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缝纫机剪线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36849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一种缝纫机剪线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缝纫机,特别是一种缝纫机剪线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缝纫机面线穿入机针的针孔内,底线缠绕在旋梭内的梭芯上。缝制时,面线与底线交织形成线环进而形成所需的线迹。现有的工业缝纫机上一般都会配置有专门的自动剪线机构,在缝制结束后需要将底线和面线一同切断。因为机针针孔一侧必须有一段面线,会在缝料反面形成较大的鸟巢现象。随着科技水平不断发展,缝纫机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在现有的工业缝纫机上一般都会配置有专门的自动剪线机构,自动剪线机构被分为剪面线机构和剪底线机构,剪面线机构专门用于剪面线,剪底线机构专门用于剪底线,采用这种方式的自动剪线机构会导致缝纫机的整体结构十分复杂,生产成本很高,实用性不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专利曾公开过一种缝纫机的切线装置[申请号:02120318.0],它包括配置在针板下方的,在脉冲马达的驱动下进行横切机针落下位置的往复动作的第1切刀;在气压缸的驱动下在机针落下位置一方的侧方形成间隔的待机位置与在缝制结束时通过与第1切刀的配合动作切断缝线的切断位置之间进行往复动作的第2切刀;在与机针落下位置另一方的侧方形成一定距离的初始位置和随第1切刀向第2切刀侧的移动从初始位置移动了一定距离的位置,在缝制开始后通过与第一切刀的配合动作切断缝线的第3切刀;以及固定在第3切刀上的在初始位置和移动了一定距离的位置上,通过与第1切刀的配合动作把缝制开始时第1针的缝线夹持在缝制物下方的夹线板。该缝纫机的切线装置能够在缝制开始时利用第1切刀与第3切刀的配合将缝线切断并利用夹线板将缝线夹持住,同时还能够在缝制结束后利用第1切刀与第2切刀的配合将缝线切断。

虽然上述缝纫机的切线装置同时具备了在缝制开始时将缝线切断以及在缝制结束后将缝线切断的功能,但是它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用于在缝制开始时将缝线切断的是第1切刀与第3切刀,用于在缝制结束后将缝线切断的是第1切刀与第2切刀,而第1切刀、第2切刀以及第3切刀又都需要配置专门的驱动装置来进行单独驱动,这就导致缝纫机的整体结构仍然较为复杂,且零部件的过多使得整个缝纫机的生产成本仍然比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缝纫机剪线机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利用两把刀实现在缝制开始时夹住并剪断面线以消除鸟巢现象以及在缝制结束时一同切断面线和底线,以简化缝纫机的整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缝纫机剪线机构,包括设置于缝纫机工作台上的针板下侧的上切刀与下切刀,针板、上切刀以及下切刀相平行,所述下切刀前端上侧设有刃口,所述上切刀前端下侧具有切割部,所述缝纫机工作台上设有能够带动下切刀相对于上切刀前后移动的驱动件一,所述下切刀上具有勾线槽且勾线槽使下切刀的前端呈倒钩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切刀上从上向下设有贯穿的进线孔且进线孔位于勾线槽与刃口之间,所述上切刀的前端连接有具有弹性的夹线片,所述夹线片位于下切刀的前端外,且当下切刀向前移动时所述的下切刀前端会将夹线片及上切刀的前端向上挤压并使夹线片及上切刀前端的切割部压在下切刀的上侧面上。

本缝纫机剪线机构能够在缝制开始时将面线夹住并剪断并在缝制结束后将面线与底线一同切断。在缝制开始时,通过驱动件一控制下切刀向前移动至下切刀上的进线孔位于针板上的针孔的正下方,这样当机针带动面线穿过针孔时面线能够落入到进线孔内,然后驱动件一控制下切刀回缩。由于下切刀向前移动时下切刀的前端将夹线片及上切刀的前端向上挤压并使夹线片及上切刀前端的切割部压在下切刀的上侧面上,因此当下切刀回缩时下切刀的上侧面是贴着夹线片及上切刀的切割部移动的,面线会被夹线片夹在下切刀的上侧面上,并在下切刀回缩至下切刀上的刃口与上切刀的切割部相交错时将面线切断,被切断后的面线仍然被夹线片夹在下切刀的上侧面上,缝料反面无鸟巢现象。在缝制结束后,同样通过驱动件一控制下切刀向前移动,并将底线和面线同时勾入勾线槽内,然后驱动件一控制下切刀回缩,并同样在下切刀回缩至下切刀上的刃口与上切刀的切割部相交错时由上切刀的切割部将底线和面线同时剪断。

