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纬二重仿大提花织物及其设计生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429154阅读:1104来源:国知局
一种纬二重仿大提花织物及其设计生产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织物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纬二重仿大提花织物及其设计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多臂织机的经纱运动规律由综框控制,多臂织机配置的综框页数通常为16页,一页综框只能提供一种经纱运动规律,大提花织物因花型特征需要,所需的经纱运动规律远远超过16种,因此大提花织物在多臂织机上无法制织。

大提花织机的经纱运动规律由纹针控制,不同规格的提花龙头提供的纹针数也不同,目前,常用提花龙头的纹针数在1000以上,因此,大提花织机的经纱运动规律远比多臂织机丰富,可制织经纱运动规律丰富的大提花织物,但大提花织机价格比普通多臂织机高,一般色织厂也只配置多臂织机。

在多臂织机上制织的仿大提花织物,提花效果与普通色织小提花织物有明显区别,呈现大提花织物外观,弥补了色织工厂在色织物生产方面的不足,拓宽了色织物花型图案开发渠道。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纬二重仿大提花织物及其设计生产方法,该色织仿大提花织物只需采用多臂织机织造。

技术方案:一种纬二重仿大提花织物,包括经纱和纬纱,所述经纱有一个系统;纬纱有表纬和里纬两个系统;其中,表纬与经纱交织构成织物的正面,织物正面显现表纬的颜色;里纬与经纱交织构成织物的反面,反面显现里纬的颜色;织物表面通过局部改变纬二重组织规律,从而改变表纬与里纬在织物正、反面的显色效果,当表纬与里纬采用两种不同颜色时,织物表面就形成了由不同颜色纬纱组合形成的花纹效果。

一种根据所述的纬二重仿大提花织物的织物花型图案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定基础组织→定色纬排列→设计显色组织→设计纹板图→设计穿综循环→检查花型效果→调整与完善纹板图;具体操作如下:

(1)定基础组织:1/2↗为表组织,2/1↗为里组织,则反面组织为1/2↖;1/2↖为表组织,2/1↖为里组织,则反面组织为1/2↗;其中,↗表示纹路右斜向,↖则表示纹路左斜向;基础组织设计过程中,因受到多臂织机综框页数的限制,经纱运动的组织循环经纱数应偏小掌握,以利于花型设计布局,构成纬二重的最小基础组织为1/2斜纹和2/1斜纹;

(2)定色纬排列:纬纱采用a、b两种颜色,投纬顺序为1a1b,若调整a、b两种颜色的投纬顺序,织物花型将随之发生改变;

(3)设计显色组织:按照1a1b的投纬顺序设计显色组织一、显色组织二、显色组织三、显色组织四、显色组织五,显色组织中,以表示经纱压在纬纱之上的经组织点,以表示纬纱压在经纱之上的纬组织点,用“■”表示在织物表面显色的表纬a的颜色,用表示在织物表面显色的表纬b的颜色,以便于在花型设计时清晰显示花型轮廓效果,织物交织过程中,“■”和对应的组织点都是纬纱压在经纱之上的纬组织点;

(4)设计纹板图:纹板图一个纵行代表一页综框,纹板图设计过程中,以3个纵行为一个单位,铺设显色组织,通过调整显色组织的位置,可形成不同的织物花型轮廓;因多臂织机可提供的经纱运动规律少,不利于形成较大循环的花型,在纹板设计过程中,以3个纵行为一个单位,铺设显色组织,可借助扩大穿综循环,扩大花型循环;纹板图纵行数不可超过多臂织机的综框页数,小样织机综框页数最多16页,本织物花型部分采用12页综框,剩余的4页综框用于布边组织;

(5)设计穿综循环:(1,2,3)×2,(4,5,6)×2,(7,8,9)×2,(10,11,12)×2,(11,10,12,11,10),(9,8,7)×2,(6,5,4)×2,(3,2,1,3,2);

(6)检查花型效果:根据以上确定的纹板图和穿综循环,作出组织图,该织物具体组织结构见组织图;

