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芳香提花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5223阅读:522来源:国知局
一种芳香提花面料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服装面料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芳香提花面料。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上已出现功能多样的面料,例如防紫外线 面料、抗菌面料或环保面料等,人们对于面料的功能性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

公开了一种申请号为201420285416.8的专利文件一种单面大提花布。本实用新型由经纱和纬纱织成,所述的经纱由腈纶纱和导电纱织成,导电纱螺旋缠绕在腈纶纱外;在所述的经纱外包裹有纳米膜,纳米膜为多段,间隔分布,相邻两段纳米膜之间不连接;所述的纬纱为丙纶纱,该丙纶纱由丙纶单丝捻合而成,该丙纶单丝为中空纤维;该丙纶单丝的横截面的外轮廓线由三条弧线首尾相连围成;该丙纶单丝具有三个横截面为椭圆形的空腔,该三个空腔偏心设置,呈三角形分布并且互不相通,三个空腔分别与丙纶单丝的三个侧面相对。

该技术方案布料的整体结构较为复杂,制作加工难度较大,随之导致生产成本较高,通过在面料内加入二氧化硅纳米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服饰抗菌抑菌的问题,但是二氧化硅纳米膜与面料的结合难度较高,且二氧化硅纳米膜主要应用于渗透领域,虽然具有一定抗菌效果但综合来说效果并不理想,且其使用舒适度较差,存在改进的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芳香提花面料,通过加入桑蚕丝纤维、芳香型微胶囊和椰碳纤维使得面料在具有较好的使用舒适度的同时还具有较好的抗菌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芳香提花面料,包括经线和纬线,所述经线和纬线均包括内芯和外芯,所述内芯为椰碳纤维,所述外芯包括桑蚕丝纤维,所述桑蚕丝纤维螺旋缠绕于椰碳纤维构成外芯,所述桑蚕丝纤维螺旋缠绕后构成若干相互紧贴的连接环,所述内芯的外壁和相邻连接环之间均粘合有芳香型微胶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外芯中的桑蚕丝纤维不仅使得面料柔软贴身而且具有较好的保暖透气性,椰炭纤维里含有椰炭颗粒,在制成面料后仍保持活性,纤维中的椰炭形成一种多孔渗水的表面,能吸附臭味,具有防湿、除味的功能,有利于加强面料的抗菌性,在内芯的外壁粘合有芳香型微胶囊,芳香型微胶囊位于外芯和内芯之间,能够避免微胶囊脱落,有利于延长面料的功能特性,在由桑蚕丝纤维构成的相邻连接环之间粘合有芳香型微胶囊,芳香型微胶囊的气味能够从相邻连接环之间的间隙中散发,随着面料使用时间的增加,相邻连接环之间的芳香型微胶囊从间隙之间慢慢脱落,而内芯的外壁的芳香型微胶囊慢慢进入至相邻连接环之间,形成了一种慢慢渗透的过程,达到持续芳香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芯还包括醋酸纤维,所述桑蚕丝纤维和醋酸纤维并捻加工构成复合纤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醋酸纤维的加入使制成的面料具有手感滑爽、贴身舒适、吸湿透气、质地轻、回潮率低、不易起球、抗静电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芯还包括粘胶纤维,所述桑蚕丝纤维和粘胶纤维并捻加工构成复合纤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粘胶纤维具有良好的吸湿性、耐磨性和较好的弹性恢复性能,有利于进一步增强面料延展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经线密度为36至40根/cm,所述纬线密度为36至40根/cm。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经线密度为38根/cm,所述纬线密度为38根/cm。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面料克重为135克/平方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经纬密度以及单位克重的条件下,能够保持较好功能特性的同时使得面料具有较好的使用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经线或纬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一经线或纬线的截面剖视图。

附图标记:1、经线;2、纬线;3、复合纤维;31、桑蚕丝纤维;32、醋酸纤维;4、椰炭纤维;5、芳香型微胶囊。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芳香提花面料,包括经线1和纬线2,经线1和纬线2均包括内芯和外芯,内芯为椰炭纤维4,椰炭纤维4里含有椰炭颗粒,在制成面料后仍保持活性,纤维中的椰炭形成一种多孔渗水的表面,能吸附臭味,具有防湿、除味的功能,有利于加强面料的抗菌性,外芯为复合纤维3,复合纤维3可以为多股桑蚕丝纤维31相互螺旋缠绕而成,本方案的复合纤维3由桑蚕丝纤维31和醋酸纤维32并捻加工而成,桑蚕丝纤维31不仅柔软贴身而且具有较好的保暖透气性,在面料中加入桑蚕丝纤维31,有利于在提高面料保暖性的同时保持一个较轻的重量,桑蚕丝纤维31还具有较强的吸湿性,有利于保持皮肤水分的平衡,进一步提高使用的舒适度,醋酸纤维32的加入使制成的面料具有手感滑爽、贴身舒适、吸湿透气、质地轻、回潮率低、不易起球、抗静电的效果,桑蚕丝纤维31和醋酸纤维32相结合进一步提高了面料的使用舒适度。

如图1至图3所示,醋酸纤维32和桑蚕丝纤维31构成复合纤维3并且螺旋缠绕在椰炭纤维4外,形成若干紧贴在一起的连接环形式的外芯结构,内芯的外壁粘合有芳香型微胶囊5,芳香型微胶囊5位于外芯和内芯之间,能够避免微胶囊脱落,有利于延长面料的功能特性,在相邻连接环之间粘合有芳香型微胶囊5,芳香型微胶囊5的气味能够从相邻连接环之间的间隙中散发,随着面料使用时间的增加,相邻连接环之间的芳香型微胶囊5从间隙之间慢慢脱落,而内芯的外壁的芳香型微胶囊5慢慢进入至相邻连接环之间,形成了一种慢慢渗透的过程,达到持续芳香的效果。芳香型微胶囊5采用特殊工艺将芳香剂包容在高分子膜内形成微胶囊,然后用适当的载体,如粘合剂,通过喷雾的方法将微胶囊附着在内芯外壁或者相邻连接环之间,最后经过加热定型之后固化。

经线1密度为36至40根/cm,纬线2密度为36至40根/cm。 优选经线1密度为38根/cm,纬线2密度为38根/cm,上述面料克重为135克/平方米。该经纬密度以及单位克重的条件下,能够保持较好功能特性的同时使得面料具有较好的使用舒适度。

实施例二:

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之处在于复合纤维3的构成,复合纤维3由桑蚕丝纤维31和粘胶纤维并捻加工而成。粘胶纤维具有良好的吸湿性、耐磨性和较好的弹性恢复性能,有利于增强面料延展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