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天然植物染料对涤棉混纺织物的一浴法染色工艺。
背景技术:
天然纤维都含有杂质,在纺织加工过程中又加入了各浆料、油剂和沾染的污物等,这些杂质的存在,既妨碍染整加工的顺利进行,也影响织物的服用性能。练漂的目的是应用化学和物理机械作用,除去织物上的杂质,使织物洁白、柔软,具有良好的渗透性能,以满足服用要求,并为染色、印花、整理提供合格的半制品。一般需要对棉纤维进行烧毛、退浆、煮练、漂白、丝光处理。
煮练:棉纤维生长时,有天然杂质(果胶质、蜡状物质、含氮物质等)一起伴生。涤棉混纺织物经退浆后,大部分浆料及部分天然杂质已被去除,但还有少量的浆料以及大部分天然杂质还残留在织物上。这些杂质的存在,使绵织布的布面较黄,渗透性差。同时,由于有棉籽壳的存在,大大影响了棉布的外观质量。故需要将织物在高温的浓碱液中进行较长时间的煮练,以去除残留杂质。煮练是利用烧碱和其他煮练助剂与果胶质、蜡状物质、含氮物质、棉籽壳发生化学降解反应或乳化作用、膨化作用等,经水洗后使杂质从织物上退除。
漂白:涤棉混纺织物经煮练后,由于纤维上还有天然色素存在,其外观不够洁白,用以染色或印花,会影响色泽的鲜艳度。漂白的目的就在于去除色素,赋于织物必要的和稳定的白度,而纤维本身则不受显著的损伤。涤棉混纺织物常用的漂白方法有次氮酸钠法、双氧水法和亚氯酸钠法。次氯酸钠漂白的漂液PH值为10左右,在常温下进行,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但对织物强度损伤大,白度较低。双氧水漂白的漂液PH值为10,在高温下进行漂白,漂白织物白度高而稳定,手感好,还能去除浆料及天然杂质。缺点是对设备要求高,成本较高。在适当条件下,与烧碱联合,能使退浆、煮练、漂白一次完成。亚氯酸钠漂白的漂液PH值为4~4.5,在高温下进行,具有白度好,对纤维损伤小的优点,但漂白时易产生有毒气体,污染环境,腐蚀设备,设备需要特殊的金属材料制成,故在应用上受到一定限制。次氯酸钠和亚氯酸钠漂白后都要进行脱氯,以防织物在存在过程中因残氯存在而受损。
本发明采用一浴法对涤棉混纺织物进行处理,减少废水排放量,降低能源消耗,符合国家对纺织行业的节能降耗、降低废水、废气排放量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天然植物染料对涤棉混纺织物的一浴法染色工艺。
一种天然植物染料对涤棉混纺织物的一浴法染色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将涤棉混纺织物进行零下40℃以下的冷冻处理,处理时间为3-5h,然后进行真空复温将涤棉混纺织物恢复到常温,真空复温时间控制在1-1.5h;
B、将复温的涤棉混纺织物投入一浴法处理液中,浴比为1:(10-20),再以2-3℃/min的速度升温至100℃并保温25-35min;
C、保温结束后将织物取出,再经过硅酸钠溶液冲洗、皂洗、水洗、烘干,即可。
优选的,所述的步骤A中,真空复温过程中,真空度控制在-0.2MPa。
优选的,所述的步骤B的一浴法处理液,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
天然植物染料 2-8%
表面活性剂 2-4%
双氧水 0.5-1%
纯碱 1-2%
EDTA 0.5-1%
碱性蛋白酶 1-2%
碱性果胶酶 2-3%
碱性木聚糖酶 0.5-1.2%
促染剂 2-4%
水 余量。
优选的,所述的碱性蛋白酶经过稀释后的酶活为80-150IU/ml,碱性果胶酶经过稀释后的酶活为250-350IU/ml,碱性木聚糖酶经过稀释后的酶活为50-80IU/ml。
优选的,所述的促染剂为尿素。
优选的,所述的步骤B的一浴法处理液,添加酶和染料并调节原料的比例后可以重复使用。
优选的,所述的步骤C中,硅酸钠溶液中,含有2-5%的硅酸钠、0.3-0.6%的明胶和0.1-0.2%的分散剂。
优选的,所述的分散剂为Silok®7118W。
本方案相比于传统方案的有益之处在于:
1、本发明采用一浴法处理工艺,将煮练、漂白、染色一次完成,缩短了工艺流程,减少废水排放量,降低能源消耗,符合国家对纺织行业的节能降耗、降低废水、废气排放量的要求;
2、先将涤棉混纺织物进行低温处理,然后采用一浴法处理工艺,可以提升处理效果,从而降低双氧水和纯碱的加入量,缩短处理时间。
3、整个染色过程中不使用有机溶剂,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性小;
4、可以将一浴法处理液重复使用,可降低废水排放量;
5、相比于纯棉织物,需要在一浴化处理液中添加促染剂并在后续硅酸钠溶液中添加明胶,从而提高上染率、降低色差,并提高固色效果。
