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织物、加热织物系统、基于生理数据控制其加热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15625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加热织物、加热织物系统、基于生理数据控制其加热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穿戴传感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加热织物系统、基于生理数据控制穿戴物加热状态的方法。



背景技术:

寒冷的冬天,人们需要一系列的取暖产品,例如取暖披肩,取暖毛毯之类的,现在市场上卖的取暖产品,一般都是两层绝缘布之间夹电热元件,通过电热元件来达到取暖的目的,功能单一,没有任何智能化可言。另外,现有市场上的取暖元件一般为金属电阻丝,金属电阻丝升温,且重量重。随着穿戴设备的智能化、轻薄化已经成为发展的新方向,现有的取暖产品远不能满足这一要求,石墨烯作为最薄的材料,最强韧的材料,很适合应用于取暖产品的产热元件。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产热速度快的加热织物。多功能的加热织物系统以及智能化程度高的基于生理数据控制穿戴物加热状态的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加热织物,所述加热织物包括三层纺织结构,所述织物上部分区域或全部区域为功能区,所述功能区的第一纺织结构层径向设有多根石墨烯导电纤维线,所述功能区的第二纺织结构层纬向设有多根石墨烯导电纤维线,第一纺织结构层和第二纺织结构层之间设有中间纺织结构层,所述中间纺织结构层使第一纺织结构层和第二纺织结构层上的石墨烯导电纤维线相互绝缘。

本发明加热织物系统,包括上述的加热织物、分时复用开关、控制器以及 与所述控制器无线或有线连接的温度设定模块、心跳采集模块、体温采集模块、第一压力采集模块、第二压力采集模块和/或湿度采集模块;

所述分时复用开关,根据控制器的指令控制各纺织结构层的各石墨烯导电纤维线接通或断开电源;

温度设定模块,与所述的第一纺织结构层、第二纺织结构层的石墨烯导电纤维线相连,设定第一纺织结构层、第二纺织结构层的石墨烯导电纤维线的电压值;

心跳采集模块,与第一纺织结构层和/或第二纺织结构层的至少一组心跳采集线组连接,各组心跳采集线组由同一纺织结构层上的任意两条石墨烯导电纤维线组成,心跳采集模块,接收控制器的指令,采集各组心跳采集线组的两条心跳采集线之间的第一电阻值,

若第一电阻值,在干燥电阻阈值范围内,则采集两条心跳采集线之间的电压,

若该电压值为0,则发出报警信息;

若该电压值在第一电压阈值范围(a,b)内,则将该电压值输出至控制器;

若该电压值小于第二电压阈值,则控制器发出开启进行第一纺织结构层和/或第二纺织结构层加热直至电压值为0或电压值在第一电压阈值范围(a,b)内;

若第一电阻值,在潮湿电阻范围内,则控制器发出开启进行第一纺织结构层和/或第二纺织结构层加热,直至两条体温采集线之间的第一电阻值在干燥电阻阈值范围内;

所述控制器根据接收到的电压值计算人体心跳;

体温采集模块,与第一纺织结构层和/或第二纺织结构层的至少一组体温采集线组连接,各组体温采集线组由同一纺织结构层上的任意两条石墨烯导电纤 维线组成,采集两条体温采集线之间的第二电阻值,

若第二电阻值在干燥电阻阈值范围内,则发出报警信息;

若第二电阻值在第一电组阈值范围(c,d)内,则将该第二电阻值输出至控制器;

若该电压值在潮湿电阻阈值内,则控制器发出开启进行第一纺织结构层和/或第二纺织结构层加热,直至两条体温采集线之间的第二电阻值大于第一阈值或在第二电组阈值范围(c,d)内;

所述控制器根据接收到的第二电阻值计算人体体温;

第一压力采集模块,通过多根第一行数据线分别与第一纺织结构层的石墨烯导电纤维线相连,通过多根第一列数据线分别与第三纺织结构层的石墨烯导电纤维线相连,所述第一行数据线与所述第一列数据线形成棋盘结构,进行所述的第一纺织结构层、第三纺织结构层的石墨烯导电纤维线的交点定位,将定位到的交点发送至控制器;

第二压力采集模块,通过多根第二行数据线分别与第四纺织结构层的石墨烯导电纤维线相连,通过多根第二列数据线分别与第五纺织结构层的石墨烯导电纤维线相连,所述第二行数据线与所述第二列数据线形成棋盘结构,进行所述的第四纺织结构层、第五纺织结构层的石墨烯导电纤维线的交点定位,将定位到的交点发送至控制器;

湿度采集模块,与第一纺织结构层、第二纺织结构层、第三纺织结构层、第四纺织结构层和/或第五纺织结构层的至少一组湿度采集线组连接,各组湿度采集线组由第一纺织结构层、第二纺织结构层、第三纺织结构层、第四纺织结构层和/或第五纺织结构层的任意两条石墨烯导电纤维线组成,采集两条湿度采集线之间的第三电阻值,

若第三电阻值在干燥阈值范围内,则不作处理;

若第三电阻值在潮湿阈值范围内,则将第三电阻值发送至控制器,所述控 制器根据第三电阻值,计算加热织物的湿度。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基于生理数据控制穿戴物加热状态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采用上述的加热织物或权利要求6至9所述的加热织物系统制备的穿戴物;

以穿戴物上两石墨烯导电纤维线之间的电阻值在干燥阈值范围内,为穿戴物的标准状态;

在穿戴物的标准状态下,

以穿戴物与皮肤接触的纺织结构层的石墨烯导电纤维线,每两根为一组,采集人体不同部位皮肤的电压值,同时采集心跳值,建立人体皮肤的电压值与心跳值对应的数据库,所述数据库包括人体心跳正常时对应的标准电压范围(a1,b1),以及心跳过快对应的电压范围(a,a1)、心跳过慢对应的电压范围(b1,b);

以穿戴物与皮肤接触的纺织结构层的石墨烯导电纤维线,每两根为一组,采集人体不同部位皮肤的电阻值,同时采集体温值,建立人体皮肤的电阻值与体温值对应的数据库,所述数据库包括人体体温正常时对应的标准电压范围(c1,d1),以及体温过低对应的电压范围(c,c1)、体温过高对应的电压范围(c1,d);

以同一纺织结构层上的两条石墨烯导电纤维线为心跳采集线,采集两条心跳采集线之间的第一电阻值,

若第一电阻值,在干燥电阻阈值范围内,则采集两条心跳采集线之间的电压,

若该电压值为0,则发出报警信息;

