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滚筒洗衣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16046发布日期:2019-06-05 21:41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一种滚筒洗衣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洗衣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滚筒洗衣机。



背景技术:

通常,用户在使用完毕滚筒洗衣机后会关闭洗衣机门,以节省空间或保持美观。滚筒洗衣机使用完毕后,窗垫上会有少量的残留水,其中混合着各种油脂、皮脂、灰尘和洗涤剂。在关闭机门的情况下,洗衣机内部形成了一个相对密封的空间,窗垫处的残留水分散失十分缓慢,将长时间处于潮湿状态,导致产生异味,滋生细菌,用户体验很差,对后续的洗涤衣物造成二次污染,危害用户健康。

现有技术中,去掉窗垫内的残留水的技术方案主要有下面两种:方案一:为了去掉窗垫内的残留水,一般采用在窗垫周圈的最低点的窗垫侧壁上设计有若干流水孔,窗垫侧壁的流水孔与外筒内部相连通,窗垫周圈的水分(水滴)在重力的作用下汇集到窗垫周圈的最低点(约6点钟位置),然后通过若干流水孔导入外筒内,外筒底部有软管与排水装置连通,残留水即通过排水装置排出洗衣机;方案二:为了去掉窗垫内的残留水,一般采用在窗垫周圈的最低点的圆周壁上设计有排水孔,其通过一个额外的管路与排水装置相连通,窗垫周圈的水分(水滴)在重力的作用下汇集到窗垫周圈的最低点(约6点钟位置),然后通过此排水孔导入排水装置内,即通过排水装置排出洗衣机。方案一和方案二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排出大部分的残余水分,但是方案一和方案二都仅仅是将汇集的水通过流水孔最终到达排水装置,并不能去掉窗垫周圈的潮湿水分;也就是窗垫表面还是潮湿的。在关闭机门的情况下,洗衣机内部形成了一个相对密封的空间,窗垫表面将长时间处于潮湿状态,还是会导致产生异味,滋生细菌;对后续的洗涤衣物造成二次污染,危害用户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滚筒洗衣机,在脱水甩干阶段,形成流经窗垫的气流,将窗垫表面快速干燥,减少滋生细菌并消除异味。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滚筒洗衣机,包括箱体、以及设在箱体内的外筒和内筒,在箱体上设有门体,在箱体和外筒之间设有用于密封的窗垫,在所述内筒前法兰上设有向前凸的、在洗衣机脱水甩干阶段将气体导入内筒的导流结构,在所述窗垫上开设有多个与所述内筒前法兰与外筒之间空间连通的通风口。

进一步的,在内筒脱水甩干旋转时的导流结构的迎风面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导流孔。

进一步的,所述导流结构具有向前凸并相互倾斜靠近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的相交线在所述内筒前法兰上的投影位于所述内筒前法兰的径向。

进一步的,所述导流结构具有向前凸并相互倾斜靠近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的相交线位于所述内筒的径向。

进一步的,在所述箱体的前板上开设有衣物投入口,所述门体可开闭的设置所述衣物投入口处;所述窗垫包括与所述外筒相密封的内唇、沿所述内唇向前延伸的褶皱、以及沿所述内唇向内径向延伸的挡边,所述挡边与褶皱之间形成空腔,所述通风口开设在所述挡边上。

进一步的,在所述挡边的内端部设有向后延伸的、用于挡止气流从挡边与内筒前法兰之间的间隙流入的阻流部。

进一步的,所述内筒前法兰设有向所述衣物投入口方向延伸的内筒沿,在所述内筒沿的前端设有向外的翻边,所述阻流部的后部位于所述翻边的外侧。

进一步的,所述阻流部为沿所述挡板的向后并向外延伸的弧形面。

进一步的,所述褶皱具有沿所述内唇向前延伸的第一倾斜部、以及沿所述第一倾斜部的前端折弯向所述挡板的内端延伸的第二倾斜部。

进一步的,在所述挡板上设有向前且向外延伸的导流部,所述导流部与第二倾斜部平行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窗垫还包括与所述衣物投入口密封的外唇、以及位于所述外唇与褶皱之间的连接部。

