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脑平车的双凸轮驱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58454阅读:226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脑平车的双凸轮驱动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脑平车的驱动技术领域,特指一种电脑平车的双凸轮驱动结构。



背景技术:

电脑平车的剪线装置是电脑平车使用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在缝制现场管理中,经常遇到自动剪线装置切不断上线或底线、卡刀及剪线线头长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必然会影响电脑平车整体的操作效果。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剪线装置的驱动结构没有设置自动复位,导致剪线装置卡刀,降低整体剪线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稳定,可自动复位的电脑平车的双凸轮驱动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电脑平车的双凸轮驱动结构,包括机架,机架上设置有相互平行的驱动转轴和固定轴,所述驱动转轴上固设有固定座,固定座左侧固设有左凸轮,固定座右侧固设有右凸轮,所述固定轴上穿设活动座,活动座左侧设置有与所述左凸轮相适配的驱动座a,活动座右侧设置有与所述右凸轮相适配的驱动座b,所述固定轴上还设置有弹簧和电磁铁且分别位于所述活动座的两侧。

所述左凸轮和固定座为一体式结构,左凸轮周侧均为连续的弧形曲面,所述右凸轮和固定座为一体式结构,右凸轮周侧向内凹陷形成拨爪,拨爪与所述驱动座b相适配。

所述活动座左端部径向延伸出上凸沿和下凸沿并形成所述驱动座a,上凸沿与所述左凸轮相适配,下凸沿设置有通孔。

所述活动座右端部径向延伸出凸沿并形成所述驱动座b,凸沿与所述右凸轮相适配。

所述凸沿上固设有滚轮,滚轮与所述右凸轮相适配。

所述活动座左侧设置有弹簧,弹簧一端顶紧在机架上,另一端时刻与活动座相接触;活动座右侧设置有电磁铁,电磁铁固设在机架上。

所述固定座设置有螺纹孔,紧固件穿过所述螺纹孔并将固定座固定在驱动转轴上。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驱动转轴上固设有固定座,固定座左侧固设有左凸轮,固定座右侧固设有右凸轮,左凸轮和右凸轮均和固定座为一体式结构并形成双凸轮,左凸轮为复位凸轮,右凸轮为驱动凸轮,当电磁铁推动活动座至右凸轮和驱动座b相配合位置时,右凸轮驱动活动座进行转动,从而控制与活动座相配合的外接剪线装置进行剪线工作,剪线完成后电磁铁失效,被压缩的弹簧进行复位并推动活动座至左凸轮和驱动座a相配合位置,左凸轮驱动活动座进行转动,进行活动座的强制复位,通过双凸轮结构完成活动座绕固定轴的正转和反转,保证外接的剪线装置不卡刀,并且通过电磁铁快速定位,保证剪线质量和剪线效率,可以使得剪线线头更短,节约原材料。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双凸轮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双凸轮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中:1-驱动转轴;2-右凸轮;3-固定座;4-左凸轮;5-弹簧;

6-驱动座a;7-活动座;8-驱动座b;9-固定轴;10-电磁铁;11-机架;

12-螺纹孔;13-双凸轮;14-拨爪;20-下凸沿;21-上凸沿;22-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见图1-6所示:

一种电脑平车的双凸轮驱动结构,包括机架11,机架11上设置有相互平行的驱动转轴1和固定轴9,所述驱动转轴1上固设有固定座3,固定座3左侧固设有左凸轮4,固定座3右侧固设有右凸轮2,固定座3上左凸轮4和右凸轮2形成的双凸轮13,所述固定轴9上穿设活动座7,活动座7左侧设置有与所述左凸轮4相适配的驱动座a 6,活动座7右侧设置有与所述右凸轮2相适配的驱动座b 8,所述固定轴9上还设置有弹簧5和电磁铁10且分别位于所述活动座7的两侧,通过电磁铁10推动穿设在固定轴9上的活动座7进行向左或向右的移动,使得双凸轮13和活动座7有两个不同的配合位置,双凸轮13通过左凸轮4和右凸轮2驱动活动座7做不同的转动方式,完成与活动座7相连接剪线装置的剪线,并且通过电磁铁快速定位,保证活动座7的移动效率,从而保证相连接的剪线装置剪线质量和剪线效率,可以使得剪线线头更短,节约原材料。

所述左凸轮4和固定座3为一体式结构,左凸轮4周侧均为连续的弧形曲面,所述右凸轮2和固定座3为一体式结构,右凸轮2周侧向内凹陷形成拨爪14,拨爪14与所述驱动座b 8相适配,与固定座3一体式结构的左凸轮4和右凸轮2形成双凸轮13,左凸轮4的连续型弧形曲面使得强制复位冲击较为缓和,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当需要剪线时,右凸轮2的拨爪14可以使得驱动座b 8置于拨爪14内侧,当驱动转轴1转动时,拨爪14的背部与驱动座b 8相接触并带动活动座7转动,通过拨爪14内侧使得定位更加准确,使得剪线效率更佳。

所述活动座7左端部径向延伸出上凸沿21和下凸沿20并形成所述驱动座a 6,上凸沿21与所述左凸轮4相适配,通过左凸轮4带动上凸沿21进行移动,从而带动活动座7绕固定轴9进行相对转动,下凸沿20设置有通孔,下凸沿20的通孔用于与外接的剪线装置相连接,下凸沿20为动力输出端。

所述活动座7右端部径向延伸出凸沿并形成所述驱动座b 8,所述凸沿上固设有滚轮22,滚轮22与所述右凸轮2相适配,,由于右凸轮2通过拨爪14拨动,必然驱动座b 8在每次剪线时会受到较大的冲击力,因此设置滚轮22,使得驱动座b 8和右凸轮2间接驱动,保护两者结构,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优选为所述活动座7左侧设置有弹簧5,弹簧5一端顶紧在机架11上,另一端时刻与活动座7相接触;活动座7右侧设置有电磁铁10,电磁铁10固设在机架11上。

所述固定座3设置有螺纹孔12,紧固件穿过所述螺纹孔12并将固定座3固定在驱动转轴1上,保证结构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强制复位和剪线驱动两个运动的;

强制复位:电磁铁不作用,活动座的驱动座a与双凸轮的左凸轮相配合,并且驱动转轴带动左凸轮进行转动,如果未卡刀则活动座不运动,保持在原位置,如果卡刀,左凸轮带动活动座相对转动并恢复至原位置;

剪线驱动:电磁铁作用,推动活动座向左运动至驱动座b与双凸轮的右凸轮相配合,该配合位置为驱动座b的滚轮置于右凸轮的拨爪内,随后驱动转轴带动右凸轮进行转动,拨爪的背部与滚轮相接触,当拨爪的端部与滚轮相接触时,活动座运动置最外端即最高位,当右凸轮转完一圈后电磁铁不作用,弹簧对活动座进行复位,继续进行强制复位,从而完成剪线运动;

最佳运动方式:剪线运动前,进行强制复位,保证活动座位于原位置,即转动轴带动双凸轮转动2-3圈,随后电磁铁作用,进行剪线驱动,且转动轴带动双凸轮转动1圈,当该运动完成后电磁铁不作用,活动座在弹簧作用下复位,随后再次进行强制复位,周而复始继续进行剪线;

驱动座a的下凸沿为动力输出端,并与外接剪线装置相连接,由于剪线装置的限制,导致活动座绕固定轴的转动角度受限,即在上述的原位置和最高位之间转动,左凸轮和右凸轮的外沿弧线均在长期时间实践中得出,保证结构的稳定性。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