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喇叭口状袜筒的织造方法及一种防浮肿袜与流程

文档序号:14469025阅读:1269来源:国知局
一种喇叭口状袜筒的织造方法及一种防浮肿袜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袜子制造术领域,涉及一种防浮肿袜的织造方法及由其制造的袜子。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物品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袜子作为日常物品,是现代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现在市场上销售的传统袜子,一般在袜身上部到罗口,均采用生产工艺成熟且简单的直筒状设计,其局部编织结构如图1所示,其层圈沿袜筒开口方向,疏密度是一致的,编织的针数也是一致的。这种直筒型的袜筒套在小腿上,由于小腿这种的抱紧力不均匀,袜筒容易下滑且不舒适。为防止袜口下滑,常规直筒袜在罗口部位加入橡筋,是罗口部位具有较好的弹性,从而使袜子上端能够抱紧人的脚部。

但针对患有糖尿病等疾病,穿着这样直筒,且罗口内含有弹性橡筋的袜子,则由于橡筋的弹力作用,会在与袜口弹性罗口部接触的腿部,产生较大的压力,阻碍血液循环,进而产生病变。但患者们又需要脚部保暖,不得不穿着袜子,只能通过选用罗口丧失弹性的袜子来勉为应对,而罗口无弹性,又会导致袜口易掉落的情况,严重影响舒适度。

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500118y的“具有宽松罗口的棉交织袜品”,利用喇叭口设计,形成宽松的罗口,解决了传统袜子罗口勒脚的问题;但从该文献的公开内容中,我们并不能准确掌握该喇叭形宽松罗口的具体制造方法要领,可以说仅为一种设计概念,并不能很好的付诸实施,市场上也未见相关产品销售。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6284408u的“一种适用于糖尿病患者穿的袜子”同样提出了将袜子罗口制成喇叭口的形状,来适应人脚部的形状,但同样未给出所述喇叭形罗口是如何制成的,特别是结合现有的织袜机,如何实现该袜子的织造。

当然,针对上述需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5143502u的“一种糖尿病人袜”也给出来解决方案,即通过密度大的压力部和密度小的弹性部相结合形成袜筒,通过压力部与弹性部的面积占比的变化,使袜筒的压力分布自下往上逐渐减小,从而实现袜筒沿腿部均匀包裹。该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巧妙,但同样面临制造困难的情况。

故急需开发出能够生产具有喇叭口状袜筒的袜子的简便的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中没有可以制造具有喇叭口状袜筒的袜子简便方法,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喇叭口状袜筒的织造方法,通过该方法可以快速简便的织造喇叭口状袜筒,进而与袜身缝接织造出具有喇叭口状袜筒的袜子。

本发明的喇叭口状袜筒的织造方法中,其特征在于,

利用全电脑单针筒织袜机进行编织;

选用若干根纱线同时进行混织,其中至少有1根氨纶纱线;

设定编织程序参数,袜筒层圈数设置为80~200圈,横向针数(又称经数)设置为100~200针;袜筒编织过程中控制横向针数固定不变,同时层圈沿袜筒开口方向逐渐变长。

现有的全电脑单针筒织袜机上,针对袜筒编织,默认是直筒的编织代码,为了适应本发明需要,对控制程序进行了调整,在袜筒的织造程序中加入了密度可变的代码,使袜筒密度不再上下不变。所述方法通过控制袜筒部分的编织参数,使袜筒自底部至顶部开口间的层圈沿轴向逐渐变长,即相应的编织密度逐渐变小,同时在纱线加入了具有一定弹性的氨纶纱线。织造出的袜筒在弹力释放后,层圈沿袜筒的纵向变形,自然形成喇叭口状。该方法通过自动织袜机可实现喇叭口状袜筒以及防浮肿袜的自动织造,简便高效。

本发明的一些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全电脑单针筒织袜机为义乌市奥锣拉机械有限公司的j-206型全电脑单针筒织袜机,编织程序参数设定为:

袜筒层圈数设置为120~160圈;

横向针数设置为120~150针;

袜筒沿长度方向均分为若干横向区域,将常规的直筒编织程序所用到的上下一致的密度参数进行修改,插入上下密度逐渐改变的控制代码,自袜筒底部至袜筒开口的各个横向区域对应的密度参数逐渐减小。

优选的,袜筒沿长度方向均分为5个横向区域,将常规的直筒编织程序所用到的上下一致的密度参数进行修改,插入上下密度逐渐改变的控制代码,自袜筒底部至袜筒开口的5个横向区域对应的密度参数依次为500~480、475~455、450~430、425~405、400~380。上述参数为义乌市奥锣拉机械有限公司的j-206型全电脑单针筒织袜机编织程序中的密度参数。

上述配置是针对老年人经常使用的中高筒袜设置的,以此参数设置后织出的袜子,其袜筒长度为12~20cm,袜筒下沿宽度为7~9cm,袜筒上沿宽度为9~11cm。

上述5个横向区域对应的密度参数为j-206型全电脑单针筒织袜机自带电脑程序中的参数,当然使用不同的织袜机或者编织其他年龄段人群使用的袜筒时,具体的参数可能不同,但是只需控制袜筒的经数不变而密度变化趋势为:自袜筒底部至袜筒开口密度逐渐变小。

当然,为了编织的更加均匀,袜筒还可分更多区域进行参数设置,也可以直接等比例自动均匀分布。

织造时,可选用氨纶纱线与其他纱线进行混织;其中至少有1根氨纶纱线,氨纶纱线的伸缩性强,在此起到产生弹性的作用;其他纱线可以是棉纱线,棉纱线能够使袜子更好的体现吸汗、保暖性能;其他纱线还可以是竹纤维纱线,竹纤维纱线能够使袜子更加透气、柔软舒适。