进一步的,当所述洗衣机脱水甩干时,所述内筒高速旋转,所述内筒前法兰与外筒之间的气体通过导流结构流入内筒,使得在所述内筒前法兰与外筒之间形成负压;使得所述窗垫处的气体会通过通风口进入内筒前法兰与外筒之间,在窗垫内侧表面形成较大的气流,实现窗垫内侧表面快速干燥。

进一步的,当所述内筒脱水甩干时,形成流经所述导流结构、窗垫、以及通风口的循环气流。

本发明提供的滚筒洗衣机,通过在所述内筒前法兰上设有向前凸的、将气体导入内筒的导流结构,当所述洗衣机脱水甩干时,将内筒前法兰前侧的气体导入到内筒前法兰的后侧,也就是导入内筒内,使得在所述内筒前法兰与外筒之间形成很大的负压;并在窗垫上开设有通风口,当所述洗衣机脱水甩干时,所述内筒高速旋转,将内筒前法兰前侧的气体导入到内筒前法兰的后侧,使得所述内筒前法兰与外筒之间形成很大的负压,窗垫处的气体会通过通风口进入内筒前法兰与外筒之间的空间内;使得在窗垫内侧表面形成较大的气流,实现窗垫内侧表面快速干燥,形成了流经所述导流结构、窗垫、以及通风口的循环气流;有利于提高窗垫的干燥速度,减少滋生细菌并消除异味。

结合附图阅读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发明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提出的滚筒洗衣机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部分结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窗垫的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内筒前法兰的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内筒前法兰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a-a向剖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中b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参阅图1-图7,本发明所提出的滚筒洗衣机的一个实施例,一种滚筒洗衣机包括箱体1、以及设在箱体1内的外筒2和内筒3,在箱体1的前板上开设有衣物投入口、以及可开闭衣物投入口的门体4,在衣物投入口和外筒2之间设有用于密封的窗垫5;在门体4关闭后,门体4与窗垫5将衣物投入口密封;内筒3具有筒形的内筒本体31、以及设置在内筒本体前端的内筒前法兰32。在窗垫5上开设有多个促进气体流经窗垫5内侧表面的通风口541,气流流经窗垫5内侧并经通风口541向后流入内筒3和外筒2之间,具体为流入内筒前法兰32与外筒2之间;在内筒前法兰32上设有向前凸的导流结构323,导流结构323将内筒前法兰32与外筒3之间的气体导入内筒3;也就是将内筒前法兰31前侧的气体导入后侧。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内筒前法兰32上设有导流结构323,当洗衣机脱水甩干时,将内筒前法兰32前侧的气体导入到内筒前法兰32的后侧,也就是导入内筒3内,使得在内筒前法兰32与外筒2之间形成很大的负压;并在窗垫5上开设有通风口541,当所述洗衣机脱水甩干时,内筒3高速旋转,将内筒前法兰32前侧的气体导入到内筒前法兰32的后侧,使得内筒前法兰32与外筒2之间形成很大的负压,窗垫5处的气体会通过通风口541进入内筒前法兰32与外筒2之间的空间内;使得在窗垫5内侧表面形成较大的气流,实现窗垫5内侧表面快速干燥,形成了流经导流结构323、窗垫5、以及通风口541的循环气流;有利于提高窗垫5的干燥速度,减少滋生细菌并消除异味。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2和图7所示,在脱水甩干时,内筒3高速旋转,在内筒3脱水甩干旋转时的导流结构323的迎风面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导流孔3231,这样通过内筒3的高速旋转,使得迎风面上具有较大的风阻,也使得较多的气流通过导流孔3231进入内筒3,在内筒前法兰32与外筒2之间形成较大的负压;优选的,导流结构323间隔均匀的设在内筒前法兰32的周向靠近内筒本体31的一侧,在内筒3旋转时,距离轴线越远则线速度越大;因而将导流结构323设在内筒前法兰32的周向靠近内筒本体31的一侧,使得导流结构3处的速度较大,有利于提高流经导流结构323的气流的流速,有利于提高循环气流的流速,进一步提高干燥速度。多个通风口541间隔均匀的设在窗垫5的周向,导流结构323也间隔均匀布置,这样有利于在窗垫5内侧表面形成较大的均匀分布的气流,通过气流将窗垫5内侧表面的水分带走,进一步提高窗垫5的干燥速度。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6所示,导流结构323具有向前凸并相互倾斜靠近的第一端面3232和第二端面3233,第一端面3232和第二端面3233的相交线在内筒前法兰32上的投影位于内筒前法兰32的径向。第一端面3232和第二端面3233从内筒前法兰32向前凸,也就是向外筒2与内筒前法兰32之间的空间内凸起;在洗衣机脱水甩干时,目前一般设置为内筒3逆时针旋转,也就使得第一端面3232为迎风面,在第一端面3232上开设有导流孔3231,使得气流通过导流孔进入内筒3内;通过设置v字形的第一端面3232和第二端面3233,在保证将向外筒2与内筒前法兰32之间的气体导入内筒3的同时,倾斜的第一端面3232和第二端面3233,防止产生较大的风阻。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3所示,窗垫5包括与衣物投入口处密封的外唇51、与外筒2相密封的内唇52、沿内唇52向前延伸的褶皱53、沿内唇52向内径向延伸的挡边54、以及位于外唇51与褶皱53之间的轴向延伸的连接部55,在挡边54与褶皱53之间形成空腔56,窗垫5处残留的水主要是处于空间56内,通风口541开设在挡边54上;这样在脱水甩干时,内筒3高速旋转,第一端面3232为迎风面,内筒前法兰32与外筒2之间的气体通过第一端面3232上的导流孔3231进入内筒3,使得在内筒前法兰32与外筒2之间的空间内形成较大的负压;此时空腔56内的气体通过通风口541进入内筒前法兰32与外筒2之间,空腔56内的气体流动出后,也形成负压,通过挡板54与褶皱53之间的间隙,也就是空腔56的入口将气体补充进来,这样就在导流结构323、空腔56、通风口541之间形成了循环的气流,使得空腔56内侧表面的水分风干。

