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织取双层透气面料的剑杆织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00079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织取双层透气面料的剑杆织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鞋面纺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织取双层透气面料的剑杆织机。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鞋面主要有动物皮(如牛皮鞋)、注塑(如雨鞋)、面料(运动鞋)等类型,而目前市场上的面料鞋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针织料,针织料面料直接织面整块鞋面形状,可以根据需要织带孔的面料,节省了后道裁剪,缝纫的工序,无拼缝不会造成脚感不舒适,由于带孔、透气,故脚感不会闷热,但针织面料颜色与花形变化不大,质地较软,做成鞋面后成形不好,不耐磨,强度差,不受消费者欢迎,而且产能低,也不受生产厂家欢迎;第二类是用纺织面料与皮或革裁剪缝纫拼接而成,这种鞋面花样多,鞋面成形好,但裁剪缝纫工序多,拼缝多,且拼缝会造成脚感不舒适,而由于多是机织面料及皮革,不透气,脚感较为闷热。实际上,普通机织面料质地较紧密,但单层成形不是很好,用双层织物形式时成形可以,但透气性更差;机织面料中也有纱罗织物,透气性较好,但只能适用于薄型织物,如窗纱等而不能用于鞋面。目前而言对机织面料的利用还不够,存在较大潜力与市场价值,虽然也存在双层透气的鞋面,但其织造过程较为复杂、产量低、成本高,如何实现一种织造方式以保证面料在成形好的基础上也能获得透气性好的性能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当然前述这样的面料不仅仅是应用在鞋面制造上,当然也可以应用在其他能用到该面料的领域,前述具体详细描述了将其应用在鞋面上的独特效果。

现有技术也有一些新的织造工艺及相应织造结构的探索试验,如授权公告号为CN 103582725 B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剑杆织机和相应的纺织方法,为了改善具有多个综框,尤其是用于纬纱的交替装置的剑杆织机建议,综框分别与直线电机连接,通过其控制,可执行综框从上方的最大位置到下方的最大位置和反向的运动。在一个实施例中,剑杆织机具有多个选纬器件,例如颜色控制针,用于可选择地将不同的纬纱引入经纱梭口中并且交替纬纱。织机包括用于控制直线电机的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构造为,使能够在预先给定的时刻控制综框在上方的最大位置和下方的最大位置之间的预先给定的位置。在此,控制装置具有传感器装置,借助该传感器可以连续地检测各综框的位置,然而其并不能在机织面料的透气性、成形度等方面作出较大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织取双层透气面料的织造方法,该方法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织取双层透气面料的织造方法,适用在剑杆织机上并适用于构成所述双层透气面料中的上层鞋面的第一经纱、构成所述双层透气面料中的下层鞋面的第二经纱和构成所述双层透气面料的纬纱,通过引经部件和引纬部件配合完成,包含有以下过程,

①织造上层鞋面:在所述第一经纱与所述第二经纱互不干扰状态下,使相邻所述第一经纱之间形成用于引入所述纬纱的梭口,所述第一经纱与所述纬纱交织形成上层鞋面;

②织造下层鞋面:在所述第一经纱与所述第二经纱互不干扰状态下,使相邻所述第二经纱之间形成用于引入所述纬纱的梭口,所述第二经纱与所述纬纱交织形成下层鞋面;

③织造透气间隔:将至少2根所述第一经纱选定成单元经束,使所述第二经纱与所述单元经束形成用于引入所述纬纱的梭口,并使所述第二经纱配合所述纬纱绞绕在所述单元经束上,经线方向上的所述单元经束、所述第一经纱与纬线方向上的所述纬纱之间围成透气间隔。

作为优选,所述引经部件包括控制所述第一经纱的第一引经部件和控制所述第二经纱的第二引经部件,所述第一引经部件包括用于供所述第一经纱穿过的第一引经孔,所述第二引经部件包括用于供所述第二经纱穿过的第二引经孔。

作为优选,所述过程①具体为利用所述引经部件调整所述第一经纱与所述第二经纱的相对位置而使得所述第一经纱与所述第二经纱的水平高度相异而互不干扰,所述第一经纱随同所述第一引经部件上升或下降而相互之间形成引入所述纬纱的梭口。

作为优选,所述过程②具体为利用所述引经部件调整所述第一经纱与所述第二经纱的相对位置而使得所述第一经纱与所述第二经纱水平高度相异而互不干扰,所述第二经纱随同所述第二引经部件上升或下降而相互之间形成用于引入所述纬纱的梭口。