本缝纫机剪线机构通过在下切刀上的勾线槽与刃口之间设置进线孔,利用进线孔与连接在上切刀前端的夹线片的配合使上切刀与下切刀具备在缝制结束时将底线与面线一同切断的功能同时又具备了在缝制开始时将面线夹住并剪断的功能,从而能够大大简化缝纫机的整体结构,并由此降低整个缝纫机的生产成本。

在上述的缝纫机剪线机构中,所述的夹线片连接于上切刀的前端上侧,所述的夹线片的前端具有向下弯曲至上切刀前端外的夹线部。

将夹线片的前端向下弯曲至上切刀前端外来形成夹线部,夹线部便具有了弹性,当下切刀伸出时下切刀的前端将夹线片的夹线部向上挤压使夹线部产生形变,这样一来在下切刀伸出后夹线部会在自身的弹力作用下压在下切刀的上侧面上,那么当面线落入到下切刀的进线孔内并在下切刀回缩时,夹线部自然便会将面线夹在下切刀的上侧面上了。通过这样的设计能够在本缝纫机剪线机构利用下切刀与上切刀实现在缝制开始时夹住并剪断面线以及在缝制结束时一同切断面线和底线,以简化缝纫机的整体结构的同时,保证面线的夹紧仍然能够正常实现。

在上述的缝纫机剪线机构中,所述的针板的下侧具有让位凹槽,所述的夹线片位于让位凹槽内。

当下切刀伸出或回缩而使下切刀前端的上侧面与夹线片的夹线部的底面相接触时,下切刀前端的上侧面会将夹线片的夹线部向上挤压,通过在针板的下侧设置让位凹槽,让位凹槽能够为夹线部提供足够的形变空间,从而使夹线部能够顺利地发生形变来将面线夹在下切刀的上侧面上。

在上述的缝纫机剪线机构中,所述的缝纫机工作台上固定有电机安装板,所述的驱动件一包括固定在电机安装板上的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电机安装板相垂直,所述的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下切刀之间设有曲柄与连杆,所述曲柄的一端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曲柄的另一端与连杆的一端相铰接,连杆的另一端与下切刀的后端连接,所述的电机安装板上固定有第一传感器,所述的曲柄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相连的一端上侧连接有检测板,检测板的高度高于第一传感器,当缝制开始时驱动电机带动下切刀向前移动至所述的检测板与第一传感器正对。

曲柄的一端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那么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转动会带动曲柄摆动,而由于曲柄的另一端与连杆的一端相铰接,连杆的另一端与下切刀的后端相连接,因此在曲柄摆动后就会通过连杆来带动下切刀前后移动,从而控制下切刀的伸出与回缩。通过电机安装板上的第一传感器与连接于曲柄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相连的一端上侧连接检测板相配合,以使开始缝制时下切刀能够准确移动至进线孔位于针板上的针孔的正下方,从而确保面线能够准确地落入到进线孔内来进行切除,这也是为了保证本缝纫机剪线机构能够仅利用下切刀与上切刀来同时实现在缝制开始时将面线剪掉并在缝制结束时将面线和底线剪断。

在上述的缝纫机剪线机构中,所述的针板的下侧固定有定位板,定位板上具有开设至定位板两端面处的定位槽,上切刀及下切刀均位于定位槽内,所述的定位板的前端下侧连接有弹簧片,弹簧片上固定有毛毡,毛毡位于下切刀的下方且毛毡与下切刀相接触。

当缝制结束后底线与面线一同被切断时,剩余的底线仍然是位于下切刀的勾线槽内的,而由于在定位板的前端下侧连接有弹簧片,弹簧片上固定有毛毡且毛毡位于下切刀的下方并与下切刀相接触,那么当下切刀带着剩余的底线回缩至剩余的底线与毛毡表面相接触时,剩余的底线就会粘在毛毡上,从而实现对底线的夹紧。采用这样的结构,主要也是为了本缝纫机剪线在仅利用上切刀与下切刀来同时实现在缝制开始时将面线切断并在缝制结束后将面线和底线一同切断的功能的同时,还能够保证底线被切断后能够正常被夹住,保证下次缝纫时能够顺利与面线交织形成线环,避免跳针现象出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缝纫机剪线机构通过在下切刀上设置进线孔及在上切刀的前端连接夹线片,使得上切刀与下切刀具备了在缝制结束后将面线与底线剪断功能的同时又具备了在缝制开始时将面线剪断的功能,这也就表示本缝纫机剪线机构仅通过两把切刀便同时集成了在缝制开始时将面线夹住并剪断及在缝制结束后将面线和底线同时剪断并夹住底线的功能,这种设计能够很好地简化缝纫机的整体结构,并且由此也能够很好地降低整个缝纫机的生产成本。另外,本缝纫机剪线机构通过在上切刀的前端连接夹线片,夹线片的前端具有向下弯曲至下切刀前端外的夹线部,利用夹线部与下切刀上侧面的配合在缝制开始时将面线夹住,从而使本缝纫机剪线机构将缝制开始时剪面线的功能与缝制结束后剪底线和面线的功能集成到上切刀与下切刀的同时仍然具备应有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缝纫机剪线机构设置于缝纫机工作台上时的示意图。

