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形针织机及其针织用具控制装置及编织方法以及组合件与流程

文档序号:12100372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圆形针织机及其针织用具控制装置及编织方法以及组合件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在圆形针织机中通过电磁的方式控制沉降片等针织用具的动作来编织毛圈提花组织的针织用具控制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提花织物的编织方法。



背景技术:

日本特开平9-21042涉及的“圆形针织机的针织用具控制装置”中记载了对沉降片进行毛圈选择与非毛圈选择来编织凹凸的提花毛圈织物的方法。

另外,日本特开平9-41247涉及的“圆形针织机的毛圈提花装置”中记载了通过具备多个沉降片三角、促动器、多个推片三角的控制装置来控制毛圈沉降片与毛圈推片的方法,所述毛圈沉降片与毛圈推片滑动自如地配置于在织针针筒的上部外周配置的沉降片针床的水平槽。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2104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9-41247号公报

日本特开平9-21042的“圆形针织机中的针织用具控制装置”是以能够移动的方式安装有针织用具的圆形针织机中的提花织物的控制装置,其中,该圆形针织机中的针织用具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与所述针织用具安装在同一槽中而控制针织用具的摆动片母材;被所述摆动片母材支承为摆动自如的至少一个摆动片;与所述摆动片的两端分别对应的至少一对吸附构件;使所述摆动片上升的至少一个摆动片上升三角;控制所述针织用具的控制三角;以及控制摆动片母材的中间三角。典型的针织用具安装在固接于旋转针筒的上部的沉降片针盘的沉降片槽中,该针织用具是通过能够独立地进行动作控制的控制机构控制的沉降片。优选在摆动片母材上设置至少一个片踵。另外,优选设置中间构件与中间构件上升三角,该中间构件具有能够在摆动片母材与沉降片之间独立移动的至少一个片踵,该中间构件上升三角使所述中间构件上升,通过中间构件上升三角使中间构件前进,中间构件使沉降片的移动量增大。为了像这样增大沉降片的移动量需要设置中间构件上升三角,因此需要增加部件件数。另外,沉降片变得选择从后退位置向前进位置移动从而沉降片的移动距离变长,由此需要圆周方向上的空间,从而无法增加供给路数。

另外,在日本特开平9-41247号公报的“圆形针织机的毛圈提花装置”中,虽然记载了通过具备多个沉降片三角、促动器、多个推片三角的控制装置来控制毛圈沉降片与毛圈推片,该毛圈沉降片与毛圈推片滑动自如地配置于在织针针筒的上部外周配置的沉降片针床的沿径向延伸的水平槽内,但只记载了通过毛圈推片向圆形针织机的中心方向压出毛圈沉降片的控制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是一种圆形针织机中的针织用具控制装置,其是以能够移动的方式安装有针织用具的圆形针织机中的提花织物的控制装置,所述圆形针织机中的针织用具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与针织用具安装在同一槽中而控制针织用具的摆动片母材;被所述摆动片母材支承为摆动自如的至少一个摆动片;分别与所述摆动片的两端对应的至少一对吸附构件;使所述摆动片后退的至少一个摆动片后退三角;控制所述针织用具的控制三角;以及控制摆动片母材的中间三角(技术方案1)。

所述摆动片后退三角具有下降倾斜的后退侧面,所述后退侧面能够与位于所述摆动片的端部的第一倾斜侧面部卡合(技术方案2)。

典型的针织用具安装于在旋转针筒的上部固接的沉降片针盘的沉降片槽中,所述针织用具是通过能够独立地进行动作控制的控制机构控制的沉降片(技术方案3)。

优选的是,所述沉降片的后端部具有第一卡合部,所述摆动片母材的前端部具有第二卡合部,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二卡合部具有游隙地卡合,且能够相互使另一方前进及后退(技术方案4)。

优选的是,在沉降片的后端部设有朝下的凸部。该朝下的凸部与在摆动片母材的前端部的朝上的凹部在滑动方向上具有游隙地卡合。与沉降片的朝下的凸部相邻地设有朝下的凹部。该朝下的凹部与摆动片母材的前端部的朝上的凸部在滑动方向上具有游隙地卡合。即,沉降片与摆动片母材的各自的凸部具有游隙地卡合于摆动片母材与沉降片的各自的凹部中(技术方案5)。

优选的是,在一个循环的花纹的编织完成时,通过沉降片控制三角使所述沉降片向前进位置移动且使所述摆动片母材维持前进位置(技术方案6)。

本发明还包含一种圆形针织机,其具备技术方案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提花织物的控制装置(技术方案7)。