作为优选,所述过程③具体为使所述单元经束经过当所述第二经纱与所述单元经束未形成梭口时的所述第二引经孔上方的空间,所述第二经纱穿过所述第二引经孔并被所述第二引经部件带动上升或下降,从而使所述第二经纱沿着所述单元经束轴向方向前后依次在所述单元经束的相对两侧交替升降而与所述单元经束形成用于引入所述纬纱的梭口。

作为优选,在所述第二经纱与所述单元经束未形成用于引入所述纬纱的梭口时,所述第二经纱的水平位置始终低于所述第一经纱的水平位置。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引经孔的轴心线所指方向与所述第一经纱的前进方向相垂直。

作为优选,在所述过程③中所述梭口内引入由多根所述纬纱组成的单元纬束。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经纱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经纱的直径。

本发明的再一个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织取双层透气面料的剑杆织机,该结构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织取双层透气面料的剑杆织机,包括机架、送经部件、停经部件、引经部件、引纬部件、提花部件、复位部件、卷曲部件和驱动部件,所述机架包括前架体和后架体,所述送经部件设于所述前架体上,所述引经部件、所述引纬部件、所述提花部件、所述复位部件、所述卷曲部件设于所述后架体上,所述送经部件包括用于卷送构成双层透气面料的第一经纱的第一经轴和用于卷送构成双层透气面料的第二经纱的第二经轴,所述引经部件包括阵列成排多个独立动作的第一引经部件和阵列成排的多个独立动作的第二引经部件,所述第一引经部件设于所述第二引经部件的前一工位,所述第一引经部件用于带动第一经纱而使所述第一经纱之间形成用于引入所述纬纱的梭口,所述第二引经部件用于带动第二经纱而使所述第二经纱之间形成用于引入所述纬纱的梭口或使所述第二经纱与由至少2根所述第一经纱构成的单元经束之间形成用于引入所述纬纱的梭口。

作为优选,所述织造结构还包括设于所述引经部件的前一工位的分纱部件,所述分纱部件用于分隔所述第一经纱与所述第二经纱的水平位置并使得所述第二经纱在未与所述单元经束形成梭口时的水平位置始终低于所述第一经纱的水平位置。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引经部件包括可升降的综片和设于所述综片上的第一引经孔,所述综片的上端连接于所述提花部件,所述综片的下端连接于所述复位部件;所述第二引经部件包括可升降的左提拉综臂、右提拉综臂及中间半综,所述左提拉综臂和所述右提拉综臂结构相同且相互独立,所述中间半综同时活动连接于所述左提拉综臂和所述右提拉综臂而可被所述左提拉综臂或所述右提拉综臂带动升降,所述中间半综上设有用于供所述第二经纱穿过的第二引经孔,所述左提拉综臂/所述右提拉综臂的上端连接于所述提花部件,所述左提拉综臂/所述右提拉综臂的下端连接于所述复位部件,所述中间半综的下端连接于所述复位部件。

作为优选,所述中间半综包括综头和连接于所述综头的2根综脚,所述第二引经孔设于所述综头上,所述综脚的下端连接于所述复位部件;所述左提拉综臂/所述右提拉综臂上设有用于供所述综脚穿过并阻挡所述综头穿过的纵向贯通段,所述左提拉综臂与所述右提拉综臂之间设有用于供所述中间半综纵向升降且用于供由至少2根所述第一经纱组成的单元经束穿过的间隔空间。

