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轮廓的绒毛切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40567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有轮廓的绒毛切刀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用于簇绒机的绒毛切刀从各种现有技术的实施例获知。例如,文献US 2090021公开了一种具有设在其下侧上的抓指的绒毛切刀,其中切割刃口具有两个梯级。此外,布置在绒毛切刀中的切割刀设置成用于以目标方式切开张紧的圈,以便产生割绒。

此外,文献EP 0 200 810 A1公开了具有硬金属镶嵌物的绒毛切刀,其限定相对于绒毛切刀的下缘向上偏移的切割刃口。存在邻接切割刃口的梯级,直刃口在梯级上延伸至绒毛切刀的自由端。片簧沿抓指的纵向方向可动地布置在绒毛切刀上。通过使片簧向前滑动或使其缩回,切刀可从产生绒圈的一个操作模式切换至产生割绒的另一个操作模式。

在抓爪旁边移动的刀具在大多数情况下用于割绒的生产。这里出现的问题是非对称切割。由绒毛切刀抓住的圈趋于并不精确在其顶点而是略微向侧部切开,因此导致并非完全一致的绒毛高度。为了消除该问题,文献EP 1 953 290 A1建议侧向凹部设在绒毛切刀上。在绒毛切刀的另一侧上,提供了支撑切割刃口的平的硬金属镶嵌物。由于凹部,绒毛切刀在切割刃口处特别窄,以便拾取的圈至少接近其顶点切割。

然而,在圈由特别滑的材料构成时,可产生问题。如果在切割操作之前或期间存在沿切割刃口的纵向方向的移位,则圈可被拉动,且切割可能不是整齐的,或又偏心。

为了防止圈在绒毛切刀上的滑动,文献EP 76783 B1提出了锯齿切割刃口形成在用于割绒的绒毛切刀上。切割刃口的该锯齿形防止了拾取的圈沿绒毛切刀的纵向方向的滑动。

此外,文献US 1 907 292公开了具有齿状切割刃口的绒毛切刀。

另外,文献US 2842080公开了具有用于产生各种绒毛高度的阶梯状切割刃口的绒毛切刀。

在使用特别滑但耐切割的绒线的割绒的生产中,绒线趋于避开到切割刀具前面。因此,在切割操作期间,线可沿切割刃口移位,且最终由于切割刃口上的增大的张力而部分地切割或切穿,同时切割不由刀具整齐地引导。对于容易滑动但同时不容易切割(例如,诸如某些合成物,例如,涤纶线,或用于防污地毯的生产中的涂布的线)的材料,这特别是如此。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也适用于不同材料的绒毛切刀。

该目的利用根据权利要求1的绒毛切刀实现:

根据本发明的绒毛切刀包括在其下侧上设有切割刃口的抓指。该切割刃口邻接具有横向于切割刃口测得的宽度的突起,所述宽度大于沿相同方向测得的切割刃口的宽度。其结果在于,切割刃口可制成得特别窄,在此情况下,可在由绒毛切刀拾取的圈的顶点附近实现对称切割。然而,邻接切割刃口的突起呈现出大于切割刃口的宽度,以便向上移动到那里的线(即使它们在工作过程期间相对于突起拉紧)在无切割刀的动作的情况下不被切开。作为优选,突起不具有与线接触的陡沿。

钩可设在抓指的自由端上。该钩设置成拾取圈,且从簇绒针接管所述圈。钩可为抓指的向下成角度的区段。

通常,绒毛切刀具有两个侧表面,且在一个上窄侧与一个下窄侧之间。为此,侧表面为拾取的圈的侧部沿其滑动的那些表面。下窄侧为背离待制造的簇绒物品的载体材料的侧部。与此相反,上窄侧为面向载体材料的一侧,该侧也称为支持物。方向的这些描述独立于相对于观察者的定向应用。用语"上"大体上是指面向支持物的一侧,"向上"是指朝支持物的方向。用语"下"大体上是指背离支持物的一侧,"向下"是指远离支持物的方向。

侧表面可平行于彼此定向。还有可能使抓指沿其整个长度或在其一部分上朝其自由端成渐缩,以便侧表面相对于彼此成锐角定向。作为优选,除所述凹部和设在一个或两个侧表面上的任何潜在突起之外,侧表面是平的。在抓指的钩上,它们可朝彼此成锐角延伸且/或过渡到圆化区域中。

作为优选,抓指设有凹部,其沉入一个侧表面中,且至少延伸穿过下窄侧。为此,仅一个由陡沿界定的窄表面区域仍为窄侧。该表面区域称为"切割刃口"。在切割刃口与邻接的侧表面之间,形成了陡沿,在陡沿上,圈由相关联的刀具切断。凹部在切割刃口附近。切割刃口在其一端或两端中延伸超过凹部。相反,还有可能的是,凹部在其一端或两端上延伸超过切割刃口。

作为优选,切割刃口构造成直的。然而,如果需要,则其可为波状的或另外有轮廓的。为此,然而,其优选位于抓指的限定切割刃口的陡沿的侧表面也处于的平面中。切割刃口可定向得平行于抓指的上窄侧,或也相对于其成锐角。

