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絮凝过滤器及絮凝洗衣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00096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一种絮凝过滤器及絮凝洗衣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洗衣机领域的一种对洗涤水进行絮凝处理以循环利用的洗衣机,尤其涉及一种对絮凝处理后的洗涤水进行过滤的絮凝过滤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洗衣机现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家电之一,洗衣机的洗衣过程主要包括洗涤、漂洗、甩干几个阶段,在洗涤阶段洗衣机进水和洗涤剂对衣物进行洗涤,进入漂洗阶段后为了漂净污渍和残留的洗涤剂,需要进更多的水或执行更多的漂洗次数对衣物进行漂洗,这势必耗费大量的水资源,即使是省水的滚筒洗衣机,为了漂净衣物也需要漂洗至少两次,这一过程至少要消耗30L以上的自来水。有时衣物上的污渍较少或投放的洗涤剂较少,可能两次就漂洗干净了,但由于用户选择了3次漂洗,势必也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比如6Kg的全自动洗衣机一般两次漂洗水基本用水量在100升左右。如何在洗净衣服的同时能够做到省水省电,一直是消费者关注的焦点之一。

目前为止尚未有家用洗衣机配套使用的水净化及循环利用装置,即便是所谓的带有节水功能的洗衣机,一般在洗衣机的侧位安装储水箱,采用水泵进行注水和排水,一般能够一次注水,漂洗3次,起到节水功能。但洗涤后的水不能够保存,同时使洗衣机本身结构复杂、庞大,不利于运输、回收处理等。由于体积、结构以及灵活性等方面的限制,影响了洗衣机原有功能以及节水箱本身功能的充分发挥。并且该技术的节水效率低。

同时,在现有洗衣方式的基础上为了更好的节约水资源,通过技术方式净化洗涤和/或漂洗水,洗涤过程中循环利用,达到节水目的。采用了絮凝的方法处理洗涤水,并把处理后的水用作漂洗。絮凝剂和洗涤水中的污渍和洗涤剂发生反应生成絮状物,并沉淀或者漂浮,从而使得水和污染物分离开,达到净化的目的。

但是,在对洗涤水进行絮凝处理过程中,需要对絮凝处理后的洗涤水进行过滤处理,由于洗衣机每次洗涤过程中均需至少一次絮凝处理,因此,需要对过滤装置的滤芯要经常拆卸,以对滤芯进行清洁或更换。而现有技术中的过滤器,滤芯拆卸较为繁杂,滤芯 的清洁过程较为繁琐。特别是在清洁滤芯的过程中,极易被滤芯表面粘附的污物沾染在手上,影响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鉴于此提出本发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絮凝过滤器,以实现对过滤棉构成的滤芯快速、便捷清洁的目的;另一目的在于,达到对过滤棉构成的滤芯快捷、方便取放和拆卸的目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絮凝过滤器,其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过滤棉;过滤棉经支架安装于壳体内,所述的支架包括支撑过滤棉底部的底板,和沿过滤棉至少一对侧边竖直向上延伸的侧板;所述的侧板包括与底板相固定连接的第一侧板,和与第一侧板上下滑动和/或旋转连接的第二侧板,以改变第二侧板状态,对过滤棉进行挤压清洁。

进一步,第一侧板的底部与底板相固定,第一侧板的上端部与第二侧板相铰接;第一侧板与过滤棉对应侧边对应贴合设置,第二侧板可旋转地搭置于过滤棉上侧,以向下按压第二侧板对过滤棉进行挤压清洁;

优选的,第一侧板的上端与过滤棉上表面平齐,第二侧板与第一侧板长度相等设置。

进一步,所述底板至少包括相铰接的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的铰接轴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铰接轴相平行设置。

进一步,所述第一侧板的底部与底板相固定,第一侧板上设有自下向上竖直延伸的第二滑道,所述第二侧板的端部设有卡入第二滑道中的凸起,第一侧板可相对第二侧板上下滑动设置。