作为优选,所述织机结构还包括设于所述分纱部件前一工位的停经部件,所述停经部件包括用于在所述第一经纱及所述第二经纱张紧时进行正常送经或在所述第一经纱、第二经纱断裂或过度松弛时发送停机信号的第一停经装置和用于在所述第二经纱张紧时进行正常送经或在所述第二经纱断裂或过度松弛时发送停机信号的第二停经装置,所述第二停经装置上还设有用于使第二经纱在正常送经时始终张紧的调节装置。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停经装置包括第一停经架、设于所述第一停经架上的用于发出停机信号的第一停经传感器和可与所述第一停经传感器接触启动并供所述第一经纱及所述第二经纱穿过的第一停经片,所述第一停经架上设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一停经传感器的第一停经梁,所述第一停经片穿套在所述第一停经梁上,所述第一停经片在所述第一经纱及所述第二经纱张紧时获得其支撑而与所述第一停经传感器隔断,所述第一停经片在所述第一经纱或所述第二经纱断裂或过度松弛时失去其支撑而与所述第一停经传感器接触。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停经片上设有用于供所述第一停经梁穿过的第一上穿孔部和用于供所述第一经纱及所述第二经纱穿过的第一下穿孔部,所述第一下穿孔部上设有用于挂置在张紧的所述第一经纱及所述第二经纱的第一隔档,所述第一上穿孔部的顶部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停经传感器接触配合的第一接触面。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停经装置包括第二停经架、设于所述第二停经架上的用于发出停机信号的第二停经传感器和可与所述第二停经传感器接触启动并供所述第二经纱及所述第二经纱穿过的第二停经片,所述第二停经架上设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二停经传感器的第二停经梁,所述第二停经片穿套在所述第二停经梁上,所述第二停经片在所述第二经纱及所述第二经纱张紧时获得其支撑而与所述第二停经传感器隔断,所述第二停经片在所述第二经纱或所述第二经纱断裂或过度松弛时失去其支撑而与所述第二停经传感器接触。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停经片上设有用于供所述第二停经梁穿过的第二上穿孔部和用于供所述第二经纱穿过的第二下穿孔部,所述第二下穿孔部上设有用于挂置在张紧的所述第二经纱的第二隔档,所述第二上穿孔部的顶部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二停经传感器接触配合的第二接触面。

作为优选,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设于相邻所述第二停经片之间的导纱辊、连接于所述第二停经片下端的弹簧和连接于所述弹簧的固定座,所述导纱辊与所述第二下穿孔部用于使所述第二经纱以折形穿绕形式送经。

作为优选,所述前架体与所述后架体之间设有断经检查空间,所述断经检查空间的一侧或两侧设有进人开口,所述停经部件设于所述断经检查空间内。

作为优选,所述后架体上设有用于分隔所述第一引经部件与所述第二引经部件和/或用于分隔相邻两排所述第二引经部件的分隔横档。

本发明的织造方法、结构及设备均服务于在剑杆织机上以机织面料为基础织取提花、带孔的面料,申请人经过多次试验,摸索出了相应的织造方法及结构,综合并扩展了机织面料中双层、纱罗二类织物的长处,织造双层、成孔的面料,织取过程中可以利用所述提花机构如电子提花龙头来任意控制每一个所述第一引经部件、所述第二引经部件,上层面料利用所述第一经纱与所述纬纱织出花形与深浅色区,下层面料利用所述第二经纱与所述纬纱增加面料厚度,故而成形度良好,另外可在面料任意位置将下层的所述第二经纱与上层的所述多根经纱绞在一起,协同所述纬纱共同围成所述透气间隔,没有其他需拼接的硬块等材料,无接缝,织造后自成一块整的可用于鞋面的面料,后道工序只要进行简单的裁剪缝合即可,以前述的方式获得双层透气面料成本投入低,织造过程简易,且能够大大提升产能,满足生产商的生产需求,提高生产效益,当然前述这样的面料不仅仅是应用在鞋面制造上,当然也可以应用在其他能用到该面料的领域,效果同样优异。

本发明的技术优点在于所述用于织取双层透气面料的织造方法、结构及设备实施简易可行,利用剑杆织机在机织面料的基础上织取提花、带孔的双层透气面料,成形良好,结实牢固而耐穿,制成鞋面时脚感舒适而不闷热,整个织造过程的工序得到优化,产品生产效率较高,成本投入低,产品市场价值高,企业经济效益提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设备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设备简化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单个部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单个部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产品面料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中编号对应的各部位名称分别为:a-第一经纱,b-第二经纱,c-纬纱,1-第一引经部件,11-第一引经孔,12-综片,2-第二引经部件,21-第二引经孔,22-左提拉综臂,23-右提拉综臂,24-中间半综,241-综头,242-综脚,25-纵向贯通段,3-分纱部件,4-第一停经装置,41-第一停经架,411-第一停经梁,42-第一停经传感器,43-第一停经片,431-第一上穿孔部,432-第一下穿孔部,433-第一接触面,5-第二停经装置,51-第二停经架,511-第二停经梁,52-第二停经传感器,53-第二停经片,531-第二上穿孔部,532-第二下穿孔部,533-第二接触面,54-导纱辊,55-弹簧,56-固定座,6-机架,61-前架体,62-后架体,7-第一经轴,8-第二经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用于织取双层透气面料的织造方法,适用在剑杆织机上并适用于构成双层透气面料中的上层鞋面的第一经纱a、构成双层透气面料中的下层鞋面的第二经纱b和构成双层透气面料的纬纱c,通过引经部件和引纬部件配合完成,,第一经纱a、第二经纱b在所有图中均有示意,纬纱c在部分图中有示意;引经部件包括控制第一经纱a的第一引经部件1和控制第二经纱b的第二引经部件2,第一引经部件1包括用于供第一经纱a穿过的第一引经孔11,第二引经部件2包括用于供第二经纱b穿过的第二引经孔21,第二引经孔21的轴心线所指方向与第一经纱a的前进方向相垂直,第一经纱a的直径小于第二经纱b的直径,即第一经纱a为相对较细的经纱,第二经纱b为相对较粗的经纱,纬纱c的直径也有相类似或相配合的粗细变化,以满足双层鞋面的实际织造需求;

