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印染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染色水洗联合机。
背景技术:
织物在经过染色后需要用水清除织物上的杂质和染色剂,并且在清洗的同时加入柔软剂,使织物染色后更加柔软舒适,并且达到更好的染色效果。给织物清洗的机器大多采用染色水洗联合机,具有清洗效果明显,并且不会损坏织物。现有染色水洗联合机的气缸设置在壳体顶部,由于气缸本身的重量和其所控制的辊的重量对壳体有一定的形变量,还有调整上扎辊和下轧辊之间的距离的时候,由于上扎辊本身的重量过大,导致壳体不仅要支撑气缸同时还要承受上轧辊的重量,导致壳体形变,结果上扎辊比原有下去更多的距离,造成两辊对织物压力过大,导致织物内部结构被压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染色水洗联合机,控制轧辊的气缸设置在壳体的侧面,提高了两辊之间配合的精准性。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染色水洗联合机,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上轧辊和下轧辊,上轧辊是从动辊,下轧辊是主动辊,壳体还包括下轧辊托架,所示下轧辊为下轧辊托架上,上轧辊位置下轧辊正下方,壳体一侧设有立柱,立柱固定有可上下伸缩活塞杆的气缸,气缸活塞杆和上轧辊通过杠杆臂实现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不同织物不同的厚度和吸水特性,调整上扎辊和下轧辊之间的缝隙,避免对织物压得过紧导致织物内部结构断裂,造成织物损坏。下轧辊为于下轧辊托架上下轧辊位于壳体表面并不会移动,所以只有通过移动上轧辊来实现调整上下轧辊的缝隙。在壳体一侧的立柱上用于固定气缸,气缸的活塞杆可进行上下伸缩,活塞杆和杠杆臂固定连接,杠杆臂的另一端和上轧辊的轴向两端固定连接,气缸的活塞杆上下伸缩运动,通过杠杆臂带动上扎辊的移动,由于在此过程中没有产生形变量,所以上轧辊和下轧辊的缝隙可以准确控制。
优选的,气缸和上轧辊之间的杠杆臂力矩比为1:1.62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杠杆臂为了减少使用大型气缸,而采用小型气缸,减少壳体的空间并且节约资源。
优选的,下轧辊托架沿下轧辊轴向两端设有开口式轴承座,开口式轴承座和下轧辊转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轧辊和下轧辊托架通过下轧辊托架沿下轧辊轴向两端设有开口式轴承座实现转动连接,并且便于后期下轧辊拆卸和安装。
优选的,上轧辊和下轧辊表面包裹有用于增大摩擦力的橡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织物在带有水分的时候表面比较光滑,特别是采用涤纶材料制成的织物,为了避免织物在通过上轧辊和下轧辊之间缝隙的候,上轧辊和下轧辊外套橡胶,橡胶具有很好的摩擦力。
优选的,壳体顶部设有用于排出水蒸气的的排气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织物是通过热水清洗的,所以织物在壳体内运动的时候,本身会带有一定的水蒸气,为了防止机器的零部件被腐蚀,在壳体顶部设置排气口,水蒸气可以从排气口中排出。
优选的,上轧辊和下轧辊的轴向两端分别设有用于防止织物走偏的导布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织物通过上轧辊和下轧辊之间通过,由于织物在通过上轧辊和下轧辊之间之前形状和位置是不固定的,通过在上轧辊和下轧辊的轴向两端分别设置导布环,导布环可以有效的防止织物走偏。
优选的,下轧辊轴向两端设有气膜式密封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壳体内的整体工作环境是潮湿的,所以为了避免水蒸气通过转轴进入轴承,造成轴承的腐蚀。
优选的,壳体内设有六角辊,六角辊位于上轧辊远离气缸的壳体一侧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六角辊可以更方便地将织物从水洗槽内提起,增加辊身与织物之间的摩擦。
优选的,六角辊端面上均匀环绕六角辊设有若干个C型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六角辊可以更方便地将织物从水洗槽内提起,增加辊身与织物之间的摩擦,而环绕六角辊设置的C型板可以有效防止织物走偏,从而达到更加优良的水洗效果。