若该电压值在第一电压阈值范围(a,b)内,则将该电压值输出至控制器;

若该电压值小于第二电压阈值,则发出开启进行第一纺织结构层和/或第二 纺织结构层加热直至电压值为0或电压值在第一电压阈值范围(a,b)内;

若第一电阻值,在潮湿电阻范围内,则发出开启进行第一纺织结构层和/或第二纺织结构层加热,直至两条体温采集线之间的第一电阻值在干燥电阻阈值范围内;

将获取的电压值与标准电压值范围(a1,b1)进行比较,

若所述电压值在标准电压值范围(a1,b1)内,则维持第一纺织结构层和/或第二纺织结构层的石墨烯导电纤维线的电压不变;

若所述电压值大于a小于a1,则以预订频率增加所述的第一纺织结构层和/或第二纺织结构层的石墨烯导电纤维线的电压,直至所述控制器获取的电压值达到标准电压值范围(a1,b1)内或所述的第一纺织结构层和/或第二纺织结构层的石墨烯导电纤维线的电压达到最大值;

若所述电压值大于b1小于b,则以预订频率减少所述的第一纺织结构层和/或第二纺织结构层的石墨烯导电纤维线的电压,直至所述控制器获取的电压值达到标准电压值范围(a1,b1)内或所述的第一纺织结构层和/或第二纺织结构层的石墨烯导电纤维线的电压达到最小值;

根据接收到的电压值计算人体心跳;

以同一纺织结构层上的两条石墨烯导电纤维线为体温采集线,采集两条体温采集线之间的第二电阻值,

若第二电阻值在干燥电阻阈值范围内,则发出报警信息;

若第二电阻值在第一电组阈值范围(c,d)内,则将输出该第二电阻值;

若该电压值在潮湿电阻阈值内,则开启进行第一纺织结构层和/或第二纺织结构层加热,直至两条体温采集线之间的第二电阻值大于第一阈值或在第二电组阈值范围(c,d)内;

将获取的第一电组值与标准电阻值范围(c1,d1)进行比较,

若所述第二电阻值在标准电阻值范围(c1,d1)内,则维持第一纺织结构层和/或第二纺织结构层的石墨烯导电纤维线的电压不变;

若所述第二电阻值大于c小于c1,则以预订频率增加所述的第一纺织结构层和/或第二纺织结构层的石墨烯导电纤维线的电压,直至所述控制器获取的第二电阻值达到标准电阻值范围(c1,d1)内或所述的第一纺织结构层和/或第二纺织结构层的石墨烯导电纤维线的电压达到最大值;

若所述第二电阻值大于d1小于d,则以预订频率减少所述的第一纺织结构层和/或第二纺织结构层的石墨烯导电纤维线的电压,直至所述控制器获取的第二电阻值达到标准电阻值范围(c1,d1)内或所述的第一纺织结构层和/或第二纺织结构层的石墨烯导电纤维线的电压达到最小值;

所述控制器根据接收到的第二电阻值计算人体体温;

通过多根第一行数据线分别与第一纺织结构层的石墨烯导电纤维线相连,通过多根第一列数据线分别与第三纺织结构层的石墨烯导电纤维线相连,所述第一行数据线与所述第一列数据线形成棋盘结构,进行所述的第一纺织结构层、第三纺织结构层的石墨烯导电纤维线的交点定位;

获取第一纺织结构层、第三纺织结构层定位的交点,接通定位点之间对应的第二纺织结构层的石墨烯导电纤维线进行加热或加大定位点之间对应的第二纺织结构层的石墨烯导电纤维线电压;

或,通过多根第二行数据线分别与第四纺织结构层的石墨烯导电纤维线相连,通过多根第二列数据线分别与第五纺织结构层的石墨烯导电纤维线相连,所述第二行数据线与所述第二列数据线形成棋盘结构,进行所述的第四纺织结构层、第五纺织结构层的石墨烯导电纤维线的交点定位,将定位到的交点发送至控制器;

获取第四纺织结构层、第五纺织结构层定位的交点,接通定位点之间对应的第一纺织结构层和/或第二纺织结构层的石墨烯导电纤维线进行加热;或加大 定在点之间对应的第一纺织结构层和/或第二纺织结构层的石墨烯导电纤维线电压;

以第一纺织结构层、第二纺织结构层、第三纺织结构层、第四纺织结构层和/或第五纺织结构层的任意两条石墨烯导电纤维线为湿度采集线,采集两条湿度采集线之间的第三电阻值,

若第三电阻值大于第一阈值,则不作处理;

若第三电阻值潮湿阈值内,则判断湿度采集线是否为第一纺织结构层或第二纺织结构层的石墨烯导电纤维,

若湿度采集线为第一纺织结构层或第二纺织结构层的石墨烯导电纤维,则将该湿度采集线以及与湿度采集线同一纺织结构层的,且该湿度采集线两侧至少1条石墨烯导电纤维通电加热,直至第三电阻值大于第一阈值;

若湿度采集线为第三纺织结构层、第四纺织结构层或第五纺织结构层的石墨烯导电纤维,则将与该湿度采集线垂直的第一纺织结构层和/或第二纺织结构层的石墨烯导电纤维线通电加热,直至第三电阻值大于第一阈值;

根据第三电阻值,计算穿戴物的湿度。

本发明加热织物,通过第一纺织结构层和第二纺织结构层的石墨烯导电纤维线相互交叉设置,在交叉点热度翻倍,使得通过控制第一纺织结构层和第二纺织结构层的石墨烯导电纤维线的接通/断开,控制相应的区域输出双倍热度,使得加热织物的不同区域输出不同的热度。

本发明加热织物系统,对第一纺织结构层和第二纺织结构层的石墨烯导电纤维线进行加热、心跳数据采集、体温数据采集、压力数据采集、湿度数据采集进行分时复用,实现了加热织物的多种功能。

本发明基于生理数据控制穿戴物加热状态的方法,通过加热织物获取人体参数数据,并根据人体参数反馈数据控制加热织物的加热状态,使得穿戴物的加热状态最契合人体参数,人体得到最大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加热织物的纺织结构层的一种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加热织物的纺织结构层的一种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加热织物的纺织结构层的一种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加热织物的第一织物层和第二织物层层叠设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一纺织结构层、第二纺织结构层全部石墨烯导电纤维线接通加热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第一纺织结构层、第二纺织结构层部分石墨烯导电纤维线接通加热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

