头水平到位检测步骤,当磨头水平到位正常,进入后上盖气缸返回步骤;如果磨头水平到位不正常,报警,并重新进入磨头水平到位检测步骤;
后上盖气缸返回后进入后上盖闭合到位检测步骤,当后上盖闭合到位正常,蜂鸣器响进入剖缝模式;如果后上盖闭合到位不正常,报警,并重新进入后上盖闭合到位检测步骤。
[000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利用MCU的自动控制系统,采用交流伺服及BLDC电机的矢量控制,控制磨头机构部位的后上盖板自动开启,磨头自动转至所需角度并自动进给,刀片自动旋转或旋转到合适的角度后,刀片锁定,磨头旋转,达到了完全自动磨刀,结束后,后上盖自动上移闭合,并蜂鸣提示磨刀完成,可继续剖缝。具有以下优点:1、节能降耗,振动小,噪音低,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2、省去了一台专用的磨刀机,大大减少了设备投入成本。3、全过程完全自动,安全可靠、准确,每次进给微量且可控制,可保证刀片最长寿命且满足最佳使用要求。4、省时省力,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可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主视图。
[0010]图2为本发明结构示意俯视图。
[0011]图3为本发明电控系统驱动板电路原理图。
[0012]图4为本发明电源板电路图。
[0013]图5为本发明程序流程框图。
[0014]图中:1 —刀片,2 —刀片驱动电机,3 —磨头,4 —磨头驱动电机,5—磨头角度气缸,6—磨头进给驱动步进电机,7—导轨,8一底座平台,9一后上盖闭合到位接近开关,10一后上盖打开到位接近开关,11-电机支架,12-如上盖,13—进给原点光电开关,14一刀片原点光电开关,15—磨头倾角到位接近开关,16—磨头水平到位接近开关,17-导轨平台,18-丝杆,19-可转动平台,20-后上盖。
具体实施方案
[0015]参照图1、2、3、4、5,一种带全自动磨刀的双面剖缝机,包括底座平台8,在底座平台8上设有电机支架11,在电机支架11内装有刀片驱动电机2,刀片驱动电机2输出轴上装有刀片1,双面剖缝机装有前上盖12和后上盖20,在电机支架11的一侧,底座平台8后半部装有磨头机构;所述磨头机构包括固定在底座平台上的两根导轨7,两根导轨7上装有导轨平台17,所述导轨平台17通过螺母与丝杆18与磨头进给驱动步进电机6连接,所述导轨平台上装有磨头角度气缸5和可转动平台19,磨头驱动电机4固定在可转动平台19上,磨头驱动电机4输出轴端装有磨头3。
[0016]在导轨7上装有进给原点光电开关13,在可转动平台19上装有磨头倾角到位接近开关15,在磨头角度气缸5上装有磨头水平到位接近开关16。在后上盖20端部左右各安装一个后上盖闭合到位接近开关9,在后上盖20两侧下部左右各安装一个后上盖打开到位接近开关10。
[0017]后上盖20按左右也分为二半,当左、右后上盖电磁阀通电气缸进气后,拉动后上盖20先下移一段再向二边侧转并竖起。通过后上盖闭合到位接近开关9,检测盖板闭合到位;盖板打开旋转到竖起位置,通过后上盖打开到位接近开关10,检测盖板完全打开到位。当磨头角度电磁阀通电切换进气顶起后,磨头3的前部降低,后部升高,保证了磨头3与刀片I形成了一个固定的角度,该角度应是保证刀片I的最锋利的角度,并保证顶死,在可转动平台19上装有磨头倾角到位接近开关15,检测旋转角度到位;为保证磨头确实返回到水平位置,在磨头角度气缸5上装有磨头水平到位接近开关16,返回到位后,给出信号,其他的机构才逐一返回。磨头进给驱动步进电机6正、反转,即带动整个磨头机构前、后移动,实现切削进给。在导轨7上装有进给原点光电开关13,作为进给原点检测开关,确保每次进给的基准点为同一个位置点。刀片驱动电机2为交流伺服电机,内置1000线光栅编码器,可以保证旋转的角度精确。为保证适应不同形状的刀片I的磨削,在刀片驱动电机2的下部轴位安装一个刀片原点光电开关14,作为磨刀时每次旋转角度的起点角度参考。
[0018]控制方法:为及时控制每个电机的运转,控制系统采用TI公司的二个MCU(TMS320F28031, Ul和U2),Ul和U2通过通讯端口连接,Ul输出端通过伺服驱动电路接刀片驱动电机,Ul的输入端接刀片原点传感器、磨刀开关和电位器,电位器实现刀片电机的调速;U2输入端接显示按键面板、磨头倾角到位接近开关、磨头水平到位接近开关、右后上盖闭合到位接近开关、左后上盖闭合到位接近开关、右后上盖打开到位接近开关、左后上盖打开到位接近开关、进给原点传感器和电位器,U2输出端经单向总线驱动器74LS244和驱动电路连接磨头进给驱动步进电机,U2输出端连接左后上盖电磁阀、右后上盖电磁阀、磨头角度电磁阀;U2输出端经U3连接磨头驱动电机。为简化编程和保证驱动性能,磨头驱动电机采用BLDC电机,由Allegro的专用BLDC矢量控制芯片U3驱动IPM,再驱动BLDC磨头电机运转,由速度调节电位器通过U2给定U3的速度指令,U3会自动运算保证磨头驱动电机运行在给定的速度。当需要磨刀时,按下磨刀开关后,控制系统进入磨刀程序:面板上进入设定界面,选择刀片形状(四角、六角、八角、异形等)、进给量、仿形等,再按保存键记忆,下次再次磨削时可自动直接进入磨削。