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酸防水面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486670阅读:37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功能面料的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酸防水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织造面料用的纱线有棉、毛、麻、丝等天然纤维,涤纶、腈纶等化学纤维,在织造过程中,经纬纱要承受不同的作用力。尤其针对高密度面料的加工,由于织机的开口、投梭、打纬运动,纱线要承受强烈的拉伸、冲击以及曲折等机械作用,并且与织机部件如综、筘、经片等存在着剧烈的摩擦作用;此外,每根经纱不但有相互之间的摩擦,还先后跟千万根纬纱接触,这些都容易使经纱起毛,以至断头,严重的造成停车,这不仅降低了生产效率,还影响织物的质量。

传统的防水透气面料的主要功能有:防水,透湿,透气,绝缘,防风,保暖。从制作工艺上讲,防水透气面料的技术要求要比一般的防水面料高的多;同时从品质上来看,防水透气面料也具有其他防水面料所不具备的功能性特点。防水透气面料在加强布料气密性、水密性的同时,其独特的透汽性能,可使结构内部水汽迅速排出,避免结构孳生霉菌,并保持人体始终干爽,完美解决了透气与防风,防水,保暖等问题,是一种健康环保的新型面料。防水面料是一种新型的纺织面料,其成份由高分子防水透气材料(ptfe膜)加上布料复合面料而成。

在现有技术中,防水面料的制作采用防水透气膜复合制备而成,其中聚四氟乙烯成本高,工业化生产存在的问题多,制备方法单一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抗酸防水面料及其制备方法,解决了成本高、制备方法单一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抗酸防水面料,由下至上包括:面料层、涂覆于面料层上的防水层和涂覆于防水层上的抗酸层;所述面料层的面料为棉布、化纤、皮革或呢绒中的一种。

在抗酸防水面料的制备中即采用在面料上均匀涂覆功能涂层,其中防水层和抗酸层的厚度小,不会使得面料厚重不轻薄;防水层和抗酸层的成分简单,不易释放有害物质,安全无污染。

进一步地,所述面料层的厚度为4-6mm。

进一步地,所述防水层的厚度为0.05-0.08mm;

所述防水层由按照重量份数计的如下组分制成:

防水层的原料选择明胶、硅油、硬脂酸、白硅粉,这四种材料对环境无污染,其中明胶的粘覆能力强,防水层不易脱落;硅油和硬脂酸具有良好的防水效果,白硅粉均匀悬浮于溶液中,使得防水层涂覆之后能具有一定细小微孔能透气;其中防水层材料成本低,防水效果好。

明胶没有固定的结构和相对分子量,由动物皮肤、骨、肌膜、肌魅等结缔组织中的胶原部分降解而成为白色或淡黄色、半透明、微带光泽的薄片或粉粒;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挥发性、透明坚硬的非晶体物质,可溶于热水,不溶于冷水,但可以缓慢吸水膨胀软化,明胶可吸收相当于重量5-10倍的水。明胶是是非常重要的天然生物高分子材料之一,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及化工产业。

硅油具有卓越的耐热性、电绝缘性、耐候性、疏水性、生理惰性和较小的表面张力,此外还具有低的粘温系数、较高的抗压缩性)有的品种还具有耐辐射的性能。硅油有许多特殊性能,如抗氧化、闪点高、挥发性小、对金属无腐蚀、无毒等。常用作高级润滑油、防震油、绝缘油、消泡剂、脱模剂、擦光剂和真空扩散泵油等。在各种硅油中,以甲基硅油应用得最广泛,是硅油中最重要的品种,其次是甲基苯基硅油。此外,还有乙基硅油、甲基苯基硅油、含腈硅油等。各种官能性硅油及改性硅油主要用于特殊目的。

在食品工业中用作润滑剂、消泡剂及食品添加剂硬脂酸甘油脂、硬脂酸山梨糖醇酐酯、蔗糖酯等的原料。用作助剂的原料及日用化工产品的原料。硬脂酸广泛应用于pvc塑料管材、板材、型材、薄膜的制造。是pvc热稳定剂,具有很好的润滑性和较好的光、热稳定作用。在塑料pvc管中,硬脂酸有助于防止加工过程中的"焦化",在pvc薄膜加工中添加是一种有效的热稳定剂,同时可以防御暴置于硫化物中所引起的成品薄膜变色。

