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的针织用针以及用于制造圆形针织用针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201742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改善的针织用针以及用于制造圆形针织用针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改善的针织用针以及用于制造根据本发明的圆形针织用针(rundstricknadel)的方法。



背景技术:

针织用针自很久以来已知并且能够以各种类型和方式获得。由此de448230和us7,874,181b1分别描述了如下针织用针,所述针织用针在所述柄部或所述抓握区域的区域中非圆形地设计或具有提高部和加深部,以便使较长时间的针织对于手指而言也设计得在人机工学方面较舒适。然而,针织过程本身由此没有变得容易或受到影响。

de1609910以及de825299分别描述了如下针织用针,所述针织用针对于操作人员而言即使当该人员有些笨拙时也应该使针织本身变得简单。为此,所述针尖具有完全地或部分地阻碍线回程的变形部、例如收缩部、一侧的加厚部或还有两个直到所有侧的加厚部。然而,在所述针尖的这种构造方面不利的是,针织纱线在所述收缩部中或在所述加厚部后方能够被钩住,从而使得以这种特别成形出来的(ausgeformten)针尖难以进行进一步针织。此外,在大多数针的情况下,仅仅一侧设有相应的尖,而另一侧具有普通的针织用针尖。以两个相应地变形的针尖同样难以进行针织。此外,所述针织用针在所述针尖的区域中设计得非常尖,这能够引起受伤。此外,存在如下危险,即在进行针织时(尤其是在使用较厚的(stärkerem)纱线的情况下)刺入到所述纱线中。当操作人员察觉到这一点时,所述操作人员必须将所述针尖又收回(zurückziehen),这使针织工艺延迟。如果所述操作人员没有察觉到这一点,那么这引起不规律的线圈形成(maschenbild),这同样被认为要避免。

us2,133,431同样描述一种针织用针,此处是一种圆形针织用针,所述针织用针在头部处带有变形部。在此,所述头部具有带有弯曲的侧的截锥体的形状,其中,所述截锥体朝着所述尖的方向的半径大于所述截锥体的朝着所述针的方向指向的半径。所述头部应该对于接纳在所述针上的线圈形成阻力,以便实现牢固的针织并且防止松动的线圈。然而,在此不利的是,所述针尖设计得非常尖,这能够引起受伤。如在上面已经阐释的那样,这也能够引起所述纱线的穿插。以这种针同样不可能进行人机工学的且低疲劳的针织,并且进行针织的人员也不能够制造松弛地(locker)针织的针织品,因为所述变形部在所述针尖处呈现出阻力并且阻碍了这一点。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的任务是,改善已知的针织用针并且在此减小受伤危险和所述纱线的穿刺的危险,以及实现在所述操作人员的手关节的运动行为方面带有小的幅度的人机工学的针织。此外,本发明的任务是,开发成本适宜的改善的制造方法,以便制造根据本发明的圆形针织用针。所述任务通过权利要求1和12的特征部分的特征来解决,其具有(zukommt)下面的特别的意义。

所述针织用针的针尖强烈倒圆地构造并且具有向着所述尖倒圆的加厚部,所述加厚部能够描述为滴或穗形的(bommelförmig)、也就是说回拉滴(rückholtropfen)。所述回拉滴具有比所述柄部小的直径。所述针织用针在所述柄部与所述回拉滴之间逐渐变细。在此,在所述柄部与所述逐渐变细部之间的以及在所述逐渐变细部与所述回拉滴之间的过渡没有棱边(kanten)并且带有小的摩擦阻力地构造。通过所述回拉滴以及所述逐渐变细部的带有小的摩擦阻力且没有棱边的构造,所述针织纱线尽管如此仍然能够在针织过程中良好地在所述针尖上滑动并且所述回拉滴在进行针织时不形成阻碍,从而使得所述针织纱线不能够被钩住。通过使所述回拉滴具有比所述柄部小的直径,所述针也仍轻便地足以还以薄的针织纱线得到良好的针织结果。尽管如此所述回拉滴在此仍有助于在由所述纱线进行针织时接纳下一个线圈。通过所述回拉滴的强烈倒圆的形状也明显减小受伤危险,以及还有如下危险,即在针织过程中所述纱线被所述针织用针的针尖穿刺。由此,也能够以较厚的纱线得到良好的针织结果。通过柄部、抓握区域和回拉滴的相互配合实现了特别人机工学的且低疲劳的针织,因为所述操作人员的手关节在针织过程中必须执行的幅度明显小于在传统的针织用针的情况下的幅度。

