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层布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466809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层布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多层布的面料经纱和纬纱密度不合理,导致面料整体较硬、蓬松度较差,并且现有织造技术中,使用单层纱布牵布使用的人工时间比较长,各层纱布之间缝合容易产生针眼,并且产品缝制线路易歪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柔软、水洗后能够产生皱褶的多层布,以及该多层布的一体织造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多层布,包括若干层由经纱和纬纱编织而成的基布,各层基布之间以连接点连接,所述连接点为本层基布的经纱绕过其他层基布纬纱连接的结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直接在织造过程将各层基布之间连接起来,避免了缝制针眼和缝制时易出现的线路歪斜问题。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经纱包括编织经和连接经,所述编织经仅编织在本层;所述连接经充当其原本所在层的编织经与其原本所在层的纬纱编织,且每隔若干纬后绕过其他层基布的纬纱再回到其原本所在层,将若干层所述基布点状连接在一起。位于同一层基布上的两根相邻的连接经之间间隔5-10根编织经。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各层基布之间点状连接,该多层布更加柔软。

进一步,同一根所述连接经所形成的相邻的两个连接点的分布为:其一为所述连接经绕过其原本所在层上方若干层基布的纬纱连接的点,另一个为所述连接经绕过其原本所在层下方若干层基布的纬纱连接的点,形成所述连接点上下交错分布的结构。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其结构合理,连接点上下交错分布使得该多层布的连接点分布更均匀。

进一步,所述多层布从上到下依次为n层外层基布一、n层内层基布和n层外层基布二;所述连接经仅在所述n层内层基布上所述充当其原本所在层的编织经与其原本所在层的纬纱编织;

在第n层所述内层基布充当其原本所在层的编织经与其原本所在层的纬纱编织的连接经形成的连接点为:从第n层所述外层基布一的纬纱上方绕过连接的点和从第n层所述外层基布二的纬纱下方绕过连接的点。

其中,1≤n≤5,1≤n≤n。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连接点设计更加合理。

进一步,该多层布包括两层外层基布一、两层内层基布和两层外层基布二,所述连接经两层内层基布上充当其原本所在层的编织经与其原本所在层的纬纱编织,第一层内层基布的连接经每隔若干纬从第一层外层基布一纬纱上方穿过后回到第一层内层基布,且再隔若干纬从第一层外层基布二纬纱下方穿过后回到第一层内层基布;所述第二层内层基布的连接经每隔若干纬从第二层外层基布一纬纱上方穿过后回到第二层内层基布,且再隔若干纬从第二层外层基布二纬纱下方穿过后回到第二层内层基布。

其中所述内层基布的纬纱纱支为16支;所述内层基布的经纱,以及外层基布一和外层基布二的经纱和纬纱皆为40支;并且所述外层基布一和外层基布二的经密为38-42根/英寸,纬密为32-40根/英寸;所述内层基布的经密为所述外层基布一和外层基布二经密的二分之一,所述内层基布的纬密为所述外层基布一和外层基布二纬密的二分之一。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所述内层基布使用粗纱疏织,水洗后皱褶均匀,使得该多层布更加柔软亲肤,所述外层基布一和外层基布二使用细纱密织,增加握持感和蓬松度。

进一步,其中所述内层基布的纬纱纱支为普梳16支;所述内层基布的经纱,以及外层基布一和外层基布二的经纱和纬纱皆为精梳40支;所述外层基布一和外层基布二的经密为40根/英寸,纬密为36根/英寸;所述内层基布的经密为20根/英寸,纬密为18根/英寸。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其效果最优。

进一步,两层外层基布一之间设置表里换层结构和/或两层外层基布二之间设置表里换层结构。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能够体现出各类花纹。

进一步,该多层布的制造方法为:

s1.采用经纱和纬纱编织多层基布;

s2.将任意层基布上的经纱绕过其他层基布的纬纱后,返回到该经纱原本所在的基布上继续编织,形成多层坯布;

s3.将所述多层坯布依次进行铺裁、冚车包边和水洗得到所述多层布。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铺裁和冚车包边保护多层坯布不会再水洗过程中损坏,进行水洗,水洗后产生均匀的皱褶。

进一步,所述水洗方法为:将所述多层坯布放入洗脱机洗脱10分钟,静止浸泡10分钟,再洗脱10分钟,最后脱水7分钟得到所述多层布;