优选的,纱线选用1根氨纶纱线与2根竹纤维纱线或棉纱线。

或者优选的,纱线选用1根氨纶纱线与1根竹纤维纱线、1根棉纱线。

针对不同的需求,纱线的配比可以灵活设计、调换。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公开一种防浮肿袜,其包括袜身和袜筒,所述袜筒为通过所述的方法编织的喇叭口状袜筒。袜身的织造可采用织袜机通过常规方法进行织造,袜身和袜筒可一体织造,也可分开织造然后缝合一体。袜身头部对应脚尖位置(袜头)可通过缝口机进行缝口。

优选,袜筒沿开口方向,轴向每变化1cm,纵向宽度增加0.1~0.5cm。此种尺寸渐变的袜筒更加适应小腿的尺寸变化,袜筒从踝关节以上一直延伸到开口部位,形成一个喇叭口形状,更好的贴合在人体的小腿上;且从踝关节上部开始沿小腿一直到袜筒的开口部位,产生的抱紧力是均匀且相对一致的,不会局部压力特别大或特别小,有效的防止了血液循环不畅产生的可能性。

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本发明的方法通过控制袜筒部分的编织参数,使袜筒自底部至顶部开口间的层圈沿轴向逐渐变长,即相应的编织密度逐渐变小,同时在纱线加入了具有一定弹性的氨纶纱线。织造出的袜筒在弹力释放后,层圈沿袜筒的纵向变形,自然形成喇叭口状。该方法通过自动织袜机可实现喇叭口状袜筒以及防浮肿袜的自动织造,简便高效。

本发明的防浮肿袜的袜筒自然形成喇叭口状,更贴合人体的小腿,且从踝关节上部开始沿小腿一直到袜筒的开口部位,产生的抱紧力是均匀且相对一致的,不会局部压力特别大或特别小,有效的防止了血液循环不畅产生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袜子袜筒的局部编织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防浮肿袜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防浮肿袜的织造时的局部编织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防浮肿袜的自然状态的局部编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给出以下系列具体实施例,但本发明并不受这些具体实施例的限制,任何了解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些许改动将可以达到类似的结果,这些改动也包含在本发明之中。

图2所示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防浮肿袜,其包括袜筒1和袜身2。其生产工艺如下:

1、选料

选用氨纶纱线与其他纱线进行混织;其中至少有1根氨纶纱线,氨纶纱线的伸缩性强,在此起到产生弹性的作用;其他纱线可以是棉纱线,棉纱线能够使袜子更好的体现吸汗、保暖性能;其他纱线还可以是竹纤维纱线,竹纤维纱线能够使袜子更加透气、柔软舒适。织造时,优选①1根氨纶纱线与2根竹纤维纱线;或②1根氨纶纱线与1根竹纤维纱线、1根棉纱线;这样3根纱线同时进行编织袜子。针对不同的需求,纱线的配比可以灵活设计、调换。

2、选用全自动织袜机进行织袜

控制袜筒1部分的编织参数,控制层圈长度l沿袜筒开口方向逐渐变大,即相应的编织密度逐渐变小,如图3所示。将袜筒1分割为如图2所示的5个区域,分别为区域一11、区域二12、区域三13、区域四14、区域五15,其中区域一11位于袜筒1的开口端;区域五15位于袜筒1的下端,即袜子与脚部踝关节接触的上方区域;而区域二12、区域三13、区域四14分布在区域一11与区域五15之间;

利用义乌市奥锣拉机械有限公司(aurora)j-206型全电脑单针筒织袜机,袜筒长度圈数设置为120~160圈,经数设置为120~150针;织造出来的袜筒长度为12~20cm。

并在袜筒编织程序中,加入密度随袜筒长度变化的代码:

将区域一11的密度设置为390;

将区域二12的密度设置为415;

将区域三13的密度设置为440;

将区域四14的密度设置为465;

将区域五15的密度设置为490。

织造袜筒1时,为了编织的更加均匀,可将区域一11到区域五15之间划分更多区域进行参数设置,也可以仅设置区域一11与区域五15,区间直接等比例自动均匀分布。

袜身2的织造可采用织袜机通过常规方法进行织造,袜身和袜筒可一体织造,也可分开织造然后缝合一体。袜头(袜身2头部对应脚尖位置)可通过缝口机进行缝口。

当袜子完成编织后,从机器内出来后,由于袜筒编织过程中,加入了至少有1根氨纶纱线,具有一定的弹性,此时弹力释放,层圈沿袜筒的纵向变形,使袜筒部位自然形成喇叭口状,如下图4所示。最终以袜筒的上下沿尺寸来评估袜子的开口情况,袜筒下沿宽度为7~9cm,袜筒上沿宽度为9~11cm。

较佳的一实施例中,袜筒1的长度为14cm,约150圈,经数为144针;自然状态下,区域一11的宽度为10cm,区域五15的宽度为8.3cm;进一步的,袜筒1沿开口方向,轴向变化1厘米,纵向宽度增加0.1~0.5cm;以此适应小腿的尺寸变化。此处袜筒1从踝关节以上一直延伸到开口部位,形成一个喇叭口形状,更好的贴合在人体的小腿上;且从踝关节上部开始沿小腿一直到袜筒1的开口部位,产生的抱紧力是均匀且相对一致的,不会局部压力特别大或特别小,有效的防止了血液循环不畅产生的可能性。

以上已对本发明创造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创造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出种种的等同的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