所述针织用针的柄部的直径与所述回拉滴的直径的比刚好(gerade)彼此相协调并且(与所述针织用针的厚度相协调地)如下地确定大小,使得非常低疲劳的针织过程是可行的。在此,所述直径的比处于约25%至75%、优选处于30%至60%。根据所述针织用针的厚度,所述比能够变化,以便实现尽可能好的人机工学的针织工艺。在此,所述直径的比通常在所述针织用针的厚度提升时下降,例如在针厚度为2.5、3或3.5时下降到约55%直到在针厚度为12时下降到约31%。这明确地仅仅是个别示例。所述直径的比也能够在本公开内容的范围内不同地提供。

在特别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柄部沿着其长度从所述针尖看去具有形状过渡。所述形状过渡在所述抓握区域后方实现并且在横截面方面大约具有三角形的形状。由此出现的三角形区域负责在所述针织物的线圈与所述针织用针之间出现非常少的摩擦,因为所述针织物与所述针仅仅在所述三角形的角的区域中触碰。由此使得所述针织物较好地在所述针织用针上滑动,这使得所述针织过程本身较人机工学,从而进行针织的人员疲劳得不太快。刚好即使在较宽的针织物的情况下也不必使所述针织物不断地在所述针织用针上向后推移。在此,所述形状过渡同样没有棱边且带有小的摩擦阻力地出现。关于所述小的摩擦阻力以及还有手感的最好的结果通过如下方式来产生,即所述三角形区域在横截面方面具有倒圆的角或凸出地构造的侧。这两个特征也能够组合,以便获得如下针织用针,在所述针织用针的情况下,从所述抓握区域到所述三角形区域的形状过渡非常柔和地(sacht)进行并且带有小的摩擦阻力,并且其中,所述三角形区域如下地构造,使得所述三角形区域不损伤所述针织纱线或所述针织物并且也具有舒适的手感。

所述针织用针的柄部以及还有所述针尖和所述回拉滴能够至少局部地由硬的塑料构成。由此,所述针织用针是轻的并且良好地处于手中。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针织用针构造为圆形针织用针。在此,圆形针织用针在许多方面能够被用于制造不同的针织品。所述圆形针织用针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所述抓握区域后方朝着所述小绳(seilchens)的方向变得较狭长。同样由此使得在所述针织用针与所述针织物之间的摩擦阻力减小并且所述针织物能够较好地在所述小绳的方向上滑动。

特别有利的是,往所述小绳的过渡在所述柄部的端部区域处柔性地且可弯曲地设计。由此,所述针织物能够特别简单地滑动到所述小绳上,而进行针织的人员不必将所述针织物额外地朝着所述方向推移。所述针织物也不能够在往所述小绳的过渡处被钩住。由此,同样避免了所述小绳的机械的损伤。

使所述柄部的端部区域在往所述小绳的过渡处柔性地设计的这一可行方案在于将所述端部区域由较软的柔性的塑料来制造。由此,然后也产生可弯曲的且柔性的往所述小绳的过渡。然而,根据所述针的厚度,所述端部区域的材料也能够实施有如下小的壁厚度,使得由此所述柄部的材料的弹性的性质被利用,并由此出现在所述端部区域中的往所述小绳的柔性的且可弯曲的过渡。在这种情况下,所述柄部的端部区域能够由和总体的针织用针相同的材料构成、例如由硬的塑料构成。