进一步,所述第二侧板端部设置的凸起构成铰接轴,所述的第二滑道顶部设有供铰接轴旋转的转槽,第一侧板可绕转槽轴线在竖直面内旋转,令第一侧板绕轴旋转以挤压清洁过滤棉。

进一步,第一侧板与底板相旋转和/或滑动连接,以令第一侧板产生位移对过滤棉挤压清洁。

进一步,所述的底板和侧板分别由栅格结构构成,过滤棉底部覆盖底板的所有栅格 孔;水平设置的底板外周与壳体内侧贴合接触;竖直设置的侧板外侧面与壳体内侧贴合接触。

进一步,壳体侧面上设有一周向内水平突出的、距离壳体底部一定距离的支撑筋,所述底板水平放置于支撑筋上部。

进一步,所述壳体包括可拆卸的上盖;所述上盖的至少一对侧边设有向下延伸的、可弯折的翻边,壳体对应侧面的外壁上设有向外凸出的卡凸,翻边上设有与卡凸相配合的卡孔或卡扣,令翻边与壳体经卡扣连接相固定。

本发明,通过将支架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相铰接,令用户可移动第二侧板,对两侧板之间放置的过滤棉进行挤压,以实现对过滤棉挤压清洁的目的;同时,用户经侧板挤压过滤棉,使得用户不与过滤棉直接接触,避免过滤棉上的絮凝物粘附于用户手上,提高了过滤棉清洁的便利性。

还有,本发明中将侧板和底板分别设置为多块相铰接的结构、并将侧板与底板相铰接,以使得支架的形状具有了多种组合变换,令过滤棉自多个方向被挤压,提高了过滤棉的挤压清洁效率。

另外,通过在支架上设置把手杆或第二侧板构成的提升部件,以便于用户提取支架,使壳体内过滤棉的取放更为便捷,提高了用户清洁、替换过滤棉过程中的取放速率,令用户的使用舒适度得到显著提高。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洗衣机,包括外桶、设于外桶内的洗衣结构及设于外桶外部的循环水处理装置,所述的循环水处理装置包括对外桶排出的水进行絮凝处理的絮凝桶,所述的絮凝桶中设有对其内水进行搅拌的搅拌装置,本发明所述的洗衣机上装有上述絮凝过滤器,以对絮凝处理后的水进行过滤,以去除絮凝物、防止絮凝物回流入外桶。

本发明中,所述洗衣机采用了上述的絮凝过滤器,实现了对过滤棉构成的滤芯方便快速清洁、更换的目的,提高了洗涤水循环利用洗衣机的使用便捷度。

同时,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节水效果显著,制造成本低的优点。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实施例中洗衣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实施例中絮凝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本发明实施例中絮凝过滤器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4:本发明实施例图3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至图8: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支架不同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本发明再一实施例中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本发明实施例图9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1:本发明又一实施例中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本发明实施例图11中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其中:1、底板,2、侧板,3、第一底板,4、第二底板,5、第一侧板,6、第二侧板,7、把手杆,8、第一滑道,9、第二滑道,10、滑块,11、第一转轴,12、第二转轴,13、第三转轴,14、壳体,15、上盖,16、进水口,17、出水口,18、支撑筋,19、翻边,20、卡凸,21、卡扣,22、密封条,23—凹槽,100、支架,200、过滤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洗衣机,其内设有现有的洗衣机结构,还设有循环水处理装置,洗衣机结构包括外桶、设于外桶内的内桶、门体、控制面板、进水系统及洗涤电机,外桶底部和上部分别通过阻尼器和悬挂弹簧与外壳框架连接,进水系统包括进水结构和洗涤剂自动投放装置。所述的外桶为容纳洗涤水的容纳结构,设于外桶内的内桶为洗衣结构。外桶与进水结构相连通。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循环水处理装置至少包括絮凝处理单元;絮凝处理单元,包括与外桶连通的絮凝桶和向絮凝桶内投放絮凝剂的絮凝剂投放器,由外桶排水至絮凝桶内絮凝处理。

本发明中,所述的絮凝桶设有进水口、出水口和排水口;外桶的出水口经设有第一水泵的管路与絮凝桶的进水口相连通,絮凝桶的出水口经设有第二水泵的管路与外桶的进水口相连通,以形成洗涤水在外桶与絮凝桶之间的可控循环回路。所述絮凝桶的排水 口经设有排水阀的管路与洗衣机外部相连通。

