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装配式外墙领域,特别是一种装配式预制外墙的接缝构造及其清水混凝土外墙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住宅结构形式采用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越来越多,住宅外墙全部采用预制混凝土构件,一般成型后在外墙构件之间会形成20mm的构造横缝和构造纵缝。但是实际现场施工时容易遇到以下问题:
一、现场预制构件拼缝宽窄不一。由于结构施工阶段误差,导致现场预制混凝土外墙安装精度不够,外墙构件之间的竖向、横向拼缝宽窄不一,从10mm到25mm不等,给外墙打胶和外墙刷涂料施工带来很大困难。
二、现场十字缝处错缝严重。在施工阶段,构件安装位置的定位不够准确,导致构件之间的接缝产生错缝,最明显的在山墙部位的十字缝处,主要是竖向的缝偏差量大,横缝偏差量少,但无论横缝、竖缝,一旦出现错缝,打胶时想将其打得顺直就非常困难,将严重影响到住宅楼的外观质量。
三、预制混凝土外墙构件之间胶缝的排水措施。预制构件之间20mm宽的缝深度为50~80mm,一旦有水从竖向拼缝处进入就会对结构造成损害,如何使水顺利排出,也是一个施工难点。
四、预制混凝土外墙构件之间色差太大。
构件厂生产预制构件时不同批次的混凝土浇筑出来的预制构件之间存在色差,即使同一批次的混凝土浇筑出来的预制构件由于模板除锈不及时,也会存在色差。再加上存放、运输、安装过程中雨水对混凝土腐蚀程度的不同,同样会给预制混凝土外墙构件表面造成明显色差,提高了涂刷清水混凝土保护剂的施工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装配式预制外墙接缝构造及清水混凝土外墙施工方法,要解决现有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中采用预制混凝土构件形成构造缝时容易产生拼缝宽窄不一、十字错缝严重、拼缝处无法有效排水以及外墙构件色差太大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装配式预制外墙清水混凝土接缝构造,包括左右或上下相邻的两片预制外墙板,左侧预制外墙板和右侧预制外墙板形成竖向接缝,上侧预制外墙板和下侧预制外墙板形成水平接缝,竖向接缝和水平接缝交汇形成十字接缝,所述预制外墙板是包括内层钢筋混凝土承力板、中层保温板和外层面板的夹心墙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竖向接缝处的内层钢筋混凝土承力板之间通过现浇暗柱连接为一体,所述竖向接缝处的中层保温板之间封堵固定连接有与中层保温板等厚的保温条,所述竖向接缝处的外层面板之间塞有与竖向接缝通长的竖向背衬棒,竖向背衬棒与保温条之间形成竖向减压空腔,所述竖向背衬棒的外侧表面以及相邻外层面板的端面之间满涂有竖向接缝胶;
所述水平接缝处的内层钢筋混凝土承力板之间固定连接为一体,所述水平接缝处的中层保温板之间通长嵌有水平的pe防水密封板,所述pe防水密封板也一体嵌入保温条之间,所述水平接缝处的外层面板之间塞有水平背衬棒,水平背衬棒与pe防水密封板之间形成水平减压空腔,所述水平背衬棒在竖向接缝处断开,所述水平背衬棒的外侧表面以及相邻外层面板的端面之间满涂有水平接缝胶,
所述竖向减压空腔和水平减压空腔在十字接缝处连通,连通处设有排水结构。
所述排水结构包括通长嵌入上侧预制外墙板之间上侧竖向背衬棒、顶部不通长嵌入下侧预制外墙板之间下侧竖向背衬棒、搭接竖向背衬棒、下侧竖向接缝胶、上侧竖向接缝胶和排水短管,
所述搭接竖向背衬棒也嵌入竖向接缝内,搭接竖向背衬棒的外端部搭接在下侧竖向背衬棒顶部,外端部的端面与下侧竖向背衬棒的外表面平齐,内端部的端面顶在保温条的表面,
