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舌针,具体涉及一种小圆机舌针。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小圆机中的舌针结构包括,针钩5、针舌2、针杆3、针舌销1和针脚4,针舌2和针杆3成锐角,针钩5和针舌2为点接触,这样的结构导致舌针在退圈和成圈时纱线容易卡在针杆3和针舌2所成的锐角处,无法使针舌2受力张开,容易导致退圈失败或者导致纱线断裂,降低了生产效率和效益。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有效防止舌针在退圈和成圈时,纱线卡在针杆和针舌所成的锐角处,导致纱线退圈失败而断裂的问题,从而提升了生产效率和效益的小圆机舌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小圆机舌针,包括针杆、针舌和针钩,所述针舌面向针杆一侧设置有内弧形导轨,另一侧设置有外弧形导轨,所述内弧形导轨一侧与针舌固定连接,另一侧与针杆抵接,所述外弧形导轨形状和结构与内弧形导轨一致,所述外弧形导轨一侧与针舌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内弧形导轨将纱线导向针舌上,使纱线向下的力作用在针舌上,使针舌打开,有效的解决了纱线卡在针舌和针杆所成的锐角处,导致纱线退圈失败而断裂的问题,提升了生产效率。
进一步改进设置为:所述针舌上打有孔,所述针钩与针舌上的孔套接。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针钩与针舌套接,解决纱线从针舌和针钩的点接触处脱出的问题。
进一步改进设置为:所述针舌上的孔内圈设置有橡胶圈。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橡胶圈对针舌和针钩的碰撞起缓冲作用,避免针钩和针舌在连续不断工作中碰撞变形。
进一步改进设置为:所述针钩包括针钩主体和针尖,所述针尖在针舌上的孔内。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能避免舌针在成圈时,纱线卡在针尖穿过针舌上的孔的部分而断裂。
进一步改进设置为:所述内弧形导轨和外弧形导轨的边缘处呈圆角。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能减小内弧形导轨和外弧形导轨边缘对纱线的作用力,防止纱线断裂。
进一步改进设置为:所述内弧形导轨和外弧形导轨呈片状,且针舌上设置有支撑内弧形导轨和外弧形导轨的支撑物。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支撑物对内弧形导轨和外弧形导轨的支撑,能有效的防止内弧形导轨和外弧形导轨受力变形。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针舌和针杆所成的角之间设置内弧形导轨和外弧形导轨,且在针舌上打有与针钩配合的孔,并在孔内填充橡胶圈,既避免纱线因卡在针舌和针杆所成的角处在退圈时断裂,提升了生产效率,又通过橡胶圈缓冲针舌和针钩的碰撞,延长了舌针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小圆机舌针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小圆机舌针结构示意图。
附图说明1、针舌销;2、针舌;3、针杆;4、针脚;5、针钩;6、内弧形导轨;7、外弧形导轨;8、支撑物。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2对本实用新型一种小圆机舌针的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小圆机舌针,包括针杆3、针舌2和针钩5,所述针舌2面向针杆3一侧设置有内弧形导轨6,另一侧设置有外弧形导轨7,所述内弧形导轨6一侧与针舌2固定连接,另一侧与针杆3抵接,所述外弧形导轨7形状和结构与内弧形导轨6一致,所述外弧形导轨7一侧与针舌2固定,所述针舌2上打有孔,所述针钩5与针舌2上的孔套接,所述针舌2上的孔内圈设置有橡胶圈,所述针钩5包括针钩5主体和针尖,所述针尖在针舌2上的孔内,所述内弧形导轨6和外弧形导轨7的边缘处呈圆角,所述内弧形导轨6和外弧形导轨7呈片状,且针舌2上设置有支撑内弧形导轨6和外弧形导轨7的支撑物8。
工作过程:舌针参加工作与否,是由提花选针机构和纺织三角斜面来决定的,在舌针完成成圈动作时,被挺针片推针部作用沿挺针三角斜面上升到最大行程位置,由于旧线被沉降片片鼻不随舌针移动,套在舌针内的旧线通过内弧形导轨6对针舌2作用向下的力,使原本闭合的舌针打开,旧线移动到针舌2下方,此时针钩5钩住新线,随着针筒的旋转,舌针随着挺针片下降,新线被针钩5构住向下移动,当针销下降到旧线的位置时,旧线通过外弧形导轨7对针舌2作用向上的力使舌针闭合,舌针下降到旧线下方时,随着针筒的旋转,舌针在挺针三角的作用下上升,完成一个成圈运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