本发明中,所述的絮凝桶设有进水口、出水口和排水口。外桶的出水口经设有第一水泵的管路与絮凝桶的进水口相连通,絮凝桶的出水口经设有第二水泵的管路与外桶的进水口相连通,以形成洗涤水在外桶与絮凝桶之间的可控循环回路。所述絮凝桶的排水口经设有排水阀的管路与洗衣机外部相连通。优选的,本发明中,在絮凝桶中设有对其内水进行搅拌的搅拌装置。所述的搅拌装置可以为现有技术中任一结构的,可对絮凝桶中的水进行搅拌的装置。从而,使得絮凝桶中的水可被搅拌,而搅拌水流可将絮凝物打散后与水相互混合。并且进水水流自絮凝桶顶部的喷头流入絮凝桶中。

本发明中,循环水处理装置还可以包括一过滤单元;过滤单元,将经絮凝处理单元处理后的絮凝处理水进行过滤处理,以分离絮凝物和洁净水。而为了实现对絮凝物和洁净水的分离还可以不采用过滤装置,例如:在絮凝桶中设置水位传感器,使得絮凝桶中的液面始终保持一定高度,以使得漂浮在絮凝桶水面处的絮凝物始终留存在絮凝桶中,也达到了对絮凝水中絮凝物进行去除的目的。

如图2至图4所示,本发明中,所述的过滤单元由絮凝过滤器构成,所述絮凝过滤器包括内部中空的壳体14,壳体14内设有由过滤棉200构成的滤芯。所述过滤棉200将壳体14内部分为上下相互独立的两部分,a部分和b部分;过滤棉200上部的a部分空腔设有进水口16、过滤棉200下部的b部分空腔设有出水口17,以使得絮凝桶流出的水流进入过滤器壳体14内并经过滤棉200过滤,去除水中所含絮凝物,实现对水流过滤,避免絮凝物回流入洗衣机外桶、造成衣物二次污染情况的发生。

本发明中,所述的过滤棉200经支架100安装于壳体14内,所述的支架100包括支撑过滤棉200底部的底板1,和沿过滤棉至少一对侧边竖直向上延伸的侧板2;所述的侧板2包括与底板1相固定连接的第一侧板5,和与第一侧板5上下滑动和/或旋转连接的第二侧板6。

通过将支架的第一侧板5和第二侧板6相铰接,令用户可移动第二侧板6,对两侧板2之间放置的过滤棉200进行挤压,以实现对过滤棉200挤压清洁的目的;同时,用户经侧板2挤压过滤棉200,使得用户不与过滤棉200直接接触,避免过滤棉200上的絮凝物粘附于用户手上,提高了过滤棉清洁的便利性。

实施例一

如图5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介绍了一种絮凝过滤器的支架100,所述支架100 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的形状需与絮凝过滤器的壳体14横断面相配合,以使得水平放置的底板1覆盖壳体14内部腔室的任一水平横断面,实现流入壳体14内的进水均需经过放置于底板1上方的过滤棉200过滤。优选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壳体14为方形壳体,所述的底板1为与方形壳体14相配合的方形结构,底板1的外周与壳体14内侧壁相贴合接触。

本实施例中,支架100还包括至少一对竖直向上延伸的侧板2,每对的两个侧板2分别设于底板1的相对侧边处,以相对底板中心对称设置。所述的侧板2包括第一侧板5和第二侧板6;所述第一侧板5竖直延伸,且第一侧板5与过滤棉200对应侧边对应贴合设置;第一侧板5的底部与底板1对应侧边相固定连接,第一侧板5的上端部与第二侧板6的一端经第三转轴13相铰接,所述第三转轴13的高度不低于过滤棉200上表面高度,使得第二侧板6可绕第三转轴13旋转地搭置于过滤棉200上侧。

