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折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08737阅读:53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缝纫机配件,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折边器。



背景技术:

在布匹裁量之后,就会出现毛边,因此需要将该毛边折弯后通过缝纫机进行缝制。由于在裁量时已经设定好折边量,这就需要缝制人员对折边量非常好控制,不能在缝制过程中增减折边量,从而造成缝制成品长度发生变化,而成为不合格产品。在缝制过程中太过于纠结折边量,自然就会放慢缝制速度,从而影响了缝制成品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本技术方案旨在提供一种采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自动折边器,不仅能够提高缝制产品的效率,而且还能提高缝制产品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一种自动折边器,其特别之处在于:其包括顺次连接的进布板、前折弯板、上展布板、后折弯板和下展布板;所述后折弯板长度小于所述前折弯板长度;所述下展布板位于所述上展布板与所述进布板之间,所述下展布板长度小于所述上展布板长度;所述下展布板与所述进布板之间设有进布口,所述下展布板与所述前折弯板设有进布通道;所述前折弯板底端设置有固定连接件。

为了进一步完善发明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自动折边器的特别之处还在于:所述后折弯板长度是所述前折弯板长度的1/3~2/3。

为了进一步完善发明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自动折边器的特别之处还在于:所述下展布板长度是所述上展布板长度的1/3~2/3。

为了进一步完善发明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自动折边器的特别之处还在于:所述进布板、所述上展布板与所述下展布板相互平行,所述前折弯板与所述后折弯板相互平行。

为了进一步完善发明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自动折边器的特别之处还在于:所述进布板、所述前折弯板、所述上展布板、所述后折弯板、所述下展布板顺次连接呈“e”型。

为了进一步完善发明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自动折边器的特别之处还在于:所述进布板、所述前折弯板、所述上展布板、所述后折弯板和所述下展布板顺次连接呈“の”型。

为了进一步完善发明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自动折边器的特别之处还在于:所述前折弯板长度为10mm,所述后折弯板长度为5mm。

为了进一步完善发明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自动折边器的特别之处还在于:所述上展布板长度为10mm。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知道,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折边器由顺次连接的进布板、前折弯板、上展布板、后折弯板和下展布板组成;所述后折弯板长度小于所述前折弯板长度;所述下展布板位于所述上展布板与所述进布板之间,所述下展布板长度小于所述上展布板长度;所述下展布板与所述进布板之间设有进布口,所述下展布板与所述前折弯板设有进布通道。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折边器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等优点,同时不仅能够提高缝制产品的效率,而且还能提高缝制产品的质量。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同时也具有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 1为本实用新型自动折边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进布板,2为前折弯板,3为上展布板,4为后折弯板,5为下展布板,6为进布口,7为进布通道,8为固定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以详细说明。

通过附图1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折边器包括顺次连接的进布板1、前折弯板2、上展布板3、后折弯板4和下展布板5;后折弯板4长度小于前折弯板长度2;下展布板5位于上展布板3与进布板1之间,下展布板5长度小于上展布板3长度;下展布板5与进布板1之间设有进布口6,下展布板5与前折弯板2设有进布通道7;前折弯板2底端设置有固定连接件8。

其中,所述后折弯板4长度是前折弯板2长度的1/3~2/3;下展布板5长度是上展布板3长度的1/3~2/3。所述前折弯板2长度优选为10mm,所述后折弯板4长度优选为5mm。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折边器整体呈“e”型或者“の”型,整体形状也可以做成所述进布板1、上展布板3与下展布板5相互平行,前折弯板2与后折弯板4相互平行。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折边器的使用方法为:首先通过固定连接件8将自动折边器固定安装在缝纫机的缝纫机头下端的平板上,然后裁量好的布匹,经由进布口6,依次进入进布板1、前折弯板2,经由进布通道7依次进入上展布板3、后折弯板4和下展布板5,经过2次折弯板折弯之后形成一个完成的折边。此时缝制人员即可进行折边缝制。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折边器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等优点,同时不仅能够提高缝制产品的效率,而且还能提高缝制产品的质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