(7)调整与完善纹板图:检查花型轮廓效果,并根据设计需要调整纹板图或穿综循环。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设计显色组织步骤中,显色组织一:a色作表纬,b色作里纬,织物正面显a色,里纬b在织物正面不显色,显色组织中用“■”代表在织物正面显色的表纬a;显色组织一的表组织为1/2↗,里组织为2/1↗,反面组织为1/2↖。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设计显色组织步骤中,显色组织二:a色作表纬,b色作里纬,织物正面显a色,里纬b在织物正面不显色,显色组织中用“■”代表在织物正面显色的表纬a;显色组织二的表组织为1/2↖,里组织为2/1↖,反面组织为1/2↗。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设计显色组织步骤中,显色组织三:b色作表纬,a色作里纬,织物正面显b色,里纬a在织物正面不显色,显色组织中用代表在织物正面显色的表纬b;显色组织三的表组织为1/2↗,里组织为2/1↗,反面组织为1/2↖。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设计显色组织步骤中,显色组织四:b色作表纬,a色作里纬,织物正面显b色,里纬a在织物正面不显色,显色组织中用代表在织物正面显色的表纬b;显色组织四的表组织为1/2↖,里组织为2/1↖,反面组织为1/2↗。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设计显色组织步骤中,显色组织五:a色纬纱和b色纬纱既作表纬也作里纬,织物正面显示1根a色纬纱与1根b色纬纱相间排列的颜色效果,显色组织中用“■”代表在织物正面显色的表纬a,用代表在织物正面显色的表纬b,显色组织五的表组织为1/2↗,里组织为2/1↗,反面组织为1/2↖。

一种根据所述的纬二重仿大提花织物的织物花型图案设计方法设计的织物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织物花型图案设计→手织样工艺设计→小样试织→大货工艺设计;具体操作如下:

所述手织样工艺设计中设计内容主要包括:原料、经纱线密度、纬纱线密度、上机图、筘号、经密、纬密、幅宽、总经根数等;

a、经密设计:经密偏小掌握,在织物组织不变的情况下,织物表面纬浮长增大,利于表纬在织物正面显色,里纬在织物反面显色,本织物经密为63根/10cm;

b、纬密设计:纬密偏大掌握,表纬与里纬的上下层叠效果增强,在织物正面,表纬对里纬的遮挡效果更好,在织物反面,里纬对表纬的遮挡效果也更好,织物正面只有表纬显色,织物反面只有里纬显色,本织物纬密为320根/10cm;

所述小样试织中主要包括:摇纱→穿综→插筘→整理纱线→织布→调整与完善;

a、小样试织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手织样工艺;

b、调整与完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观察手织样,根据布面效果的需要,调整织物的经密、纬密、纹板图或穿综循环;

所述大货工艺设计中设计内容主要包括:原料、经纱线密度、纬纱线密度、上机图、筘号、经密、纬密、幅宽、总经根数等;设计流程为:确定成品规格→选定工艺参数→推算坯布工艺→推算上机工艺;成品规格:以最终确认的手织样经密、纬密及其上机图作为成品的工艺条件,幅宽可根据需要选定,总经根数可根据经密及幅宽计算得到。

有益效果:本发明采用多臂织机织造,织物呈现大提花织物外观,与普通色织小提花织物有明显差异,经密远比普通色织物小,织造过程中经纱断头少,生产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的显色组织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的纹板图;

图3是本发明中的织物组织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纬二重仿大提花织物,包括经纱和纬纱,所述经纱有一个系统,纬纱有表纬和里纬两个系统;其中,表纬与经纱交织构成织物的正面,织物正面显现表纬的颜色;里纬与经纱交织构成织物的反面,反面显现里纬的颜色;织物表面通过局部改变纬二重组织规律,从而改变表纬与里纬在织物正、反面的显色效果,当表纬与里纬采用两种不同颜色时,织物表面就形成了由不同颜色纬纱组合形成的花纹效果。

根据所述的纬二重仿大提花织物的织物花型图案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定基础组织→定色纬排列→设计显色组织→设计纹板图→设计穿综循环→检查花型效果→调整与完善纹板图。

