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布料的染色装置及染色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580532发布日期:2018-10-02 17:47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布料的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布料的染色装置及染色方法。



背景技术:

布料在生产加工完后需要通过染色设备染上各种颜色。传统的布料染色需要操作人员事先通过清洗设备将布料进行清洗,而后将布料通过烘干设备烘干后转移到染色设备进行染色,操作相当复杂,工人的劳动强度大,且染色效率相当低下。与此同时,传统的布料染色设备只能对布料进行单面染色,染色的过程中布料容易发生由于布料某些部位的褶皱重叠造成染色不到位,染色效果较差,且染色后容易发生晕染和染色深浅不一的现象,染色时间很难持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布料的染色装置机染色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布料的染色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清洗机构、压平机构、染色机构和收料机构,清洗机构包括清洗座以及架设于清洗座上的清洗滚筒,清洗滚筒的下侧设有清洗槽,清洗槽内设有清洗液,清洗滚筒的底端伸入清洗液中,清洗座的右端设有第一布料传送滚轮;压平机构包括压平底座以及设于压平底座上的烘干组件、第一压平辊和第二压平辊,第一压平辊和第二压平辊相对平行设置,烘干组件包括烘干风口,烘干风口对准第一压平辊和第二压平辊的中间位置,第一压平辊和第二压平辊两侧的压平底座上分别设有第二布料传送滚轮和第三布料传送滚轮;染色机构包括染色底座、染色架、上染色滚筒组、上压料组件、下染色滚筒组和下压料组件,染色架通过立柱设于染色底座上,上染色滚筒组和上压料组件设于染色架上,上染色滚筒组包括依次水平设置的第一上滚筒、第二上滚筒和第三上滚筒,上压料组件包括上压料传送带以及设于上压料传送带的内侧且用于带动上压料传送带转动的第一上滚轮、第二上滚轮、第三上滚轮、第四上滚轮和第五上滚轮,第一上滚轮设于第一上滚筒的左下侧,第二上滚轮设于第二上滚筒的左下侧,第三上滚轮设于第三上滚筒的左下侧,第四上滚轮设于第三上滚筒的右侧,第五上滚轮设于上染色滚筒组的上侧,染色架上还设有用于调节上压料传送带松紧度的上松紧度调节件;下染色滚筒组和下压料组件设于染色底座上,包括依次水平设置的第一下滚筒、第二下滚筒和第三下滚筒,下压料组件包括下压料传送带以及设于下压料传送带的内侧且用于带动下压料传送带转动的第一下滚轮、第二下滚轮、第三下滚轮、第四下滚轮和第五下滚轮,第一下滚轮设于第一下滚筒的右上侧,第二下滚轮设于第二下滚筒的右上侧,第三下滚轮设于第三下滚筒的右上侧,第四下滚轮设于第一下滚筒的左侧,第五下滚轮设于下染色滚筒组的下侧,染色底座上还设有用于调节下压料传送带松紧度的下松紧度调节件,染色底座的左端和染色架的右端分别设有第四布料传送滚轮和第五布料传送滚轮;收料机构包括收料座、烘干架、设于收料座上的收料辊以及带动收料辊转动的收料电机,烘干架上从上往下依次设有第一冷却辊、第二冷却辊和第三冷却辊,烘干架的左侧的上端设有第一烘干器,第三冷却辊的下方设有第二烘干器。