所述下侧竖向接缝胶沿下侧竖向背衬棒的外侧表面、搭接竖向背衬棒的上表面、保温条的外表面延伸直至pe防水密封板的下侧表面,
所述排水短管通过下侧竖向接缝胶粘接在搭接竖向背衬棒的上方,该排水短管的外端部伸出下侧预制外墙板的外表面,排水短管的内端部连通竖向减压空腔,
所述上侧竖向接缝胶沿上侧竖向背衬棒的外侧表面、水平接缝开口延伸直至排水短管处,排水短管的四周通过上侧竖向接缝胶和下侧竖向接缝胶接密封。
所述排水结构竖向每隔2-3层预制外墙板的十字接缝处设置一处。
所述pe防水密封板的宽度与中层保温板、保温条的厚度均相等。
所述上侧预制外墙板的外层面板和下侧预制外墙板的外层面板在水平接缝处分别预设有上下相适应的企口,该企口使水平接缝的开口标高低于建筑楼层的标高。
所述搭接竖向背衬棒与水平面成角度设置,角度范围为30-60度。
所述排水短管为橡胶滴水管,内端部的端面为排水斜面。
一种装配式预制外墙清水混凝土接缝构造的施工方法,施工步骤如下:
步骤一,吊装同层预制外墙板,左侧预制外墙板和右侧预制外墙板形成竖向接缝,在竖向接缝处的中层保温板之间封堵固定连接保温条,以中层保温板、保温条、两侧的内层钢筋混凝土承力板以及钢框木模板为模板浇筑现浇暗柱;
步骤二,在下侧预制外墙板的中层保温板处和保温条处放置pe防水密封板,然后吊装上侧预制外墙板压住pe防水密封板使其压缩进而密封此处,上侧预制外墙板和下侧预制外墙板形成水平接缝,在水平接缝内灌浆完成内层钢筋混凝土承力板之间的固定连接;
步骤三,接缝检查:检查现场所有需要打胶的竖向接缝和水平接缝,对存在水泥浆阻塞的接缝进行标记,然后清理需要打胶的接缝内的杂物,对损坏的边角用腻子、粘接砂浆进行修理;
步骤四,接缝填充:确认需要打胶的竖向接缝胶和水平接缝胶的深度,在竖向接缝处的外层面板之间塞入竖向背衬棒,竖向背衬棒与保温条之间形成竖向减压空腔,在水平接缝处的外层面板之间塞入水平背衬棒,水平背衬棒与pe防水密封板之间形成水平减压空腔,竖向背衬棒和水平背衬棒的塞入深度均为20mm,并在背衬棒的外侧留有深度10mm打胶空隙;
步骤五,施工排水结构;
步骤六,防护胶带粘贴:在竖向接缝和水平接缝的两侧粘贴防护美纹纸,边缘部位曲线粘贴,十字接缝处折叠使防护美纹纸呈现角状;
步骤七,防护美纹纸底涂:在防护美纹纸上均匀涂抹,底涂的干燥时间为30分钟~8个小时,底涂超过8小时,应重新进行底涂施工;
步骤八,密封胶配制和搅拌:配制竖向接缝胶和水平接缝胶,用手持搅拌机搅拌15分钟,胶内掺入颜料的颜色与预制墙体表面的颜色保持不一致,胶需要在三小时内用完;
步骤十,施胶:在竖向背衬棒的外侧表面以及相邻外层面板的端面之间满涂竖向接缝胶;在水平背衬棒的外侧表面以及相邻外层面板的端面之间满涂水平接缝胶,使刮刀将密封胶压紧;
步骤十一,除去防护胶带:除去胶带时朝一个方向,一边去除一边将其缠在刮刀上;
步骤十二,养护接缝胶;
步骤十三,基底修补处理:
步骤a、在比较影响目视效果的部位、严重缺陷以及明显超差部位需要先用角磨机打磨平整后,再用抗裂砂浆整体刮平处理后进行修补;
步骤b、对构件面层破损比较集中的地方不得已进行补修时,用腻子进行修补,其颜色应与混凝土表面颜色尽可能一致;如果难以达到一致,其颜色应比混凝土表面颜色稍浅;
步骤c、对混凝土构件表面油迹、锈斑、明显裂缝、流淌及冲刷污染痕迹等明显缺陷需进行处理,明显的蜂窝、麻面和孔洞需要处理,混凝土构件表面直径大于5mm以上的孔洞和宽度大于0.3mm以上的裂缝需进行充填修补,并且以采取距墙面5m远处观察,以肉眼看不到缺陷为衡量标准;
步骤d、错模部位的高差在5mm以上时,用錾刀铲平,确实需要砂轮机磨平时,磨后需用外墙柔性腻子抹平填充修补平整,同时立即刮掉多余的腻子;
步骤十四,打磨处理:对所有构件的表面都用砂布进行精细打磨,打磨必须彻底,使混凝土原始的基底光泽显露出来;对修补过多的部位打磨若出现腻子脱落,则需要重新调配腻子进行修补、打磨,直至完成;