图2是本缝纫机剪线机构的示意图。

图3是本缝纫机剪线机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缝纫机剪线机构的部分分解图。

图6是本缝纫机剪线机构中上切刀、下切刀以及定位板之间的分解图。

图7是本缝纫机剪线机构中下切刀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缝纫机剪线机构中上切刀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缝纫机剪线机构在缝制开始时下切刀伸出后的仰视图。

图10是图9的俯视图。

图11是本缝纫机剪线机构在缝制结束后下切刀伸出后的仰视图。

图中,1、工作台;2、针板;2a、让位凹槽;3、上切刀;3a、切割部;3a1、受力面;3b、限位孔;3c、连接部;4、下切刀;4a、刃口;4b、勾线槽;4c、进线孔;4d、切割面;4e、夹线面;4f、导向面;5、定位板;5a、定位槽;5b、连接孔;5c、限位缺口;6、夹线片;6a、夹线部;7、弹簧片;8、毛毡;9、电机安装板;10、驱动电机;11、曲柄;12、拉杆;12a、连接头;13、固定板;14、第一传感器;15、第二传感器;16、检测板;17、驱动电机;18、连杆;18a、凸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图2、图3和图5所示,一种缝纫机剪线机构,位于缝纫机工作台1上的针板2的下侧,它包括设置于针板2下侧的上切刀3和下切刀4,下切刀4位于上切刀3的下方且上切刀3抵靠在下切刀4上,针板2、上切刀3以及下切刀4相平行,上切刀3的前端下侧具有向下凸出的切割部3a,下切刀4的前端上侧具有刃口4a。缝纫机的工作台1上设有驱动件一与驱动件二,驱动件一与下切刀4相连,驱动件二与上切刀3相连,在驱动件一的带动下能够使下切刀4向前或向后移动,在驱动件二的带动下能够使上切刀3向前或向后移动。

如图6、图7和图8所示,下切刀4上具有勾线槽4b,勾线槽4b使得下切刀4的前端呈倒钩状,下切刀4上设有贯穿的进线孔4c,进线孔4c位于下切刀4的刃口4a与勾线槽4b之间。下切刀4前端的上侧由后往前依次具有切割面4d、夹线面4e以及导向面4f,切割面4d由进线孔4c处一直向上倾斜至下切刀4上相比于刃口4a更靠近下切刀4前端部的位置处,夹线面4e由倾斜面向前延伸,导向面4f由夹线面4e向下倾斜,上切刀3的切割部3a的底部具有与导向面4f倾斜方向相同的受力面3a1。

如图2、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针板2的下侧固定有定位板5,定位板5上具有开设至定位板5两端面处的定位槽5a,上切刀3及下切刀4均位于定位槽5a内。上切刀3的前端上侧连接有夹线片6,夹线片6的前端具有向下弯曲至上切刀3的前端外的夹线部6a,针板2的下侧具有让位凹槽2a,夹线片6位于让位凹槽2a内,当下切刀4回缩使得下切刀4上的切割面4d与夹线片6的夹线部6a相接触时,切割面4d在下切刀4回缩的过程中会将夹线片6的夹线部6a向上挤压,而让位凹槽2a的设置则刚好能够保证夹线片6的夹线部6a具有足够的形变空间。定位板5的前端下侧连接有弹簧片7,弹簧片7上固定有毛毡8,毛毡8位于下切刀4的下方且毛毡8与下切刀4相接触。

如图1、图2、图3和图5所示,缝纫机工作台1上与定位板5位置相对应处具有安装槽,定位板5位于安装槽内。缝纫机工作台1上靠近针板2处还设有电机安装板9,驱动件一包括固定在电机安装板9上的驱动电机10,驱动电机10的输出轴与电机安装板9相垂直,驱动电机10的输出轴上连接有曲柄11。曲柄11的一端与驱动电机10的输出轴相连,曲柄11的另一端与一拉杆12相连且曲柄11的该端与拉杆12的一端相铰接,拉杆12的另一端位于缝纫机工作台1上的安装槽内并位于定位板5的下方,且在拉杆12的该端具有向上凸起的连接头12a,连接头12a呈圆柱状,定位板5上的定位槽5a的底壁上设有贯穿的且呈长条形的连接孔5b,上切刀3上设有贯穿的且呈长条形的限位孔3b,连接头12a穿过连接孔5b及下切刀4的后端并位于上切刀3的限位孔3b内。在上切刀3上设置限位孔3b,主要是用来对下切刀4的移动行程进行限位,防止下切刀4移动过度,另外,在电机安装板9上还固定有呈圆弧形的固定板13,在固定板13的两端上分别固定有第一传感器14和第二传感器15,曲柄11与驱动电机10相连的一端上侧连接有呈扇形的检测板16,检测板16的高度高于传感器的高度,当缝制开始时下切刀4在驱动电机10的带动下向前移动至曲柄11上的检测板16与第一传感器14相正对,而第二传感器15则用于对下切刀4的回缩形成进行控制,在下切刀4回缩至检测板16与第二传感器15正对时控制驱动电机10停止工作。

