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幅宽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17159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一种幅宽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剑杆机配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幅宽调整装置。



背景技术:

剑杆织机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无梭织机,它除了具有无梭织机高速、高自动化程度、高效能生产的特点外,其积极引纬方式具有很强的品种适应性,能适应各类纱线的引纬,加之剑杆织机在多色纬织造方面也有着明显的优势,可以生产多达16色纬纱的色织产品,所以剑杆织机在纺织行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但是目前使用的剑杆织机生产的产品幅宽适用范围只为50-60厘米,可调范围过小,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和生产的需要,而能调节幅宽的装置一般采用螺母固定,调节时一般需要工具来完成调节工作,易造成剑杆机的损坏,而且工作效率低。

申请号为CN201320417435.7在2014年3月19号公开的一种剑杆机幅宽调节装置,将传统的螺栓紧固调节内外导轨的方式换成了限位件利用弹簧卡接,但是实际操作中还是存在由于幅宽调节装置位置的限定,导致内侧面的限位件按压不便,无法便捷的调整幅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结构设计合理、传动简单可靠且体积小巧的幅宽调节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幅宽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导轨和外导轨,所述外导轨的左右两侧设置有调节孔,所述内导轨的一端位于外导轨内,另一端设置有释放器座,所述内导轨的左右两侧设置有与调节孔对应的限位件,且限位件和内导轨之间设置有弹簧、固定弹簧的内插柱和弹簧座壳体,所述内导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连板,且连板位于限位件的上方,所述左侧的连板上设置有按压部,所述两连板之间连接设置有连杆一、二、三,所述连杆一的一端与内导轨左侧的连板连接,另一端设置有铰接件与连杆二铰接,所述连杆三的一端与内导轨右侧的连板连接,另一端设置有铰接件与连杆二铰接,所述连杆一、三外侧设置有直导槽,所述连杆二外侧设置有圆弧导槽。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件上设置有限位件凹槽,所述连板通过限位件凹槽与限位件卡接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弹簧的伸缩长度大于限位件凹槽到限位件头部的距离。

作为优选:所述按压部的中间为凹陷状。

作为优选:所述按压部和同侧的限位件的距离大于同侧调节孔的最大间距。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的有益效果是:

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避免由于幅宽调节装置位置的限定,导致内侧面的限位件按压不便,实现单侧按压即可改变限位件的位置,实现便捷的调整幅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幅宽调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幅宽调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附图标记:1、释放器座;2、内导轨;3、外导轨;4、调节孔;5、限位件;51、限位件主体;52、限位件凹槽;6、连板;61、按压部;71、弹簧;72、弹簧座壳体;73、内插柱; 81、直导槽;82、圆弧导槽;91、连杆一;92、连杆二;93、连杆三;94、铰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2对本实用新型一种幅宽调整装置做进一步说明。

通过对位于左侧的按压部61按压,使得左侧的连板6贴近内导轨,使得左侧的限位件5 跟随连板6一起贴近内导轨2,实现与外导轨3上调节孔4的分离;在按压部61下按的同时,与连板6垂直连接的连杆一91向右运动,利用直导槽81和圆弧导槽82的配合,使得与连杆一91铰接的连杆二92做旋转运动,使得连杆三93向左做直线运动,连杆三93带动与其连接的连板6向左运动,贴近内导轨2,使得右侧的限位件5也与内导轨2贴近,现在左右两侧限位件5与外导轨3上的调节孔4分离。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