步骤十五,颜色调整:第一次调整的时候尽量做到调整面积较大,为下次颜色调整做参照,先调整修补过多的部位以及色差严重区域,等待整体混凝土水化反应一致的纹理出来后,再进行整体调整,对于严重部位允许保留一部分颜色不一致的情况,避免因为局部而影响整体,调整完毕后,须用砂纸背面把细小的颗粒打磨掉,便于墙体吸收均匀;
步骤十六,涂装:
步骤e、墙体调整颜色后2-3小时,采用滚涂方式进行共2遍底涂;
步骤f、底涂完毕后1.5-2小时,采用滚涂方式进行共两遍面涂。
a、当步骤三中竖向接缝胶或者水平接缝胶的缝宽小于20mm时:
a1、对结构接缝不做处理,保证接缝横平竖直,接缝内清理干净;
a2、填充背衬棒使缝严格控制在20mm宽;
a3、缝内两侧粘贴美纹纸,在中间填充竖向接缝胶或者水平接缝胶,然后用刮刀刮平,保证各个角度的打胶宽度均为20mm;
b、当步骤三中竖向接缝胶或者水平接缝胶的缝宽大于20mm时:
b1、对接缝不做处理,将缝清理干净;
b2、填充背衬棒,然后使用竖向接缝胶或者水平接缝胶将接缝填满;
b3、待胶凝固之后,用20mm宽的防护美纹纸粘贴在胶缝上,保证美纹纸横平竖直并且与其他胶缝不产生错缝;
b4、在预制外墙构件外和胶体表面涂刷清水混凝土保护剂;
b5、除去美纹纸,缝宽大于20mm多余部分的胶则被清水混凝土保护剂所遮盖,保证胶缝依然是20mm宽;
c、当步骤三中十字接缝处错缝≥5mm时:进行打胶施工前,需要把接缝中残留混凝土剔除,然后用角磨机开槽进行顺直处理,使其与整体构件接缝上下一致,根据顺直后的接缝宽度选用a或b的方式来处理。
所述步骤五中排水结构的施工步骤如下:
步骤d:设计需要设置排水结构的十字接缝处的位置;
步骤e:在竖向接缝内嵌入下侧竖向背衬棒,搭接竖向背衬棒也嵌入竖向接缝内,搭接竖向背衬棒的外端部搭接在下侧竖向背衬棒顶部,外端部的端面与下侧竖向背衬棒的外表面平齐,内端部的端面顶在保温条的表面;
步骤f:施下侧竖向接缝胶,沿下侧竖向背衬棒的外测表面、搭接竖向背衬棒的上表面、保温条的外表面延伸直至pe防水密封板的下侧表面;
步骤g:将排水短管通过下侧竖向接缝胶粘接在搭接竖向背衬棒的上方,该排水短管的外端部伸出下侧预制外墙板的外表面,排水短管的内端部连通竖向减压空腔;
步骤h:在竖向接缝内嵌入上侧竖向背衬棒;
步骤i:施上侧竖向接缝胶,沿上侧竖向背衬棒的外侧表面、水平接缝开口延伸直至排水短管处,排水短管的四周通过上侧竖向接缝胶和下侧竖向接缝胶接密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本发明中,通过对装配式预制外墙接缝构造的设计,在水平接缝和竖向接缝处采用pe棒进行填充后进行打胶,预制构件在水平缝处有一个结构企口,并在十字接缝处埋入橡胶排水管,该排水管固定在竖向接缝内、与竖向减压空腔和水平减压空腔均联通,水分在此处汇集通过橡胶排水管排出接缝至外,使得接缝水分顺利排出。
本发明对于预制构件拼缝宽窄不一、十字缝处错缝严重等位置采用了不加宽处理,通过填充pe棒、折叠美纹纸和使用双组份改性硅酮密封胶的配合保证多余部分的胶被清水混凝土保护剂所遮盖,外观上可以保证胶缝横平竖直,达到预期清水混凝土施工效果。
本发明的打胶方式节约了修补的时间,提高了施工进度,对预制构件边缘的修补费用降低,进而降低了施工成本,打胶的同时弥补了构件边缘的修补费用,施工方便。
本发明还解决了预制混凝土外墙构件之间色差太大的问题,通过打磨和逐步的色差调整达到清水混凝土的施工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竖向接缝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b-b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预制外墙板、1a-内层钢筋混凝土承力板、1b-中层保温板、1c-外层面板、1.1-左侧预制外墙板、1