另外的优选的实施例设置成,所述针织用针构造为夹克针织用针。在其背离所述针尖的端部处,所述夹克针织用针那么具有球头部。所述球头部防止所述针织物移位超过所述针织用针的端部并由此丢失线圈。此外,所述球头部还能够具有沟槽形的空隙,所述空隙大约具有和所述针织用针本身的柄部或抓握区域相同的直径。所述第二针织用针此后能够以其柄部或其抓握区域夹持地带入在所述空隙中。由此特别优选地,这两个针织用针以其相应的柄部或其相应的抓握区域夹入到相应另一个针织用针的球头部的沟槽形的空隙中。由此所述针织用针能够得到良好保存。处于所述针织用针中的一个针织用针上的针织物不能够从所述针织用针处丢失,因为所述柄部的最大的部分通过这两个球头部来限制。如果所述针织用针不在使用中,则它们同样能够分别接合到另一个针的球头部的沟槽形的空隙中,从而这两个针织用针在它们被需要时始终能够一起被找到。在此,所述球头部能够例如根据球体、棱柱体、立方体、长方体、锥体、角锥体(pyramide)等的类型不同地成形出来。此处,能够考虑所有可行的形状。

此外,本发明包括用于制造圆形针织用针的方法。为了使所述柄部与所述小绳连接,在此将所述小绳由所述柄部材料包围注射。所述柄部的材料优选涉及塑料,所述塑料能够以通常的注射成形方法来加工。如果在所述圆形针织用针的情况下,一区域应该由硬的塑料构成,并且一区域应该由软的塑料构成,那么有意义的是,使所述小绳首先由所述柄部的较硬的塑料至少局部地包围注射并且在此之后由所述软的塑料至少局部地包围注射。由此能够实现所述小绳在所述塑料中的可靠的保持(halterung)。特别优选地,在此由所述较硬的材料成形出外部的轮廓、尤其是杉树形栅格(tannenbaumraster)。在通过所述软的塑料对所述杉树形栅格或其它的轮廓进行包围注射时,那么在这两个不同的塑料之间提供特别好的结合(zusammenhalt)。

为了实现所述小绳的可靠的包围注射,有利的是,使所述小绳在注射过程期间由一个或多个、尤其是由三个保持芯(haltekernen)来保持。如果对于所述柄部设置有仅仅一个材料,那么所述保持芯在注射过程期间被收回(zurückgezogen),以便在所述端部区域中出现没有缺口的平滑的表面。在两级式注射过程的情况下,在第一方法步骤中所述保持芯能够保持所述小绳并且在此之后才被收回。如果所述小绳然后由软成分包围注射,则由于所述保持芯所出现的开口由所述软的塑料遮盖。

附图说明

另外的优点和实施例由接下来的描述、从属权利要求以及附图来得出。在图中,以多个实施例示出本发明。其中: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针织用针作为袜子针织用针的实施方式,

图2示出源自图1的放大的局部,

图3示出根据本发明的针织用针作为圆形针织用针的实施方式,

图4以放大的图示示出源自图3的圆形针织用针,

图5示出源自图3和4的圆形针织用针的端部区域,

图6示出在根据图3至5的圆形针织用针的情况下所述小绳在所述端部区域中的安置的示意性图示,

图7a示出在用于制造根据图3至6的圆形针织用针的注射过程之前所述小绳通过保持芯所实现的保持的图示,

图7b示出根据图7a的在注射过程之后的图示,

图8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圆形针织用针的另外的实施方式,

图9示出源自图8的端部区域的图示,

图10示出所述小绳在源自图8和9的圆形谋略用针的端部区域中的伸延的示意性图示,

图11示出在以所述较硬的塑料进行注射成形过程之后的源自图8至10的圆形针织用针连同小绳,

图12示出源自图11的部分区域以软塑料进行包套的示意性图示,

图13a示出直接在以硬塑料进行的用于制造根据图8至12的圆形针织用针的第一注射成形过程之后所述小绳通过保持芯所实现的保持,

图13b示出完成制造的由两个成分构成的根据图13a的没有保持芯的圆形针织用针,

图14示出往所述三角形区域的形状过渡的放大,

图15示出穿过图14的在部位xv-xv处的图示的剖面,

图16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夹克针织用针的图示,

图17示出所述球头部的放大的图示,

图18透视地示出所述针织用针在于另一个针织用针的球头部处的空隙中的夹入的图示,

图19以前视图示出源自图18的针织用针对。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1能够看到根据本发明的针织用针10,所述针织用针此处实施为袜子针织用针。所述针织用针对称地构建并且具有两个针尖11。在所述针尖11处分别安置有强烈倒圆的回退滴(rücktropfen)20,并且所述针尖11借助于所述柄部12相互连接。在所述柄部12的面向相应的针尖11的区域中分别设置有抓握区域13,所述抓握区域能够由操作人员在针织过程期间抓握。在相应的抓握区域13与所述回拉滴20之间各设置有逐渐变细部14。在此,在所述逐渐变细部14的回拉滴20与所述抓握区域13之间的过渡非常流线地(fließend)构造并且具有小的摩擦阻力。