本发明还包含摆动片母材与沉降片的组合件。所述沉降片具有设于后端部的第一卡合部,所述摆动片母材具有:设于前端部的第二卡合部;被支承为摆动自如的至少一个摆动片;设于所述摆动片的两端的至少一对被吸附部,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二卡合部相互具有游隙地卡合(技术方案8)。

优选的是,所述沉降片包括:设于后端部的朝下的凸部;以及与该朝下的凸部相邻地设置的朝下的凹部。所述摆动片母材具有:设于前端部的朝上的凹部;与该朝上的凹部相邻地设置的朝上的凸部;被支承为摆动自如的至少摆动片;以及设于所述摆动片的两端的至少一对吸附构件。所述朝下的凸部与所述朝上的凹部在滑动方向上具有游隙地卡合,所述朝下的凹部与所述朝上的凸部在滑动方向上具有游隙地卡合(技术方案9)。

本发明还包括一种提花织物的编织方法,其是使用至少两个供给路来实施的、利用技术方案7所述的圆形针织机的提花织物的编织方法。该提花织物的编织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如下的工序,即,在第一供给路,对全部的针筒针进行成圈选针、或者成圈或集圈选针而供给地线,在所述针筒针通过三角下降至即将脱圈的位置后,移动至接下来的第二供给路的工序;以及此时,沉降片向圆形针织机的中心方向压出,地线在沉降片腹部上位于所述针筒针的针钩内,然后,在第二供给路的前方,使所述沉降片从圆形针织机的中心朝向外侧方向后退,在沉降片腹部上的位置保持地线的工序,并且,所述提花织物的编织方法还包括如下的工序,即,在第二供给路中,使所述针筒针根据所需的花纹进行成圈选针或浮线选针而供给毛圈线,所述沉降片根据所需的花纹进行毛圈选择或非毛圈选择的工序(技术方案10)。

另外,本发明包括一种提花织物的编织方法,其是使用至少一个供给路来实施的、利用技术方案7所述的圆形针织机的提花织物的编织方法。该提花织物的编织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如下的工序,即,在第一供给路中,对全部的针筒针进行成圈选针后,随着下降而捕捉地线的工序;然后,进行了网眼选择的沉降片不被后退地移动,地线横跨于沉降片鼻部上的工序;所述针筒针通过弯纱三角而下降至脱圈点,使地线横跨于沉降片鼻部上而形成较大的线圈的工序;进行了非网眼选择的所述沉降片在被后退的同时移动,随着所述针筒针的下降而维持地线横跨于沉降片腹部上的状态,所述针筒针通过弯纱三角而进一步下降至脱圈点,地线横跨于沉降片腹部上而形成通常大小的线圈的工序(技术方案11)。

优选的是,在所述第一供给路中,当所述针筒针从成圈位置向集圈位置下降时,通过位于前进位置的所述沉降片的沉降片喉部使暂时从针舌脱离了的旧线圈绕入针舌的背侧而维持成圈状态(技术方案12)。

发明效果

在所述日本特开平9-21042号公报的“圆形针织机中的针织用具控制装置”中,在沉降片与摆动片母材之间设置中间构件,通过中间构件上升三角使该中间构件前进。为了像这样增大沉降片的移动量需要设置中间构件上升三角,然而在本申请发明中,在通过进行选针的吸附构件以前,使沉降片移动至沉降片的后退位置与前进位置的大致中间的中间位置,进行使沉降片维持该位置或者从该中间位置后退的选择,从而可以以较小的沉降片的前后的移动距离完成操作,由此能够削减圆周方向上的空间,能够增加供给路数,进而提高织物的产量。并且,能够削减与中间构件相关联的部件数,能够缩短沉降片针盘在径向上的长度,可以促进设备整体的小型化。

另外,作为其他的效果,本发明还能够防止被称为所谓的“花针”(参照图12)的选针错误的发生。“花针”是指在被成圈选针了的针下降时暂时从针舌脱离了的旧线圈随着下降而再次挂在针舌上,原本应当成圈的线圈成为集圈的现象。沉降片的通常的作用之一是,通过沉降片喉部按压当针下降时从针舌脱离了的旧线圈,使旧线圈绕入针舌的背侧而成圈。所述日本特开平9-21042号公报的“圆形针织机中的针织用具控制装置”中无法将沉降片配置在该位置。为了避免“花针”,不得不在经过沉降片选择部而使旧线圈绕入针舌的背侧后使针下降,从而也需要由此而产生的空间,导致妨碍了供给路数的增加。在本申请的实施例1的第一供给路及实施例2的第一供给路,当针从成圈位置(参照图1的X-X剖面:图11(a))向集圈位置(参照图1的Y-Y剖面:图11(b))下降时暂时从针舌脱离了的旧线圈通过位于前进位置的沉降片的沉降片喉部而绕入针舌的背侧从而维持成圈状态,构成了能够防止“花针”的机构。