通过上述设置,用户可向下按压第二侧板6以对过滤棉200进行挤压,实现对过滤棉200表面的清洁;还可以向外旋转第二侧板6,以使得第二侧板6旋转至与第一侧板5贴合接触,以便于支架的收纳;更可以向上旋转第二侧板6,以使得用户拉拽第二侧板后将支架放入壳体内、或自壳体内取出,令第二侧板构成便于支架取放的提升结构,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便利度。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第一侧板5的上端与过滤棉200上表面平齐设置,以降低支架100的整体高度,缩减絮凝过滤器的体积;本实施例中,第二侧板6与第一侧板5长度相等设置,以使得第二侧板6旋转至与第一侧板5贴合接触时,二者完全重合,避免第二侧板6过长导致支架高度过大、或第二侧板6过短导致支架侧板2存在凹凸部进而造成进水不经过滤棉下渗情况的发生。

本实施例中,所述底板1至少包括经第一旋转轴11相铰接的第一底板3和第二底板4,以使得用户可将第一底板3和第二底板4相向旋转,以实现对过滤棉水平方向进行挤压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将第一底板3和第二底板4铰接的第一旋转轴11和将第一侧板5和第二侧板6铰接的第三旋转轴13相平行设置,令用户只需上提两块第二侧板6,就可实现支架的侧板2和底板1的同时变形,达到对支架100上放置过滤棉200长度和高度方向同时挤压清洁的效果,大大提高了过滤棉200的清洁效率和便捷程度。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如图11和图12所示,第一侧板5上设有竖直延伸的第二滑道8,第二侧板6的一端设有伸入滑道中的凸起,令第二侧板6可相对第一侧板5上下滑动;优选的,第二侧板6端部设置的凸起构成第三转轴13,第二滑道8的顶部设有供第三转轴13旋转的旋转槽,使得第二侧板6向上移动至滑道最高处后,可在竖直面内旋转,以令第二侧板6搭置于过滤棉200的上表面,并使用户可向下按压第二侧板6以挤压清洁过滤棉200。

通过将第二侧板6与第一侧板5相滑动连接,令第二侧板6可沿滑槽上下移动,以便于用户方便快速的抽取第二侧板6,以便于用户取放支架100,提高过滤棉200的拆装便捷度。

本实施例中,第二侧板6沿滑槽移动至最低处时,第二侧板6的顶部超出过滤棉200的上表面设置,以便于用户拉拽第二侧板6凸出设置的上端部,令过滤棉200的取放更为简洁,令滑动设置的第二侧板6可构成便于用户取放支架的提升结构。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第一侧板5的底部与底板1的对应侧边经第二转轴12相铰接,令第一侧板5可绕第二转轴12在竖直面内旋转。通过将第一侧板5与底板1、第一侧板5和第二侧板6分别相铰接,令用户提起两侧第一侧板5、或按压第二侧板6后,使支架100的四个支撑角的角度均产生改变,使过滤棉200的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均受到挤压作用力,提高了挤压自清洁效率,令用户的操作更为方便。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第一侧板5与底板1相滑动连接,用户控制第一侧板5进行滑动位移,以对两侧板2之间的过滤棉进行挤压,达到提高过滤棉清洁效率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底板1上设有水平延伸的第一滑道8,第一侧板5上设有伸入第一滑道8中的凸起,所述凸起构成滑块10,令两侧的第一侧板5可沿第一滑道8产生相向运动,以在水平方向上对过滤棉200进行挤压;优选的,所述的第一滑道8与底板1的轴线相平行设置,以增大过滤棉200的受挤压力。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如图4所示,一种絮凝过滤器的支架100,所述的支架100包括支撑过滤棉200底部的底板1,和沿过滤棉200至少一对侧边竖直向上延伸的侧板2;所述的侧板2下端与底板1相固定连接侧板2的上部设有便于用户取拿支架100的提升部件。

本实施例中,侧板2的底部与底板1相连接,侧板2与过滤棉200对应侧边对应贴合设置,侧板2的上端部设有向上竖直延伸的、便于用户操作的把手杆7,所述的把手杆7至少部分高于过滤棉200的顶面,所述把手杆7构成提升部件。