本实施例中,在挡边54的内端部设有向后延伸的阻流部542,阻流部542用于挡止气流从挡边54与内筒前法兰32之间的间隙流入内筒前法兰32与外筒2之间的空间内,保证循环气流流经窗垫5内表面,并经通风口541进入内筒前法兰32与外筒2之间的空间;保证流经窗垫5的气流量,有利于保证窗垫5的干燥速度。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4所示,内筒前法兰32设有向衣物投入口方向延伸的内筒沿321,在内筒沿321的前端设有向外的翻边322,阻流部542的后部位于翻边322的外侧。由于内筒3为旋转部件,而窗垫5为固定部件,因而阻流部542与翻边322之间不能紧密的接触,通过设置阻流部542向后延伸、且其后部位于翻边322的外侧,将挡边54与内筒前法兰32之间的间隙封堵,避免气流的通过;挡边54的内端面与内筒沿321平齐;优选的,阻流部542为沿挡板54的内端向后并向外延伸的弧形面,在避免阻流部542与翻边322接触的情况下,保证对于气流的挡止。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3所示,褶皱53具有沿内唇向前延伸的第一倾斜部531、以及沿第一倾斜部531的前端折弯向挡板54的内端延伸的第二倾斜部532,也就是空腔55为开口小底端大的腔体,因而进一步加剧了空腔55内的水分不易挥发。在挡板54上设有向前且向外延伸的导流部543,导流部543与第二倾斜部532平行设置,也就是在空腔56入口处的挡板54上设有向前且向外延伸的导流部543,导流部543与空腔56入口处的褶皱53的倾斜方向相同。这样有利于使得气流沿第二倾斜部532的内壁向空腔56内平行吹入,并沿第二倾斜部532和第一倾斜部531交接处的折弯方向调整气流方向,继续沿第一倾斜部531向通风口541流动;进一步保证了气流沿空腔56的内壁流动,提高了对于窗垫5的风干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