在本申请发明中,若对沉降片进行毛圈选择,则沉降片会以大致沿着圆周方向的方式运动,从而不会发生像以往那样沉降片不断地沿前后方向运动的现象。根据所需的提花花纹,有时会减少所使用的供给路数地进行编织,若在该减少了的供给路对沉降片进行毛圈选择,沉降片不进行多余的运动,因此避免了也会对织物造成不良影响,另外,也能够降低沉降片磨耗。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本发明的毛圈提花编织的实施例1的三角、针、沉降片、摆动片、摆动片母材的排列图。

图2是示出了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图1的A-A剖面内的沉降片控制过程的剖视图。

图3是示出了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图1的B-B剖面内的沉降片控制过程的剖视图。

图4是示出了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图1的B-B剖面内的沉降片控制过程的剖视图。

图5是示出了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图1的C-C剖面内的沉降片控制过程的非毛圈选择的剖视图。

图6是示出了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图1的C-C剖面内的沉降片控制过程的非毛圈选择的剖视图。

图7是示出了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图1的D-D剖面内的沉降片控制过程的剖视图。

图8是示出了本发明的网眼提花编织的实施例2的三角、针、沉降片、摆动片、摆动片母材的排列图。

图9是示出了可通过本发明的实施例1编织的毛圈提花针织的组织图。

图10是示出了可通过本发明的实施例2编织的网眼提花针织的组织图。

图11(a)是图1的X-X剖面,(b)是图1的Y-Y剖面。

图12是示出了针筒针与沉降片所处的“花针”状态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针筒针

1a 针舌

2 沉降片

2a 沉降片的片踵

2b 沉降片鼻部

2d、2e 沉降片纵缘部

2f 沉降片腹部

2g 沉降片的朝下的凸部

2h 沉降片的朝下的凹部

2i 沉降片喉

4 摆动片母材

4a 摆动片母材的片踵

4e 凹坑

4g 摆动片母材的朝上的凸部

4h 摆动片母材的朝上的凹部

5 摆动片

5a 第一被吸附部

5b 第二被吸附部

5c 第一倾斜侧面部

5d 第二倾斜侧面部

5e 圆形突起部

5f 洼坑

61 第一喂纱器

62 第二喂纱器

7 第一沉降片控制三角

7a、7b 侧端部

8 第二沉降片控制三角

8a、8b 侧端部

91、92 中间三角

10 摆动片后退三角

10a 摆动片后退三角的后退侧面

10b 摆动片后退三角的最下部

11 内防护三角

12 外防护三角

13 吸附构件

13a 第一吸附部

13b 第二吸附部

14 摆动片扶平三角

17b 较大的线圈

17s 通常的大小的线圈

F1 第一供给路

F2 第二供给路

GY 地线

PY 毛圈线

SL 沉降弧

NL 针编弧

OL 旧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使用具备对沉降片进行电磁控制的装置的圆形针织机实施本发明的设定而获得以下的实施例的针织用具控制装置。

【实施例1】

基于图1的针筒针1及沉降片2的动作线图及沉降片2、摆动片5、摆动片母材4的三角排列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毛圈提花编织方法进行说明。

如图1、2所示,在圆形针织机的旋转针筒15的上部固接有沉降片针盘16,在沉降片针盘16的上部沿径向设有沉降片槽,沉降片槽中插入有沉降片2、摆动片母材4、摆动片5。在第一供给路F1的沉降片2的上部设有将毛圈编织中的地线GY向针筒针1供给的第一喂纱器61。在第二供给路F2的沉降片2的上部设有将毛圈编织中的毛圈线PY向针筒针1供给的第二喂纱器62。

