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绣花机框架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48890阅读:428来源:国知局
开放式绣花机框架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绣花机框架驱动装置,具体的说是一种开放式绣花机框架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绣花机行业框架由于其整体面积较大,又是方框形的框形结构,现有对于框架的驱动均是在框架一侧设置驱动装置驱动整个框架运动,这种驱动方式显然存在不合理性比如:框架一侧驱动其导致框架一侧受力容易导致框架变形,另一方面长距离的力矩传动对于驱动准确性也大打折扣,非常容易导致框架运动位置与实际设定位置之间出现较大的误差,严重影响设备精度。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也有在两侧分别设置驱动装置的考量,但是无法克服两个驱动导致的同步性冲突,由此现有技术中完全不具有对于绣花机框架两侧同步驱动的技术方案。另一方面现有的驱动装置其传动中使用的皮带,均是完整的一圈也只有完整的一圈才能实现往复的传动性能,但是其传动长度非常受到限制,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直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研究的对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传动距离长、两侧同步驱动的开放式绣花机框架驱动装置。

一种开放式绣花机框架驱动装置,包括绣花机框架,框架底部设有驱动装置,所述的驱动装置包括分别连接框架两侧的连接座,两个连接座配合连接同一个驱动带,驱动带由电机驱动旋转的啮合轮驱动。该种框架驱动装置其只采用一个动力源也就是电机驱动的啮合轮,实现对于框架两侧的同步驱动,完全不同于传统的单侧驱动。

所述的驱动带为两端断开的齿形皮带,齿形皮带的齿形向上啮合连接位于连接座底部的齿形压板结构,两端断开的齿形皮带相对于现有技术在成圈的齿形皮带圈是一种全新的开放式传动方式,由于齿形皮带两端断开相对与传统成圈的皮带传动距离增加一倍以上,并且这种传动方式相对于传统成圈的皮带不需要考虑涨紧力,皮带使用寿命也得到延长。

所述的驱动带两端均连接有滑动小车,滑动小车沿底部的导轨滑动,减少驱动带的运动阻力。

所述的连接座顶部设有导向轮,导向轮配合连接位于框架底部的框架导轨,连接座受到驱动带的驱动力后由导向轮带动框架运动,提高运动精度。

所述的两个连接座之间设有连接板,连接板固定连接框架两侧,连接板结构相当于加强筋结构防止框架由于两侧距离过大引起变形。

所述的电机驱动的啮合轮包括位于底部的第一啮合轮,第一啮合轮上方两侧分别设有第二啮合轮,第一啮合轮配合两个第二啮合轮共同啮合驱动带,使得驱动带形成两端为直线结构,配合啮合轮处为U形结构,驱动带具有直线移动性能,该种啮合轮也可以称为啮合轮组,通过第一啮合轮配合两个第二啮合轮形成良好的驱动力,实现驱动带具有直线移动性能,相对于驱动带在水平方向具有两个滑动小车、两个第二啮合轮一共四个支撑点,在电机驱动第一啮合轮左右旋转下形成左右两侧的直线运动能力。

本实用新型框架驱动装置其只采用一个动力源也就是电机驱动的啮合轮,实现对于框架两侧的同步驱动,增加驱动精度以及平稳性。

附图说明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开放式绣花机框架驱动装置主视结构示意图;

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开放式绣花机框架驱动装置炸开安装结构示意图;

如图3所示为图1中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所示一种开放式绣花机框架驱动装置,包括绣花机框架1,框架底部设有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包括分别连接框架1两侧的连接座9,两个连接座9配合连接同一个驱动带7,驱动带7由电机驱动旋转的啮合轮驱动。电机驱动的啮合轮包括位于底部的第一啮合轮4,第一啮合轮4上方两侧分别设有第二啮合轮10,第一啮合轮4配合两个第二啮合轮10共同啮合驱动带7,使得驱动带7形成两端为直线结构,配合啮合轮处为U形结构,驱动带具有直线移动性能。驱动带7为两端断开的齿形皮带,齿形皮带的齿形向上啮合连接位于连接座9底部的齿形压板结构。连接座9顶部设有导向轮8,导向轮8配合连接位于框架底部的框架导轨。

为了减少摩擦阻力,增加导向精度驱动带7两端均连接有滑动小车5,滑动小车5沿底部的导轨滑动6。

作为结构优选两个连接座9之间设有连接板2,连接板2固定连接框架两侧,增加框架的结构强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