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纺织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双针筒小圆机对针开针舌护针板。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发发展,人们对生活的品质不断提高,其中对穿着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但要求织物结实耐用,还要求织物产品舒适美观,正因此种市场需求,推动针织和纺织技术不断进步。
高密度双面织物和无缝针织方法的产生,解决了织物产品结实耐用且舒适美观的问题,同时具有这两种特质的织物商品深受消费者的认可,双面织物可以通过上下对针的不同出针顺序和运针行程来实现不同花样和图案的变换,且具有明显的提花优势。
在双面无缝管状织物的机械设备中,大圆机已经拥有相对成熟的技术,大圆机尺寸大,结构复杂,同时具备上针筒和下针筒对针方式的编织机构,其中下针沿轴向设置在下针盘外侧的针槽中,上针沿径向放置在上针盘上表面的针槽内,上针与下针相互垂直。但是,因为大圆机的结构特征,无法成形口径在10cm左右的小口径圆筒织物。
小圆机能完成口径在1cm左右的小口径无缝圆筒织物,但是由于小圆机的结构尺寸不能满足安装上针盘及其织针、控制装置,小圆机无法在上针筒的上表面开设针槽,放置织针。普通小圆机为单针织造方案,无法生产出双面高密度织物。
想要小圆机织出双面高密度织物,小圆机上必须设置有双针筒来实现双面织物的制造,针织过程中,选中的织针必须打开针舌,因为织针摆放的不同,适用在大圆机上的开针舌装置并不适合具有上下针的小圆机,在开舌装置的研究中,人们取得了众多成果。
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开针舌装置机器与织针的组合装置[申请号:cn201020530121.4],包括固定座、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固定安装在固定板上,第一磁铁设置在第二磁铁的上方当织针随针筒运动到开舌装置的位置时,针舌以非接触的方式,打开织针上的针舌。
上述方案虽然在单排运针时,能有效的开启针舌,但上述方案也存在有不足之处。对针小圆机上下针口相聚很近,且对立相反,针舌打开的磁场也正好相反,装一个此类开针系统,不能稳定完成织针打开,上下各装一个即出现磁场信号干扰,不能稳定打开所有经过开舌装置的织针针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双针筒小圆机对针开针舌护针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一种双针筒小圆机对针开针舌护针板,包括护针板本体,所述的护针板本体呈圆弧状,所述的护针板本体的外弧面设置有垂直于护针板本体的安装板,所述的护针板本体至少在一侧设置有第一开针面,所述的护针板本体的内弧面设置有开舌装置(),所述的开舌装置()设置在具有第一开针面()的一侧且突出于护针板本体()的侧面()和内弧面()。
在上述的双针筒小圆机对针开针舌护针板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开舌装置()包括上开舌针()和下开舌针(),所述的上开舌针()和下开舌针()针尖朝向远离护针板本体()且针尖对齐,所述的上开舌针()和下开舌针()分别设置有针舌引导面(),所述的针舌引导面()与第一开针面()共面。
在上述的双针筒小圆机对针开针舌护针板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开舌针()上表面为过舌面()且设置有第二开针面()、第三开针面(),所述的下开舌针()下表面为过舌面()且设置有第四开针面()、第五开针面()。
在上述的双针筒小圆机对针开针舌护针板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开针面()与护针板本体()在上开舌针()针尖处的切面呈锐角倾斜,所述的第一开针面()与水平面垂直,所述的第一开针面()和第二开针面()相交形成第一开舌刃,所述的第一开针面()和第四开针面()相交形成第二开舌刃,
在上述的双针筒小圆机对针开针舌护针板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开针面()与水平面呈锐角且延续到护针板本体()的上表面,所述的第三开针面()倾斜于第二开针面(),所述的第三开针面()与第二开针面()相交形成第三开舌刃,所述的第三开针面()与上开舌针()的过舌面()相交形成第四开舌刃。
在上述的双针筒小圆机对针开针舌护针板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开针面()与水平面呈钝角且延续到护针板本体()的下表面,所述的第五开针面()倾斜于第二开针面(),所述的第五开针面()与第四开针面相交形成第五开舌刃,所述的第五开针面()与下开舌针()的过舌面()相交形成第六开舌刃。
在上述的双针筒小圆机对针开针舌护针板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开针面()与第四开针面()倾斜方向相反,所述的第三开针面()和第五开针面()倾斜方向相反。
在上述的双针筒小圆机对针开针舌护针板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板()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的安装孔()呈腰形,所述的安装板()与护针板本体()交接处设置有加强筋()。