切割刃口附近的突起可为从切割刃口升起的梯级,所述梯级布置在抓指的下窄侧上。为此,突起可呈现出该位置处存在的抓指的宽度。为此,宽度将测量为侧表面之间的距离。结果,在此情况下,突起仅向下凸出超过切割刃口,且与侧表面齐平。在其面向钩的一侧上,突起可具有滑动斜表面,以便圈抓取空间形成在钩与滑动斜表面之间。

作为备选或此外,突起还可延伸越过其中一个侧表面或两个侧表面。另外,在此情况下,突起优选布置在切割刃口的面向抓指的自由端的一端上。凹部可延伸到侧向突起中。由此构造的突起防止圈滑出切割刃口,以及所述圈的不整齐的切割或部分切割。

本发明的有利实施例的额外细节为描述或权利要求和附图的主题。附图示出了:

图1为具有指出的圈和相关联的刀具的绒毛切刀的侧视图和原理图;

图2为从底部看的根据图1的绒毛切刀;

图3为根据图1和图2的绒毛切刀的透视图;

图4为从底部看的根据图2的视图中的绒毛切刀的改变的实施例;以及

图5为根据图4的改变的绒毛切刀的透视图。

图1为未另外具体示出的簇绒机的绒毛切刀10的示意图。绒毛切刀10为大量绒毛切刀中的一个,绒毛切刀在簇绒机的下沉物上保持在一起以便以同步方式移动。各个绒毛切刀10设置成拾取簇绒线的圈11、12、13,簇绒线贯穿称为"支持物"的载体材料以便形成绒毛。图1中未示出支持物和相关的绒线针。绒毛切刀10设置成用于割绒的生产。为了实现其,绒毛切刀10与刀具14相关联,刀具14设置成切开拾取的圈11到13。为此,刀具14相对于绒毛切刀10上移和下移(向上和向下),以便以形成具有大致相同长度的侧部的方式将圈13、14在其顶点附近切开。

绒毛切刀10由平的材料制成,且除图1之外在图2中以从底部的视图示出。如从两个图中清楚的那样,绒毛切刀10包括从保持端16延伸至自由端17的抓指15。保持端16设置成用于将绒毛切刀10安装至下沉物。自由端17设置成将圈带离簇绒针。

绒毛切刀10具有两个侧表面18、19,其例如可构造为平侧,且特别地为平表面。侧表面18、19为圈11到圈13的侧部沿其滑动的那些表面。在使用期间,它们基本上定位成相对于支持物成直角,且基本上平行于平刀具14。表面尺寸观点上大致较小的是面对支持物的上窄侧20和背离支持物的下窄侧21。在从抓指15到保持端16的过渡部处,下窄侧21具有梯级,其具有一定尺寸,使得没有圈可移动超过该梯级22至保持端16。梯级22相对于抓指15的纵向方向L基本上成直角延伸。

抓指15在其自由端17过渡成楔形形式,以便能够通过可靠过程拾取圈,诸如圈11。除此之外,如本文所述,侧表面优选在抓指15上以及在保持端16上平行于彼此。然而,还有可能将侧表面相对于彼此以锐角定向在一起(或例如,在梯级22处开始),以便抓指15从其保持端朝其自由端17变细。额外的改型是可能的。例如,侧表面18、19可略微有冠或圆顶。

考虑根据本发明的绒毛切刀10,下窄侧21以特殊方式构造。延伸穿过侧表面19的凹部23朝抓指15的下侧开放,且因此还延伸穿过下窄侧21。相反地,陡沿24形成在侧表面18的下边缘上。邻接陡沿24的侧表面18的区段优选是平的,且形成用于刀具14的刀具滑动表面。刀具滑动表面和陡沿24可设在一件式抓指15的本体上,所述本体例如由钢构成。然而,为了形成陡沿24和滑动表面,抓指也可包括镶嵌物,例如,硬金属镶嵌物。该镶嵌物承坐于形成在侧表面18中的平凹穴中,且通过适合的手段以联锁或材料连结方式装固在其中。其可钎焊、焊接、胶结和/或夹持或额外或补充地紧固至抓指15。此镶嵌物在附图中未示出。在任何情况下,镶嵌物的厚度小于抓指15的厚度,以便允许凹部23的形成。

图2中以交叉影线示出了窄侧21的仅减小的表面,所述表面在下文中称为切割刃口25。切割刃口25在侧表面19的侧部上由凹部23限定,且在侧表面18的侧部上由陡沿24限定。切割刃口25朝保持端16由梯级22限定。切割刃口25朝自由端17优选由沿向下方向从下窄侧21延伸的短鼻形突起26界定。连同其的用语"向下"表示为定向成相对于纵向方向L大致成直角且因此相对于支持物成直角的方向R。方向R平行于侧表面18、19。