进一步地,所述抗酸层的厚度为0.08-0.1mm;所述抗酸层的抗酸材料为聚丙烯树脂。抗酸层选用聚丙烯树脂,成本低,耐腐蚀性能强,在酸度大的环境中不被腐蚀。

聚丙烯树脂,是一种结构规整的结晶性聚合物,为淡乳白色粒料、无味、无毒、质轻的热塑性树脂。相对密度为0.90~0.91,是通用树脂中最轻的一种。机械性能良好,耐热性能良好,其熔点为170℃左右,在无外力作用下,150℃不变形,化学稳定性好,耐酸、碱和有机溶剂,与大多数化学药品(如发烟硝酸、铬酸溶液、卤素、苯、四氯化碳、氯仿等)不发生作用,且几乎不吸水。聚丙烯缺点是易老化,低温时变脆,低温冲击强度差,但可用加入添加剂、共混或共聚等方法来改进。许多不同类型的注塑部件是由pp或它的抗冲击共聚物制成的。在汽车市场。共聚物被用作内部装演和面板、外部组件和蓄电池等;均聚物和填充级用于发动机箱罩或作仪表板。玻璃填料级pp用作装饰品或器具的部件。所有无填料的pp树脂均可作家用品,医疗器具,包括一次性放射性杀菌用品,主要使用低成本的均聚物和无规共聚物。薄壁模塑容器扩大了pp传统包装市场的范围,如防窜改的密封器和配料器。

一种抗酸防水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制作面料层:将纱线经过整经、浆纱、并轴、分绞和穿综扒筘,将制备得到的纱线织造得到面料,将面料经过裁剪得到面料层待用;

s2制作防水层:将明胶10-15重量份、硅油10-14重量份、硬脂酸5-9重量份、白硅粉3-5重量份和水100-150重量份混合加热至50-55℃,搅拌均匀得到防水剂,将防水剂均匀涂于面料层上;

s3制作抗酸层:将聚丙烯树脂加热至熔融状态,均匀涂覆于s2步骤中制备得到的防水层上,即得抗酸防水面料。

进一步地,所述s1步骤中整经、浆纱、并轴、分绞和穿综扒筘具体为如下步骤:

a整经:将经纱从筒子架上同时引出,平行的卷绕在整经轴上形成经轴,控制车间湿度为55-65%,车速为240-260m/min,纱的张力控制在总张力9.8-10.0kg;

b浆纱:将整经轴合并,经上浆、压浆,在烘房内干燥后卷绕成织轴,浆料温度44-48℃,上浆时的上浆率为10.5-11.5%,车速为240-260m/min,干燥温度为135-140℃;

c并轴:将浆纱盘头按顺序并成织轴;

d分绞:分绞筘上下移动,将奇偶两组纱线分成上下两层,在两层之间引入一根分绞线,则相邻经纱被分开,次序固定;

e穿综扒筘:将织轴上的经纱按顺序穿过综丝和筘,并在织造时通过开口运动形成梭口。

进一步地,所述s2步骤中防水剂的涂覆厚度为0.12-0.16mm。

进一步地,所述s3步骤中加热温度为165-75℃。

在防水剂的制备中采用水作为溶剂,涂覆防水剂的厚度大于防水层的厚度,因为防水剂需晾干使得溶剂蒸发之后形成防水层。

抗酸防水面料的制备工艺简单,在s1步骤中的参数控制制备得到的纱线纤维间的抱合力强,提高纱线的耐断裂强度;防水层和抗酸层作为保护膜既可以保护面料不受损,还可以防水抗酸;抗酸层的聚丙烯树脂在165-175℃下不易老化,使用寿命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在抗酸防水面料的制备中即采用在面料上均匀涂覆功能涂层,其中防水层和抗酸层的厚度小,不会使得面料厚重不轻薄;防水层和抗酸层的成分简单,不易释放有害物质,安全无污染;