此外,还看出三角形区域30,其中,形状过渡16发生在所述抓握区域13与所述三角形区域30之间。所述形状过渡同样如下地构造,使得所述形状过渡构造有尽可能小的摩擦阻力。由此能够使所述针织物在所述针织用针上较容易滑动并且进行针织的人员不必不断地将所述针织物手动地进一步向后推移。由此使针织变得较舒适且较快速。

图2示出所述针尖11的放大。此处看出强烈向着所述尖倒圆的、滴或穗形的回拉滴20以及所述逐渐变细部14。同样,平滑的过渡在回拉滴20与所述柄部12的抓握区域13之间显现(fällt...auf),在其处不设置有棱边并且其具有小的摩擦阻力,由此使得线圈能够良好地在所述针织用针上滑动。在此,所述回拉滴20应该支持所述操作人员较容易地抓住所述纱线,以便制造新的线圈。在此,所述回拉滴20、所述柄部12和所述抓握区域13如下地彼此相协调,使得实现对于操作人员而言的特别人机工学的且低疲劳的针织。

所述抓握区域13轻微锥状地构造,以便在所述抓握区域由操作人员抓握时具有舒适的手感。在所述抓握区域13与所述柄部12的其余部分之间也丝毫不存在棱边,并且所述过渡此处同样如下地设计,使得所述针织用针10总共具有小的摩擦阻力并且能够由操作人员良好地抓握。

在图3和4中,所述针织用针10构造为圆形针织用针40。此处,也又看出在所述针尖11处的回拉滴20。也能够看出在抓握区域13与针尖11之间的逐渐变细部14。所述圆形针织用针40的这两个柄部12经由小绳41连接。此处,示出仅仅一个针或柄部12。

这种专门的此处所示出的圆形针织用针40涉及带有非常小的厚度(stärke)的针织用针10。因此也没有设置有形状过渡16并由此也没有设置有三角形区域30。由在图4中的点划线的(strichpunktierten)图示(所述图示在一定程度上加宽地示出所述柄部12包括所述端部区域42和所述小绳41的外轮廓)看出整个柄部12朝着所述小绳41的方向变较狭长。由此,所述圆形针织用针40同样具有小的摩擦阻力,所述小的摩擦阻力在其它情况下通过三角形区域30来实现。在这种薄的圆形谋略用针40的情况下的制造由此也是价格适宜的,而在这种薄的针的情况下的三角形区域30的带入是较困难的并且必要时是较昂贵的。

所述小绳41被带入到所述圆形针织用针40的端部区域41中,其中,所述圆形针织用针40此处由硬的塑料材料制造。在此,所述小绳41由所述材料在制造工艺中被包围注射,如之后还示出的那样。虽然所述端部区域42由和所述柄部12的其余部分相同的硬的塑料材料构成,但是通过小的壁厚度,所述圆形针织用针40的端部区域42柔性地且弹性地构造。图6示出如何将所述小绳41带入到所述柄部12的端部区域42中,其中,此处所述小绳41的处于所述端部区域42中的部分虚线地表明。

图7a和7b示出在图3至6中示出的圆形针织用针40的制造工艺的部分。在图7a中,所述小绳41通过三个保持芯60来定位。在此之后,进行塑料注射成形方法,在所述塑料注射成形方法中,所述小绳41由所述端部区域42的材料(此处为硬的塑料)包围注射。在注射过程之后,所述保持芯60齐平地放置在所述端部区域42的表面处。由此,在所述圆形针织用针40的端部区域42中丝毫不能够看出缺口,并且示出视觉上的吸引人的整体形象。