6、在一浴法处理后再经过硅酸钠溶液固色以后,固色效果非常好,上染率可以达到90%以上,固色率也可以达到90%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天然植物染料对涤棉混纺织物的一浴法染色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将涤棉混纺织物进行零下50℃的冷冻处理,处理时间为3.5h,然后在-0.2MPa真空度下进行真空复温将涤棉混纺织物恢复到常温,真空复温时间控制在1.2h;
B、将复温的涤棉混纺织物投入一浴法处理液中,浴比为1:15,再以2.5℃/min的速度升温至100℃并保温30min;
C、保温结束后将织物取出,再经过硅酸钠溶液冲洗3min、皂洗、水洗、烘干,即可。
所述的步骤B的一浴法处理液,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
天然植物染料 5%
十二烷基磺酸钠 3%
双氧水 0.8%
纯碱 1.5%
EDTA 0.8%
碱性蛋白酶 1.5%
碱性果胶酶 2.5%
碱性木聚糖酶 0.8%
尿素 3%
水 余量。
所述的碱性蛋白酶经过稀释后的酶活为120IU/ml,碱性果胶酶经过稀释后的酶活为310IU/ml,碱性木聚糖酶经过稀释后的酶活为75IU/ml。
所述的步骤C中,硅酸钠溶液中,含有3.5%的硅酸钠、0.5%的明胶和0.15%的分散剂Silok®7118W。
经检测,染料上染率为92.8%,固色率为92.7%。
实施例2:
一种天然植物染料对涤棉混纺织物的一浴法染色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将涤棉混纺织物进行零下45℃的冷冻处理,处理时间为5h,然后在-0.2MPa真空度下进行真空复温将涤棉混纺织物恢复到常温,真空复温时间控制在1h;
B、将复温的涤棉混纺织物投入一浴法处理液中,浴比为1:20,再以2℃/min的速度升温至100℃并保温30min;
C、保温结束后将织物取出,再经过硅酸钠溶液冲洗2min、皂洗、水洗、烘干,即可。
所述的步骤B的一浴法处理液,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
天然植物染料 2%
表面活性剂 4%
双氧水 0.5%
纯碱 2%
EDTA 0.5%
碱性蛋白酶 2%
碱性果胶酶 2%
碱性木聚糖酶 1.2%
尿素 4%
水 余量。
所述的碱性蛋白酶经过稀释后的酶活为80IU/ml,碱性果胶酶经过稀释后的酶活为350IU/ml,碱性木聚糖酶经过稀释后的酶活为50IU/ml。
所述的步骤C中,硅酸钠溶液中,含有5%的硅酸钠、0.3%的明胶和0.1%的分散剂Silok®7118W。
经检测,染料上染率为91.8%,固色率为92.5%。
实施例3:
一种天然植物染料对涤棉混纺织物的一浴法染色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将涤棉混纺织物进行零下60℃的冷冻处理,处理时间为3h,然后在-0.2MPa真空度下进行真空复温将涤棉混纺织物恢复到常温,真空复温时间控制在1.5h;
B、将复温的涤棉混纺织物投入一浴法处理液中,浴比为1:10,再以3℃/min的速度升温至100℃并保温20min;
C、保温结束后将织物取出,再经过硅酸钠溶液冲洗3.5min、皂洗、水洗、烘干,即可。
所述的步骤B的一浴法处理液,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
天然植物染料 8%
表面活性剂 2%
双氧水 1%
纯碱 1%
EDTA 1%
碱性蛋白酶 1%
碱性果胶酶 3%
碱性木聚糖酶 0.5%
尿素 2%
水 余量。
所述的碱性蛋白酶经过稀释后的酶活为150IU/ml,碱性果胶酶经过稀释后的酶活为250IU/ml,碱性木聚糖酶经过稀释后的酶活为80IU/ml。
所述的步骤C中,硅酸钠溶液中,含有2%的硅酸钠、0.6%的明胶和0.2%的分散剂Silok®7118W。
经检测,染料上染率为91.7%,固色率为92.2%。
对比实施例1
将实施例1中的步骤C中的硅酸钠溶液冲洗步骤去除,其余制备条件不变。
经检测,固色率为63.6%。
对比实施例2
将实施例1中的步骤C中,将硅酸钠溶液中的分散剂Silok®7118W去除,其余制备条件不变。
经检测,固色率为82.5%。
对比实施例3
将实施例1中的步骤C中,将硅酸钠溶液中的明胶去除,其余制备条件不变。
经检测,固色率为72.5%。
对比实施例4
将实施例1中的步骤B中,将一浴化处理溶液中的尿素去除,其余制备条件不变。
经检测,染色率为77.6%,且织物有较为明显的色差。
此检测数据只针对上述检测样品。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