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校服面料的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00981阅读:98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染色工艺,具体涉及一种校服面料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校服起源于欧洲,主体表现在:展示和培养学生的团体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素质教育及中小学生的精神面貌,同时也是少年儿童朝气蓬勃、神采飞扬、充满生机活力的专属标志。我国自辛亥革命以来便有了校服,几经历史的变迁,从单一到多样、从外观款型变化到内在品质需求,校服产业的发展方兴未艾。近年来,校服纺织业的空间与市场,形成了优势产业群。

据最新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止2015年未,我国大陆人口达到137460万人,比上年未增加了680万人,其中7~16岁少年儿童数量超过1.7亿人,约占总人口的13%左右,故此,每年的纺织品校服的更新与需求近上千百亿元,巨大的市场潜力,给纺织校服行业经济提供了广阔的生机,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考验与挑战。2013年上海爆出的震惊全国的“毒校服”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关注,这起危害学生健康的校服生产事件,涉及多所学校,覆盖了上海市主要生产企业,抽查6批次不合格,合格率仅73%。在不合格品中,主要是国标检测要求的“安全要求与质量”,检测出致癌物质、甲醛、pH、干/湿摩擦牢度、耐光牢度等品质问题,因此,积极开发生产绿色、环保校服加工生产,保证合格的产品是业内的大势所趋,校服是涤棉纺织物,传统的生产流程为前处理→染色(染涤)→清洗(多次清洗洗水)→染棉→皂洗(多次洗水)→固色→柔软(不亲水软油)→脱水→湿剖→烘干→成定→检测→成检→包装/入库,传统工艺采用加大染化料助剂的使用量、增加清洗次数、加大漂染浴比等等成本投入和措施,然而得到的效果并不理想,仍然难以确保产品品质的标准要求,反而增加了污染与排放,增加了大量能耗和生产成本,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工艺简单、流程短、可节能减排的涤棉纺织物的染色工艺。

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校服面料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前处理:

(1)、加水,升温至45-55℃,加入低温练漂剂TF-189、液碱,以2.5-3.5℃/min升温至65-75℃,加入双氧水,接着以2.5-3.5/min升温至80-90℃,保温25-35min,放水;

(3)、加入45-55℃的水,加入中和酸NA,清洗5-15min,放水;

(3)、加入45-55℃的水,加入除氧酶,除氧10-20min,放水;

第二步,染涤:

(1)、加水,室温以2.5-3.5℃/min升温至35-45℃,加入染料和匀染剂,接着以1-1.5℃/min升温至125-135℃,保温25-40min,然后以0.5-1.5℃/min降温至80-90℃,加入ACT,保温25-40min,再以0.5-1.5℃/min降温至75-85℃,放水;

(2)、加入65-75℃的水,清洗5-15min,放水;

(3)、加入45-55℃的水,加入ACT、中和酸NA,以2.5-3.5℃/min升温至80-90℃,保温25-40min,放水,再清水洗涤;

第三步,固色:加水,加入固色剂DM-2559C,固色15-25min。

第四步,柔软整理:加水,加入1.5-2.5g/L亲水整理剂、1.5-2.5g/L亲水柔软剂,柔软整理15-25min。

第五步,后整理:柔软整理后,出缸进入洗毛机洗水,然后烘干、成定、检测、成检,最后包装入库。

进一步的,所述亲水整理剂的用量为1.5-2.5g/L,亲水柔软剂的用量为1.5-2.5g/L。

进一步的,所述染涤步骤(1)的ACT的用量均为0.5-1.5g/L。

进一步的,所述染涤步骤(3)的ACT的用量均为1-2g/L。

进一步的,所述前处理步骤(2)中,中和酸NA的用量为0.1-0.3g/L。

进一步的,所述低温练漂剂TF-189的用量为0.5-1.5g/L。

进一步的,所述固色剂DM-2559C的用量为0.5-1.0g/L。

进一步的,所述前处理步骤(3)中,所述除氧酶的用量为0.1-0.2g/L。

由上述对本发明的描述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采用低温练漂剂TF-189,由110℃高温优化至85℃低温,降低温度25℃和省去了热洗工序、处理后,白度、毛效及染色效果均可达到传统氧漂工艺的效果,减少了能源的消耗;

