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龟裂纹的植鞣革蜡染工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2040306阅读:98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皮革染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龟裂纹的植鞣革蜡染工艺。

背景技术:
蜡染是一种以蜡为防染材料进行防染的传统手工印染技艺。皮革染色是制革生产中的一个重要工序。一般鞣制后的革都需要染色,使皮革呈现各种各样鲜艳的颜色,以改善外观,提高使用性能,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另外,植鞣革是一种可直接与皮肤接触的绿色环保皮革,已经成为消费者的新宠。但是,如果染色植鞣革成片上染,只呈现统一颜色,会显得过于单调,满足不了现代人民的追求。在皮革上制作龟裂纹是常用的设计手段,但是,现有的生产工艺所产生的龟裂纹皮革,其龟裂纹理清晰度欠佳,甚至会出现晕染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了一种具有龟裂纹的植鞣革蜡染工艺,该工艺简单,操作便利,成本低。根据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具有龟裂纹的植鞣革蜡染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选皮,选择合适的植鞣革;2)湿皮,把植鞣革放置平整,用清水将皮面润湿,控制水分含量在20%-30%之间;3)第一次上色,把第一染色剂均匀地染到植鞣革上,控制水分含量在35%-60%之间,制成基色植鞣革;4)吹蜡,首先把基色植鞣革弄成卷曲状态;然后把蜡熔化成蜡液,并将蜡液覆盖在植鞣革上需要龟裂纹理的地方,控制蜡液的温度在70-75℃之间;5)制作蜡纹肌理,在植鞣革覆盖了蜡的部位,根据所需龟裂纹理的纹路方向和纹路密度,用手捏平;同时,捏的过程中保证蜡与植鞣革不分离;6)第二次上色,将第二染色剂上染到蜡纹肌理上;7)去蜡,把植鞣革上的蜡去除;同时,保证蜡面上多余的染料不染到植鞣革上。优选地,还包括酸洗步骤,在步骤1)选皮后对植鞣革进行酸洗。优选地,步骤2)中控制水分含量在25%。优选地,步骤3)中第一染色剂为酸性染色剂或碱性染色剂中的一种。优选地,步骤3)中使用海绵蘸进行上色。所述第一染色剂选用浅色染色剂,可以为单一浅色染色剂,也可以为多种浅色染色剂的组合。优选地,步骤4)中选用熔点在55-90℃的硬质蜡。优选地,步骤4)中通过口吹、泼贱或滴加的方式将蜡液覆盖在植鞣革上。步骤5)中,将植鞣革覆盖了蜡的部位,轻轻用手捏平,在捏平皮料的过程中,蜡会碎,所以要根据设计的需要,控制捏的方向。即通过捏的方向来控制蜡层裂开的肌理纹路方向,通过捏的力度的大小和密度来控制蜡层裂开的肌理纹路密度。通过捏和挤压植鞣革而产生的皱褶造型来控制蜡层裂开的肌理纹路皱褶造型。整个过程中蜡层只能裂开纹路,但切忌不能让蜡和植鞣革分离。优选地,步骤6)第二染色剂为碱性染色剂。所述第二染色剂选用深色染色剂,可以为单一深色染色剂,也可以为多种深色染色剂的组合。优选地,步骤6)中第二染色剂的温度为40-45℃。优选地,步骤6)中使用海绵蘸进行上色。步骤7)中,借助工具将蜡从植鞣革上去除,切忌不能将蜡面上多余的颜色染到植鞣革上。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龟裂纹的植鞣革蜡染工艺,利用该工艺能生产出具有龟裂纹,且龟裂纹纹理清晰,层次分明的染色植鞣革;并且,此具有龟裂纹的染色植鞣革其染料渗透率高,染色效果好,改善了植鞣革的外观,提高了植鞣革的使用价值,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2)本发明在选皮之后,对选用的植鞣革进行酸洗,酸洗能软化植鞣革,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染料的上染速度,促使染料分布均匀,达到匀染的目的。