以下实施例以将本发明所述的加热织物应用于披肩、毯子。

实施例1

本实施例加热织物,所述加热织物包括三层纺织结构,所述织物上部分区域或全部区域为功能区,所述功能区的第一纺织结构层径向设有多根石墨烯导电纤维线,所述功能区的第二纺织结构层纬向设有多根石墨烯导电纤维线,第一纺织结构层和第二纺织结构层之间设有中间纺织结构层,所述中间纺织结构层使第一纺织结构层和第二纺织结构层上的石墨烯导电纤维线相互绝缘。

控制所述的第一纺织结构层、第二纺织结构层上的每一根或几根石墨烯导电纤维线接通或断开电源,如此能够准确的控制织物上功能区那一片加热,第一纺织结构层、第二纺织结构层的石墨烯导电纤维线有交叉点,如图5、7中圆圈画出的103部分,交叉点的温度有叠加,如此能够准确的控制功能区那一片进行加温,或双倍加温。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加热织物,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中间纺织结构层为其上纬 向设有多根石墨烯导电纤维线的第三纺织结构层,所述第三纺织结构层的石墨烯导电纤维线与所述第二纺织结构层的石墨烯导电纤维线绝缘设置,所述第三纺织结构层与所述第一纺织结构层之间设有第一间隔结构,所述第一间隔结构使得所述的第一纺织结构层的石墨烯纤维线与第三纺织结构层的石墨烯导电纤维线在没有外界压力时,间隙设置,在有外界压力时相互接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纺织结构层为一复用层,在该实施例中,若在有压力压加热织物上时,第一纺织结构层和第三纺织结构层的石墨烯导电纤维线实现接触定位功能。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第一纺织结构层的石墨烯导电纤维线接通电源能够加热。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间隔结构为设置在第一纺织结构层和/或第三纺织结构层相面对表面上的间隔纤维;

或,所述第一间隔结构为设置在第一纺织结构层和第三纺织结构层之间的中间弹性纺织结构层,其中所述中间纺织结构层的纺织目数为所述的导电纤维的直径的2至10倍;

或,所述的第一纺织结构层、第三纺织结构层相邻两根导电纤维之间设有若干根绝缘纤维,所述绝缘纤维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导电纤维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绝缘纤维的直径是所述的导电纤维直径的2至10倍,所述导电纤维嵌入所述绝缘纤维内,所述的第一纺织结构层、第三纺织结构层的绝缘纤维形成所述第一间隔结构。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加热织物,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中间纺织结构层包括径向设有多根石墨烯导电纤维线的第四纺织结构层、纬向设有多根石墨烯导电纤维线的第五纺织结构层以及设置在第四纺织结构层、第五纺织结构层之间的第二间隔结构,所述第四纺织结构层的石墨烯导电纤维线与所述第一层纺织结构的石墨烯导电纤维线绝缘设置,所述第五纺织结构层的石墨烯导电纤维线与所述 第二纺织结构层的石墨烯导电纤维线绝缘设置,所述第二间隔结构使得所述的第四纺织结构层的石墨烯纤维线与第五纺织结构层的石墨烯导电纤维线在没有外界压力时,间隙设置,在有外界压力时相互接触。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间隔结构为设置在第四纺织结构层和/或第五纺织结构层相面对表面上的间隔纤维;

或,所述第二间隔结构为设置在第四纺织结构层和第五纺织结构层之间的中间弹性纺织结构层,其中所述中间纺织结构层的纺织目数为所述的导电纤维的直径的2至10倍;

或,所述的第四纺织结构层、第五纺织结构层相邻两根导电纤维之间设有若干根绝缘纤维,所述绝缘纤维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导电纤维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绝缘纤维的直径是所述的导电纤维直径的2至10倍,所述导电纤维嵌入所述绝缘纤维内,所述的第四纺织结构层、第五纺织结构层的绝缘纤维形成所述第二间隔结构。

上述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纺织结构层、第二纺织结构层上每相邻两根导电纤维的间距相等,相邻两导电纤维的间距为1mm至10mm。

上述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三纺织结构层相邻两导电纤维的间距为1um至10um。

上述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四纺织结构层、第五纺织结构层上每相邻两根导电纤维的间距相等,相邻两导电纤维的间距为1um至10um。

实施例4

本实施例加热织物系统,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加热织物、分时复用开关、控制器以及与所述控制器无线或有线连接的温度设定模块、心跳采集模块、体温采集模块、第一压力采集模块、第二压力采集模块和/或湿度采集模块;

所述分时复用开关,根据控制器的指令控制各纺织结构层的各石墨烯导电纤维线接通或断开电源;

温度设定模块,与所述的第一纺织结构层、第二纺织结构层的石墨烯导电纤维线相连,设定第一纺织结构层、第二纺织结构层的石墨烯导电纤维线的电压值;

心跳采集模块,与第一纺织结构层和/或第二纺织结构层的至少一组心跳采集线组连接,各组心跳采集线组由同一纺织结构层上的任意两条石墨烯导电纤维线组成,心跳采集模块,接收控制器的指令,采集各组心跳采集线组的两条心跳采集线之间的第一电阻值,

若第一电阻值,在干燥电阻阈值范围内,则采集两条心跳采集线之间的电压,干燥电阻阈值为用户设定的纺织结构处于干燥状态下的电阻范围,这个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设置,也即在采集电压之前要对加热织物进行初步处理,也即将加热织物调整到一个预先设定的状态,也即每次采集电压值都是在同等条件下进行的。

若该电压值为0,则发出报警信息;电压值为0则说明皮肤没有贴上心跳采集线,这时发出报警信息提醒用户。

若该电压值在第一电压阈值范围(a,b)内,则将该电压值输出至控制器;第一电压阈值范围(a,b)为人体心跳40至90下/S时,对应的测得的皮肤电压阈值范围。

若该电压值小于第二电压阈值,则控制器发出开启进行第一纺织结构层和/或第二纺织结构层加热直至电压值为0或电压值在第一电压阈值范围(a,b)内;第二电压阈值也即在纺织物处于潮湿时对应测得的电压阈值,该值根据用户的需求设定,

若第一电阻值,在潮湿电阻范围内,则控制器发出开启进行第一纺织结构层和/或第二纺织结构层加热,直至两条体温采集线之间的第一电阻值在干燥电阻阈值范围内;