突起26通过梯级27与切割刃口25邻接。作为优选,梯级27因此相对于切割刃口25大致成直角定向。梯级27优选在圆化区域中过渡到滑动斜表面28中,其优选比梯级27的表面更长。滑动斜表面28优选相对于纵向方向L成锐角定向。此外,其优选相对于纵向方向L朝切割刃口25成锐角定向。切割刃口25优选平行于纵向方向L定向。滑动斜表面26可限定圈抓取空间30,其中钩29向下延伸作为延伸部,所述钩形成为抓指15的自由端。该圈抓取空间设置成用于收集随后转移到切割空间31中的圈12、13。切割空间31在切割刃口下方由梯级22、27限定。

如可特别地从图2推断出的那样,突起26从一个侧表面18延伸至另一侧表面19。因此,其具有比切割刃口的宽度S大的宽度B。为此,切割刃口的宽度S为凹部23离侧表面18的最小距离,且因此理解为由构造为窄条的切割刃口25呈现的最小宽度。该关系可从图2和图3中推断出。作为优选,切割刃口25的宽度S小于突起26的宽度B的一半。

至此描述的绒毛切刀10操作如下:

在操作期间,绒毛切刀10执行沿纵向方向L的振荡往复移动。该移动可通过额外摆动移动来叠加,在此情况下,从图1清楚的绒毛切刀10向左摆动,以便通过簇绒针拾取贯穿支持物的圈,且在针缩回时如圈11那样保持其。在簇绒过程期间间断地向右移动的支持物带上对应的圈,直到它们(如圈12、13)穿过滑动斜表面28且停靠在切割刃口25上。有节奏地向上和向下移动的刀具14在此位置处利用其切割刃口32切开它们。

圈11、12、13优选由高度可滑动(例如,抗粘合涂布)的材料构成,其在此情况下提供了高切割阻力,例如,在涤纶的情况下。然而,本发明的绒毛切刀也适用于无问题的纱线,诸如羊毛、棉或其它天然纤维或合成纤维。

当切割刃口32作用于圈12、13上时,它们不能离开切割空间31。梯级27有效防止圈12、13滑动且以任何其它方式伸长或拉动。同时,梯级27(由于其大的宽度B)提供了用于圈12、13的下U形区段的平坦接触表面,以便它们(即使它们相对于梯级27牢固地压制)并非部分切割或部分撕裂。即使梯级27以极小的曲率半径过渡到侧表面18、19中,这也不会发生。然而,如果需要,从梯级27到侧表面18、19的过渡也可为圆化的。

突起26不一定布置在下窄侧21上。作为备选或此外,其可布置在两个侧表面18、19中的一个上或两个侧表面上。图4和图5作为示例示出了一个实施例,其中突起26布置在窄侧21上,且额外地占据侧向侧19的一部分。上文关于图1至图3给出的描述因此适用。此外,指出了突起26(在其设在侧表面19的程度上)可具有面向凹部23的梯级表面33,所述梯级表面可能具有凹部23。后一措施可用于保持切割刃口25直至梯级27相对窄,以便在切割圈12、13时使圈的侧部具有尽可能相同的长度。梯级表面33优选在圆化部分中过渡到滑动表面34中,其相对于另一侧表面19成锐角。滑动表面34的长度可对应于滑动斜表面28的长度,或如图5中所示,以不同方式限定。梯级表面33可相对于侧表面19成直角定向,或根据图4,还相对于其成另一角度(例如,斜角)定向。

如果突起26设在侧表面18和/或19上,则不需要将此突起同时设在窄侧21上。在此情况下,宽度B从侧表面18向上到侧向突起26的沿侧向凸出最远的点测得。在任何情况下,该宽度大于宽度S,优选为宽度S的至少两倍,且甚至更优选为宽度S的至少三倍。这还适用于其中突起26占据窄侧21和侧表面19的一部分的实施例。

然而,根据其中一个图的实施例是优选的。指出了有可能在窄侧21上以及在侧表面18和/或侧表面19上提供两个或若干此突起,而不是一个单独的突起28,该突起例如以梯级方式沿纵向方向布置,以便在簇绒抓爪和支持物的移动期间分别防止拾取的圈滑回。然而,在切割是由钝的非切割梯级27或梯级表面33执行时,防止圈12、13的避开或滑离是必需的。

根据本发明的绒毛切刀10允许了使用例如具有用于形成接触起来柔软的防污表面的减小摩擦的涂层的材料生产簇绒产品。此材料已知在割绒的生产中有问题,且有时产生不规则的绒毛高度。在其窄切割刃口25附近,根据本发明的绒毛切刀10设有相对较宽的梯级27或33,其防止圈滑移,而不切入所述圈。

参考标号列表:

10 绒毛切刀

11,12,13 圈

14 刀具

15 抓指

16 保持端

17 自由端

18,19 侧表面

20 上窄侧

21 下窄侧

22 梯级

L 纵向方向

23 凹部

24 陡沿

25 切割刃口

26 突起

R "向下"方向

27 梯级

28 滑动斜表面

29 钩

30 圈抓取空间

B 突起26的宽度

S 切割刃口25的宽度

31 切割空间

32 刀具14的切割刃口

33 梯级表面

34 滑动表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