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转式拖布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26703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一种轴转式拖布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缝纫机辅助设备技术,特别是一种轴转式拖布机构。



背景技术:

拖布机构作为缝纫机的一种辅助设备,其主要功能是在缝纫制衣时,通过拖布机构的压轮与缝纫模板的作用实现缝纫模板的自动拖动,使缝纫机在缝纫模板既定的导槽内完成缝纫。现有技术中的拖布机构中的传送动力通常由电机带动同步轮的转动来带动压轮的运转,同时还需要另设提升装置来完成对压轮升降的控制,这种控制机构比较复杂,增加额外的能耗,同时还存在压轮升降与压脚升降的同步性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一种轴转式拖布机构,结构简单,且能够借助缝纫机自身对压脚升降的控制来同步实现对拖布机构的升降控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轴转式拖布机构,包括电机、联轴器、压轮组件和压脚,其特征在于:所述联轴器包括主动轴、连接杆和从动轴;电机通过螺栓固定在固定板上,固定板后侧面设置有能将电机固定在缝纫机机身上的螺孔,电机机头连接联轴器的主动轴以带动主动轴的转动;所述压轮组件包括轴承座、压轮轴和压轮,压轮固定在压轮轴上,压轮轴旋转固定在轴承座上,压轮另一端连接联轴器的从动轴,联轴器的连接杆两端分别与主动轴和从动轴紧固,轴承座上设置有与缝纫机机头压杆配合的凹槽,轴承座侧面与压脚的侧面板相配合,压脚通过螺栓固定于轴承座上。

所述压轮表面设有压轮圈,所述压轮圈为弹性软质材料制成。

所述压轮并排固定有2个,每个压轮对应设有一个压轮圈。

所述联轴器的连接杆两端通过连接件分别与主动轴和从动轴紧固,所述主动轴和从动轴均为水平安装,所述连接杆为倾斜安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以利用缝纫机自身的升降功能实现拖布机构和压脚的同时升降而不必另外设置拖布机构的提升装置,节约空间、减少能耗,解决拖布机构和压脚同时升降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安转在缝纫机上的示意图,

其中,1-轴承座、2-压轮轴、3-压轮、4-压轮圈、8-固定板、9-电机、10-联轴器、11-压脚、12-连接板、A-缝纫模板、B-缝纫机头、B1-压杆、B2-缝纫针、0-导向槽定位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轴转式拖布机构,包括电机9、联轴器10、压轮组件和压脚11,其特征在于:所述联轴器10包括主动轴、连接杆和从动轴;电机9通过螺栓固定在固定板8上,固定板8后侧面设置有能将电机9固定在缝纫机机身上的螺孔,电机机头连接联轴器10的主动轴以带动主动轴的转动;所述压轮组件包括轴承座1、压轮轴2和压轮3,压轮3固定在压轮轴2上,压轮轴2旋转固定在轴承座1上,压轮3另一端连接联轴器10的从动轴,联轴器10的连接杆两端分别与主动轴和从动轴紧固,轴承座1上设置有与缝纫机机头压杆B1配合的凹槽,轴承座1侧面与压脚11的侧面板相配合,压脚11通过螺栓固定于轴承座1上。

所述压轮3表面设有压轮圈4,所述压轮圈4为弹性软质材料制成。

所述压轮3并排固定有2个,每个压轮3对应设有一个压轮圈4。

所述联轴器10的连接杆两端通过连接件分别与主动轴和从动轴紧固,所述主动轴和从动轴均为水平安装,所述连接杆为倾斜安装。

在本实施案例中,通过螺钉将固定板8固定在连接板12上,并将连接板12固定在缝纫机身上,完成电机9的固定,同时将由缝纫机头B内部伸出的缝纫机压杆B1插入轴承座1的凹槽内,通过螺栓将轴承座1固定于压杆B1底部,完成压轮组件的固定。

启动电机9,电机机头带动联轴器10的主动轴转动,并通过连接杆带动从动轴的转动,最终实现压轮3的转动,联轴器10的连接杆解决了电机9和压轮3(压轮圈4)转动时不同心的问题。

轴承座1和压脚11固定连接于压杆B1底部,使压杆B1上下移动时可同时带动压轮3(压轮圈4)和压脚11的上下移动,在压轮3(压轮圈4)上下移动的过程中,电机9和压轮3(压轮圈4)之间的距离产生变化,联轴器10的连接杆解决了该问题,最终实现了利用缝纫机的升降控制机构来实现拖布机构的升降功能,而不必另外单独设置拖布机构的提升装置。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减少拖布机构升降装置的设置,节省空间、减少材料、降低能耗,同时压轮轴2上并排设计个压轮3,压轮3表面设计压轮圈4,使缝纫过程中压轮3平稳地紧压在缝纫模板A上,在摩擦力的作用下拖动缝纫模板A和布料。

缝纫机缝纫机台上的导向槽定位销0置于缝纫模板A的导向槽内,导向槽定位销0和缝纫针B2在同一轴线上,在压轮3(压轮圈4)的拖动下,缝纫模板A和布料沿着缝纫模板A上的导向槽运动,缝纫针B2在导向槽内完成走线,保证了缝纫线型的准确度和平滑度。

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最佳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