利用工艺的互补性,将染涤与还原清洗二个单独的工序合二为一,淘汰了传统的保险粉碱性还原清洗方法,减少了保险粉带来的污染和危害,达到了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的效果;

采用无甲醛固色剂进行固色,减少甲醛带来的危害,且环保安全;

采用亲水整理剂和亲水柔软剂进行柔软,可以改变面料结构及亲和力,达到提升湿摩擦牢度的效果,增加湿摩擦牢度0.5-1级;

柔软后,采用开幅洗毛机洗水,减少机内洗水次数、取消脱水、更新开幅湿剖工序为开幅洗毛机洗水,得到整洁的布面,相对传统流程可提升干湿摩0.5级;

通过对传统工艺的改进,新工艺生产出来的面料的各项指标均有达到新国标GB/T 31888-2015要求的校服面料品质的标准,并且相对传统工艺,新工艺简单、流程短、并且能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本发明中采用的ACT是由科凯精细化工(上海)有限公司生产的、固色剂DM-2559C是由德美化工生产的、低温练漂剂TF-189是由浙江传化精细有限公司生产的、中和酸NA科凯精细化工(上海)有限公司生产的、除氧酶是由德美化工生产的、亲水柔软剂201和亲水整理剂202均由德美化工生产的。

实施例1

一种校服面料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前处理→染涤→第一次还原清洗→排液→热洗→洗水→第二次还原清洗→热洗→染棉→固色→柔软→开幅洗毛机洗水→烘干→成定→检测→成检→包装/入库。

具体的,前处理包括:(1)、加水,室温升至45℃,加入低温练漂剂TF-189、液碱,以2.5℃/min升温至65℃,加入双氧水,接着以3.5℃/min升温至90℃,保温25min,再以1.5℃/min降温至85℃,放水;(2)、加入55℃的水,加入中和酸NA,清洗5min,放水;(3)、在45℃的水中,加入除氧酶,除氧20min,放水,进一步的,低温练漂剂TF-189的用量为0.5g/L、中和酸NA的用量为0.1g/L,除氧酶的用量为2g/L;

染涤包括:加水,室温以2.5℃/min升温至35℃,加入染料和匀染剂,接着以1.5℃/min升温至135℃,保温25min,然后以0.5℃/min降温至90℃,不排液;

第一次还原清洗包括:在染涤后的水中直接加入ACT,保温25min,再以1.5℃/min降温至80℃,放水,进一步的,ACT的用量为1.5g/L;

热洗包括:加入75℃的水,清洗5min,放水,再用清水洗涤5min;

第二次还原清洗包括:加入45℃的水,加入ACT、中和酸NA,以3.5℃/min升温至80℃,保温40min,放水,再清水洗涤,进一步的,ACT的用量为1g/L,中和酸NA的用量为0.2g/L;

固色包括:加水,加入无甲醛固色剂DM-2559C,固色15min,进一步的,无甲醛固色剂DM-2559C的用量为0.5g/L;

柔软包括:加水,加入1.5g/L亲水整理剂、2.5g/L亲水柔软剂,柔软整理25min,进一步的,亲水整理剂是由德美化工生产的亲水整理剂201,亲水柔软剂是由德美化工生产的亲水柔软剂202;

后整理:柔软整理后,出缸进入开幅洗毛机洗水,然后烘干、成定、检测、成检,最后包装入库。

实施例2

一种校服面料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前处理→染涤→第一次还原清洗→排液→热洗→洗水→第二次还原清洗→热洗→染棉→固色→柔软(亲水软油)→开幅洗毛机洗水→烘干→成定→检测→成检→包装/入库。

具体的,前处理包括:(1)、加水,室温升至55℃,加入低温练漂剂TF-189、液碱,以3.5℃/min升温至75℃,加入双氧水,接着以2.5℃/min升温至80℃,保温35min,再以2.5℃/min降温至75℃,放水;(2)、加入45℃的水,加入中和酸NA,清洗15min,放水;(3)、在55℃的水中,加入除氧酶,除氧10min,放水,进一步的,低温练漂剂TF-189的用量为1.5g/L、中和酸NA的用量为0.2g/L,除氧酶的用量为1g/L;

染涤包括:加水,室温以3.5℃/min升温至45℃,加入染料和匀染剂,接着以1℃/min升温至125℃,保温40min,然后以1.5℃/min降温至80℃,不排液;