所述控制器根据接收到的电压值计算人体心跳;

体温采集模块,与第一纺织结构层和/或第二纺织结构层的至少一组体温采集线组连接,各组体温采集线组由同一纺织结构层上的任意两条石墨烯导电纤维线组成,采集两条体温采集线之间的第二电阻值,

若第二电阻值在干燥电阻阈值范围内,则发出报警信息;说明皮肤没有贴上心跳采集线,这时发出报警信息提醒用户。

若第二电阻值在第一电组阈值范围(c,d)内,则将该第二电阻值输出至控制器;为人体34℃至40℃时,对应的测得的皮肤电阻阈值范围。

若该电压值在潮湿电阻阈值内,则控制器发出开启进行第一纺织结构层和/或第二纺织结构层加热,直至两条体温采集线之间的第二电阻值大于第一阈值或在第二电组阈值范围(c,d)内;

所述控制器根据接收到的第二电阻值计算人体体温;

第一压力采集模块,通过多根第一行数据线分别与第一纺织结构层的石墨烯导电纤维线相连,通过多根第一列数据线分别与第三纺织结构层的石墨烯导电纤维线相连,所述第一行数据线与所述第一列数据线形成棋盘结构,进行所述的第一纺织结构层、第三纺织结构层的石墨烯导电纤维线的交点定位,将定位到的交点发送至控制器;

第二压力采集模块,通过多根第二行数据线分别与第四纺织结构层的石墨烯导电纤维线相连,通过多根第二列数据线分别与第五纺织结构层的石墨烯导电纤维线相连,所述第二行数据线与所述第二列数据线形成棋盘结构,进行所述的第四纺织结构层、第五纺织结构层的石墨烯导电纤维线的交点定位,将定位到的交点发送至控制器;

湿度采集模块,与第一纺织结构层、第二纺织结构层、第三纺织结构层、第四纺织结构层和/或第五纺织结构层的至少一组湿度采集线组连接,各组湿度采集线组由第一纺织结构层、第二纺织结构层、第三纺织结构层、第四纺织结 构层和/或第五纺织结构层的任意两条石墨烯导电纤维线组成,采集两条湿度采集线之间的第三电阻值,

若第三电阻值在干燥阈值范围内,则不作处理;

若第三电阻值在潮湿阈值范围内,则将第三电阻值发送至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根据第三电阻值,计算加热织物的湿度。

实施例5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控制器还包括分时循环工作模块,所述分时循环工作模块包括:选择单元以及工作时长设定单元,其中,

所述选择单元,选择所述的温度计算模块、心跳计算模块、体温计算模块和/或压力计算模块进行循环工作;

所述工作时长设定单元,用于设定所述的温度设定模块、心跳计算模块、体温计算模块和/或压力计算模块各模块的工作时长。

实施例6

本实施例加热织物系统,在上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控制器还包括生理加热控制模块,用于根据心跳采集模块、体温采集模块、第一压力采集模块、第二压力采集模块和/或湿度采集模块采集的数据控制第一纺织结构层和/或第二纺织结构层的石墨烯导电纤维线的加热状态;

其中,生理加热控制模块包括:心跳加热控制单元、体温加热控制单元、第一压力加热控制单元、第二压力加热控制单元、湿度加热控制单元;

所述心跳加热控制单元,将获取的电压值与标准电压值范围(a1,b1)进行比较,标准电压值范围(a1,b1)为对应人体正常心跳频率时获得的皮肤电压阈值范围。

若所述电压值在标准电压值范围(a1,b1)内,则维持第一纺织结构层和/或第二纺织结构层的石墨烯导电纤维线的电压不变;

若所述电压值大于a小于a1,则以预订频率增加所述的第一纺织结构层和/或第二纺织结构层的石墨烯导电纤维线的电压,直至所述控制器获取的电压值达到标准电压值范围(a1,b1)内或所述的第一纺织结构层和/或第二纺织结构层的石墨烯导电纤维线的电压达到最大值;

若所述电压值大于b1小于b,则以预订频率减少所述的第一纺织结构层和/或第二纺织结构层的石墨烯导电纤维线的电压,直至所述控制器获取的电压值达到标准电压值范围(a1,b1)内或所述的第一纺织结构层和/或第二纺织结构层的石墨烯导电纤维线的电压达到最小值;

所述体温加热控制单元,将获取的第一电组值与标准电阻值范围(c1,d1)进行比较,标准电阻值范围(c1,d1)为对应人体正常体温频率时获得的皮肤电阻阈值范围。

若所述第二电阻值在标准电阻值范围(c1,d1)内,则维持第一纺织结构层和/或第二纺织结构层的石墨烯导电纤维线的电压不变;

若所述第二电阻值大于c小于c1,则以预订频率增加所述的第一纺织结构层和/或第二纺织结构层的石墨烯导电纤维线的电压,直至所述控制器获取的第二电阻值达到标准电阻值范围(c1,d1)内或所述的第一纺织结构层和/或第二纺织结构层的石墨烯导电纤维线的电压达到最大值;

若所述第二电阻值大于d1小于d,则以预订频率减少所述的第一纺织结构层和/或第二纺织结构层的石墨烯导电纤维线的电压,直至所述控制器获取的第二电阻值达到标准电阻值范围(c1,d1)内或所述的第一纺织结构层和/或第二纺织结构层的石墨烯导电纤维线的电压达到最小值;

所述第一压力加热控制单元,获取第一纺织结构层、第三纺织结构层定位的交点,接通定位点之间对应的第二纺织结构层的石墨烯导电纤维线进行加热或加大定位点之间对应的第二纺织结构层的石墨烯导电纤维线电压;

所述第一压力加热控制单元,获取第四纺织结构层、第五纺织结构层定位 的交点,接通定位点之间对应的第一纺织结构层和/或第二纺织结构层的石墨烯导电纤维线进行加热;或加大定位点之间对应的第一纺织结构层和/或第二纺织结构层的石墨烯导电纤维线电压;

所述湿度加热控制单元,判断湿度采集线是否为第一纺织结构层或第二纺织结构层的石墨烯导电纤维,

若湿度采集线为第一纺织结构层或第二纺织结构层的石墨烯导电纤维,则将该湿度采集线以及与湿度采集线同一纺织结构层的,且该湿度采集线两侧至少1条石墨烯导电纤维通电加热,直至第三电阻值大于第一阈值;

