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结构针织内衣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7438阅读:456来源:国知局
双面结构针织内衣面料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双面结构针织内衣面料,由合成纤维和天然纤维的纱线双面纬编而成。所述的面料的外层由仿棉涤纶纤维/棉的混纺纱线和氨纶长丝合在一起编织的线圈结构,所述的面料的内层由腈纶纤维/纤维素纤维的混纺纱线编织的线圈结构,该面料织物的双面每隔5~10个线圈横列分别有一层面的一个线圈横列的纱线交织另一层面纱线呈内、外层相连接的双罗纹结构,该面料外层的外表面为起绒层,内、外层之间置为空气层。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在于面料内层的舒适亲肤,面料外层挺刮成形,内外两层之间采用成圈连接比集圈连襟面料更松软舒适,内外两层之间形成空气层,增加了面料的保暖性,另外,多原料少染色加工,节约能耗。
【专利说明】双面结构针织内衣面料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针织内衣面料,特别是一种棉、涤纶、腈纶和纤维素纤维混纺、交织的双面针织内衣面料。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中,针织内衣面料有各种各样,品质高的内衣面料要求兼顾舒适亲肤,有一定的身骨,表面手感柔软等多方面的性能,秋冬针织内衣比较注重保暖,一般采用比较厚实的纬编双面织物,再结合起绒形成较好的保暖效应和柔软的手感。因此,品质高的内衣面料需要采用棉、纤维素纤维、涤纶、腈纶等多种原料取长补短地结合。多种原料纤维在面料上的配置结构,不仅需要满足内、外层不同的性能要求,而且需要避免布面产生不同原料的色差斑点。在现有技术中,双面不同原料面料中,两面的连接纱线从一面到另一面集圈的方式,避免了不同原料成圈连接灰造成的色差斑点,但集圈结构影响了内衣要求的蓬松性,而且针织内衣面料采用多原料需采用包括高温高压的多浴法染色,能耗大成本高。因此,一般针织内衣面料采用较少的原料种类,不能顾及各种服用性能。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多种纤维纱线以双面纬编结构形成的内衣面料,既兼顾面料舒适亲肤,有一定的身骨,表面起绒柔软,蓬松、保暖等针织内衣要求的丰富性能,又不用包含高温高压的多浴多能耗染色而达到色泽一致。
[0004]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解决了其技术问题:一种双面结构针织内衣面料,由合成纤维和天然纤维的纱线双面纬编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面料的外层由仿棉涤纶纤维/棉的混纺纱线和氨纶长丝合在一起编织的线圈结构,所述的面料的内层由腈纶纤维/纤维素纤维的混纺纱线编织的线圈结构,该面料织物的双面每隔5?10个线圈横列分别有一层面的一个线圈横列纱线交织另一层面纱线呈内、外层相连接的双罗纹结构,该面料内层的外表面为起绒层,内、外层之间置为空气层。
[0005]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在于面料内层的舒适亲肤,面料外层挺刮成形,内外两层之间采用成圈连接比集圈连接面料更松软舒适,内外两层之间形成空气层,增加了面料的保暖性,另外,多原料少染色加工,节约能耗。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6]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07]图2为实用新型面料组织结构示意图。
[0008]图中各序号分别表示为:
[0009]I一外层;2—空气层;3 —内层;4一起绒层;5—外层线圈;6 —内层线圈;7 —内层连接线圈;8—外层连接线圈。【具体实施方式】
[0010]以下结合实施例以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0011]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由合成纤维和天然纤维的纱线双面纬编而成。
