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管绣花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48887阅读:1063来源:国知局
塑料管绣花箍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工刺绣工具,特别涉及一种塑料管绣花箍。



背景技术:

刺绣是针线在织物上绣制的各种装饰图案的总称,在进行手工刺绣时首先需要对布料进行固定,现有的一种固定方式例如在公告号为CN202055025U的实用新型专利中所公开的“一种塑料绣花箍”,布料架设在内圆圈和外圆套之间,再利用螺丝与螺帽的配合进行卡合固定。但上述固定方式在操作上较为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固定布料操作方便的塑料管绣花箍。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塑料管绣花箍,包过箍体,所述箍体包括多根首尾相连的塑料管,所述塑料管的外壁上卡接有截面呈优弧形的管套,所述管套具有一导入口,且管套位于导入口的两端设置有向外翻折的导向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布料进行固定时,布料首先放置在箍体上,在利用管套与塑料管的卡接将布料快速夹紧在两者之间,操作方便,而管套通过导入口插入到塑料管的外壁上,由于管套优弧的设置,管套与塑料管卡合后不会发生脱落,提高两者之间的固定牢靠性。

作为优选地,所述管套的内壁设置有防滑凸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滑凸条能增大管套与布料之间的摩擦力,提高对布料固定牢靠性。

作为优选地,所述管套的长度要小于塑料管的长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管套的长度设置使得管套能在塑料管进行位置的调节,并且还可以根据情况选用多根管套对布料进行压紧,提高使用的灵活性。

作为优选地,所述导向块的端部设置为弧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管套在通过导入口与塑料管进行卡合时,导向块弧面设置的端部能减少与塑料管外壁在卡入时的磨损。

作为优选地,所述箍体还包括多个用于连接相邻两塑料管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两个互相垂直设置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外壁上周向均布有多个内凹的限位槽,所述塑料管在内壁上周向均布有多个可与限位槽卡接的限位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管插入到塑料管内利用限位条与限位槽的卡接在实现相邻两塑料管的连接同时还限位塑料管在周向上的转动;其次连接件的设置使得整个绣花箍实现可拆卸的组装过程,方便运输的同时也能快速的实现组装。

作为优选地,所述连接管的端部具有呈圆台形的导向端,所述导向端从连接管一侧向外直径逐渐缩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端的设置在连接管插入到塑料管时能起到导向作用,方便塑料管与连接管两者之间的连接。

作为优选地,所述连接件还包括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具有两个相垂直的连接面,所述连接管设置在该连接面上,所述限位槽沿连接管轴向开设至连接面处,所述限位条沿塑料管的轴向设置,其中当连接管卡入到塑料管时,塑料管的端面可抵接于所述的连接面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座作为连接管设置的载体,在连接管完全插入到塑料管后,塑料管的端面能抵接在连接面上起到轴向限位;其次限位槽在连接管的轴向贯通设置方便塑料管的拆装。

作为优选地,所述连接座与连接管之间还开设有环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槽的开设使得限位槽与连接面的连接被打断,可以避免在加工整个连接件由于工艺必然存在限位槽与连接面的连接处产生多余的注塑料,提高后续表面处理的工作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多根塑料管通过与连接管的卡接完成快速的组装操作,方便拆卸运输,并且利用连接管上的限位槽与塑料管内壁上设置的限位条互相卡合限位塑料管的周向转动,更进一步的提高组装后箍体的稳定牢靠性;

2、通过呈优弧设置的管套与塑料管之间的卡接实现对布料的快速压紧操作,并利用在管套内壁上设置的防滑凸条提高布料被压紧后的牢靠性;其次管套的长度设置能在对布料压紧时选择不同数量以及位置的调节,提高对布料压紧时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塑料管绣花箍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塑料管绣花箍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管套与塑料管卡接后的正视图;

图4为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塑料管与连接管卡接后的示意图。

图中:1、塑料管;11、限位条;2、管套;21、防滑凸条;22、导向块;221、弧面;23、导入口;3、连接件;31、连接座;311、连接面;32、连接管;321、导向端;322、限位槽;33、环槽;4、绣花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与图2,一种塑料管绣花箍,包括四根内部中空的塑料管1,相邻两塑料管1以垂直方式通过连接件3相连在一起,利用四个连接件3将四根塑料管1相连成一个呈矩形的箍体。另外在每个塑料管1上均卡接有管套2,该管套2具有一定长度从塑料管1的径向卡入,管套2的轴线与塑料管1的轴线互相平行。

参见图3与图4,所述的连接件3包括一连接座31以及设置在连接座31上的连接管32,连接管32具有两个互相平行的连接面311,连接管32设置在连接面311上,该连接面311为圆形其直径要大于连接管32的管径,使得该连接面311也作为一台阶面使用。

连接座31与连接管32的连接处开设有环槽33,连接管32在其外壁上开设有周向均布的限位槽322,该限位槽322沿连接管32轴向开设,并贯通连接管32的轴向。

结合图4与图5,连接座31的端部还设置有呈圆台形的导向端321,该导向端321从连接管32的一侧向外管径逐渐缩小设置。塑料管1在其内壁上周向均布有多个限位条11,该限位条11沿塑料管1的轴向设置并贯通整个塑料管1,上述的连接管32可插入于塑料管1内且限位条11刚好能卡入在限位槽322内,使得塑料管1在周向得到限位,同时提高塑料管1与连接管32之间的连接牢靠性。

回到图3,所述的管套2为开口型具有一导入口23,且整个管套2的截面呈优弧形,管套2在导入口23处的两端设置有外翻的导向块22,该导向块22的设置方向与竖直平面相平行,并且在导入口23的端部设置有弧面221。

该塑料管1绣花箍在使用时:首先将塑料管1以及通过连接件3进行组合,连接管32在完全插入到塑料管1后,塑料管1上的端面抵接在连接面311上,再将布料盖到组合后的箍体上,布料的面积需要大于箍体中部的绣花区4面积,并且布料的边缘能够凸出于塑料管1,最后依次在每个塑料管1上卡接上管套2,在管套2进行卡接时从首先将导入口23对准塑料管1,管套2在导向块22的作用下初步扣合到塑料管1外壁上,用力下压管套2使其从导入口23端向外发生形变,缓慢的将管套2卡入到塑料管1上,同时将处于塑料管1外壁上布料逐步压紧,直到管套2完全卡入到塑料管1内完成对布料一侧的压紧,按照上述操作将布料另外三侧压紧固定。

当刺绣完成后,水平移动管套2将管套2直接从塑料管1上滑出即可取下,四个管套2全部取下后布料即可取下。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