进一步的,所述清洗机构还包括清洗台和清洗组件,清洗座设于清洗台的下方,清洗组件设于清洗台上,清洗组件包括清洗带以及设于清洗带的内侧且用于带动清洗带转动的第一清洗滚轮、第二清洗滚轮、第三清洗滚轮、第四清洗滚轮、第五清洗滚轮和第六清洗滚轮,清洗带的上侧与清洗滚筒的侧面相贴合;清洗台上还设有导向支撑轮、计数座以及设于计数座上的计数滚轮和编码器,计数座上穿设有连接轴,计数滚轮和编码器分别设于连接轴的两端。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压平辊通过压平安装板设于压平底座上,压平安装板的一端与压平底座铰接相连,压平底座的一侧设有水平气缸,压平安装板的底部与水平气缸的活动端铰接相连;烘干组件还包括设于压平底座一侧的烘干电机,烘干电机通过烘干管路与烘干风口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上滚筒、第二上滚筒、第三上滚筒、第一下滚筒、第二下滚筒和第三下滚筒的一侧分别设有刮刀,刮刀的刀口与第一上滚筒、第二上滚筒、第三上滚筒、第一下滚筒、第二下滚筒和第三下滚筒的距离分别可调。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上滚筒、第二上滚筒、第三上滚筒、第一下滚筒、第二下滚筒和第三下滚筒的筒壁上分别设有染料孔,且第一上滚筒、第二上滚筒、第三上滚筒、第一下滚筒、第二下滚筒和第三下滚筒的内部分别空腔,空腔内均设有染料储存仓和染料压力泵,染料储存仓通过染料连接管路与染料孔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冷却辊、第二冷却辊和第三冷却辊的外壁上分别设有冷风口,烘干架的一侧设有鼓风机,鼓风机通过冷风连接管路与冷风口相连通。

一种布料的染色方法,布料顺着导向支撑轮从计数滚轮的上端顺时针进入清洗组件和清洗滚筒之间,布料从清洗滚筒的左上端顺着清洗滚筒逆时针转动,在转动到清洗槽时通过清洗滚筒和清洗带挤压并通过清洗液进行清洗;而后,布料从第一布料传送滚轮转出并顺着第二布料传送滚轮进入压平机构,通过烘干风口对布料进行烘干,并通过第一压平辊和第二压平辊的挤压作用对布料挤压平整;随后,布料从第三布料传送滚轮转出进入染色机构,第一上滚轮、第二上滚轮和第三上滚轮对布料的下侧面进行三次染色,上压料组件分别与第一上滚轮、第二上滚轮和第三上滚轮挤压使染料充分渗入布料,第一下滚轮、第二下滚轮和第三下滚轮对布料的上侧面进行三次染色,下压料组件分别与第一下滚轮、第二下滚轮和第三下滚轮挤压使染料充分渗入布料;布料经过双面染色后通过第五布料传送滚轮进入收料机构,布料分别通过第一烘干器、第一冷却辊、第二冷却辊、第三冷却辊和第二烘干器进行冷却烘干,并通过收料电机自动收料至收料辊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通过清洗机构能对面料进行有效清洗,清洗组件和清洗滚筒的挤压使清洗更加彻底,有效避免了由于面料表面的不干净影响染色的质量。压平机构能对清洗后的布料进行快速烘干并挤压平整,避免因布料褶皱重叠造成然后不到位的现象。布料通过染色机构进行三次反复的双面染色,使染色更加到位和染色效果持久,通过上压料组件和下压料组件的挤压配合,使染料充分渗入布料,大大提高了染色质量。通过刮刀能有效确保各个滚筒上的染料厚度均匀,使布料的染色均匀,避免滚筒表面存在杂质对染色质量产生影响。布料染色完成后进行冷却烘干,并通过收料电机自动收料至收料辊上。本发明结构紧凑,操作方便,自动化程度高,能对布料进行双面染色,染色质量好且染色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布料的染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清洗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的压平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的收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所述的染色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参见图1~图5,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布料的染色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清洗机构10、压平机构20、染色机构30和收料机构40。清洗机构10包括清洗座11以及架设于清洗座11上的清洗滚筒12。清洗滚筒12的下侧设有清洗槽13,清洗槽13内设有清洗液,清洗滚筒12的底端伸入清洗液中。清洗座11的右端设有第一布料传送滚轮14。压平机构20包括压平底座21以及设于压平底座21上的烘干组件、第一压平辊22和第二压平辊23。第一压平辊22和第二压平辊23相对平行设置。烘干组件包括烘干风口25,烘干风口25对准第一压平辊22和第二压平辊23的中间位置。第一压平辊22和第二压平辊23两侧的压平底座21上分别设有第二布料传送滚轮26和第三布料传送滚轮27。染色机构30包括染色底座311、染色架312、上染色滚筒组32、上压料组件33、下染色滚筒组34和下压料组件35。染色架312通过立柱313设于染色底座311上,上染色滚筒组32和上压料组件33设于染色架312上。上染色滚筒组32包括依次水平设置的第一上滚筒321、第二上滚筒322和第三上滚筒323。上压料组件33包括上压料传送带331以及设于上压料传送带331的内侧且用于带动上压料传送带转动331的第一上滚轮332、第二上滚轮333、第三上滚轮334、第四上滚轮335和第五上滚轮336。第一上滚轮332设于第一上滚筒321的左下侧,第二上滚轮333设于第二上滚筒322的左下侧,第三上滚轮334设于第三上滚筒323的左下侧,第四上滚轮335设于第三上滚筒323的右侧,第五上滚轮336设于上染色滚筒组32的上侧。染色架312上还设有用于调节上压料传送带331松紧度的上松紧度调节件337。下染色滚筒组34和下压料组件35设于染色底座311上,包括依次水平设置的第一下滚筒341、第二下滚筒342和第三下滚筒343。下压料组件35包括下压料传送带351以及设于下压料传送带351的内侧且用于带动下压料传送带351转动的第一下滚轮352、第二下滚轮353、第三下滚轮354、第四下滚轮355和第五下滚轮356。第一下滚轮352设于第一下滚筒341的右上侧,第二下滚轮353设于第二下滚筒342的右上侧,第三下滚轮354设于第三下滚筒343的右上侧,第四下滚轮355设于第一下滚筒341的左侧,第五下滚轮356设于下染色滚筒组34的下侧。染色底座311上还设有用于调节下压料传送带松紧度的下松紧度调节件。上松紧度调节件337和下松紧度调节件357的结构与清洗松紧度调节件的结构相类似。染色底座311的左端和染色架312的右端分别设有第四布料传送滚轮36和第五布料传送滚轮37。收料机构40包括收料座41、烘干架42、设于收料座41上的收料辊43以及带动收料辊43转动的收料电机44。烘干架42上从上往下依次设有第一冷却辊451、第二冷却辊452和第三冷却辊453。烘干架42的左侧的上端设有第一烘干器46,第三冷却辊453的下方设有第二烘干器47。