图8示出圆形针织用针40的备选方案。所述圆形针织用针40具有比在图3至7b中所示出的圆形针织用针大的厚度。此处所述厚度为5mm。这显然应仅仅视为示例性的。本发明包括最不同的直径和厚度的圆形针织用针40。

此处回拉滴20也又设置在所述针尖11处,其中,存在有往所述柄部12的抓握区域13的逐渐变细部14。然而,所述圆形针织用针40具有往三角形区域30的形状过渡16。由此又产生所述圆形针织用针40的小的摩擦阻力的已经已知的优点。所述三角形区域30此处设有图案(muster),所述图案引起视觉上的美丽的整体印象。

如还由在图9中的放大能够看出的那样,所述端部区域42逐渐变细地构造并且具有所述小绳41。所述端部区域42由软的塑料44构成,以便即使在所述圆形针织用针40的较大厚度的情况下也设置有柔性的且弹性的端部区域42。所述圆形针织用针40的端部区域42的内部构造与在图3至7b中示出的圆形针织用针40的内部构造不同。此处,所述圆形针织用针40的柄部12也由硬的塑料构成。然而,所述端部区域42的一部分由软的塑料44制造。此处在制造工艺时所述小绳41也由所述端部区域42的材料包围注射。然而为了负责使所述软的塑料44良好地粘附在所述硬的塑料处,在注射过程中,将所述硬的塑料制造有外部的轮廓。特别有利的是此处示出的能够由图11和12良好地看到的杉树形栅格43。在第二制造步骤中、也就是说在以所述软的塑料44进行包围注射时,所述杉树形栅格43被遮盖。在此,这两个塑料能够如下地选择,使得所述硬的塑料在以所述软的塑料44进行包围注射时在表面处稍微熔化并由此较好地与所述软的塑料44连接。所述软的塑料44仍朝着所述小绳41的方向超过所述杉树形栅格43延伸出来。通过所述杉树形栅格43使所述软的塑料44还附加地保持在位置中并且不能够朝着所述小绳41的方向滑动。由此,产生所述圆形针织用针40的柔性的且弹性的端部区域42,所述端部区域即使在所述圆形针织用针40的大直径的情况下也具有良好的柔性。

在图13a和13b中示出所述圆形针织用针40的制造工艺的部分。所述小绳41又经由三个保持芯60保持在其位置中并且首先以所述硬的塑料来包围注射。在此之后,所述保持芯60被去除并且以所述软的塑料44进行第二注射成形过程。由此使得在其中所述保持芯60贴靠在所述小绳41处的区域由所述软的塑料44填充并且产生所述圆形针织用针40的视觉上统一的整体形象。

图14和15现在示出从所述圆形的柄部12到所述三角形区域30的形状过渡16。在此,图15示出穿过所述三角形区域30的横截面。从中能够看到,所述三角形区域30的角31被倒圆,而所述侧32凸出地构造。由此,带有小的摩擦阻力的特别良好的形状过渡16是可行的,并且所述针织物在所述三角形区域30中在一定程度上仅仅在所倒圆的角31上滑动。由此进一步降低了在所述三角形区域30中的摩擦阻力,从而使得所述针织物能够以简单的类型在所述针织用针10的长度15上滑动。

图16至19示出根据本发明的针织用针10,所述针织用针构造为夹克针织用针50。此处,回拉滴20也又设置在所述针尖11处,并且三角形区域30也又设置在所述柄部12处。在所述针织用针10的背离所述针尖11的端部17处设置有球头部51。所述球头部51具有沟槽形的空隙52,所述空隙大约具有和所述夹克针织用针50的柄部12相同的宽度。此后,所述第二夹克针织用针50的柄部12能够夹持地带入到所述沟槽形的空隙52中,以便使一对夹克针织用针50的两个针织用针10相互连接。此处,这两个夹克针织用针50能够以其柄部12夹持地带入到相应另一个针织用针50的沟槽形的空隙52中。此后,所述针织物处于所述球头部51的这两个夹持区域之间并由此还不能够无意地从所述夹克针织用针50处滑下。此外,一对夹克针织用针50的这两个夹克针织用针50由此还始终在一起,并且省去了麻烦地找寻相配合的第二夹克针织用针50。