[0012]所述的面料外层I由仿棉涤纶纤维/棉的混纺纱线和氨纶长丝合在一起编织的外层线圈5结构。由于涤纶成份增添了面料的骨子和挺刮度,因此涤纶放在外层I更适合,同时由氨纶增添了面料的弹性和保形性。本实施例中,仿棉涤纶纤维/棉的混纺纱线细度为32s,其中仿棉涤纶纤维占35?65%,棉占65?35%,它们的最佳混纺比为65:35,氨纶长丝细度为20D,所述的棉为长绒棉。
[0013]所述的面料内层3由腈纶纤维/纤维素纤维的混纺纱线编织的内层线圈6结构,该面料内层3的外表面为起绒层4。作为面料的贴身面一内层3,因为腈纶纤维/纤维素纤维的混纺纱具有吸湿发热效应,放在内层3更适合,且腈纶最适宜起绒,经表面起绒,增添了柔软和舒适度。本实施例中,腈纶纤维/纤维素纤维的混纺纱线6细度为32s,其中腈纶纤维占50?65%,纤维素纤维占50?35%,它们的最佳混纺比为60:40,所述的腈纶纤维细度为0.9旦,所述的纤维素纤维为粘胶纤维。内层连接线圈7 ;外层连接线圈8。
[0014]该面料织物内层3、外层I的两面每隔5?10个线圈横列分别有一层面的一个线圈横列的纱线交织另一层面纱线,呈内层3、外层I相连接的双罗纹结构,从而将织物的两面连接起来。即所述的面料织物内层3每隔5?10个线圈横列就置有一线圈横列的纱线交织外层I的外层线圈5形成内层连接线圈7。同样,所述的面料织物外层I每隔5?10个线圈横列就置有一线圈横列的纱线交织内层3的内层线圈6形成外层连接线圈8 (参见图2)。这种连接方式比常规的集圈方式织物结构松软。当然,还可以通过小提花沿面料纵向采用一面的纱线到另一面成圈。连接后的上述5?10个线圈横列区域的内层3、外层I之间形成空气层2,增加了面料的保暖性,适合用作秋冬内衣。
[0015]具体地,本实用新型面料织物结构为纬编双面组织,在30英寸筒径,22机号的双面圆纬机上编织,在总共90个编织系统中,第17、35、53、71、89编织系统,由针盘和针筒的高锺针成圈,低锺针不织,在第18、36、54、72、90编织系统,由针盘和针筒的低锺针成圈,高锺针不织,形成内外的连接横列。在其它单数编织系统针盘针不织,由针筒针全出针编织仿棉涤纶纤维/棉的混纺纱线5,和氨纶长丝交织在一起,织成面料的外层1,在其它双数编织系统针筒针不织,针盘针全出针编织系统腈纶纤维/纤维素纤维的混纺纱线6,织成面料的内层3。
[0016]每9个线圈横列中选一个线圈横列由在针筒针上编织的仿棉涤纶纤维/棉的混纺纱线5到针盘针上编织成圈(即织物纵向每9个线圈中有一个线圈内、外层I相连),从而将织物的内、外两层连接起来。
[0017]织物染色时采用常温常压的阳离子染料和活性染料两浴法染色,内、外层I均染成暖色调的中浅色。对面料内层3外表面以碳素纤维毛刷刷绒的方式作轻起绒处理。面料经定型处理后用于制作男、女秋冬针织内衣套装。
【权利要求】
1.一种双面结构针织内衣面料,由合成纤维和天然纤维的纱线双面纬编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面料的外层由仿棉涤纶纤维/棉的混纺纱线和氨纶长丝合在一起编织的线圈结构,所述的面料的内层由腈纶纤维/纤维素纤维的混纺纱线编织的线圈结构,该面料织物的双面每隔5?10个线圈横列分别有一层面的一个线圈横列的纱线交织另一层面纱线呈内、外层相连接的双罗纹结构,该面料内层的外表面为起绒层,内、外层之间置为空气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面结构针织内衣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面料的仿棉涤纶纤维/棉的混纺纱线细度为32s,氨纶长丝细度为20D ;所述内层面料的腈纶纤维/纤维素纤维的混纺纱线细度为32s。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面结构针织内衣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面料的仿棉涤纶纤维/棉的混纺纱线中的棉为长绒棉;所述内层面料的腈纶纤维/纤维素纤维的混纺纱线中的腈纶纤维细度为0.9旦,所述的纤维素纤维为粘胶纤维。
【文档编号】D04B1/04GK203789173SQ201420121577
【公开日】2014年8月27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18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18日
【发明者】曹春祥, 顾维铀 申请人:上海针织九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