第一次还原清洗包括:在染涤后的水中直接加入ACT,保温40min,再以0.5℃/min降温至75℃,放水,ACT的用量为0.5g/L;

热洗包括:加入65℃的水,清洗15min,放水,再用清水洗涤5min;

第二次还原清洗包括:加入55℃的水,加入ACT、中和酸NA,以2.5℃/min升温至90℃,保温25min,放水,再清水洗涤进一步,ACT的用量为2g/L,中和酸NA的用量为0.4g/L;

固色包括:加水,加入无甲醛固色剂DM-2559C,固色25min,进一步的,无甲醛固色剂DM-2559C的用量为1g/L;

柔软包括:加水,加入2.5g/L亲水整理剂、1.5g/L亲水柔软剂,柔软整理15min,进一步的,亲水整理剂是由德美化工生产的亲水整理剂201,亲水柔软剂是由德美化工生产的亲水柔软剂202;

后整理:柔软整理后,出缸进入开幅洗毛机洗水,然后烘干、成定、检测、成检,最后包装入库。

实施例3

一种校服面料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前处理→染涤→第一次还原清洗→排液→热洗→洗水→第二次还原清洗→热洗→染棉→固色→柔软(亲水软油)→开幅洗毛机洗水→烘干→成定→检测→成检→包装/入库。

具体的,前处理包括:(1)、加水,室温升至40℃,加入低温练漂剂TF-189、液碱,以2℃/min升温至70℃,加入双氧水,接着以35℃/min升温至85℃,保温30min,再以2℃/min降温至80℃,放水;(2)、加入50℃的水,加入中和酸NA,清洗10min,放水;(3)、加入50℃的水,加入除氧酶,除氧15min,放水,进一步的低温练漂剂TF-189的用量为1g/L,中和酸NA的用量为0.15g/L,除氧酶的用量为1.5g/L;

染涤包括:加水,室温以3℃/min升温至40℃,加入染料和匀染剂,接着以1.2℃/min升温至130℃,保温30min,然后以1℃/min降温至85℃,不排液;

第一次还原清洗包括:在染涤后的水中直接加入ACT,保温30min,再以1℃/min降温至80℃,放水,进一步的,ACT的用量为1g/L;

热洗包括:在70℃的水中,清洗10min,放水,再用清水洗涤5min;

第二次还原清洗包括:在50℃的水中,加入ACT、中和酸NA,以3℃/min升温至85℃,保温30min,放水,再清水洗涤,进一步的,ACT的用量为1.5g/L,中和酸NA的用量为0.25g/L;

固色包括:加水,加入无甲醛固色剂DM-2559C,固色20min,进一步的,无甲醛固色剂DM-2559C的用量为0.7g/L;

柔软包括:加水,加入2g/L亲水整理剂、2g/L亲水柔软剂,柔软整理20min,进一步的,亲水整理剂是由德美化工生产的亲水整理剂201,亲水柔软剂是由德美化工生产的亲水柔软剂202;

后整理:柔软整理后,出缸进入开幅洗毛机洗水,然后烘干、成定、检测、成检,最后包装入库。

工艺试验

一、低温氧漂工艺与传统高温工艺效果对比

表1低温练漂新工艺与常规氧漂工艺各项指标对比

从表1可知:低温氧漂工艺节能明显,省时25.2%、省水40%、省电25.5%、省汽61%、综合成本节省358.06元/吨,较常规的高温氧漂工艺更为可取。

二、新染涤/清洗一浴工艺与传统保险粉还原清洗工艺对比

表2新染涤/清洗一浴工艺与传统保险粉还原清洗工艺对比

表3新染涤/清洗一浴工艺与传统保险粉还原清洗工艺各项指标对比

通过表2和表3可知:采用新染涤酸性环保还原清洗一浴工艺,染涤后不排水直接还原清洗,清洗效果和牢度均可达到传统保险粉清洗工艺同样的效果,同时提高了安全性、环保性;工艺实现了染色和还原清洗一浴,省水4缸、省电16.1%、省汽16.3%、助剂节省45元/吨、综合成本节省388.63元/吨布,节能环保、经济成效显著;同时,COD下降了4000mg/L,减轻了污水处理负担、减少了污染排放,成效显著。