若湿度采集线为第三纺织结构层、第四纺织结构层或第五纺织结构层的石墨烯导电纤维,则将与该湿度采集线垂直的第一纺织结构层和/或第二纺织结构层的石墨烯导电纤维线通电加热,直至第三电阻值大于第一阈值。

实施例7

本实施例加热织物系统,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

所述心跳采集模块:选取第一纺织结构层或第二织结构层的任意一根石墨烯导电纤维线作为第一心跳采集线,逐次选取同一纺织结构层的其他石墨烯导电纤维线分别作为第二心跳采集线,将所述的第一心跳采集线与第二心跳采集线组成心跳采集线组;也即第一心跳采集线和第二心跳采集线设置在同一纺织结构层上。本实施例第一心跳采集线与一层纺织结构层上除去第一心跳采集线之外的所有石墨烯导电纤维线配对进行皮肤电压值采集,如此一方面能够提高采集的数据的准确度,另一方面能够遍历纺织层的各部分,能够调整纺织层至干燥状态。

所述心跳加热控制单元,获取各组心跳采集线组的两条心跳采集线之间的电压值,并取所述的电压值的平均值,根据该平均电压值计算人体当前心跳数据;

所述体温采集模块:选取第一纺织结构层或第二织结构层的任意一根石墨 烯导电纤维线作为第一体温采集线,逐次选取同一纺织结构层的其他石墨烯导电纤维线分别作为第二体温采集线,将所述的第一体温采集线与第二体温采集线组成体温采集线组;也即第一体温采集线和第二体温采集线设置在同一纺织结构层上。本实施例第一心跳采集线与一层纺织结构层上除去第一心跳采集线之外的所有石墨烯导电纤维线配对进行皮肤电阻值采集,如此一方面能够提高采集的数据的准确度,另一方面能够遍历纺织层的各部分,能够调整纺织层至干燥状态。

所述体温加热控制单元,获取各组体温采集线组的两条体温采集线之间的电压值,并取所述的电压值的平均值,根据该平均电压值计算人体当前体温数据;

湿度采集模块:选取第一纺织结构层、第二织结构层、第三纺织结构层、第四纺织结构层或第五纺织结构层的任意一根石墨烯导电纤维线作为第一体温采集线;逐次选取同一纺织结构层的其他石墨烯导电纤维线分别作为第二湿度采集线,将所述的第一湿度采集线与第二湿度采集线组成湿度采集线组;也即第一湿度采集线与第二湿度采集线在同一纺织结构层上。

或逐次选取不在同一纺织结构层上全部石墨烯导电纤维线分别作为第二湿度采集线,将所述的第一湿度采集线与第二湿度采集线组成湿度采集线组;也即第一湿度采集线与第二湿度采集线不在同一纺织结构层上,例如第一湿度采集器在第一纺织结构层上,第二湿度采集器在第二纺织结构层上、第三湿度采集器在第四纺织结构层上、第五湿度采集器在第二纺织结构层上。如此一方面能够提高采集的数据的准确度,另一方面能够遍历纺织层的各部分,能够调整纺织层至干燥状态。

所述湿度加热控制单元,获取各组湿度采集线组的两条湿度采集线之间的电阻值,并取所述的电阻值的平均值,根据该平均电阻值计算织物当前湿度数据。

实施例8

本实施例加热织物系统,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控制器为移动终端,所述加热织物系统还包括无线通讯模块,所述的心跳采集模块、体温采集模块、第一压力采集模块、第二压力采集模块和/或湿度采集模块通过无线通讯模块上传数据至移动终端;

无线通讯模块包括省电单元,所述省电单元包括上传时间设定模块、上传频率设定模块;上传时间设定模块,用于设定心跳采集模块、体温采集模块、第一压力采集模块、第二压力采集模块和/或湿度采集模块进行上传数据的时间段,所述的上传时间段分为闲时时间段、忙时时间段;上传频率设定模块,用于设定心跳采集模块、体温采集模块、第一压力采集模块、第二压力采集模块和/或湿度采集模块向移动终端上传数据的各时间段中的上传频率,上传频率设定模块设定忙时时间段的数据上传频率大于闲时时间段的数据上传频率;

无线通讯模块还包括上传频率更改模块,用于检测第一纺织结构层或第一纺织结构层是否在进行加热,

若在闲时时间段内,检测到纺织结构层在进行加热,则上传数据的频率更新为忙时时间段的数据上传频率;

若在忙时时间段内,没有检测到纺织结构层在进行加热,则上传数据的频率更新为闲时时间段的数据上传频率。

实施例9

本实施例基于生理数据控制穿戴物加热状态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采用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加热织物或权利要求6至9所述的加热织物系统制备的穿戴物;

以穿戴物上两石墨烯导电纤维线之间的电阻值在干燥阈值范围内,为穿戴物的标准状态;

在穿戴物的标准状态下,

以穿戴物与皮肤接触的纺织结构层的石墨烯导电纤维线,每两根为一组,采集人体不同部位皮肤的电压值,同时采集心跳值,建立人体皮肤的电压值与心跳值对应的数据库,所述数据库包括人体心跳正常时对应的标准电压范围(a1,b1),以及心跳过快对应的电压范围(a,a1)、心跳过慢对应的电压范围(b1,b);

以穿戴物与皮肤接触的纺织结构层的石墨烯导电纤维线,每两根为一组,采集人体不同部位皮肤的电阻值,同时采集体温值,建立人体皮肤的电阻值与体温值对应的数据库,所述数据库包括人体体温正常时对应的标准电压范围(c1,d1),以及体温过低对应的电压范围(c,c1)、体温过高对应的电压范围(c1,d);

以同一纺织结构层上的两条石墨烯导电纤维线为心跳采集线,采集两条心跳采集线之间的第一电阻值,

若第一电阻值,在干燥电阻阈值范围内,则采集两条心跳采集线之间的电压,

若该电压值为0,则发出报警信息;

若该电压值在第一电压阈值范围(a,b)内,则将该电压值输出至控制器;

若该电压值小于第二电压阈值,则发出开启进行第一纺织结构层和/或第二纺织结构层加热直至电压值为0或电压值在第一电压阈值范围(a,b)内;

若第一电阻值,在潮湿电阻范围内,则发出开启进行第一纺织结构层和/或第二纺织结构层加热,直至两条体温采集线之间的第一电阻值在干燥电阻阈值范围内;