主要包含有以下过程,具体鞋面可参考图7,

①织造上层鞋面:在第一经纱a与第二经纱b互不干扰状态下,使相邻第一经纱a之间形成用于引入纬纱c的梭口,第一经纱a与纬纱c交织形成上层鞋面;过程①具体为利用引经部件调整第一经纱a与第二经纱b的相对位置而使得第一经纱a与第二经纱b的水平高度相异而互不干扰,第一经纱a随同第一引经部件1上升或下降而相互之间形成引入纬纱c的梭口。

②织造下层鞋面:在第一经纱a与第二经纱b互不干扰状态下,使相邻第二经纱b之间形成用于引入纬纱c的梭口,第二经纱b与纬纱c交织形成下层鞋面;过程②具体为利用引经部件调整第一经纱a与第二经纱b的相对位置而使得第一经纱a与第二经纱b水平高度相异而互不干扰,第二经纱b随同第二引经部件2上升或下降而相互之间形成用于引入纬纱c的梭口。

③织造透气间隔:将至少2根第一经纱a选定成单元经束,使第二经纱b与单元经束形成用于引入纬纱c的梭口,并使第二经纱b配合纬纱c绞绕在单元经束上,经线方向上的单元经束、第一经纱a与纬线方向上的纬纱c之间围成透气间隔。过程③具体为使单元经束经过当第二经纱b与单元经束未形成梭口时的第二引经孔21上方的空间,第二经纱b穿过第二引经孔21并被第二引经部件2带动上升或下降,从而使第二经纱b沿着单元经束轴向方向前后依次在单元经束的相对两侧交替升降而与单元经束形成用于引入纬纱c的梭口。在第二经纱b与单元经束未形成用于引入纬纱c的梭口时,第二经纱b的水平位置始终低于第一经纱a的水平位置。在过程③中的梭口内引入多根纬纱c组成的单元纬束。一般选择用单元纬束、单元经束与第二经纱b共同围成较合适的透气间隔,并同时保证鞋面成形度。

见图1~图6,一种用于织取双层透气面料的织造结构,适用在剑杆织机上,包括引经部件、用于带动纬纱c的引纬部件、用于连接所述引经部件一头而带动所述引经部件的提花部件和用于连接所述引经部件另一头而配合所述提花部件使所述引经部件复位的复位部件,或者以织机设备的表述方式说,一种用于织取双层透气面料的剑杆织机,包括机架6、送经部件、停经部件、引经部件、引纬部件、提花部件、复位部件、卷曲部件和驱动部件,机架6包括前架体61和后架体62,送经部件设于前架体61上,引经部件、引纬部件、提花部件、复位部件、卷曲部件设于后架体62上,送经部件包括用于卷送构成双层透气面料的第一经纱a的第一经轴7和用于卷送构成双层透气面料的第二经纱b的第二经轴8;提花部件采用电子提花龙头,可以自由地可选择地带动任意一个引经部件,复位部件即配合提花部件的动作将引经部件下拉回位,可利用弹簧、重力悬挂等方式实现;引经部件包括阵列成排的多个独立动作的第一引经部件1和阵列成排的多个独立动作的第二引经部件2,第一引经部件1设于第二引经部件2的前一工位,第一引经部件1用于带动构成双层透气面料的第一经纱a而使第一经纱a之间形成用于引入纬纱c的梭口,第二引经部件2用于带动构成双层透气面料的第二经纱b而使第二经纱b之间形成用于引入纬纱c的梭口或使第二经纱b交替在由至少2根第一经纱a构成的单元经束的相对两侧与所述单元经束之间形成用于引入纬纱c的梭口。