优选的,壳体还包括用于放置清洗液的水箱, 水箱底部设有用于消声的消声器,消声器两端固定在水箱两侧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织物在水箱中清洗的时候,和水产生很大的声音,声音会影响工作人员对交流产生困难,所以在水箱两侧壁固定用于消声的消声器,可以有效的减少织物和水产生的声音。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可以一侧设置气缸,通过气缸的活塞杆带动杠杆臂,杠杆臂带动上轧辊运动,使得上轧辊和下轧辊之间的缝隙可调,以便加工不同厚度和吸水能力的织物。
附图说明
图1为染色水洗联合机的正视图;
图2为染色水洗联合机左视图;
图3为图1中A放大图;
图4为上轧辊的截面图;
图5为下轧辊的截面图。
附图标记:1、壳体;2、上轧辊;3、下轧辊;4、下轧辊托架;5、立柱;6、气缸;7、杠杆臂;8、开口式轴承座;9、橡胶套;10、气膜式密封圈;11、排气口;12、导布环;13、六角辊;14、C型板;15、消声器;16、水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染色水洗联合机,包括壳体1,壳体1底部设置水箱16,水箱16中的织物在水中进行清洗处理,清洗完后的织物通过六角辊13提拉出来,六角辊13由于是带有棱边的辊柱,棱边可以增大对织物的提拉力,可以使得织物较为省力的通过六角辊13提拉。
然后织物通过上轧辊2和下轧辊3的缝隙通过,在此过程中,上轧辊2和下轧辊3的缝隙要根据织物不同的厚度和吸水性进行调整;由于下轧辊3和下轧辊托架4两端的开口式轴承座8转动连接,并且下轧辊托架4和壳体1固定连接,所以并不能移动,只有调节上轧辊2,上轧辊2的两端和杠杆臂7连接,杠杆臂7的另一端和气缸6固定连接,气缸6和立柱5通过固定片固定连接。
供电驱动气缸6工作,气缸6伸出或者缩回活塞杆,活塞杆带动杠杆臂7上下运动,杠杆臂7和上轧辊2铰接;活塞杆向上运动,杠杆臂7通过铰接点带动上轧辊2向下运动,使得上轧辊2靠近下轧辊3;活塞杆向下运动,杠杆臂7通过铰接点带动上轧辊2向上运动,使得上轧辊2远离下轧辊3。这样设置,避免了壳体1强度不够导致上轧辊2和下轧辊3之间的调整距离还需要考虑壳体1的形变量,保证了上轧辊2和下轧辊3之间的缝隙可以准确调整。可以避免上轧辊2和下轧辊3的缝隙过小,导致织物在通过的时候,由于上轧辊2和下轧辊3对织物的压紧力过大,导致织物内部结构被破坏,造成织物的损坏;可以避免上轧辊2和下轧辊3的缝隙过大,导致织物在通过的时候,由于上轧辊2和下轧辊3对织物的压紧力没有,导致织物并没有被除水,造成织物清洗不干净。织物从水箱16中出来,其位置和形状是不固定的,通过在上轧辊2和下轧辊3的轴向两端设置导布环12,导布环12用于防止织物掉入上轧辊2和下轧辊3和机器的连接缝隙。六角辊13轴向两端设置的C型板14具有导布环12相同的功能。
机器在潮湿的环境下工作,且织物本身带有水分,为了避免水从上轧辊、下轧辊、六角辊13的转轴中传递到轴承中,造成轴承的腐蚀,在转轴和辊之间设置气膜式密封圈10。并且整个过程中水箱16中的水都是热水,会产生水蒸气,在壳体顶部开设排气口11用于排出水蒸气。
织物在水中被清洗,为了使得织物被清洁的彻底,织物在水箱16中搅动力度很大,同时带来了很大的声音,使得工作人员交流不方便,造成工作效率的降低。水箱16底部两侧安装消声器15,消声器15可以有效降低织物和水产生的噪音。
如图3所示,下轧辊3和下轧辊3托架两端的开口式轴承转动连接,并且下轧辊3托架和壳体1固定连接,所以并不能移动,只有调节上轧辊2,上轧辊2的两端和杠杆臂7连接,杠杆臂7的另一端和气缸6固定连接,气缸6和立柱5通过固定片固定连接。
如图4、5所示,织物由不同材料制成的,所以有些织物表面光滑,同时织物表面附着水导致其更加光滑;上轧辊2和下轧辊3表面的摩擦力不足以带动织物转动,织物并没有被上轧辊2和下轧辊3运输。所以在上轧辊2和下轧辊3外套设橡胶套9,橡胶套9具有很好的摩擦力,可以传输不同光滑程度的织物。
如图1至5所示,织物卷绕成绳状,从水箱16口中进入,进行清洗,然后转动的六角辊13提拉绳状织物朝上扎辊2和下轧辊3的方向带动,根据绳状织物的截面厚度,驱动气缸6来控制上轧辊2和下轧辊3的缝隙,绳状的织物从上轧辊2和下轧辊3的缝隙中通过来进行脱水,然后再次进入水箱16中清洗,依次循环以上步骤,这样的清洗方式可以保证织物被清洗的彻底,同时也会使得织物多次经过柔软剂的浸泡,保证织物的柔软性。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