所述洗脱的方法为:循环执行“洗3秒停57秒”。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该水洗方法所产生的皱褶更合理。

进一步,所述多层坯布为六层坯布,使用织机织造所述六层坯布的方法具体为:

s1:织第一层时,第二至第六层经纱落下;织第二层时,第一层经纱提起,第三至第六层经纱落下;织第三层时,第一第二层经纱提起,第四至第六层经纱落下;织第四层时,第一至第三层经纱提起,第五第六层经纱落下;织第五层时,第一至第四层经纱提起,第六层经纱落下;织第六层时,第一至第五层经纱提起;

s2:循环s1三至八次;

s3:织第一层时,第二至第六层编织经和第四层的连接经落下,第三层的连接经提起;织第二层时,第一层编织经和第三层的连接经提起,第三至第六层编织经和第四层连接经落下,形成连接点;织第三层时,第一第二层经纱提起,第四至第六层经纱落下;织第四层时,第一至第三层经纱提起,第五第六层经纱落下;织第五层时,第一至第四层经纱提起,第六层经纱落下;织第六层时,第一至第五层经纱提起;

s4:循环s1三至八次;

s5:织第一层时,第二至第六层经纱落下;织第二层时,第一层经纱提起,第三至第六层经纱落下;织第三层时,第一第二层经纱提起,第四至第六层经纱落下;织第四层时,第一至第三层编织经提起,第五第六层编织经和第三层连接经落下;织第五层时,第一至第四层编织经和第四层连接经提起,第六层编织经和第三层连接经落下,形成连接点;织第六层时,第一至第五层经纱提起;

s6:循环s1三至八次;

s7:织第一层时,第二至第六层经纱落下;织第二层时,第一层编织经和第四层连接经提起,第三至第六层编织经和第三层连接经落下;织第三层时,第一第二层编织经和第四层连接经提起,第四至第六层编织经落下,形成连接点;织第四层时,第一至第三层经纱提起,第五第六层经纱落下;织第五层时,第一至第四层经纱提起,第六层经纱落下;织第六层时,第一至第五层经纱提起;

s8:循环s1三至八次;

s9:织第一层时,第二至第六层经纱落下;织第二层时,第一层经纱提起,第三至第六层经纱落下;织第三层时,第一第二层经纱提起,第四至第六层经纱落下;织第四层时,第一至第三层经纱提起,第五第六层经纱落下;织第五层时,第一至第四层经纱提起,第六层经纱落下;织第六层时,第一至第五层编织经和第三层连接经提起,第四层连接经落下,形成连接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编织经,2、纬纱,3、连接经。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一种多层布,包括若干层由经纱和纬纱编织而成的基布,各层基布之间以连接点连接,所述连接点为本层基布的经纱绕过其他层基布纬纱连接的结构,具体的来讲,将这种“连接点为本层基布的经纱绕过其他层基布纬纱连接的结构”这种连接方式中一根经纱每绕过其他层基布纬纱一次为一个连接点,(连接点并非指一个点,而是指以这种连接方式连接的结构)。连接经每隔若干纬与其他层连接形成连接点,直接在织造过程将各层基布之间连接起来,避免了缝制针眼和缝制时易出现的线路歪斜问题。

所述经纱包括编织经和连接经,所述编织经仅编织在本层;所述连接经充当其原本所在层的编织经与其原本所在层的纬纱编织,且每隔若干纬后绕过其他层基布的纬纱再回到其原本所在层,将若干层所述基布点状连接在一起。位于同一层基布上的两根相邻的连接经之间间隔5-10根编织经。各层基布之间点状连接,该多层布更加柔软。

同一根所述连接经所形成的相邻的两个连接点的分布为:其一为所述连接经绕过其原本所在层上方若干层基布的纬纱连接的点,另一个为所述连接经绕过其原本所在层下方若干层基布的纬纱连接的点,形成所述连接点上下交错分布的结构。其结构合理,连接点上下交错分布使得该多层布的连接点分布更均匀。

所述多层布从上到下依次为n层外层基布一、n层内层基布和n层外层基布二;所述连接经仅在所述n层内层基布上所述充当其原本所在层的编织经与其原本所在层的纬纱编织;在第n层所述内层基布充当其原本所在层的编织经与其原本所在层的纬纱编织的连接经形成的连接点为:从第n层所述外层基布一的纬纱上方绕过连接的点和从第n层所述外层基布二的纬纱下方绕过连接的点。其中,1≤n≤5,1≤n≤n。