(3)本发明利用海绵蘸对植鞣革进行上色,海绵蘸的吸水性强,有利于均匀上色,且操作便利,价格低廉。(4)本发明的第二染色剂为碱性染色剂,碱性染色剂能提高植鞣革纤维与染料分子的结合牢固度,使得成品不易掉色,提高染色效果。且温度控制在40-45℃之间,有利于染料的扩散、渗透和吸收,使得上色均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一种具有龟裂纹的植鞣革蜡染工艺,按照以下步骤进行:选择合适的植鞣革;把植鞣革放置平整,用清水将皮面润湿,控制水分含量在23%;把第一染色剂均匀地染到植鞣革上,控制水分含量在40%,制成基色植鞣革;吹蜡,首先把基色植鞣革弄成卷曲状态;然后把蜡熔化成蜡液,并将蜡液覆盖在植鞣革上需要龟裂纹理的地方,控制蜡液的温度在72℃;制作蜡纹肌理,在植鞣革覆盖了蜡的部位,根据所需龟裂纹理的纹路方向和纹路密度,用手捏平;同时,捏的过程中保证蜡与植鞣革不分离;将第二碱性染色剂上染到蜡纹肌理上,第二碱性染色剂的温度为40℃;去蜡,把植鞣革上的蜡去除;同时,保证蜡面上多余的染料不染到植鞣革上。实施例2一种具有龟裂纹的植鞣革蜡染工艺,按照以下步骤进行:选择合适的植鞣革;用甲酸对植鞣革进行酸处理,控制水分含量在25%;把第一染色剂均匀地染到植鞣革上,控制水分含量在50%,制成基色植鞣革;吹蜡,首先把基色植鞣革弄成卷曲状态;然后把蜡熔化成蜡液,并将蜡液覆盖在植鞣革上需要龟裂纹理的地方,控制蜡液的温度在70℃;制作蜡纹肌理,在植鞣革覆盖了蜡的部位,根据所需龟裂纹理的纹路方向和纹路密度,用手捏平;同时,捏的过程中保证蜡与植鞣革不分离;将第二碱性染色剂上染到蜡纹肌理上,第二碱性染色剂的温度为43℃;去蜡,把植鞣革上的蜡去除;同时,保证蜡面上多余的染料不染到植鞣革上。实施例3一种具有龟裂纹的植鞣革蜡染工艺,按照以下步骤进行:选择合适的植鞣革;把植鞣革放置平整,用清水将皮面润湿,控制水分含量在30%;把第一染色剂均匀地染到植鞣革上,控制水分含量在60%,制成基色植鞣革;吹蜡,首先把基色植鞣革弄成卷曲状态;然后把蜡熔化成蜡液,并将蜡液覆盖在植鞣革上需要龟裂纹理的地方,控制蜡液的温度在75℃;制作蜡纹肌理,在植鞣革覆盖了蜡的部位,根据所需龟裂纹理的纹路方向和纹路密度,用手捏平;同时,捏的过程中保证蜡与植鞣革不分离;将第二碱性染色剂上染到蜡纹肌理上,第二碱性染色剂的温度为45℃;去蜡,把植鞣革上的蜡去除;同时,保证蜡面上多余的染料不染到植鞣革上。按照实施例1-3方法对植鞣革进行染色后,分别对染色植鞣革的上色率、渗透性、干/湿擦牢度、日晒牢度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构如下表1所示。上色率,又称上染率,即染色过程中,上染到纤维上的染料量,与所使用的染料总量之比;常以百分数表示。上色分率的测定采用吸光光度法进行,染色前后溶液吸光度的比值与溶液浓度的比值成正比,因此通过测定染色前和染色后残液的吸光度值。通过下式可以计算上色率,式中,A、Ao分别为染色残液和未染色时原液的吸光度值,n、no分别为相应的稀释倍数。上色率=[1-(A×n)/(Ao×no)]×100%渗透性,渗透性分为三级,1级为表面着色,2级为居中,3级为全渗透。耐磨擦色牢度按照GB/T3920-1997中的方法进行测试。测试结果用等级表示,5级最好。耐日晒色牢度按照GB730-1998中的方法进行测试。测试结果用等级表示,5级最好。表1实施1-3植鞣革染色性能测试表数据从上表可看出,实施例1-3的上色率都较高,均达到90%以上,表明本发明所提供的具有龟裂纹的植鞣革蜡染工艺对染料的使用率高。此外,实施例1-3的染色植鞣革,其渗透性、干擦牢度、湿擦牢度和日晒牢度都达到较高的等级,表明实施例1-3的染色植鞣革染色效果好,性能较佳。特别是实施例2,在上色前先进行酸洗,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染料的上染速度,促使染料分布均匀,达到匀染的目的,进而进一步提供了染色植鞣革的性能。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