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顶管管节接缝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92386阅读:1880来源:国知局
一种顶管管节接缝构造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顶管法隧道工程,尤其涉及一种顶管管节接缝构造。



背景技术:

顶管法是一种非开挖施工技术,其主要原理为通过后背千斤顶将预制管节顶入地层中,进而形成建设所需的隧道。一般来讲,采用预制管节顶进,其成型隧道为纵向连续的一定幅宽的管节拼装而成。前后管节之间将存在搭接头,该搭接头主要有企口型、T型承插和F型承插等型式,每种型式均有其特点和适用性,但总体来讲,为保证接缝防水性能,传统的各种型式应对接缝变形的能力都较差,在现场难免会出现的纠偏作业中,管节容易发生破损。

另外,一般在承插型接头中,防水主要依靠插口内的楔形橡胶条,在管节安装时,前后管节的承插作用难免对楔形橡胶条造成不均匀的挤压和滑带作用,楔形橡胶条容易翻转甚至破坏,进而影响隧道防水效果。

为此,需要研究一种接缝型式,使得在管节承插和纠偏过程之中,保证隧道结构的安全和防水体系的正常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顶管管节接缝构造,以使在管节承插和纠偏过程之中保证隧道结构的安全和防水体系的正常功能。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顶管管节接缝构造,包括纵向对接形成隧道的管节,相邻两管节端口之间形成接缝,其特征是:所述接缝两侧的管节端口上对应设置周向间隔的密封垫沟槽,各密封垫沟槽内设置弹性密封垫,接缝处于两侧管节端口全环密贴接缝垫片;各管节管壁内具有周向间隔布设且纵向贯通的预应力孔道,于预应力孔道两端设置中空的定位榫头,各管节对接形成隧道后在各预应力孔道内穿入锚索,于隧道端对隧道整体施加预应力。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当管节前后承插时,通过定位榫头的作用,使管节精确定位,使前后环弹性密封垫对齐,当隧道贯通之后,在预应力孔道中穿入锚索,于隧道端施加预应力将隧道整体拉紧,此时弹性密封垫受力挤压,达到密封止水的效果;管节顶进过程中,在弹性密封垫允许变形范围内,于接缝面处适度改变各点位接缝垫片的厚度,即可达到纠偏的目的,同时不影响结构安全和隧道成型后的防水性能。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包括如下三幅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顶管管节接缝构造的装配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局部的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顶管管节接缝构造中的预应力孔道及两端定位榫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示出构件名称及所对应的标记:管节10、密封垫沟槽11、弹性密封垫12、预应力孔道21、定位榫头22、接缝垫片3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一种顶管管节接缝构造,包括纵向对接形成隧道的管节10,相邻两管节10端口之间形成接缝。所述接缝两侧的管节10端口上对应设置周向间隔的密封垫沟槽11,各密封垫沟槽11内设置弹性密封垫12,接缝处于两侧管节A端口全环密贴接缝垫片31。各管节10管壁内具有周向间隔布设且纵向贯通的预应力孔道21,于预应力孔道21两端设置中空的定位榫头22,各管节10对接形成隧道后在各预应力孔道21内穿入锚索,于隧道端对隧道整体施加预应力。

参照图1和图3,当管节A前后承插时,通过定位榫头22的作用,使两相邻管节10之间精确定位,使前后环弹性密封垫12对齐。当隧道贯通之后,在预应力孔道21中穿入锚索,于隧道端施加预应力将隧道整体拉紧,此时弹性密封垫12受力挤压,达到密封止水的效果。管节10顶进过程中,在弹性密封垫12允许变形范围内,于接缝面处适度改变各点位接缝垫片31的厚度,即可达到纠偏的目的,同时不影响结构安全和隧道成型后的防水性能。

参照图3,预应力孔道21与定位榫头22组合使用,沿管节10环向根据需要设置多组,预应力孔道21通常为预埋于管节10管壁内的无缝钢管,定位榫头22可采用无缝钢管或具备所需强度、刚度的材料制作。

参照图1,所述接缝垫片31可沿管节环向通环布置,亦可分块组合成环,接缝垫片31由具有弹性的橡胶或复合式材料制成。所述弹性密封垫12应具有一定的变形能力,在变形范围内均能达到所需密封止水效果,可采用具备所需性能的橡胶或复合式材料制作。

参照图2,所述密封垫沟槽11与管节10一体预制成型,也可以采用钢构件,预埋于管节10端口部。

以上所述只是用图解说明本实用新型一种顶管管节接缝构造的基本原理和结构,由于对相同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很容易在此基础上进行若干修改和变动,因此,本说明书并非是要将本实用新型局限在所示和所述的具体结构、参数和适用范围内,故凡是所有可能被利用的相应修改以及等同物,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申请的专利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