织造结构还包括设于引经部件的前一工位的分纱部件3,分纱部件3用于分隔第一经纱a与第二经纱b的水平位置并使得第二经纱b在未与单元经束形成梭口时的水平位置始终低于第一经纱a的水平位置。分纱布件3包括下压所述第二经纱b的压纱辊,所述第一经纱a在所述压纱辊上方。若第二经纱2与第一经纱1在输送过程中是处在同一线束中即水平高度相差无几的时候,当第二经纱2某一部分与第一经纱1某一部分绞绕形成第一个梭口时,第二经纱2的后一相邻部分实际也即第二经纱2本身会被全面抬高,而第一经纱1的后一相邻部分实际也即第一经纱1本身会被第二经纱2全面抬高,那么当需要再形成第一个梭口后的第二个梭口时,第一经纱1的水平位置已经受到影响而抬高,使得第二经纱2较难以与第一经纱1进行准确的相对高度变化,也使得第二经纱2较难以在第一经纱1的相对两侧位置交替出现,也就使得这第二个梭口难以形成,而若第二经纱2在输送过程中的水平位置是高于第一经纱1的,同样会使得第二个梭口难以形成。故在剑杆织机上的这一织造结构特别设计了分纱布件,来控制第一经纱1与第二经纱2的水平位置,以确保第一经纱1与第二经纱2绞绕时的梭口能正常准确地形成。

第一引经部件1包括可升降的综片12和设于综片12上的第一引经孔11,综片12的上端连接于提花部件,综片12的下端连接于复位部件;第二引经部件2包括可升降的左提拉综臂22、右提拉综臂23及中间半综24,左提拉综臂22和右提拉综臂23结构相同且相互独立,中间半综24同时活动连接于左提拉综臂22和右提拉综臂23而可被左提拉综臂22或右提拉综臂23带动升降,中间半综24上设有用于供第二经纱b穿过的第二引经孔21,左提拉综臂22/所述右提拉综臂23的上端连接于提花部件,左提拉综臂22/右提拉综臂23的下端连接于复位部件,中间半综24的下端连接于复位部件。

中间半综24包括综头241和连接于综头241的2根综脚242,第二引经孔21设于综头241上,综脚242的下端连接于复位部件;左提拉综臂22/右提拉综臂23上设有用于供综脚242穿过并阻挡所述综头241穿过的纵向贯通段25,左提拉综臂22与右提拉综臂23之间设有用于供中间半综24纵向升降且用于供单元经束穿过的间隔空间。中间半综24的上端是在间隔空间内升降的自由端而下端是受控端,相对于传统的综丝来说就像是缺失了本该连接提花部件的上半部分,实际与左提拉综臂22、右提拉综臂23相比也接近只有它们的一半长度。

第二引经孔21的轴心线所指方向与第一经纱a的前进方向相垂直,左提拉综臂22与右提拉综臂23处在同一平面上,第二经纱b从左提拉综臂22的一侧穿过第二引经孔21再到右提拉综臂23的一侧,左提拉综臂22的一侧与右提拉综臂23的一侧互为该同一平面的相对两侧。左提拉综臂22与右提拉综臂23交替提拉中间半综24,并使得第二经纱b在单元经束的相对两侧交替提升,通俗地理解就是第二经纱b在单元经束轴线的左右两侧交替提升形成梭口。

织造结构还包括设于分纱部件3前一工位的停经部件,停经部件包括用于在第一经纱a及第二经纱b张紧时进行正常送经或在第一经纱a、第二经纱b断裂或过度松弛时发送停机信号的第一停经装置4和用于在第二经纱b张紧时进行正常送经或在第二经纱b断裂或过度松弛时发送停机信号的第二停经装置5,第二停经装置5上还设有用于使第二经纱b在正常送经时始终张紧的调节装置。停经传感器的方式可以采用电气触点、红外线感应等现有技术实现。

