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纺布生产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适用于纺粘成网系统的杂乱装置。
背景技术:
无纺布因其具有多种优点而得到一个广泛的使用,同时无纺布也存在有缺点;现有的无纺布纤维按一定的方向排列,容易从无纺布的生产时的纵向裂开,从而影响了无纺布的应用广泛性;其次,现有的生产厂家为了增加无纺布的耐用性,只能通过特定的方式去生产一种类型的无纺布,往往不能根据客户的要求进行调整生产工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纺粘成网系统的杂乱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适用于纺粘成网系统的杂乱装置,包括有设置于两个纺粘成网系统之间的至少一组杂乱机组,以及设置在杂乱机组与纺粘成网系统之间的转移辊,其中,每组杂乱机组包括有杂乱辊和两个牵引辊;所述杂乱辊和两个牵引辊上下错位排列形成牵引路径且所述杂乱辊介于两个牵引辊之间,其中,所述两个牵引辊同时联动且两个牵引辊的转动速度不相同;所述杂乱辊辊面上套有针布。
进一步,所述转移辊上开有多个吸附孔。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的方案,其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有转移辊实现对无纺布在纺粘成网系统与杂乱机组之间的牵引作用;通过两个牵引辊之间的速度差,从而提高了无纺布在经杂乱机组时的张力,其次,设置有针布套于杂乱辊辊面上,通过针布改变无纺布的排列取向,从而降低无纺布纵横向的强力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杂乱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转移辊,2-杂乱机组,21-杂乱辊,22-牵引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参见附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一种适用于纺粘成网系统的杂乱装置,包括有设置于两个纺粘成网系统之间的至少一组杂乱机组2,以及设置在杂乱机组2与纺粘成网系统之间的转移辊1;其中,转移辊1上开有多个吸附孔,通过在转移辊1内部抽真空的方式将无纺布从纺粘成网系统上吸附并牵引至杂乱机组2中,其次,在无纺布经杂乱机组2加工后通过转移辊1的吸附牵引至另一个纺粘成网系统中;
在本实施例中,包括有三组杂乱机组2,其中,每组杂乱机组2包括有杂乱辊21和两个牵引辊22上下错位排列形成牵引路径,且杂乱辊21介于两个牵引辊22之间;两个牵引辊22同时联动且两个牵引辊22的转动速度不相同,则两个牵引辊22之间存在有速度差,从而提高了无纺布经过杂乱机组2时的张力;杂乱辊21辊面上套有用于梳理无纺布的针布,通过针布对无纺布进行梳理,改变无纺布纤维的排列取向,从而降低无纺布纵横向的强力比。
通过上述的杂乱装置,现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杂乱装置的应用进行说明。
实施例一,参见附图2所示,在本领域中,熔喷层简称M,纺粘层简称S。在生产SSS无纺布时,第一纺粘成网系统上设置有两台用于形成纺粘纤维网的纺粘系统,第二纺粘成网系统上设置有一台用于形成纺粘纤维网的纺粘系统,从而形成有双层纺粘层,再经转移辊1吸附并牵引至杂乱机组2,通过牵引辊22牵引无纺布经杂乱辊21的针布进行梳理后,再由转移辊1吸附并牵引至第二纺粘成网系统,并在第二纺粘成网系统上形成SSS无纺布;通过上述方式形成的无纺布,降低无纺布的纵横向的强力比,从而使无纺布耐纵向撕裂强力更高、应用的广泛性更大。
实施例二,参见附图3所示,在生产SSMMS无纺布时,第一纺粘成网系统上设置有两台用于形成纺粘纤维网的纺粘系统,第二纺粘成网系统上设置有多台用于形成熔喷纤维网的熔喷系统和用于形成纺粘纤维网的纺粘系统;通过上述方式,使杂乱装置能使无纺布的适用面更广,可进行灵活调整以满足不同的生产需求。
以上所述之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出更多可能的变动和润饰,或修改均为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实施例。故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之思路所作的等同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