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涤纶织物直喷式喷墨印花清晰度的预处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18349阅读:52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涤纶织物直喷式喷墨印花清晰度的预处理方法,属于纺织品数码喷墨印花领域。



背景技术:

涤纶织物直喷式喷墨印花因其省却了转移介质而备受人们关注,然而由于分散墨水的粘度低,而且涤纶织物的表面缺乏亲水性基团,导致墨滴喷射到涤纶织物后,会随着纤维的经纬向而向周围扩散,发生渗化,造成图案边缘模糊,精细度下降。为了提高直喷式喷墨印花图案的清晰度,需要在印花前要对涤纶织物进行适当预处理。

国内外对织物预处理提高其喷墨印花清晰度的研究较多,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1)在织物表面浸轧高分子聚合物,通过聚合物堵塞毛细管作用降低涤纶织物的渗化性能,如CN101736606A公开了用β—环糊精为预处理剂,来提升织物对墨水的抱合性,提高喷墨印花的清晰度;楼永平等人研究了糊料结构与涤纶织物喷墨印花清晰度的关系;杨静兰等人研究了羧甲基纤维素(CMC)、海藻酸钠、聚乙二醇(PEG)和聚氧化乙烯(PEO)四种高分子物质对涤纶织物喷墨印花效果的影响,发现这四种高分子物质能够不同程度地改善涤纶织物的渗化性能,提高印花织物图案的清晰度,聚乙二醇和聚氧化乙烯能够提高墨水在涤纶织物上的固色率,而羧甲基纤维素和海藻酸钠对其固色率的影响不大。但由于在处理过程中使用了较多的糊料、高分子化合物等,严重影响了印花织物的手感。(2)采用阳离子试剂对涤纶织物进行阳离子化处理,通过正负电荷的吸引实现织物对墨滴的固着,从而减小喷墨印花的渗透和渗化现象,如专利CN102071574A公开了利用季铵化壳聚糖作为预处理剂,来改善织物的喷墨印花的清晰度和颜色深度,并赋予涤纶织物的抗菌功能,但这种方法一般只能用于染料型墨水的印花;(3)对涤纶织物进行亲水化改性,提升涤纶织物的抱水性,如采用等离子体技术、高能射线辐照技术提升喷墨印花清晰度均属于此类方法,但这种方法对设备和操作要求较高,成本也较高,不适合涤纶织物的批量化加工处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提高涤纶织物直喷式喷墨印花清晰度的预处理方法,提升涤纶织物的抱水性和抗静电能力,降低因墨水渗透、渗化和静电吸引作用引起印花图案清晰度不高的弊病,提升直喷式涤纶织物喷墨印花的清晰度,推进涤纶织物直喷式喷墨印花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降低因转移纸生产和使用造成的环境污染。

为此,本发明首先提供了一种涤纶织物预处理剂,是将多孔纳米氧化物分散体、抗静电剂、增稠剂、润湿剂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在一起,搅拌均匀得到涤纶织物预处理剂。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涤纶织物预处理剂的组成为多孔纳米氧化物分散体10-50%、抗静电剂1-4%、增稠剂1-5%、润湿剂1-5%,其余加水补满100%。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涤纶织物预处理剂的组成为多孔纳米氧化物分散体30-40%、抗静电剂2%、增稠剂2-3%、润湿剂2-3%,其余加水补满100%。

所述多孔纳米氧化物分散体制备方法,是将对多孔纳米氧化物的质量分数为10-30%的阳离子分散剂,对多孔纳米氧化物的质量分数为1-5%的润湿剂,溶解到去离子水中,加入对多孔纳米氧化物分散体的质量分数为20-30%的多孔纳米氧化物,搅拌均匀后用砂磨机研磨分散,制备平均粒径<200nm的多孔纳米氧化物分散体;这里所述阳离子分散剂是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环氧丙基三乙基氯化铵、3-氯-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2-羟乙基-双三甲基氯化铵或二羟乙基三甲基氯化铵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润湿剂是非离子型分散剂,包括吐温60、吐温65、吐温80、曲拉通X-100、曲拉通X-10、司班20、司班40、司班60、司班80、平平加OS-15、平平加A-20、平平加AEO-10、聚环氧乙烷、聚乙烯基吡咯烷酮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物;所述多孔纳米氧化物是多孔纳米氧化硅、多孔纳米氧化钛或者是多孔纳米氧化铝。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多孔纳米氧化物分散体中多孔纳米氧化物的质量分数为20%。

所述抗静电剂是季铵盐型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抗静电剂TM、抗静电剂SN、聚醚型季铵盐;或者氧化胺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或者咪唑啉季铵盐衍生物,包括抗静电柔软剂AS;或者脂肪酸胺类抗静电剂胺类抗静电剂,包括N,N-二甲基-β-羟乙基十八酰胺-γ-丙基季铵硝酸盐。

所述润湿剂包括吐温60、吐温65、吐温80、曲拉通X-100、曲拉通X-10、司班20、司班40、司班60、司班80、平平加OS-15、平平加A-20、平平加AEO-10、聚环氧乙烷、聚乙烯基吡咯烷酮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物。

所述增稠剂是非离子增稠剂,包括烷基酚聚醚增稠剂、氨酯增稠剂、聚乙烯醇、聚氧乙烯类增稠剂。

本发明还提供应用所述涤纶织物预处理剂对涤纶织物进行预处理后进行直喷式喷墨印花的方法,是采用浸轧方法将预处理剂施加到涤纶织物表面,烘干即可得到用于直喷式喷墨印花预处理的涤纶织物。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浸轧时轧液率控制在60-100%之间,然后在60℃下预烘,最后在100-150℃条件下焙烘。