(1)定基础组织:1/2↗为表组织,2/1↗为里组织,则反面组织为1/2↖;1/2↖为表组织,2/1↖为里组织,则反面组织为1/2↗。

(2)定色纬排列:纬纱采用a、b两种颜色,投纬顺序为1a1b,若调整a、b两种颜色的投纬顺序,织物花型将随之发生改变。

(3)设计显色组织:按照1a1b的投纬顺序设计显色组织一、显色组织二、显色组织三、显色组织四、显色组织五,显色组织中,以表示经纱压在纬纱之上的经组织点,以表示纬纱压在经纱之上的纬组织点,用“■”和表示在织物表面显色的表纬颜色,以便于在花型设计时清晰显示花型轮廓效果。

a.显色组织一:a色作表纬,b色作里纬,织物正面显a色,里纬b在织物正面不显色,显色组织中用“■”代表在织物正面显色的表纬a。显色组织一的表组织为1/2↗,里组织为2/1↗,反面组织为1/2↖。

b.显色组织二:a色作表纬,b色作里纬,织物正面显a色,里纬b在织物正面不显色,显色组织中用“■”代表在织物正面显色的表纬a。显色组织二的表组织为1/2↖,里组织为2/1↖,反面组织为1/2↗。

c.显色组织三:b色作表纬,a色作里纬,织物正面显b色,里纬a在织物正面不显色,显色组织中用代表在织物正面显色的表纬b。显色组织三的表组织为1/2↗,里组织为2/1↗,反面组织为1/2↖。

d.显色组织四:b色作表纬,a色作里纬,织物正面显b色,里纬a在织物正面不显色,显色组织中用代表在织物正面显色的表纬b。显色组织四的表组织为1/2↖,里组织为2/1↖,反面组织为1/2↗。

f.显色组织五:a色纬纱和b色纬纱既作表纬也作里纬,织物正面显示1根a色纬纱与1根b色纬纱相间排列的颜色效果,显色组织中用“■”代表在织物正面显色的表纬a,用代表在织物正面显色的表纬b,显色组织五的表组织为1/2↗,里组织为2/1↗,反面组织为1/2↖。

(4)设计纹板图:纹板图设计过程中,以3个纵行为一个单位,铺设显色组织,通过调整显色组织的位置,可形成不同的织物花型轮廓。因多臂织机可提供的经纱运动规律少,不利于形成较大循环的花型,以3个纵行为一个单位,铺设显色组织,可借助扩大穿综循环,扩大花型循环,具体见纹板图。

(5)设计穿综循环:(1,2,3)×2,(4,5,6)×2,(7,8,9)×2,(10,11,12)×2,(11,10,12,11,10),(9,8,7)×2,(6,5,4)×2,(3,2,1,3,2)。

(6)检查花型效果:根据以上确定的纹板图和穿综循环,作出组织图,该织物具体组织结构见组织图。

(7)调整与完善纹板图:检查花型轮廓效果,并根据设计需要调整纹板图。

一种根据所述的纬二重仿大提花织物的织物花型图案设计方法设计的织物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织物花型图案设计→手织样工艺设计→小样试织→大货工艺设计;具体操作如下:

所述手织样工艺设计中设计内容主要包括:原料、经纱线密度、纬纱线密度、上机图、筘号、经密、纬密、幅宽、总经根数等;

a、经密设计:经密偏小掌握,在织物组织不变的情况下,织物表面纬浮长增大,利于表纬在织物正面显色,里纬在织物反面显色,本织物经密为63根/10cm;

b、纬密设计:纬密偏大掌握,表纬与里纬的上下层叠效果增强,在织物正面,表纬对里纬的遮挡效果更好,在织物反面,里纬对表纬的遮挡效果也更好,织物正面只有表纬显色,织物反面只有里纬显色,本织物纬密为320根/10cm;

所述小样试织中主要包括:摇纱→穿综→插筘→整理纱线→织布→调整与完善;

a、小样试织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手织样工艺;

b、调整与完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观察手织样,根据布面效果的需要,调整织物的经密、纬密、纹板图或穿综循环;

所述大货工艺设计中设计内容主要包括:原料、经纱线密度、纬纱线密度、上机图、筘号、经密、纬密、幅宽、总经根数等;设计流程为:确定成品规格→选定工艺参数→推算坯布工艺→推算上机工艺;成品规格:以最终确认的手织样经密、纬密及其上机图作为成品的工艺条件,幅宽可根据需要选定,总经根数可根据经密及幅宽计算得到。

本发明采用多臂织机织造,织物呈现大提花织物外观,与普通色织小提花织物有明显差异,经密远比普通色织物小,织造过程中经纱断头少,生产效率高。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发明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