将获取的电压值与标准电压值范围(a1,b1)进行比较,

若所述电压值在标准电压值范围(a1,b1)内,则维持第一纺织结构层和/或第二纺织结构层的石墨烯导电纤维线的电压不变;

若所述电压值大于a小于a1,则以预订频率增加所述的第一纺织结构层和/或第二纺织结构层的石墨烯导电纤维线的电压,直至所述控制器获取的电压值达到标准电压值范围(a1,b1)内或所述的第一纺织结构层和/或第二纺织结构层的石墨烯导电纤维线的电压达到最大值;

若所述电压值大于b1小于b,则以预订频率减少所述的第一纺织结构层和/或第二纺织结构层的石墨烯导电纤维线的电压,直至所述控制器获取的电压值达到标准电压值范围(a1,b1)内或所述的第一纺织结构层和/或第二纺织结构层的石墨烯导电纤维线的电压达到最小值;

根据接收到的电压值计算人体心跳;

以同一纺织结构层上的两条石墨烯导电纤维线为体温采集线,采集两条体温采集线之间的第二电阻值,

若第二电阻值在干燥电阻阈值范围内,则发出报警信息;

若第二电阻值在第一电组阈值范围(c,d)内,则将输出该第二电阻值;

若该电压值在潮湿电阻阈值内,则开启进行第一纺织结构层和/或第二纺织结构层加热,直至两条体温采集线之间的第二电阻值大于第一阈值或在第二电组阈值范围(c,d)内;

将获取的第一电组值与标准电阻值范围(c1,d1)进行比较,

若所述第二电阻值在标准电阻值范围(c1,d1)内,则维持第一纺织结构层和/或第二纺织结构层的石墨烯导电纤维线的电压不变;

若所述第二电阻值大于c小于c1,则以预订频率增加所述的第一纺织结构层和/或第二纺织结构层的石墨烯导电纤维线的电压,直至所述控制器获取的第二电阻值达到标准电阻值范围(c1,d1)内或所述的第一纺织结构层和/或第二纺织结构层的石墨烯导电纤维线的电压达到最大值;

若所述第二电阻值大于d1小于d,则以预订频率减少所述的第一纺织结构 层和/或第二纺织结构层的石墨烯导电纤维线的电压,直至所述控制器获取的第二电阻值达到标准电阻值范围(c1,d1)内或所述的第一纺织结构层和/或第二纺织结构层的石墨烯导电纤维线的电压达到最小值;

所述控制器根据接收到的第二电阻值计算人体体温;

通过多根第一行数据线分别与第一纺织结构层的石墨烯导电纤维线相连,通过多根第一列数据线分别与第三纺织结构层的石墨烯导电纤维线相连,所述第一行数据线与所述第一列数据线形成棋盘结构,进行所述的第一纺织结构层、第三纺织结构层的石墨烯导电纤维线的交点定位;

获取第一纺织结构层、第三纺织结构层定位的交点,接通定位点之间对应的第二纺织结构层的石墨烯导电纤维线进行加热或加大定位点之间对应的第二纺织结构层的石墨烯导电纤维线电压;

或,通过多根第二行数据线分别与第四纺织结构层的石墨烯导电纤维线相连,通过多根第二列数据线分别与第五纺织结构层的石墨烯导电纤维线相连,所述第二行数据线与所述第二列数据线形成棋盘结构,进行所述的第四纺织结构层、第五纺织结构层的石墨烯导电纤维线的交点定位,将定位到的交点发送至控制器;

获取第四纺织结构层、第五纺织结构层定位的交点,接通定位点之间对应的第一纺织结构层和/或第二纺织结构层的石墨烯导电纤维线进行加热;或加大定位点之间对应的第一纺织结构层和/或第二纺织结构层的石墨烯导电纤维线电压;

以第一纺织结构层、第二纺织结构层、第三纺织结构层、第四纺织结构层和/或第五纺织结构层的任意两条石墨烯导电纤维线为湿度采集线,采集两条湿度采集线之间的第三电阻值,

若第三电阻值大于第一阈值,则不作处理;

若第三电阻值潮湿阈值内,则判断湿度采集线是否为第一纺织结构层或第 二纺织结构层的石墨烯导电纤维,

若湿度采集线为第一纺织结构层或第二纺织结构层的石墨烯导电纤维,则将该湿度采集线以及与湿度采集线同一纺织结构层的,且该湿度采集线两侧至少1条石墨烯导电纤维通电加热,直至第三电阻值大于第一阈值;

若湿度采集线为第三纺织结构层、第四纺织结构层或第五纺织结构层的石墨烯导电纤维,则将与该湿度采集线垂直的第一纺织结构层和/或第二纺织结构层的石墨烯导电纤维线通电加热,直至第三电阻值大于第一阈值;

根据第三电阻值,计算穿戴物的湿度。

在本实施例中,选取第一纺织结构层或第二织结构层的任意一根石墨烯导电纤维线作为第一心跳采集线,逐次选取同一纺织结构层的其他石墨烯导电纤维线分别作为第二心跳采集线,将所述的第一心跳采集线与第二心跳采集线组成心跳采集线组;也即第一心跳采集线和第二心跳采集线设置在同一纺织结构层上。本实施例第一心跳采集线与一层纺织结构层上除去第一心跳采集线之外的所有石墨烯导电纤维线配对进行皮肤电压值采集,如此一方面能够提高采集的数据的准确度,另一方面能够遍历纺织层的各部分,能够调整纺织层至干燥状态。

获取各组心跳采集线组的两条心跳采集线之间的电压值,并取所述的电压值的平均值,根据该平均电压值计算人体当前心跳数据;

选取第一纺织结构层或第二织结构层的任意一根石墨烯导电纤维线作为第一体温采集线,逐次选取同一纺织结构层的其他石墨烯导电纤维线分别作为第二体温采集线,将所述的第一体温采集线与第二体温采集线组成体温采集线组;也即第一体温采集线和第二体温采集线设置在同一纺织结构层上。本实施例第一体温采集线与一层纺织结构层上除去第一体温采集线之外的所有石墨烯导电纤维线配对进行皮肤电阻值采集,如此一方面能够提高采集的数据的准确度,另一方面能够遍历纺织层的各部分,能够调整纺织层至干燥状态。

获取各组体温采集线组的两条体温采集线之间的电压值,并取所述的电压值的平均值,根据该平均电压值计算人体当前体温数据;

