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移动式双压力棒隔距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6163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移动式双压力棒隔距块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布了 一 种可移动式双压力棒隔距块,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压力棒和压力棒,以及套在所述第一压力棒外的隔距块主体;在所述隔距块主体两端各设置一个与所述第一压力棒配合的轴承,内部设有便于所述第一压力棒横向移动的滑道;所述压力棒穿过所述隔距块主体。本实用新型增加了迎隔距块运行的稳定性,同时有效缓解了压力棒与纤维之间的摩擦,有利于提高成纱质量。
【专利说明】—种可移动式双压力棒隔距块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移动式双压力棒隔距块。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压力棒隔距块一般只有一个卡槽,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压力棒两边都受力,存在受力不均匀的情况,这样压力棒就很容易发生偏移,影响两边粗纱受力。同时现有的压力棒隔距块的压力棒和隔距块是固定的,压力棒既不能转动也不能横动,这样纤维和压力棒之间的摩擦就是滑动摩擦,降低可成纱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了一种运行稳定,尽量减少压力棒与纤维之间的摩擦的可移动式压力棒隔距块。
[0004]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移动式双压力棒隔距块,并排设置的第一压力棒和压力棒,以及套在所述第一压力棒外的隔距块主体;在所述隔距块主体两端各设置一个与所述第一压力棒配合的轴承,内部设有便于所述第一压力棒横向移动的滑道;所述压力棒穿过所述隔距块主体。
[0005]优选地,所述第一压力棒上设有用于控制其横向位移的挡柱,所述第一压力棒与所述挡柱一体成型。
[0006]优选地,所述隔距块主体上端设有两或两个以上用于增加隔距块稳定性的卡槽。
[000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隔距块两端设置的轴承,使得压力棒能够转动;隔距块内部的滑道,使得压力棒能够横向移动;压力棒的转动和横向移动可以有效缓解压力棒与纤维之间的摩擦,提高成纱质量。
[0008]压力棒上的挡柱能够限制压力棒的横向位移,避免压力棒脱离隔距块;隔距块上的卡槽能够提高稳定性,提高成纱质量。
[0009]双压力棒的结构增加了纱线张力,加强对纱线的控制,有利于改善条干,提高成纱质量。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图1至图2所示为一种可移动式双压力棒隔距块,包括两根并排设置的压力棒和套在所述压力棒外的隔距块主体2,在所述隔距块主体2两端各设置一个与所述第一压力棒I配合的轴承5,内部设有便于所述第一压力棒I横向移动的滑道6 ;压力棒7穿过所述隔距块主体。其中,所述第一压力棒I上设有用于控制其横向位移的挡柱4,所述第一压力棒I与所述挡柱4 一体成型,所述隔距块主体2上端设有两或两个以上用于增加隔距块稳定性的卡槽3。
[0013]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压力棒7,隔距块主体2也相应的加长,同时两个压力棒和隔距块主体2成V型(如图2 ),隔距块主体2有两个卡槽3,增加隔距块压力棒I运行的稳定性,挡柱4和第一压力棒I为一体,在隔距块主体2两端分别安有两个轴承5使压力棒I能转动,在隔距块内部还有两条滑道6,当纤维横动时,第一压力棒I也可以横动,两个挡柱4控制横动的位移。
[001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可移动式双压力棒隔距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压力棒(I)和压力棒(7),以及套在所述第一压力棒(I)外的隔距块主体(2);在所述隔距块主体(2)两端各设置一个与所述第一压力棒(I)配合的轴承(5),内部设有便于所述第一压力棒(I)横向移动的滑道(6);所述压力棒(7)穿过所述隔距块主体(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式双压力棒隔距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力棒(I)上设有用于控制其横向位移的挡柱,所述第一压力棒(I)与所述挡柱一体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式双压力棒隔距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隔距块主体(2)上端设有两或两个以上用于增加隔距块稳定性的卡槽(3)。
【文档编号】D01H5/46GK204097641SQ201420009236
【公开日】2015年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8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8日
【发明者】张秋龙, 苏旭中, 刘新金, 张洪, 谢春萍, 徐伯俊 申请人:江南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