三、新工艺固色剂与传统固色剂效果对比

表4新工艺固色剂与常规固色剂效果对比

通过表4可知:新工艺采用无甲醛固色剂,生产的产品无甲醛、环保安全,并且耐洗、汗渍等染色牢度可达到符合标准要求,采用新工艺,杜绝了甲醛的产生和甲醛带来的危害,环保安全。

四、新中和酸工艺和传统醋酸工艺效果对比

表5新中和酸工艺和传统醋酸工艺效果对比

从表5可知:新中和酸相对传统冰醋酸各项性能较环保、染色pH比较相当、成品布pH合;并且废水COD下降、相对环保,相比之下,新中和酸更适合校服面料的加工生产中,能保证品质质量安全。

六、染色配方的优化

(一)、从染化料结构单色牢度探讨

表6从染化料结构单色牢度探讨

通过表6的数据可知:染料结构不同、用量不同、染色耐光牢度也有差异。

(二)、染化料组合染色配方工艺探讨(表中红色部分,具体指那种物质?)

表7染化料品种筛选、染色配方组合优化、研究探讨

通过表6和表7可知:依据染化料物理化学反应属性,对配方组合在吸附、上染率、配伍性进行大量实验究,从上表6、表7实验证明各种颜色配方组合中来看,保证耐光等牢度,首先必须选用高牢度型染化料,然后染色配方组合的要求配伍性、匀染性、上染率相当以及对应的染色工艺相当,否则无法保证耐光、汗光等色牢度,通过新染色配方工艺研讨,各项牢度明显提高,具体染色成品检测指标如下表8

表8染色成品检测结果与新工艺效果表

通过表8可知:新工艺对染色配方进行优化增强了耐光、耐光汗复合等各项牢度,耐光牢度可增强0.5~1级、汗光/复合牢度可提升0.5~1.5级。保证和提升了校服产品品质。

七、新柔软整理工艺与传统柔软整理工艺对比

表9新柔软整理工艺与传统柔软整理工艺效果对比

通过表9可知:采用新优化亲水柔软整理工艺后,可以改变面料结构及亲和力,达到提升湿摩擦牢度的效果,可增强湿摩0.5~1级。“处方2”为湿摩增进剂用量增加后影响不明显,故不采用。

八、新开幅洗衣机洗水工艺与传统染色机内洗水工艺对比

表10新开幅洗衣机洗水工艺与传统染色机内洗水工艺效果对比

通过表10可知:新工艺减少机内洗水次数、取消脱水、更新开幅湿剖工序为开幅洗毛机洗水,得到整洁的布面,相对传统流程可提升干湿摩0.5级,“新方案二”机内多次洗水,但效果相当,故不采用。

九、染色设备的优化

新染色工艺采用采用进口染机设备,希腊SCLAVOS全自动双排软流染色机、意大利DANITECH丹尼智能染色机。

表11新染色设备与传统染色设备效果对比

从表11可知:新染色机设备性能高、能耗低、染色效果好,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由原来染色1:8~10的浴比降低为1:5,工艺能耗大幅度下降,减少了污染排放、节省能耗成本,同时保证了染色产品品质。

十、新染色工艺与传统染色工艺综合效果对比

表12新染色工艺与传统染色工艺综合效果对比

从表12列举的项目对比成效可知,新国标校服面料关健技术开发及产业化生产应用,从根本上提升了校服产品品质,各项标准要求得到保障;福建省纤维检验局、国家纺织服装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福建)对成品进行检测,检测报告如下表13,检测报告编号W16046304

表13检测报告结果

从表13的检测报告的结果可知,校服面料采用新的染色工艺生产,各项指标均达到要求,并且相对传统工艺,新工艺达到了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的效果,并且直接的经济效益可观。

十一、总体经济效益分析

1、核算依据

1.1主要原材料、设备等价格按当年市场正常价;

1.2水、电、汽、气按当年集团公司与股份公司签约价;

1.3产品平均销售价:平均按2万元/吨计;

1.4固定资产折旧按固定资产的10%提留。

2、经济效益核算

2016年1月至11月共生产6000吨,平均销售单价2万元/吨。

2.1销售收入:6000吨*2万元/吨=12000万元

2.2生产成本:

表14产品生产成本表

总体经济效益:12000万元-11236.79万元=763.21万元

综上所述,新工艺相对于传统工艺,不仅能做到绿色环保、节能减排,并且新工艺的工艺简单,生产流程短,达到的总体经济效益也是非常可观,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