选取第一纺织结构层、第二织结构层、第三纺织结构层、第四纺织结构层或第五纺织结构层的任意一根石墨烯导电纤维线作为第一体温采集线;逐次选取同一纺织结构层的其他石墨烯导电纤维线分别作为第二湿度采集线,将所述的第一湿度采集线与第二湿度采集线组成湿度采集线组;也即第一湿度采集线与第二湿度采集线在同一纺织结构层上。

或逐次选取不在同一纺织结构层上全部石墨烯导电纤维线分别作为第二湿度采集线,将所述的第一湿度采集线与第二湿度采集线组成湿度采集线组;也即第一湿度采集线与第二湿度采集线不在同一纺织结构层上,例如第一湿度采集线在第一纺织结构层上,第二湿度采集线在第二纺织结构层上、第三湿度采集线在第四纺织结构层上、第五湿度采集线在第二纺织结构层上。如此一方面能够提高采集的数据的准确度,另一方面能够遍历纺织层的各部分,能够调整纺织层至干燥状态。

所述湿度加热控制单元,获取各组湿度采集线组的两条湿度采集线之间的电阻值,并取所述的电阻值的平均值,根据该平均电阻值计算织物当前湿度数据。

以下通过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对第一纺织结构层与第三纺织结构层组合用作压力传感器或者第四纺织结构层与第五纺织结构层组合用作压力传感器的具体实施例。在以下实施例中,为了方便介绍将第一纺织结构层、第四纺织结构层统一等同于称为第一织物层,第三纺织结构层、第五纺织结构层统一等同于称为第一织物层,第一间隔结构、第二间隔结构统一等同于间隔结构。以下具体介绍本发明的织物压力传感器结构,具体实施例介绍如下:

如图1至5所示,分别为本发明织物层的三种不同结构的截面示意图,其中,图1中,所述织物层上的导电纤维22间距设置,相邻导电纤维之间设有绝缘纤维11。图1中的导电纤维的直径小于绝缘纤维的直径,如此在交织为织物 层后,织物层的表面上绝缘纤维呈突出状,所述导电纤维呈凹陷状。图2中,所述织物层上的导电纤维22间距设置,相邻导电纤维之间设有绝缘纤维11。图2中的导电纤维的直径等于绝缘纤维的直径,如此在交织为织物层后,织物层的表面上绝缘纤维和所述导电纤维在同一个平面上。图3中的导电纤维的直径大于绝缘纤维的直径,如此在交织为织物层后,织物层的表面上导电纤维呈突出状,所述绝缘纤维呈凹陷状。图4为第一织物层和第二织物层层叠设置的结构示意图,第一织物层上的导电纤维22a与第二织物层上的导电纤维22b相交的交点为12c,第一导电纤维和第二导电纤维之间分别设有绝缘纤维11a,11b。

实施例1

本实施例加热织物、加热织物系统、基于生理数据控制穿戴物加热状态的方法,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织物层和第二织物层,其中第一织物层和第二织物层上分别设有多根间距设置的导电纤维,如此同一织物层上的导线纤维之间不相互接触,所述导电纤维为直线型结构,所述导电纤维以平行、间距均匀的排布方式设置在所述的织物层上,所述第一织物层和所述第二织物层上的导电纤维相互交叉排布,第一织物层上的导电纤维和第二织物层上的导电纤维交叉排布形成棋盘状结构,理想状态为,第一织物层上各导电纤维和第二织物层上的各导电纤维有唯一的交点,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可能很难做到,但是第一织物层、第二织物层上的大部分导线纤维是交叉设置的。在第一织物层和第二织物层之间设有间隔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间隔结构为分别设置在第一织物层和第二织物层上的弹性纤维,所述弹性纤维的厚度大于所述导电纤维的直径,也即所述导线纤维嵌入在所述弹性纤维中,所述第一、二织物层上的导电纤维的直径小于第一、二织物层的厚度。上述结构:在没有外力施加于第一织物层、第二织物层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织物层、第二织物层的导电纤维在弹性纤维的支撑下间隙设置彼此远离不接触;在有外力施加于第一织物层、第二织物层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织物层、第二织物层的导电纤维在弹性纤维的支撑下间隙设置彼此远离不接触,当有外力施加于第一织物层、第二织物层的情况下,设置在 所述第一织物层、第二织物层上的弹性纤维受到挤压,此时所述的导电纤维伸出所述的弹性纤维,第一织物层和第二织物层的导线纤维相接触导电,两根导电纤维相交于一点,此时通过第一织物层上的导线纤维连接的行数据线和所述第二织物层上的导电纤维连接的列数据线进行坐标定位,就可以知道受压点的压力值以及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同一根行数据线或者列数据线连接的导电纤维越少,也即设置的行数据线和列数据线越多,则定位精度越高,但是从制作工艺以及实际的情况出发,同一根行数据线或列数据线可以连接两根以上的导电纤维。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加热织物、加热织物系统、基于生理数据控制穿戴物加热状态的方法,与实施例1中所介绍的织物结构的传感器相同之处在于同样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织物层和第二织物层,其中第一织物层和第二织物层上分别设有多根间距设置的导电纤维。织物结构的传感器的原理以及制备工艺也大致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本实施例所述的织物结构的传感器与实施例中所述的不同之处在于在第一织物层和第二织物层之间设置的间隔结构的不同。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间隔结构为在第一织物层上设置的弹性纤维,第二织物层上没有设有弹性纤维,也即第一织物层上导电纤维的直径小于第一织物才呢过的厚度,所述第一织物层上的导线纤维嵌入所述第一织物层内,所述第二织物层上导线纤维的直径与第二织物层的厚度相同。上述结构:当没有外力施加于第一织物层、第二织物层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织物层、第二织物层的导电纤维在弹性纤维的支撑下间隙设置彼此远离不接触;当有外力施加于第一织物层、第二织物层的情况下,设置在所述第一织物层上的弹性纤维受到挤压,此时所述第一织物层上的导电纤维所述的弹性纤维,第一织物层和第二织物层的导线纤维相接触导电,两根导电纤维相交于一点,此时通过第一织物层上的导电纤维连接的行数据线和所述第二织物层上的导电纤维连接的列数据线进行坐标定位,就可以知道受压点的压力值以及位置。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加热织物、加热织物系统、基于生理数据控制穿戴物加热状态的方法,与实施例2中所介绍的织物结构的传感器相同之处在于同样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织物层和第二织物层,其中第一织物层和第二织物层上分别设有多根间距设置的导电纤维。织物结构的传感器的原理以及制备工艺也大致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本实施例所述的织物结构的传感器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在第二织物层结构的不同。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织物层上的导电纤维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织物层,也即所述第二织物层上的导线伸出所述第二织物层,同时第一织物层上的弹性纤维的厚度应该是不小于第一织物层上的导电纤维和第二织物层上的导电纤维的直径相加结果。

