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饰彩带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蕾丝彩带。
背景技术:
随着纺织工业的不断发展,市场对于多样的的装饰彩带有着更大的需求,但是现有的彩带一般都是采用不同的聚酯纤维或者黄麻纤维制成,结构比较单一,款式不够多样化,可塑性不够强,无法满足市场日益增加的使用性的要求,其二现有的彩带一般都是由聚酯纤维或者黄麻纤维编织而成,并没有在其表面覆盖有装饰单元,使得缺少一定的变化性,而且材质的单一性往往是产品自身无法克服的一种通病,无法多元化的生产导致了一般的彩带无法适应现今的纺织工业的发展,更加的无法适应装饰工程的发展。因此现阶段继续一种能够适应现有的使用要求的彩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提供一种更加轻便的、使用更加多样化的、结构更加简单的蕾丝彩带。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蕾丝彩带,包括镂空部、花纹部和圆珠包边,所述镂空部和花纹部交错杂乱分布于所述蕾丝彩带之上,所述镂空部由第一蕾丝编织而成,所述花纹部有第二蕾丝编织而成,所述第一蕾丝由三股蕾丝丝线缠绕而成,所述第二蕾丝由六股蕾丝丝线缠绕而成,所述镂空部和花纹部的连接处通过第一蕾丝穿插进入第二蕾丝的进行连接,所述圆珠包边设于所述蕾丝彩带的两侧,所述圆珠包边由若干的蕾丝球串联而成,所述蕾丝球之间采用第三蕾丝进行连接,所述圆珠包边紧密的连接在所述蕾丝彩带的两侧。
所述蕾丝彩带的宽度为6.3厘米,长度为4.6米。
所述镂空部的第一蕾丝的密度为30根/10cm。
所述花纹部的第二蕾丝的密度为70根/10cm。
本实用新型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蕾丝彩带包括镂空部、花纹部和圆珠包边,所述镂空部和花纹部交错杂乱分布于所述蕾丝彩带之上,所述镂空部由第一蕾丝编织而成,所述花纹部有第二蕾丝编织而成,所述蕾丝彩带中的镂空部和花纹部的设计,有效的增加了所述蕾丝彩带的使用性,也增加了所述蕾丝彩带的美观性。因此,所述蕾丝彩带做到了结构更简单、使用更方便、可塑性更高。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蕾丝彩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蕾丝彩带的横向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蕾丝和第二蕾丝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部件名称对应的标号如下:
1、镂空部;2、花纹部;3、圆珠包边;4、第一蕾丝;5、第二蕾丝;6、蕾丝丝线;7、蕾丝球;8、第三蕾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述: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蕾丝彩带的实施例,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包括镂空部1、花纹部2和圆珠包边3,所述镂空部1和花纹部2交错杂乱分布于所述蕾丝彩带之上,所述镂空部1由第一蕾丝4编织而成,所述花纹部2有第二蕾丝5编织而成,所述第一蕾丝4由三股蕾丝丝线6缠绕而成,此处的设计,能够有效的更强所述第一蕾丝4的强度,同时也增强了所述蕾丝彩带的强度,所述第二蕾丝5由六股蕾丝丝线6缠绕而成,此处的设计,能够有效的更强所述第二蕾丝5的强度,同时也增强了所述蕾丝彩带的强度,所述镂空部1和花纹部2的连接处通过第一蕾丝4穿插进入第二蕾丝5的进行连接,所述圆珠包边3设于所述蕾丝彩带的两侧,所述圆珠包边3由若干的蕾丝球7串联而成,所述蕾丝球7之间采用第三蕾丝8进行连接,所述圆珠包边3紧密的连接在所述蕾丝彩带的两侧。
本实施例中,所述蕾丝彩带的宽度为6.3厘米,长度为4.6米。
本实施例中,所述镂空部1的第一蕾丝4的密度为30根/10cm,此处的设计,进一步的增加了所述蕾丝彩带的抗拉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花纹部2的第二蕾丝5的密度为70根/10cm,此处的设计,进一步的增加了所述蕾丝彩带的抗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