第一停经装置4包括第一停经架41、设于第一停经架41上的用于发出停机信号的第一停经传感器42和可与第一停经传感器42接触启动并供第一经纱a及第二经纱b穿过的第一停经片43,第一停经架41上设有用于安装第一停经传感器42的第一停经梁411,第一停经片43穿套在第一停经梁411上,第一停经片43在第一经纱a及第二经纱b张紧时获得其支撑而与第一停经传感器42隔断,第一停经片43在第一经纱a或第二经纱b断裂或过度松弛时失去其支撑而与第一停经传感器42接触。第一停经片43上设有用于供第一停经梁411穿过的第一上穿孔部431和用于供第一经纱a及第二经纱b穿过的第一下穿孔部432,第一停经片43通过第一下穿孔部432的内壁挂置在张紧的第一经纱a及第二经纱b上,第一上穿孔部431的顶部设有用于与第一停经传感器42接触配合的第一接触面433。

第二停经装置5包括第二停经架51、设于第二停经架51上的用于发出停机信号的第二停经传感器52和可与第二停经传感器52接触启动并供第二经纱b及第二经纱b穿过的第二停经片53,第二停经架51上设有用于安装第二停经传感器52的第二停经梁511,第二停经片53穿套在第二停经梁511上,第二停经片53在第二经纱b及第二经纱b张紧时获得其支撑而与第二停经传感器52隔断,第二停经片53在第二经纱b或第二经纱b断裂或过度松弛时失去其支撑而与第二停经传感器52接触。第二停经片53上设有用于供第二停经梁511穿过的第二上穿孔部531和用于供第二经纱b穿过的第二下穿孔部532,第二停经片53通过第二下穿孔部532的内壁挂置在张紧的第二经纱b上,第二上穿孔部531的顶部设有用于与第二停经传感器52接触配合的第二接触面533。调节装置包括设于相邻第二停经片53之间的导纱辊54、连接于第二停经片53下端的弹簧55和连接于弹簧55的固定座56,导纱辊54与第二下穿孔部532用于使第二经纱b以折形穿绕形式送经。

第一停经传感器42和第二停经传感器52采用电气触点的启动方式,即当某一经纱断裂或过度松弛时,第一停经片41或第二停经片51落下,第一接触面433或第二接触面533接触到对应的第一停经传感器42或第二停经传感器52,第一接触面433、第二接触面533为导体面,而第一停经传感器42和第二停经传感器52有相应的待导通部,接触导通后,这两个传感器会发出断经信号,传给另外设置的主控制机构而使织机停止。

第一停经装置4针对第一经纱a和第二经纱b,第二停经装置5只针对第二经纱b,因为透气间隔的形成需要第二经纱b与第一经纱a形成梭口,故第二经纱b相对第一经纱a实际消耗较多,而且形成该梭口的位置是任意的,故有些不同的第二经纱b的消耗也是有差别的且在织造过程中要调节进给量,而经纱都是绕在同一个经轴上,输送速度也相同,而调节装置就是用来解决前述问题的。第二经纱b可利用第二下穿孔部532和导纱辊54,使得前进线路是折形的,并且不同的第二经纱b可预先选择穿过哪几个第二下穿孔部532或哪几个导纱辊54,使得这些第二经纱b的起始进给量可以预设到足够量;而在第二经纱b与第一经纱a绞绕形成梭口的过程中,第二经纱b要不断被第二引经部件2提升,第二停经片53与弹簧55随着第二经纱b的升降变化而变化,因此调节装置总能确保第二经纱b始终拉直绷紧,以便于织造过程的正常进行。

前架体61与后架体62之间设有断经检查空间,断经检查空间的一侧或两侧设有进人开口,停经部件设于断经检查空间内,机架6的分体设计的好处就是形成足够大的断经检查空间,利用进人开口能方便人进入断经检查空间,配合停经部件实现断经检查和修复,第一停经装置4安装在后架体62上,第二停经装置61安装在前架体61上,工人可以很方便的针对观察、执行断经及其他经纱相关问题。

后架体62上设有用于分隔第一引经部件1与第二引经部件2和/或用于分隔相邻两排第二引经部件2的分隔横档(图中未示出)。因为实际第二引经部件2会排列有两排,而第一引经部件1则排列有更多排,第一引经部件1由于其结构较为简单而不易相互之间干扰,故排列得密集也没太大影响,而第二引经部件2本身结构相较复杂,并且是透气间隔织造的关键部件,容易被干扰,故而分隔横档是很有必要的,而且分隔横档的存在能使第二引经部件2排列规整,织造精度高而稳定,并能分担一部分受力,为第二引经部件2的正常、持久地稳定工作提供保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