采用上述的双针筒小圆机对针开针舌护针板的对针小圆机编织机构中,所述的对针小圆机编织机构包括上针筒()、下针筒()和护针板(),上针筒()和下针筒()外沿设置有针槽,所述针槽中设置有方向相对设置的带舌织针(),所述的护针板()固定安装在上针筒()和下针筒()旋转出针时上织针针舌()、下织针针舌()分别划过上开舌针()和下开舌针()后打开的位置。
采用上述的对针小圆机编织机构的双针筒小圆机。
采用上述对针小圆机编织机构的双针筒小圆机。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结构简单,安装、维修简单,使用操作稳定方便。
2.对针小圆机运行时上下同时开启,有效控制漏针。
3.增强对针小圆机提升织针的自由度,使得编织时织针变化自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另一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对针小圆机编织机构示意图。
图中,护针板本体1、第一开针面11、安装板2、安装孔21、加强筋22、开舌装置3、上开舌针4、针舌引导面41、过舌面42、第二开针面43、第三开针面44、下开舌针5、第四开针面51、第五开针面52、上针筒6、护针板61、带舌织针62、上织针针舌63、下织针针舌64、下针筒7、侧面a、内弧面b。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2所示,一种双针筒小圆机对针开针舌护针板,包括护针板本体1,所述的护针板本体1呈圆弧状,所述的护针板本体1的外弧面设置有垂直于护针板本体1的安装板2,所述的护针板本体1至少在一侧设置有第一开针面11,所述的护针板本体1的内弧面设置有开舌装置3,所述的开舌装置3设置在具有第一开针面11的一侧且突出于护针板本体1的侧面a和内弧面b。
开舌装置3包括上开舌针4和下开舌针5,所述的上开舌针4和下开舌针5针尖朝向远离护针板本体1且针尖对齐,所述的上开舌针4和下开舌针5分别设置有针舌引导面41,所述的针舌引导面41与第一开针面11共面。
上开舌针4上表面为过舌面42且设置有第二开针面43、第三开针面44,所述的下开舌针5下表面为过舌面42且设置有第四开针面51、第五开针面52。
第一开针面11与护针板本体1在上开舌针4针尖处的切面呈锐角倾斜,所述的第一开针面11与水平面垂直,所述的第一开针面11和第二开针面43相交形成第一开舌刃,所述的第一开针面11和第四开针面51相交形成第二开舌刃,
第二开针面43与水平面呈锐角且延续到护针板本体1的上表面,所述的第三开针面44倾斜于第二开针面43,所述的第三开针面44与第二开针面43相交形成第三开舌刃,所述的第三开针面44与上开舌针4的过舌面42相交形成第四开舌刃。
第三开针面44与水平面呈钝角且延续到护针板本体1的下表面,所述的第五开针面52倾斜于第二开针面43,所述的第五开针面52与第四开针面相交形成第五开舌刃,所述的第五开针面52与下开舌针5的过舌面42相交形成第六开舌刃。
第二开针面43与第四开针面51倾斜方向相反,所述的第三开针面44和第五开针面52倾斜方向相反。
安装板2上设置有安装孔21,所述的安装孔21呈腰形,所述的安装板2与护针板本体1交接处设置有加强筋22。
针织过程中,上针筒6和下针筒7分别带动个带舌织针62运动,当带舌织针62运动到上开舌针4和下开舌针5时,针舌沿第一开针面11滑动,随后,上针筒6中的带舌织针62的针舌依次沿第二开针面43、第三开针面44滑动,而下针筒7中的带舌织针62的针舌依次沿第四开针面51、第五开针面52滑动。直至针舌完全打开,进入下一步钩拉纱线退针成圈的步骤。
实施例二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同实施例一的结构及原理基本相同,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本实施例中护针板本体1远离上开舌针4和下开舌针5的一侧设置有一个分别与上开舌针4和下开舌针5朝向相反、结构相同的两个开舌针。本可实现,当对针小圆机编织机构正转或反转针织成圈时,针舌均可稳定打开。
一种采用双针筒小圆机对针开针舌护针板的对针小圆机编织机构,对针小圆机编织机构包括上针筒6、下针筒7和护针板61,上针筒6和下针筒7外沿设置有针槽,所述针槽中设置有方向相对设置的带舌织针62,所述的护针板61固定安装在上针筒6和下针筒7旋转出针时上织针针舌63、下织针针舌64分别划过上开舌针4和下开舌针5后打开的位置。
一种采用对针小圆机编织机构的双针筒小圆机。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针织过程中,上针筒6和下针筒7分别带动个带舌织针62运动,当带舌织针62运动到上开舌针4和下开舌针5时,针舌沿第一开针面11滑动,随后,上针筒6中的带舌织针62的针舌依次沿第二开针面43、第三开针面44滑动,而下针筒7中的带舌织针62的针舌依次沿第四开针面51、第五开针面52滑动。直至针舌完全打开,进入下一步钩拉纱线退针成圈的步骤。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结构简单,安装、维修简单,使用操作稳定方便。
2.对针小圆机运行时上下同时开启,有效控制漏针。
3.增强对针小圆机提升织针的自由度,使得编织时织针变化自如。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护针板本体1、第一开针面11、安装板2、安装孔21、加强筋22、开舌装置3、上开舌针4、针舌引导面41、过舌面42、第二开针面43、第三开针面44、下开舌针5、第四开针面51、第五开针面52、上针筒6、护针板61、带舌织针62、上织针针舌63、下织针针舌64、下针筒7、侧面a、内弧面b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