2.防水层的原料选择明胶、硅油、硬脂酸、白硅粉,这四种材料对环境无污染,其中明胶的粘覆能力强,防水层不易脱落;硅油和硬脂酸具有良好的防水效果,白硅粉均匀悬浮于溶液中,使得防水层涂覆之后能具有一定细小微孔能透气;防水层材料成本低,防水效果好;抗酸层选用聚丙烯树脂,成本低,耐腐蚀性能强,在酸度大的环境中不被腐蚀;

3.抗酸防水面料的制备工艺简单,在s1步骤中的参数控制制备得到的纱线纤维间的抱合力强,提高纱线的耐断裂强度;防水层和抗酸层作为保护膜既可以保护面料不受损,还可以防水抗酸;抗酸层的聚丙烯树脂在165-175℃下不易老化,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为面料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一种抗酸防水面料,由下至上包括:面料层1、涂覆于面料层1上的防水层2和涂覆于防水层2上的抗酸层3;所述面料层1的面料为棉布、化纤、皮革或呢绒中的一种。

具体地,所述面料层1的厚度为4-6mm。

具体地,所述防水层2的厚度为0.05-0.08mm;

所述防水层2由按照重量份数计的如下组分制成:

具体地,所述抗酸层3的厚度为0.08-0.1mm;所述抗酸层3的抗酸材料为聚丙烯树脂。

实施例1-实施例6的制备参数如表1所示,其中实施例1-实施例4为本发明所限定的技术参数,实施例5中只有防水层,实施例6中不包括防水层和抗酸层。

表1实施例1-实施例6的制备参数

一种抗酸防水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制作面料层1:将纱线经过整经、浆纱、并轴、分绞和穿综扒筘制备,浆制备得到的纱线织造得到面料,将面料经过裁剪得到面料层1待用;

s2制作防水层2:将明胶10-15重量份、硅油10-14重量份、硬脂酸5-9重量份、白硅粉3-5重量份和水100-150重量份混合加热至50-55℃,搅拌均匀得到防水剂,将防水剂均匀涂于面料层1上;

s3制作抗酸层3:将聚丙烯树脂加热至熔融状态,均匀涂覆于s2步骤中制备得到的防水层2上,即得抗酸防水面料。

具体地,所述s1步骤中整经、浆纱、并轴、分绞和穿综扒筘为如下步骤:

a整经:将经纱从筒子架上同时引出,平行的卷绕在整经轴上形成经轴,控制车间湿度为55-65%,车速为240-260m/min,纱的张力控制在总张力9.8-10.0kg;

b浆纱:将整经轴合并,经上浆、压浆,在烘房内干燥后卷绕成织轴,浆料温度44-48℃,上浆时的上浆率为10.5-11.5%,车速为240-260m/min,干燥温度为135-140℃;

c并轴:将浆纱盘头按顺序并成织轴;

d分绞:分绞筘上下移动,将奇偶两组纱线分成上下两层,在两层之间引入一根分绞线,则相邻经纱被分开,次序固定;

e穿综扒筘:将织轴上的经纱按顺序穿过综丝和筘,并在织造时通过开口运动形成梭口。

具体地,所述s2步骤中防水剂的涂覆厚度为0.12-0.16mm。

具体地,所述s3步骤中加热温度为165-75℃。

实施例1-实施例6的制备参数如表2所示,其中实施例1-实施例4为本发明所限定的技术参数,实施例5中只有防水层,实施例6中不包括防水层和抗酸层。

表2实施例1-实施例6的制备参数

实施例1-实施例6的制备得到的面料的实验参数如表3所示,其中实施例1-实施例4为本发明所限定的技术参数,实施例5中只有防水层,实施例6中不包括防水层和抗酸层。

利用电脑多功能纱线耐磨性能试验仪,测试s1步骤中制备得到面料,电摩擦速度60次/min,砝码重量25cn,磨料采用砂纸,仪器带动砂纸对经纱进行反复匀速摩擦,经纱磨断时电脑显示磨断需要的次数,次数越大,耐磨性越好。

表3实施例1-实施例6的制备得到的面料的实验参数

表3的数据中可以看出实施例1-实施例4的耐磨性能和耐水压性能良好,其中防水层和抗酸层不易损坏,其中防水层和抗酸层涂覆均匀,色泽均匀无杂色,且手感柔软。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