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纺织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梭引纬方法。
背景技术:
织机分为有梭织机和无梭织机,由于效率低、噪声大等原因,有梭织机已渐渐被淘汰,无梭织机的发展成为主流,其中无梭织机主要有喷气织机、喷水织机、剑杆织机、片梭织机等。
喷气织机和喷水织机采用喷射引纬,两者都是通过圧缩流体提供初始动能带动纱线完成引纬。
无梭引纬的引纬速度相对于传统的有梭引纬提高了至少6倍以上。
普通的喷射引纬织机通过流体的喷射牵引纬纱形成引纬,其特点是速度快,但是流体引纬速度耗散较快,能量消耗较大;并且这种引纬方式对纱线的夹持摩擦力力不足,无法牵引加捻纱线;由于流体牵引力相对较低,一些重磅织物一直无法在喷气织机上进行加工。
有鉴于此,开发一种新的无梭引纬方法,应用在无梭织机上,解决现有技术中能量消耗较大、应用范围窄、对纱线磨损大、织机结构复杂等缺陷,显然是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梭引纬方法,在保留原无梭引纬优势的同时增加纱线牵引力,提高效率;使喷射引纬可以加工加捻纱线以及重磅织物,提高产品适应性;使弹射引纬简化机构、降低成本。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梭引纬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纬线经传送装置送入引纬机构;
(2)、在纬线上结合突起物,使突起物成为牵引纬线的受力主体;
(3)、引纬机构的动力装置为突起物提供动能,使得突起物牵引纬线穿越梭口,完成引纬运动。
优选地,所述传送装置沿纬线传送方向包括筒子、储纬器、导纱器、导板和张力控制器。
优选地,所述动力装置为集束装置或物理供能装置。
优选地,所述突起物呈球形结构,所述球形结构表面设有魔力粘,突起物与纬线缠绕结合。
优选地,所述突起物包括包括相互磁力拼接的上强力磁突起物和下强力磁突起物,上强力磁突起物与下强力磁突起物将纬线夹持。
优选地,所述突起物包括相互扣接的第一半球体和第二半球体,所述第一半球体的端面设有凹陷部,所述第二半球体的端面设有与凹陷部相配合使用的凸出部,第一半球体与第二半球体相扣接将纬线夹持。
进一步技术方案中,所述凹陷部呈半球形,所述凸出部呈半球形。
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通过突起物形成装置在纬线上结合突起物,使突起物成为牵引纬线的受力主体。
进一步技术方案中,所述突起物形成装置为多个机械手,机械手夹取突起物将突起物与纱线结合。
优选地,当完成一次引纬运动后,还包括步骤(4):用纬剪将布料两端的纬线剪断,将突起物送入突起物回收装置中,进行循环利用。
上文中,突起物形成装置不仅可以为机械手,也可以是其它抓取装置,能实现将突起物与纱线相结合的设备均应纳入本发明中突起物形成装置中。
上文中,突起物的提出为增强此种引纬方法实现的现实可能,如有适用于此引纬方法的突起物种类皆为本专利保护范围。
本发明中,突起物的形状和结构符合飞行特性,即受到的空气阻力尽可能小。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发明在纬线上设突起物,利用突起物牵引纬线穿越经纱层,不仅可以在保留原本无梭引纬优势的同时增加纱线牵引力,提高效率;使喷射引纬可以织造加捻纱线或重磅织物,提高产品适应性;简化机构、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突起物形应用在织机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一种突起物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一种突起物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一种突起物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一种突起物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筒子;2、储纬器;3、纬线;4、导纱器;5、导板;6、张力控制器;7、引纬机构;8、突起物形成装置;9、突起物;10、纬剪;11、经纱层;12、布料成品;13、突起物回收装置;14、球形结构;15、魔力粘;16、第一半球体;17、第二半球体;18、凹陷部;19、凸出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一种无梭引纬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纬线经传送装置送入引纬机构;
(2)、在纬线上结合突起物,使突起物成为牵引纬线的受力主体;
(3)、引纬机构的动力装置为突起物提供动能,使得突起物牵引纬线穿越梭口,完成一次引纬运动;
(4)、用纬剪将布料两端的纬线剪断,将突起物送入突起物回收装置中,进行循环利用。
参见图1所示,所述传送装置沿纬线3传送方向包括筒子1、储纬器2、导纱器4、导板5和张力控制器6,张力控制器6之后为引纬机构7、突起物形成装置8、纬剪10、经纱11、纬剪10和突起物回收器13,经纱层11下面为布料成品12。
本实施例中,所述动力装置为集束装置,采用喷射引纬,例如主喷嘴将流体压缩喷射,通过高压流体使突起物获得动能从而牵引纱线穿越梭口。
参见图2所示,所述突起物呈球形结构14,其横截面呈圆形,球表面设有魔力粘15,突起物与纱线缠绕结合。
对于上述突起物,突起物形成装置为机械手,机械手夹持突起物,利用魔力粘上的勾丝对纱线缠绕的作用,使魔力粘突起物可以较好的吸附在纱线上,为了获得更好的吸附效果,机械手通过旋转,使魔力粘缠绕到更多纱线,从而增强牵引作用。
参见图3所示,所述突起物包括包括相互磁力拼接的上强力磁突起物和下强力磁突起物,当纱线进入突起物形成装置内,上强力磁突起物与下强力磁突起物将纱线夹持。
对于上述突起物,突起物形成装置为两个机械手,一个机械手夹取上强力磁突起物,另一个机械手夹取下强力磁突起物,两个机械手配合使用,将纱线夹持在强力磁突起物中,由于强力磁的相互吸力可以达到自身重量的960倍,因此它们产生的吸力可以很好的夹持住纱线,并且带动纱线穿越经纱层;通过图3所示,突起物形成装置8使强力磁突起物上下结合,并且将纱线夹持在中间,足够的加持力可以给予纱线良好的牵引效果;穿越过经纱层的开口之后,强力磁突起物进入突起物回收处理器中,进行上下分离,实现回收循环。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4、图5所示,所述突起物包括相互扣接的第一半球体16和第二半球体17,所述第一半球体16的端面设有凹陷部18,所述第二半球体17的端面设有与凹陷部18相配合使用的凸出部19,当纱线进入突起物形成装置内,第一半球体16与第二半球体17相扣接将纱线夹持。所述凹陷部呈半球形凹陷形状,所述凸出部呈半球形凸出形状。
对于上述突起物,突起物形成装置包括两个机械手,机械手夹取对应的半球体,将其与纱线结合,两个半球体相扣接,拥有强大的夹持力,夹持住纱线,获得足够动能后带动纱线穿越经纱层,完成引纬运动;球体突起物的凸出部和凹陷部呈过盈配合,使按扣有更大的加持力;突起物穿越经纱层后,进入回收处理器中,进行上下分离,实现循环利用。
本实施例在喷射引纬试验中显示,在增加了突起物的试验中,供气压力0.2Mp所产生的牵引力已经非常可观,而没有突起物的喷射引纬试验中主喷供气压力必须达到0.3Mp才能有足够的牵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