如图1、图2、图3和图5,驱动件二包括固定在电机安装板9上的驱动气缸17,驱动气缸17的活塞杆与电机安装板9相平行,驱动气缸17的活塞杆的端部连接有连杆18。连杆18包括横直段以及与横直段相垂直的竖直段,驱动气缸17的活塞杆的端部与连杆18的竖直段相连接,连杆18的横直段位于缝纫机工作台1的安装槽内并位于定位板5的下方。定位板5侧部具有与定位槽5a相连通的限位缺口5c,上切刀3的中部一侧具有向外凸出的连接部3c,连接部3c位于限位缺口5c内,连杆18的横直段与竖直段相连接的另一端上侧具有呈圆柱状的凸头18a,凸头18a位于限位缺口5c内且凸头18a的端部穿过上切刀3的连接部3c,通过设置限位缺口5c能够对上切刀3的移动行程进行限制,避免上切刀3过度移动,而导致无法与下切刀4相配合来进行正常剪线。

本缝纫机剪线机构能够在缝制开始时将面线剪断并在缝制结束时将面线和底线同时剪断。启缝时剪断面线的具体过程是这样的:如图9和图10所示,缝制开始时,上切刀3保持不动,驱动电机10的输出轴转动并带动曲柄11产生摆动,通过曲柄11与拉杆12的配合使得下切刀4相对于上切刀3的前端伸出至曲柄11上的检测片与第一传感器14正对,此时下切刀4上的进线孔4c刚好位于针板2上的针孔的正下方,这样一来,当机针将面线通过针孔带到针板2下侧时就可以使面线位于下切刀4上的进线孔4c内了。在下切刀4伸出的过程中,在下切刀4前端的导向面4f的作用下使得夹线片6的夹线部6a以及上切刀3的前端被向上挤压,之后在自身的弹力作用下夹线片6的夹线部6a及上切刀3的切割部3a会压在下切刀4的上侧面上。然后驱动电机10的输出轴反向转动使得下切刀4回缩,在下切刀4回缩的过程中,由于夹线片6的夹线部6a以及上切刀3的切割部3a始终贴在下切刀4的上侧面上,因此面线被夹线部6a夹在下切刀4的上侧面上,并在下切刀4回缩至下切刀4上的刃口4a与上切刀3的切割部3a相交错时,面线被下切刀4切断。

停缝时剪断面线和底线的具体过程是这样的:如图11所示,在缝制结束后,驱动电机10通过曲柄11与连杆18的配合控制下切刀4向前移动,驱动气缸17的活塞杆伸出并通过连杆18带动上切刀3向前移动,且下切刀4移动的距离要大于上切刀3移动的距离。由于下切刀4上设有勾线槽4b,因此在下切刀4向前移动后能够将面线和底线一同勾入勾线槽4b内,接着驱动电机10控制下切刀4回缩,当下切刀4回缩至下切刀4上的刃口4a经过上切刀3上的切割部3a时,面线与底线便一同被切断。面线与底线被切断后,缝纫机工作台1内剩余的底线仍被勾在下切刀4上的勾线槽4b内,驱动气缸17的活塞杆回缩并带动上切刀3回缩至初始位置,下切刀4则在驱动电机10的带动下回缩至初始位置。由于定位板5的前端处设有呈块状的毛毡8,因此当下切刀4移动至毛毡8处时,被勾线槽4b勾住的底线就会被粘在毛毡8上。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切断面线和底线的过程中,将上切刀3也向前移动一定的距离主要是为了能够将线头剪得更短。

本缝纫机剪线机构通过在下切刀4上设置进线孔4c及在上切刀3的前端连接夹线片6,使得上切刀3与下切刀4具备了在缝制结束后将面线与底线剪断功能的同时又具备了在缝制开始时将面线夹住并剪断的功能,这也就表示本缝纫机剪线机构仅通过两把切刀便同时集成了在缝制开始时将面线夹住并剪断以及在缝制结束后将面线和底线同时剪断并夹住底线的功能,这种设计很好地简化了缝纫机的整体结构,并且由此也能够很好地降低整个缝纫机的生产成本。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