上述结构:当没有外力施加于第一织物层、第二织物层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织物层、第二织物层的导电纤维在弹性纤维的支撑下间隙设置彼此远离不接触;当有外力施加于第一织物层、第二织物层的情况下,设置在所述第一织物层上的弹性纤维受到挤压,第二织物层上的导电纤维伸入所述第一织物层上的弹性纤维内,此时第一织物层和第二织物层的导线纤维相接触导电,两根导电纤维相交于一点,此时通过第一织物层上的导电纤维连接的行数据线和所述第二织物层上的导电纤维连接的列数据线进行坐标定位,就可以知道受压点的压力值以及位置。

实施例4

本实施例加热织物、加热织物系统、基于生理数据控制穿戴物加热状态的方法,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织物层、第二织物层以及设置在第一织物层和第二织物层之间的间隔结构,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织物层和所述第二织物层的结构均为其上设有多根间距设置的直线型结构的导电纤维,所述导电纤维以平行、间距均匀的排布方式设置在所述的织物层上。第一织物层和第二织物层的工作原理与上述几个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仅仅在此具体介绍本实施例与上 述几个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间隔结构,本实施例中的间隔结构为设置在第一织物层和第二织物层之间的中间织物层,其中所述中间织物层的纺织目数大于所述的导电纤维的直径,也即中间织物层的纺织密度要低于第一、二织物层,所述中间织物层上各纺织缝隙中要有至少一个第一、二织物层上的导电纤维的交叉点通过。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织物层、第二织物层上的导电纤维的直径与所述第一织物层的厚度相同。

上述结构:当没有外力施加于第一织物层、第二织物层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织物层、第二织物层的导电纤维在中间织物层的支撑下间隙设置彼此远离不接触;当有外力施加于第一织物层、第二织物层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织物层、第二织物层上的导电纤维受到挤压,此时所述第一、二织物层上的导电纤维穿过所述中间织物层的纺织缝隙相接触导电,两根导电纤维相交于一点,此时通过第一织物层上的导电纤维连接的行数据线和所述第二织物层上的导电纤维连接的列数据线进行坐标定位,就可以知道受压点的压力值以及位置。

实施例5

本实施例加热织物、加热织物系统、基于生理数据控制穿戴物加热状态的方法,与实施例4相同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织物层、第二织物层以及设置在第一织物层和第二织物层之间的间隔结构。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织物层上的导电纤维的直径等于所述第一织物层,所述第二织物层上的导电纤维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织物层,也即所述导电纤维伸出所述第二织物层。在本实施例的结构中对中间织物层的厚度有一定的要求,也即中间织物层的厚度要大于第二织物层上导电纤维伸出第二织物层的厚度。

上述结构:当没有外力施加于第一织物层、第二织物层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织物层、第二织物层的导电纤维在中间织物层的支撑下间隙设置彼此远离不接触;当有外力施加于第一织物层、第二织物层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织物层、第二织物层上的导电纤维受到挤压,此时所述第一、二织物层上的导电纤维穿过所述中间织物层的纺织缝隙相接触导电,两根导电纤维相交于一点,此时通 过第一织物层上的导电纤维连接的行数据线和所述第二织物层上的导电纤维连接的列数据线进行坐标定位,就可以知道受压点的压力值以及位置。

实施例6

本实施例织物结构的传感器,与实施例5相同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织物层、第二织物层以及设置在第一织物层和第二织物层之间的间隔结构。与实施例5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一织物层上的导电纤维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织物层,也即所述导电纤维伸出所述第一织物层。在本实施例的结构中对中间织物层的厚度也有一定的要求,也即中间织物层的厚度要大于第一织物层上导电纤维伸出第一织物层的厚度和第二织物层上导电纤维伸出第二织物层的厚度之和。

上述结构:当没有外力施加于第一织物层、第二织物层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织物层、第二织物层的导电纤维在中间织物层的支撑下间隙设置彼此远离不接触;当有外力施加于第一织物层、第二织物层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织物层、第二织物层上的导电纤维受到挤压,此时所述第一、二织物层上的导电纤维穿过所述中间织物层的纺织缝隙相接触导电,两根导电纤维相交于一点,此时通过第一织物层上的导电纤维连接的行数据线和所述第二织物层上的导电纤维连接的列数据线进行坐标定位,就可以知道受压点的压力值以及位置。

上述实施例1至6中分别给出了不同结构的第一织物层、第二织物层、支撑结构的相互配合设置的实施例以及不同结构的间隔结构,无论间隔结构的以何种形式设置,所述间隔结构设置的目的均是为了第一织物层、第二织物层上的导电纤维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间隙设置不相接触,两者之间形不成导电结构,在有外力的情况下,导电纤维相接触形成导电通路。

实施例7

本实施例加热织物、加热织物系统、基于生理数据控制穿戴物加热状态的方法,与上述各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第一织物层、第二织物层上的导电纤维的结构的不同,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二织物层上的导电纤维为圆弧 线。所述第一、二织物层上导电纤维的工作原理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8

本实施例加热织物、加热织物系统、基于生理数据控制穿戴物加热状态的方法,与上述各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第一织物层、第二织物层上的导电纤维的结构的不同,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二织物层上的导电纤维为曲折线。

实施例9

本实施例加热织物、加热织物系统、基于生理数据控制穿戴物加热状态的方法,与上述各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第一织物层、第二织物层上的导电纤维的结构的不同,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二织物层上的导电纤维为直线,所述第一、二织物层上的导线纤维相交但是不垂直。

上述各实施例中所述的织物结构传感器,能够对施力点进行比较准确定位,但是制作工艺相对复杂,制作成本也相对较高。以下几个实施例介绍了一种定位效果不如上述实施例,但是制作工艺相对简单,成本也低的织物结构传感器。

本发明,所述的加热织物的功能区为一片布结构,石墨烯导电纤维线与织物布上的其他绝缘纤维通过纺织工艺织在一起。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