本实施例中,所述把手杆7呈向下弯折的弧形,把手杆7与侧板2设于同一平面中,把手杆7的两端分别与侧板2的上端部相连接;把手杆7与侧板2上端部之间设有供用户手穿入操作的间隙。

通过在支架100上设置提升部件,以便于用户提取支架100,使壳体14内过滤棉200的取放更为便捷,提高了用户清洁、替换过滤棉200的速率。

本实施例中,侧板2的底部与底板1的对应侧边经第二转轴12相铰接,令侧板2可绕第二转轴12在竖直面内旋转。通过将侧板2与底板1相铰接,令侧板2可向外侧旋转,以便于过滤棉200在支架100上的取放;同时,还可将侧板2向内侧旋转,以对过滤棉200长度方向挤压清洁。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中,絮凝过滤器的支架100还可以由上述实施例一至四任一所述的第二侧板6构成。通过旋转和/或抽拉第二侧板6,使得用户同样可快速、方便地提取支架,令第二侧板6构成支架的提升部件,同样可便于过滤棉放入壳体内、自壳体内取出过程的快速完成,达到用户方便清洁、替换过滤棉的目的。

实施例七

如图9和图10所示,本实施例介绍了一种絮凝过滤器的支架,所述支架100包括底板1和至少一对竖直向上延伸的侧板2;所述侧板2与底板1相滑动连接,用户控制侧板2进行滑动位移,以对两侧板2之间的过滤棉200进行挤压,实现了对过滤棉200清洁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所述底板1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滑道8,第一滑道8自底板1的对应 侧边向中心方向延伸,第一滑道8的轴线与底板1的轴线相平行设置;侧板2的底部设有水平延伸的、伸入滑道8中的凸起,所述凸起构成可沿滑到移动的滑块10,使得侧板2在滑块10和第一滑道8的作用下可沿底板1轴线方向滑动,令两侧的侧板2可相向移动,以实现对二者之间的过滤棉被挤压清洁的目的。

优选的,为了提高过滤棉200的清洁效率,可以在方形底板1的四个侧边处分别对应设置侧板2,各侧板2均与底板1相滑动连接,以自两个垂直水平方向均可对过滤棉200进行挤压清洁。

实施例八

如图1至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絮凝过滤器包括壳体14,壳体14内设有过滤棉200构成滤芯,所述过滤棉200安装于上述实施例一至五任一所述的支架100上。壳体14侧面上设有一周向内水平突出的、距离壳体14底部一定距离的支撑筋18,所述支架100的底板1水平放置于支撑筋18上部,以实现过滤棉200在壳体14内的固定安装,达到过滤棉200将壳体14内部分割为上下两个独立腔室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将壳体14上设有可拆卸安装的上盖15,以便于对壳体内过滤棉200的拆卸、清洁和更换。所述的上盖15包括覆盖扣合于壳体14上侧的本体,本体的外周设有向下延伸的凹槽23,所述凹槽23与壳体14侧边的上端相配合插接;优选的,凹槽23内设有橡胶材质构成的密封条22,以保证壳体内部的密封性。

本实施例中,上盖15的至少一对侧边设有向下延伸的、可弯折的翻边19,壳体14对应侧面的外壁上设有向外凸出的卡凸20,翻边19上设有与卡凸20相配合的卡孔或卡扣21,令翻边19与壳体14经卡扣连接相固定。通过上述卡扣结构,使得上盖15与壳体14之间可拆卸的扣合连接,实现上盖15的可拆卸设置,达到用户对过滤棉200快速拆装、清洁、更替的目的。

实施例九

如图1至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支架100的底板1和侧板2分别由栅格结构构成,以便于水流穿过,避免影响过滤棉的通过性。水平设置的底板1外周与壳体14内侧贴合接触、竖直设置的侧板2外侧面与壳体14内侧贴合接触,避免支架100与壳体14内壁之间存在缝隙,令过滤棉200上方a部分腔室中的水流只能经过滤棉200、支架100上的栅格孔流至过滤棉200下方的b部分腔室中,以提高过滤效率和洁净程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多种变形和改进,这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