最后再指出,此处所示出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发明的示例性的实现方案。本发明能够在所谓的针配合(nadelspiel)方面被用于所有可能的类型的针织用针、由此用于夹克针织用针、圆形针织用针和袜子针织用针。所述针织用针也能够由最不同的材料构成并且完全地或部分地具有不同的颜色,例如还用于对不同的厚度进行区分。

附图标记列表

10针织用针

11针尖

12柄部

13抓握区域

14逐渐变细部

1510的长度

16形状过渡

1710的背离11的端部

20回拉滴

30三角形区域

3130的角

3230的侧

40圆形针织用针

41小绳

42端部区域

43杉树形栅格

50夹克针织用针

51球头部

52沟槽形的空隙

60保持芯。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针织用针(10),

带有至少一个针尖(11)和柄部(12),针织品能够至少局部地布置在所述柄部上,

带有抓握区域(13),所述抓握区域在所述柄部(12)处布置在所述针尖(11)附近并且所述抓握区域具有圆形的横截面,其中,所述抓握区域(13)能够由操作人员在针织时抓握,

并且其中,所述针织用针(10)沿着其长度(15)从所述柄部(12)处朝着所述针尖(11)的方向逐渐变细,

其特征在于,

所述针尖(11)本身强烈倒圆地实施并且过渡到向着所述尖倒圆的滴或穗形的加厚部(回拉滴20)中,所述加厚部具有比所述柄部(12)明显小的直径,

处于柄部(12)与针尖(11)之间的抓握区域(13)朝着所述针尖(11)的方向逐渐变细,

并且在所述柄部(12)与逐渐变细部(14)之间的以及在所述柄部(12)的逐渐变细部(14)与所述回拉滴(20)之间的过渡没有棱边并且带有小的摩擦阻力地构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用针(10),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拉滴(20)的直径与所述针织用针(10)的柄部(12)的直径的比取决于所述针织用针(10)的柄部(12)的厚度,并且为25%至75%、优选为30%至6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针织用针(10),其特征在于,所述柄部(12)沿着其长度(15)从所述针尖(11)处看去在所述抓握区域(13)后方具有形状过渡(16),并且在该处在横截面方面大约具有三角形的形状(三角形区域3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针织用针(10),其特征在于,所述柄部(12)的三角形区域(30)在横截面方面具有倒圆的角(31)和/或凸出地构造的侧(32)。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中任一项所述的针织用针(10),其特征在于,所述形状过渡(16)在所述圆形的柄部(12)与所述三角形区域(30)之间柔和地且带有小的摩擦阻力地伸延。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针织用针(10),其特征在于,所述柄部(12)至少局部地由硬的塑料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针织用针(10),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织用针(10)构造为圆形针织用针(40)并且在所述抓握区域(13)后方在小绳(41)的纵向方向(15)上变较狭长。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针织用针(10),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织用针(10)构造为圆形针织用针(40),其中,所述柄部(12)的端部区域(42)在往所述小绳(41)的过渡处柔性地且可弯曲地设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针织用针(10),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织用针(10)构造为圆形针织用针(40),其中,所述柄部(12)在其端部区域(42)中在往所述小绳(41)的过渡处由软的和/或柔性的塑料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针织用针(10),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织用针(10)构造为夹克针织用针(50)并且在其背离所述针尖(11)的端部(17)处具有球头部(51)。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针织用针(10),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头部(51)具有沟槽形的空隙(52),所述空隙大约具有和所述针织用针(10)的柄部(12)或抓握区域(13)相同的直径,并且第二针织用针(10)能够以其柄部(12)或其抓握区域(13)夹持地带入到所述空隙中。

12.用于制造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针织用针(10)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织用针(10)构造为圆形针织用针(40),其中,在制造所述圆形针织用针(40)时,小绳(41)由所述柄部(12)的材料包围注射。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小绳(41)首先由所述柄部(12)的较硬的塑料局部地包围注射并且然后由软的塑料局部地包围注射。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由较硬的材料对所述小绳(41)进行包围注射时成形有外部的轮廓、尤其是杉树形栅格(43)。

15.根据权利要求12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小绳(41)在注射过程期间由一个或多个保持芯(60)保持。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