与所述沉降片针盘16对应地没有沉降片帽17,在沉降片帽17上安装有第一沉降片控制三角7、第二沉降片控制三角8,通过第一沉降片控制三角7、第二沉降片控制三角8的作用使得沉降片2沿径向滑动。沉降片2的纵缘部2d、2e被沉降片控制三角的侧端部7a、7b、8a、8b夹持,并且沉降片2的片踵2a通过由第一沉降片控制三角7、第二沉降片控制三角8形成的三角轨道T1及三角轨道T2来控制沉降片2。在沉降片2的后端设有朝下的凸部2g。朝下的凸部2g与摆动片母材4的前端的朝上的凹部4h在滑动方向上具有游隙地卡合。并且,与沉降片2的朝下的凸部2g相邻地设有朝下的凹部2h。朝下的凹部2h与摆动片母材4的前端的朝上的凸部4g在滑动方向上具有游隙地卡合。即,沉降片2与摆动片母材4的各自的凸部2g、4g具有游隙地卡合在摆动片母材4与沉降片2的各自的凹部4h、2h中。沉降片与摆动片母材以在沉降片与摆动片母材之间具有游隙的方式卡合,因此在需要卡合的部位以外的位置,沉降片与摆动片母材不会受到相互的重量的影响,而可以通过三角独立地运动。因此,与不存在游隙而地卡合的情况相比,可以减轻这些构件的磨耗与损伤。

其中,沉降片及摆动片母材的卡合部位的凹凸形状及其方向不限定于此,只要是沉降片及摆动片母材能够相互使另一方前进及后退的形状即可,而不限定于上述的记载。

摆动片母材4沿沉降片2的外侧方向插入沉降片槽中。在摆动片母材4的内侧的上部设有至少一个片踵4a。在所述第一沉降片控制三角7、第二沉降片控制三角8的外周方向上的沉降片帽上安装有中间三角91、92。通过由中间三角91、92形成的三角轨道T3控制摆动片母材4的片踵4a。在摆动片母材4的外侧的上部设有半圆状的凹坑4e,以被该凹坑4e枢轴支承的方式在摆动片5的下部设有突出的圆形突起部5e。摆动片5的两端部以圆形突起部5e为中心左右对称,在摆动片5的两端部设有第一倾斜侧面部5c与第二倾斜侧面部5d,而且在两端上表面设有第一被吸附部5a与第二被吸附部5b,两个被吸附部之间设有洼坑5f。

第一吸附部13a与第二吸附部13b与所述摆动片5的第一被吸附部5a和第二被吸附部5b对置地设于沉降片帽17的针织用具控制部。根据基于预先设定的规定的花纹信息而从控制器输出的信号,这些吸附构件13选择性地吸附摆动片5的被吸附部5a、5b。吸附构件13优选使用控制电磁铁。

在所述中间三角91、92的外轴方向上的沉降片帽上安装有摆动片后退三角10及内防护三角11。并且,在摆动片后退三角10及内防护三角11的外周方向的沉降片帽上隔着空间地安装有外防护三角12。

通过由所述摆动片后退三角10及所述内防护三角11与外防护三角12构成的空间形成了三角轨道T4,摆动片5通过三角轨道T4而被控制。

接下来,基于图1对针织用具控制部中沉降片2、摆动片母材4、摆动片5被控制的状态进行说明。

在第一供给路F1,对全部的针筒针1进行成圈选针,将旧线圈OL从针舌1a去除。(参照图11(a))其后,针筒针1下降至集圈位置,同时通过沉降片喉2i向圆形针织机的中心方向持续按压旧线圈OL,因此旧线圈OL会绕入针舌1a的背侧。(参照图11(b))接下来,向针筒针1供给地线GY,在针筒针1通过三角下降至即将脱圈的位置后,移动至接下来的第二供给路F2。此时,沉降片2向圆形针织机的中心方向压出,地线GY在沉降片腹部2f上位于针筒针1的针钩内。其后在第二供给路F2的前方,沉降片2被从圆形针织机的中心朝向外侧方向后退,在沉降片腹部2f上的位置保持地线GY。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供给路F1,不局限于对全部的针筒针1进行成圈选针,也可以进行成圈或者集圈选针,由此能够编织集圈网眼组织等。

在第二供给路F2,针筒针1根据所需的花纹进行成圈选针N1k或浮线选针N1w而供给毛圈线PY,沉降片2根据所需的花纹进行毛圈选择T2p或非毛圈选择T2n。在图1的第二供给路F2中,针筒针1的动作线的实线表示成圈选针N1k,虚线表示浮线选针N1w。另外,沉降片2的动作线的虚线表示毛圈选择T2p,实线表示非毛圈选择T2n。并且,摆动片母材4的动作线的虚线表示毛圈选择T3p,实线表示非毛圈选择T3n。

接下来,基于剖视图对第二供给路F2的针织用具电磁控制部中的沉降片2、摆动片母材4、摆动片5被控制的状态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1)在图2的A-A剖面中,沉降片2通过第二沉降片控制三角8前进至毛圈选择的位置。然后沉降片2、摆动片母材4、摆动片5移动至B-B剖面。需要说明的是,在摆动片5进入吸附部以前,通过摆动片扶平三角14的倾斜面使处于摆动自如的状态的摆动片5成为水平,其后摆动片5移动至吸附构件13的下表面。