如果不需要设定参数,则按磨削开始键,控制系统先接通左、右后上盖电磁阀,气缸进气拉动两块后上盖20打开,到位后底部的后上盖打开到位接近开关10输出信号,MCU接到信号后,再输出磨头角度气缸接通信号,可转动平台19被磨头角度气缸5顶起,到位后,磨头倾角到位接近开关15发出信号。同时,刀片I根据设定的刀片形状,依据1000线的光栅编码器和刀片原点光电开关14,MCU控制刀片驱动电机2旋转刀片I到待磨削的边与磨头3的平面平行,到位后,控制系统给刀片驱动电机2只通二相电,锁住刀片I不能旋转。磨头3启动运转,同时磨头进给驱动步进电机6依据进给原点光电开关13控制磨削的进给量,进给磨削到位后,磨头3自动退回到原点,刀片I再次旋转一个角度,到位后,磨头3再次进给重复磨削,直到最后一条边磨削完成,磨头驱动电机4停止运行,磨头进给驱动步进电机6运行让磨头机构退到原点位置,进给原点光电开关13发出信号,MCU输出控制磨头角度气缸断电收回,磨头处于水平位置,磨头水平到位接近开关16发出信号,MCU输出控制左、右后上盖电磁阀断电,二块后上盖20回到闭合位置,后上盖闭合到位接近开关9输出信号,MCU驱动蜂鸣器鸣响,进入剖缝模式,提示可以缝纫了。对于异形边的刀片(如椭圆形的),为保证边沿磨削量均匀,可以先通过面板上的按键手动进行仿形,即进给电机左右移动,刀片电机也配合旋转角度跟随,再设定360度的几等分,完成后,存储记忆,再如前所述,完成磨削。对于圆形刀片,则更简单,刀片、磨头同时相向旋转,可高速完成磨削。
【权利要求】
1.一种带全自动磨刀的双面呢绒料剖缝机,包括底座平台,在底座平台上设有电机支架,在电机支架内装有刀片驱动电机,刀片驱动电机输出轴上装有刀片,双面剖缝机装有前上盖,其特征是在电机支架的一侧,底座平台后半部装有磨头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全自动磨刀的双面呢绒料剖缝机,其特征是所述磨头机构包括固定在底座平台上的两根导轨,两根导轨上装有导轨平台,所述导轨平台通过螺母与丝杆与磨头进给驱动步进电机连接,所述导轨平台上装有磨头角度气缸和可转动平台,磨头驱动电机固定在可转动平台上,磨头驱动电机输出轴端装有磨头;在磨头机构上方设有后上盖。
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带全自动磨刀的双面呢绒料剖缝机,其特征是在导轨上装有进给原点光电开关,在可转动平台上装有磨头倾角到位接近开关,在气缸上装有磨头水平到位接近开关,在刀片驱动电机的下部轴位安装一个刀片原点光电开关,后上盖分为左、右二块可以旋转打开,端部左右各安装一个后上盖闭合到位接近开关,在左后上盖、右后上盖两侧下部各安装一个后上盖打开到位接近开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全自动磨刀的双面呢绒料剖缝机,其特征是:所述双面剖缝机其控制电路的Ul和U2通过通讯端口连接,Ul输出端通过伺服驱动电路接刀片驱动伺服电机,Ul的输入端接刀片原点传感器、磨刀开关和电位器,电位器实现刀片电机的调速;U2输入端接显示按键面板、磨头倾角到位接近开关、磨头水平到位接近开关、右后上盖板闭合到位接近开关、左后上盖板闭合到位接近开关、右后上盖板打开到位接近开关、左后上盖板打开到位接近开关、进给原点传感器和电位器,U2输出端经单向总线驱动器74LS244和驱动电路连接磨头进给驱动步进电机,U2输出端连接左后上盖电磁阀、右后上盖电磁阀、磨头角度电磁阀;U2输出端经U3连接磨头驱动电机。
5.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带全自动磨刀的双面呢绒料剖缝机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上电复位:当启动磨刀开关时,进入参数设置,设置刀片形状、进给量、仿形;当磨刀开关关闭时,进入剖缝模式,刀片旋转工作; 磨刀开始:当后上盖打开到位时,进入磨头角度气缸动作步骤;当后上盖打开没有到位时,报警,并重新进行后上盖打开步骤; 当磨头角度气缸顶起并到位,进行进给原点检测;如果磨头角度气缸顶起不到位,报警,并重新进行磨头角度气缸顶起步骤; 当进给原点检测正常,进入刀片原点检测;如果进给原点检测不正常,报警,并重新进行进给原点检测; 当刀片原点检测正常,进入刀片工作步骤,刀片旋转到位并锁紧,磨头运转并进给,刀片再旋转到位,磨头运转并进给,刀片磨削完成进入磨头回到进给原点检测步骤;如果刀片原点检测不正常,报警,并重新进行刀片原点检测; 磨头回到进给原点检测正常,进入磨头角度气缸返回步骤;如果磨头回到进给原点检测不正常,报警,并重新进入磨头回到进给原点检测; 磨头角度气缸返回后进入磨头水平到位检测步骤,当磨头水平到位正常,进入后上盖气缸返回步骤;如果磨头水平到位不正常,报警,并重新进入磨头水平到位检测步骤; 后上盖气缸返回后进入后上盖闭合到位检测步骤,当后上盖闭合到位正常,蜂鸣器响 进入剖缝模式;如果后上盖闭合到位不正常,报警,并重新进入后上盖闭合到位检测步骤。
【文档编号】D06C13/10GK104131434SQ201410404983
【公开日】2014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18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18日
【发明者】邬利生, 邬富俊 申请人:邬富俊, 邬利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