清洗机构10还包括清洗台15和清洗组件,清洗座11设于清洗台15的下方,清洗组件设于清洗台15上。清洗组件包括清洗带161以及设于清洗带161的内侧且用于带动清洗带161转动的第一清洗滚轮162、第二清洗滚轮163、第三清洗滚轮164、第四清洗滚轮165、第五清洗滚轮166和第六清洗滚轮167。第一清洗滚轮162设于清洗滚筒12的左上侧,第二清洗滚轮163设于清洗滚筒12的左侧,第三清洗滚轮164和第四清洗滚轮165分别设于清洗滚筒12的左下侧和右下侧。第五清洗滚轮166和第六清洗滚轮167分别设于清洗滚筒12的右侧且第五清洗滚轮166设于第六清洗滚轮167的上方,清洗带161的上侧与清洗滚筒12的侧面相贴合。清洗台15上还设有用于调节清洗带161松紧度的清洗松紧度调节件,清洗松紧度调节件包括第一清洗松紧轮168、第二清洗松紧轮169、清洗滑块和清洗立杆。第一清洗松紧轮168和第二清洗松紧轮169设于第二清洗滚轮163的下方,第一清洗松紧轮168与清洗带161的外侧面相贴合。清洗滑块设于清洗立杆上且可沿清洗立杆的长度方向上下滑动,第二清洗滚轮163设于清洗滑块上且与清洗带161的内侧面相贴合。