(2)-1在图3的B-B剖面中,不使沉降片2后退时(毛圈选择时),从控制器向第二吸附部13b发送信号,使该第二吸附部13b吸附与第二吸附部13b对应的摆动片5的第二被吸附部5b。摆动片5的第一被吸附部5a通过摆动片后退三角10的下表面,沉降片2以维持毛圈选择的位置的状态移动。

(2)-2在图4的B-B剖面中,使沉降片2后退时(非毛圈选择时)从控制器向第一吸附部13a发送信号,使第一吸附部13a吸附与第一吸附部13a对应的摆动片5的第一被吸附部5a。摆动片5的第一倾斜侧面部5c与摆动片后退三角10的后退侧面10a卡合,摆动片5与摆动片母材4一起后退,与之相伴,摆动片母材4的前端部的朝上的凸部4g与沉降片2的后端部的朝下的凸部2g的卡合使得沉降片2也后退。其后沉降片2、摆动片母材4、摆动片5移动至C-C剖面。

(3)-1在图5的C-C剖面中,不使沉降片2后退时(毛圈选择时)与B-B剖面的状态相同,摆动片5的第一被吸附部5a通过摆动片后退三角10的下表面,沉降片2以维持毛圈选择的位置的状态移动。

(3)-2在图6的C-C剖面中,使沉降片2后退时(非毛圈选择时),摆动片5的第一倾斜侧面部5c与摆动片后退三角10的后退侧面10a卡合,摆动片5与摆动片母材4一起后退至摆动片后退三角10的最下部10b,与之相伴,摆动片母材4的前端部的朝上的凸部4g与沉降片2的后端部的朝下的凸部2g的卡合使得沉降片2后退,毛圈线PY不会横跨沉降片鼻部2b从而不会形成毛圈线圈PL。

(4)在图7的D-D剖面中,全部的沉降片2通过第二沉降片控制三角8前进至织针的旧线圈脱圈的位置,与之相伴,沉降片2的后端部的朝下的凸部2g与摆动片母材的前端部的朝上的凸部4g的卡合使得摆动片母材4也与沉降片2一起前进。

以下,重复第一供给路F1与第二供给路F2,由一个横列形成一个循环的毛圈提花花纹的织物。在一个循环的花纹的编织完成时,通过沉降片控制三角使沉降片向前进位置移动且使所述摆动片母材维持前进位置。

如图9所示,沉降片被毛圈选择了的情况下会形成毛圈线圈PL与地线圈GL。另一方面,沉降片被非毛圈选择了的情况下会由地线GY与毛圈线PY形成两层的线圈。需要说明的是,用针编弧NL表示通过针形成的线圈,用沉降弧SL表示通过沉降片形成的线圈。

【实施例2】

基于图8的针筒针及沉降片的动作线图及沉降片2、摆动片5、摆动片母材4的三角排列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网眼提花编织方法进行说明。

在图8的第一供给路F1中,针筒针的动作线N11表示成圈选针。另外,沉降片2的动作线的实线表示非网眼选择T22n,虚线表示网眼选择T22m。在第一供给路F1中,沉降片根据所需的花纹而进行了网眼选择或者非网眼选择。

即,在第一供给路F1中,对全部的针筒针进行成圈选针后,随着下降而捕捉地线GY,其后进行了网眼选择T22m的沉降片2不被后退地移动,地线GY横跨于沉降片鼻部2b上。针筒针通过弯纱三角而下降至脱圈点,地线GY横跨于沉降片鼻部2b上而形成较大的线圈17b。另一方面,进行了非网眼选择T22n的沉降片2在被后退的同时移动,随着针筒针的下降而维持地线GY横跨于沉降片腹部2f上的状态,针筒针通过弯纱三角而进一步下降至脱圈点,地线GY横跨于沉降片腹部2f上而形成通常大小的线圈17s。

以下,重复第一供给路,而由一个横列构成一个循环的花纹。在一个循环的花纹的编织完成时,通过沉降片控制三角使所述沉降片移动至前进位置且使所述摆动片母材维持前进位置。

图10示出了通过第一供给路形成的线圈且比通常大的线圈17b与通常大小的线圈17s。进行了网眼选择的部位的沉降弧SL变大,而形成比通常大的线圈17b,进行了非网眼选择的部位的沉降弧SL未变大,而形成通常大小的线圈17s。

由此由较大的线圈17b与通常大小的线圈17s的组合形成了由一条线构成的网眼提花织物。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组合第一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地进行编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