.2-右侧预制外墙板、1.3-上侧预制外墙板、1.4-下侧预制外墙板、2-竖向接缝、3-水平接缝、4-现浇暗柱、5-保温条、6-竖向背衬棒、6.1-上侧竖向背衬棒、6.2-下侧竖向背衬棒、6.3-搭接竖向背衬棒、7-竖向减压空腔、8-竖向接缝胶、8.1-上侧竖向接缝胶、8.2-下侧竖向接缝胶、9-pe防水密封板、10-水平背衬棒、11-水平减压空腔、12-水平接缝胶、13-排水短管、13.1-排水斜面、14-水平面、15-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参见图1-3所示,一种装配式预制外墙清水混凝土接缝构造,包括左右或上下相邻的两片预制外墙板1,左侧预制外墙板1.1和右侧预制外墙板1.2形成竖向接缝2,上侧预制外墙板1.3和下侧预制外墙板1.4形成水平接缝3,竖向接缝2和水平接缝3交汇形成十字接缝,所述预制外墙板是包括内层钢筋混凝土承力板1a、中层保温板1b和外层面板1c的夹心墙板。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是总厚度为320mm的夹心保温外墙板,最外侧为50mm厚的外层面板1c,中间是70mm厚的中层保温板1b,采用硬泡聚氨酯保温板,最里侧是200mm厚的内层钢筋混凝土承力板1a,竖向接缝2和水平接缝3的深度为50~80mm。
参见图2所示,所述竖向接缝处的内层钢筋混凝土承力板之间通过现浇暗柱4连接为一体,所述竖向接缝处的中层保温板之间封堵固定连接有与中层保温板等厚的保温条5,所述竖向接缝处的外层面板之间塞有与竖向接缝通长的竖向背衬棒6,竖向背衬棒6与保温条5之间形成竖向减压空腔7,所述竖向背衬棒6的外侧表面以及相邻外层面板的端面之间满涂有竖向接缝胶8。本实施例中有宽度w=60mm的接缝没有保温板,即保温条5的宽度为60mm。
参见图3所示,所述水平接缝处的内层钢筋混凝土承力板之间固定连接为一体,所述水平接缝处的中层保温板之间通长嵌有水平的pe防水密封板9,所述pe防水密封板9也一体嵌入保温条5之间,所述pe防水密封板9的宽度与中层保温板1b、保温条5的厚度均相等。
所述水平接缝处的外层面板之间塞有水平背衬棒10,水平背衬棒10与pe防水密封板9之间形成水平减压空腔11,所述水平背衬棒10在竖向接缝处断开,所述水平背衬棒10的外侧表面以及相邻外层面板的端面之间满涂有水平接缝胶12。所述竖向减压空腔7和水平减压空腔11在十字接缝处连通,连通处设有排水结构。所述排水结构竖向每隔2-3层预制外墙板的十字接缝处设置一处。
所述排水结构包括通长嵌入上侧预制外墙板1.3之间上侧竖向背衬棒6.1、顶部不通长嵌入下侧预制外墙板1.4之间下侧竖向背衬棒6.2、搭接竖向背衬棒6.3、下侧竖向接缝胶8.2、上侧竖向接缝胶8.1和排水短管13,所述搭接竖向背衬棒6.3与水平面14成角度设置,角度范围为30-60度。
所述搭接竖向背衬棒6.3也嵌入竖向接缝内,搭接竖向背衬棒6.3的外端部搭接在下侧竖向背衬棒6.2顶部,外端部的端面与下侧竖向背衬棒6.2的外表面平齐,内端部的端面顶在保温条5的表面。
所述下侧竖向接缝胶8.2沿下侧竖向背衬棒6.2的外侧表面、搭接竖向背衬棒6.3的上表面、保温条5的外表面延伸直至pe防水密封板9的下侧表面。
所述排水短管13通过下侧竖向接缝胶8.2粘接在搭接竖向背衬棒6.3的上方,该排水短管13的外端部伸出下侧预制外墙板1.4的外表面,排水短管13的内端部连通竖向减压空腔7。
所述上侧竖向接缝胶8.1沿上侧竖向背衬棒6.1的外侧表面、水平接缝开口延伸直至排水短管13处,排水短管13的四周通过上侧竖向接缝胶8.1和下侧竖向接缝胶接8.2密封。所述排水短管13为橡胶滴水管,内端部的端面为排水斜面13.1。
所述上侧预制外墙板1.3的外层面板和下侧预制外墙板的外层面板在水平接缝处分别预设有上下相适应的企口,该企口使水平接缝的开口标高低于建筑楼层的标高。