该多层布包括两层外层基布一、两层内层基布和两层外层基布二,所述连接经两层内层基布上充当其原本所在层的编织经与其原本所在层的纬纱编织,第一层内层基布的连接经每隔若干纬从第一层外层基布一纬纱上方穿过后回到第一层内层基布,且再隔若干纬从第一层外层基布二纬纱下方穿过后回到第一层内层基布;所述第二层内层基布的连接经每隔若干纬从第二层外层基布一纬纱上方穿过后回到第二层内层基布,且再隔若干纬从第二层外层基布二纬纱下方穿过后回到第二层内层基布。其中所述内层基布的纬纱纱支为普梳16支;所述内层基布的经纱,以及外层基布一和外层基布二的经纱和纬纱皆为精梳40支;所述外层基布一和外层基布二的经密为40根/英寸,纬密为36根/英寸;所述内层基布的经密为20根/英寸,纬密为18根/英寸。所述内层基布使用粗纱疏织,水洗后皱褶均匀,使得该多层布更加柔软亲肤,所述外层基布一和外层基布二使用细纱密织,增加握持感和蓬松度。

该多层布的制造方法为:s1.采用经纱和纬纱编织多层基布;s2.将任意层基布上的经纱绕过其他层基布的纬纱后,返回到该经纱原本所在的基布上继续编织,形成多层坯布;s3.将所述多层坯布依次进行铺裁、冚车包边和水洗得到所述多层布。铺裁和冚车包边保护多层坯布不会再水洗过程中损坏,进行水洗,水洗后产生均匀的皱褶。所述水洗方法为:将所述多层坯布放入洗脱机洗脱10分钟,静止浸泡10分钟,再洗脱10分钟,最后脱水7分钟得到所述多层布;所述洗脱的方法为:循环执行“洗3秒停57秒”。该水洗方法所产生的皱褶更合理。

所述多层坯布为六层坯布,使用织机织造所述六层坯布的方法具体为:

s1:织第一层时,第二至第六层经纱落下;织第二层时,第一层经纱提起,第三至第六层经纱落下;织第三层时,第一第二层经纱提起,第四至第六层经纱落下;织第四层时,第一至第三层经纱提起,第五第六层经纱落下;织第五层时,第一至第四层经纱提起,第六层经纱落下;织第六层时,第一至第五层经纱提起;

s2:循环s1三至八次;

s3:织第一层时,第二至第六层编织经和第四层的连接经落下,第三层的连接经提起;织第二层时,第一层编织经和第三层的连接经提起,第三至第六层编织经和第四层连接经落下,形成连接点;织第三层时,第一第二层经纱提起,第四至第六层经纱落下;织第四层时,第一至第三层经纱提起,第五第六层经纱落下;织第五层时,第一至第四层经纱提起,第六层经纱落下;织第六层时,第一至第五层经纱提起;

s4:循环s1三至八次;

s5:织第一层时,第二至第六层经纱落下;织第二层时,第一层经纱提起,第三至第六层经纱落下;织第三层时,第一第二层经纱提起,第四至第六层经纱落下;织第四层时,第一至第三层编织经提起,第五第六层编织经和第三层连接经落下;织第五层时,第一至第四层编织经和第四层连接经提起,第六层编织经和第三层连接经落下,形成连接点;织第六层时,第一至第五层经纱提起;

s6:循环s1三至八次;

s7:织第一层时,第二至第六层经纱落下;织第二层时,第一层编织经和第四层连接经提起,第三至第六层编织经和第三层连接经落下;织第三层时,第一第二层编织经和第四层连接经提起,第四至第六层编织经落下,形成连接点;织第四层时,第一至第三层经纱提起,第五第六层经纱落下;织第五层时,第一至第四层经纱提起,第六层经纱落下;织第六层时,第一至第五层经纱提起;

s8:循环s1三至八次;

s9:织第一层时,第二至第六层经纱落下;织第二层时,第一层经纱提起,第三至第六层经纱落下;织第三层时,第一第二层经纱提起,第四至第六层经纱落下;织第四层时,第一至第三层经纱提起,第五第六层经纱落下;织第五层时,第一至第四层经纱提起,第六层经纱落下;织第六层时,第一至第五层编织经和第三层连接经提起,第四层连接经落下,形成连接点。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