清洗台15上还设有导向支撑轮17、计数座以及设于计数座上的计数滚轮18和编码器。计数座上穿设有连接轴,计数滚轮18和编码器分别设于连接轴的两端。通过计数滚轮18可有效计数染色的布料长度。

第一压平辊22通过压平安装板28设于压平底座21上,压平安装板28的一端与压平底座21铰接相连。压平底座21的一侧设有水平气缸29,压平安装板28的底部与水平气缸29的活动端铰接相连。烘干组件还包括设于压平底座21一侧的烘干电机,烘干电机通过烘干管路与烘干风口25相连通。

第一上滚筒321、第二上滚筒322、第三上滚筒323、第一下滚筒341、第二下滚筒342和第三下滚筒343的一侧分别设有刮刀38。刮刀38的刀口与第一上滚筒321、第二上滚筒322、第三上滚筒323、第一下滚筒341、第二下滚筒342和第三下滚筒343的距离分别可调,刮刀38设于可升降的刮刀座上。通过刮刀38能有效确保各个滚筒上的染料厚度均匀,避免滚筒表面存在杂质对染色质量产生影响。

第一上滚筒321、第二上滚筒322、第三上滚筒323、第一下滚筒341、第二下滚筒342和第三下滚筒343的筒壁上分别设有染料孔,且第一上滚筒321、第二上滚筒322、第三上滚筒323、第一下滚筒341、第二下滚筒342和第三下滚筒343的内部分别空腔。空腔内均设有染料储存仓和染料压力泵,染料储存仓通过染料连接管路与染料孔相连通。染色机构30和压平机构20的外部罩设有壳罩50,壳罩50上设有可视窗。

第一冷却辊451、第二冷却辊452和第三冷却辊453的外壁上分别设有冷风口。烘干架42的一侧设有鼓风机,鼓风机通过冷风连接管路与冷风口相连通。

本发明在使用的过程中,布料100顺着导向支撑轮17从计数滚轮18的上端顺时针进入清洗组件和清洗滚筒12之间,布料100从清洗滚筒12的左上端顺着清洗滚筒12逆时针转动,在转动到清洗槽13时通过清洗滚筒12和清洗带161挤压并通过清洗液进行清洗。而后,布料100从第一布料传送滚轮14转出并顺着第二布料传送滚轮26进入压平机构20,通过烘干风口25对布料进行烘干,并通过第一压平辊22和第二压平辊23的挤压作用对布料挤压平整。随后,布料从第三布料传送滚轮27转出进入染色机构30。布料100从第一下滚筒341的左下侧沿第一下滚筒341的筒壁逆时针进入,而后从第一上滚筒321左下侧顺着第一上滚筒321的筒壁顺时针穿过,而后从第二下滚筒342的左上侧顺着第二下滚筒342的筒壁逆时针穿过,再从第二上滚筒322的左下侧顺着第二上滚筒322的筒壁顺时针穿过,然后从第三下滚筒343的左上侧顺着第三下滚筒343的筒壁逆时针穿过,最后从第三上滚筒323的左下侧顺着第三上滚筒323的筒壁顺时针穿出。上染色滚筒组32对布料100的下侧面进行染色。第一上滚轮321、第二上滚轮322和第三上滚轮323对布料100的下侧面进行三次染色,上压料组件33分别与第一上滚轮321、第二上滚轮322和第三上滚轮323挤压使染料充分渗入布料100。下染色滚筒组34对布料的上侧面进行染色,第一下滚轮341、第二下滚轮342和第三下滚轮343对布料100的上侧面进行三次染色。下压料组件35分别与第一下滚轮341、第二下滚轮342和第三下滚轮343挤压使染料充分渗入布料100。布料100经过双面染色后通过第五布料传送滚轮37进入收料机构40。布料100分别通过第一烘干器46、第一冷却辊451、第二冷却辊452、第三冷却辊453和第二烘干器47进行冷却烘干,并通过收料电机44自动收料至收料辊43上。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