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纳米抗菌纺织品领域的浸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36041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针织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纳米抗菌纺织品领域的浸轧装置。



背景技术:

纳米抗菌纺织品是一种深受人们喜欢的针织布料,其加工制备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浸轧处理,但是现有市面上的浸轧设备普遍存在挤压效果差,导致坯布里残留很多浸轧液,这会对纳米抗菌纺织品的品质产生很大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应用于纳米抗菌纺织品领域的浸轧装置,包括:

底座;

浸轧箱,其为封闭的内中空的箱体,固定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浸轧箱的箱壁为由内壁和外壁组成的双层中空结构,所述浸轧箱的外壁上设置有用于对所述浸轧箱的箱壁内部抽真空的真空泵;

坯布进口和坯布出口,其分别开设于所述浸轧箱的相对立的两面侧壁的顶端,所述坯布进口和所述坯布出口内均设置有上下两块彼此贴紧的隔热海绵;

坯布导向轮,其为设置于所述浸轧箱内部的用于支撑和引导坯布的多个转轮,所述坯布导向轮在所述浸轧箱内部上下交错分布;

去静电装置,其通过支架固定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去静电装置包括上下分布于所述浸轧箱外靠近坯布进口的位置的一对静电消除器,以及上下横向分布的彼此平行的一对板体;其中,一对静电消除器的静电消除端相对设置;位于上方的板体与位于上方的静电消除器距离底座的高度一致,位于下方的板体与位于下方的静电消除器距离底座的高度一致;板体位于所述静电消除器远离所述坯布进口的一端;

一对挤压辊轮,其位于所述浸轧箱内,靠近所述坯布出口;

一对环状加热管,其分别设置于所述浸轧箱内部且分别靠近所述浸轧箱相对立的两面侧壁;

一对涡轮叶片,其分别设置于所述环状加热环和与所述环状加热管靠近的所述浸轧箱壁之间,所述涡轮叶片均朝向所述环状加热管;

4个超声震荡器,其分别两两对应设置于所述浸轧箱的顶部和底部。

优选的是,所述的应用于纳米抗菌纺织品领域的浸轧装置,所述坯布导向轮的表面均设置有光滑涂层。

优选的是,所述的应用于纳米抗菌纺织品领域的浸轧装置,所述浸轧箱内部两边的所述环状加热管和所述涡轮叶片在竖直方向上错开设置。

优选的是,所述的应用于纳米抗菌纺织品领域的浸轧装置,所述浸轧箱的外壁上设置有温度显示表。

优选的是,所述的应用于纳米抗菌纺织品领域的浸轧装置,所述超声震荡器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带动其多角度摆动的旋转支架。

本实用新型中的浸轧箱的箱壁采用中空结构,具有很好的保温隔热效果,保证浸轧过程的顺利进行,使得助剂能够更好地附着在坯布上;而且采用超声震荡器,利用超声波可以有效清除附着在坯布上的碎屑以及有毒化学物质,而且设置了去静电设置,可以通过去除静电,有效去除坯布表面的杂质。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应用于纳米抗菌纺织品领域的浸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应用于纳米抗菌纺织品领域的浸轧装置,包括:

底座110;

浸轧箱1,其为封闭的内中空的箱体,固定于所述底座110上,所述浸轧箱1的箱壁为由内壁和外壁组成的双层中空结构,所述浸轧箱1的外壁上设置有用于对所述浸轧箱1的箱壁内部抽真空的真空泵;

坯布进口2和坯布出口3,其分别开设于所述浸轧箱1的相对立的两面侧壁的顶端,所述坯布进口2和所述坯布出口3内均设置有上下两块彼此贴紧的隔热海绵4;

坯布导向轮5,其为设置于所述浸轧箱1内部的用于支撑和引导坯布的多个转轮,所述坯布导向轮5在所述浸轧箱1内部上下交错分布;

去静电装置,其通过支架固定于所述底座110上,所述去静电装置包括上下分布于所述浸轧箱1外靠近坯布进口2的位置的一对静电消除器10,以及上下横向分布的彼此平行的一对板体11;其中,一对静电消除器10的静电消除端相对设置;位于上方的板体11与位于上方的静电消除器10距离底座的高度一致,位于下方的板体11与位于下方的静电消除器10距离底座的高度一致;板体11位于所述静电消除器10远离所述坯布进口的一端;

一对挤压辊轮6,其位于所述浸轧箱1内,靠近所述坯布出口3;

一对环状加热管7,其分别设置于所述浸轧箱1内部且分别靠近所述浸轧箱1相对立的两面侧壁;

一对涡轮叶片8,其分别设置于所述环状加热环和与所述环状加热管靠近的所述浸轧箱壁之间,所述涡轮叶片均朝向所述环状加热管;

4个超声震荡器9,其分别两两对应设置于所述浸轧箱的顶部和底部。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