本发明针对涤纶织物直喷式喷墨印花中存在的由于静电而产生印制图案不清晰的问题,提出了采用纳米多孔材料提升直喷式涤纶织物喷墨印花清晰度的方法,与前面所述的提高喷墨印花性能相比,对提升图案的清晰度、颜色深度和鲜艳度效果明显,该法工艺简单、可操作性强、对环境有好,符合现代工业环保的要求,适合于涤纶织物的批量化加工处理。

具体实施方式

测试方法,具体分析如下:

(1)清晰度的测试

在印花机器上设置打印线条的宽度为1mm,采用金相视频显微镜,选择低倍放大镜,在50倍拍摄打印后的线条。再用ToupView软件测出打印后线条的最大渗化处的线宽。

(2)K/S值测试

将带有印花的织物用CI7800电脑测配色仪器,在CIE Lab的系统,D65光源,10°视角的条件下,测试织物的K/S值和C*。每个试样测3次取其平均值。

(3)抗静电测试

将处理前后的涤纶布,放在YG(B)342D型织物感应式静电测定仪上测量试样静电压及半衰期。测试条件为:坏境温度37℃、相对湿度58%。

(4)织物断裂强力测试

本实验将处理前后的涤纶布,放在YG(B)026D—250型电子织物强力机上测试织物的断裂强力。

实施例1

本实施例选用230g/m2涤纶经编针织布,采用的工艺如下:

(1)制备多孔纳米氧化硅分散体:取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12g,吐温60为0.4g,去离子水147.6g,在搅拌器下充分搅拌后,加入40g多孔纳米氧化硅,继续搅拌30min,然后置于实验室循环砂磨机中研磨2h,得到平均粒径<200nm,多孔纳米氧化硅含量为20%的多孔纳米氧化硅分散体;

(2)制备预处理液:将多孔纳米氧化硅分散体60g,抗静电剂TM为4g,氨酯增稠剂4g,吐温60为6g,去离子水126g,在搅拌器下充分搅拌,转速800-1000r/min,搅拌时间为30min,得到织物预处理液。

(3)浸轧预处理液:将涤纶织物浸轧预处理液,浸轧时轧液率控制在60-100%之间;

(4)预烘、焙烘:将浸轧后的织物在60℃条件下预烘,然后在150℃条件下焙烘;

(5)喷墨印花:在720×540dpi,3Pass的条件下,采用水性分散染料墨水进行喷墨印花;

(6)升华固色:在180℃下升华固色1min。

表1织物处理前后性能变化

从表1可以看出,经本实施例预处理液预处理后织物的清晰度和颜色深度明显改善,其红色、黄色、蓝色的C*明显增加,颜色饱和度提高,黑色的C*值减小,说明表面颜色更纯。经本实施例预处理液预处理后织物的抗静电能力提升,断裂强力变化不大。

实施例2

本实施例选用230g/m2涤纶经编针织布,采用的工艺如下:

(1)制备多孔纳米氧化钛分散体:取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10g,吐温60为0.8g,去离子水149.2g,在搅拌器下充分搅拌后,加入40g多孔纳米氧化钛,继续搅拌30min,然后置于实验室循环砂磨机中研磨2h,得到平均粒径<200nm,多孔纳米氧化钛含量为20%的多孔纳米氧化钛分散体;

(2)制备预处理液:将多孔纳米氧化钛分散体80g,抗静电剂TM为4g,氨酯增稠剂6g,吐温60为6g,去离子水104g,在搅拌器下充分搅拌,转速800-1000r/min,搅拌时间为30min,得到织物预处理液;

(3)浸轧预处理液:将涤纶织物浸轧预处理液,浸轧时轧液率控制在60-100%之间;

(4)预烘、焙烘:将浸轧后的织物在60℃条件下预烘,然后在150℃条件下焙烘;

(5)喷墨印花:在720×540dpi,3Pass的条件下,采用水性分散染料墨水进行喷墨印花;

(6)升华固色:在180℃条件下升华固色1min。

表2织物处理前后性能变化

从表2可以看出,经本实施例预处理液预处理后织物的清晰度和颜色深度明显改善,其红色、黄色、蓝色的C*明显增加,颜色饱和度提高,黑色的C*值减小,说明表面颜色更纯。经本实施例预处理液预处理后织物的抗静电能力提升,断裂强力变化不大。

实施例3

本实施例选用230g/m2涤纶经编针织布,采用的工艺如下:

(2)制备预处理液:将抗静电剂TM为4g,氨酯增稠剂4g,吐温60为6g,去离子水186g,在搅拌器下充分搅拌,转速800-1000r/min,搅拌时间为30min,得到织物预处理液。

(3)浸轧预处理液:将涤纶织物浸轧预处理液,浸轧时轧液率控制在60-100%之间;

(4)预烘、焙烘:将浸轧后的织物在60℃条件下预烘,然后在150℃条件下焙烘;

(5)喷墨印花:在720×540dpi,3Pass的条件下,采用水性分散染料墨水进行喷墨印花;

(6)升华固色:在180℃下升华固色1min。

表3织物处理前后性能变化

从表3可以看出,与实施例1相比,预处理剂中未添加多孔纳米氧化硅分散体时,处理后织物的清晰度和颜色深度、颜色饱和度和织物的抗静电能力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做各种的改动与修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