本实施例中填充的的背衬棒均为pe棒,pe棒直径为25~30mm,塞入深度一般为10mm,pe棒与结构之间有一个15~40mm的空腔。接缝胶均为褐色的双组份改性硅酮密封胶(ms2500)打胶。排水短管13内径为10mm,长度l为80mm,突出墙面5mm。结构企口高出水平缝的高度为h=10~20mm,会强制水从空腔流走,汇集到橡胶管处排出。
这种装配式预制外墙清水混凝土接缝构造的施工方法,施工步骤如下:
步骤一,吊装同层预制外墙板,左侧预制外墙板1.1和右侧预制外墙板1.2形成竖向接缝2,在竖向接缝2处的中层保温板1b之间封堵固定连接保温条5,以中层保温板1b、保温条5、两侧的内层钢筋混凝土承力板1a以及钢框木模板为模板浇筑现浇暗柱4。
步骤二,在下侧预制外墙板1.4的中层保温板1b处和保温条5处放置pe防水密封板9,然后吊装上侧预制外墙板1.3压住pe防水密封板9使其压缩进而密封此处,上侧预制外墙板1.3和下侧预制外墙板1.4形成水平接缝3,在水平接缝内灌浆完成内层钢筋混凝土承力板之间的固定连接1a。
步骤三,接缝检查:检查现场所有需要打胶的竖向接缝和水平接缝,对存在水泥浆阻塞的接缝进行标记,然后清理需要打胶的接缝内的杂物,对损坏的边角用腻子、粘接砂浆进行修理;
a、当步骤三中竖向接缝胶或者水平接缝胶的缝宽小于20mm时:
a1、对结构接缝不做处理,保证接缝横平竖直,接缝内清理干净;
a2、填充背衬棒使缝严格控制在20mm宽;
a3、缝内两侧粘贴美纹纸,在中间填充竖向接缝胶或者水平接缝胶,然后用刮刀刮平,保证各个角度的打胶宽度均为20mm。
b、当步骤三中竖向接缝胶或者水平接缝胶的缝宽大于20mm时:
b1、对接缝不做处理,将缝清理干净;
b2、填充背衬棒,然后使用竖向接缝胶或者水平接缝胶将接缝填满;
b3、待胶凝固之后,用20mm宽的防护美纹纸粘贴在胶缝上,保证美纹纸横平竖直并且与其他胶缝不产生错缝;
b4、在预制外墙构件外和胶体表面涂刷清水混凝土保护剂;
b5、除去美纹纸,缝宽大于20mm多余部分的胶则被清水混凝土保护剂所遮盖,保证胶缝依然是20mm宽。
c、当步骤三中十字接缝处错缝≥5mm时:进行打胶施工前,需要把接缝中残留混凝土剔除,然后用角磨机开槽进行顺直处理,使其与整体构件接缝上下一致,根据顺直后的接缝宽度选用a或b的方式来处理。
步骤四,接缝填充:确认需要打胶的竖向接缝胶和水平接缝胶的深度,在竖向接缝处的外层面板之间塞入竖向背衬棒6,竖向背衬棒6与保温条5之间形成竖向减压空腔7,在水平接缝处的外层面板1c之间塞入水平背衬棒10,水平背衬棒10与pe防水密封板9之间形成水平减压空腔11,竖向背衬棒和水平背衬棒的塞入深度均为20mm,并在背衬棒的外侧留有深度10mm打胶空隙。
步骤五,施工排水结构;
排水结构的施工步骤如下:
步骤d:设计需要设置排水结构的十字接缝处的位置;
步骤e:在竖向接缝2内嵌入下侧竖向背衬棒6.2,搭接竖向背衬棒6.3也嵌入竖向接缝2内,搭接竖向背衬棒6.3的外端部搭接在下侧竖向背衬棒6.2顶部,外端部的端面与下侧竖向背衬棒6.2的外表面平齐,内端部的端面顶在保温条5的表面;
步骤f:施下侧竖向接缝胶8.2,沿下侧竖向背衬棒6.2的外测表面、搭接竖向背衬棒6.3的上表面、保温条5的外表面延伸直至pe防水密封板9的下侧表面;
步骤g:将排水短管13通过下侧竖向接缝胶8.2粘接在搭接竖向背衬棒6.3的上方,该排水短管13的外端部伸出下侧预制外墙板1.4的外表面,排水短管13的内端部连通竖向减压空腔7;
步骤h:在竖向接缝内嵌入上侧竖向背衬棒6.1;
步骤i:施上侧竖向接缝胶8.1,沿上侧竖向背衬棒6.1的外侧表面、水平接缝开口延伸直至排水短管13处,排水短管13的四周通过上侧竖向接缝胶8.1和下侧竖向接缝胶接8.2密封。
步骤六,防护胶带粘贴:在竖向接缝和水平接缝的两侧粘贴防护美纹纸,边缘部位曲线粘贴,十字接缝处折叠使防护美纹纸呈现角状。
步骤七,防护美纹纸底涂:在防护美纹纸上均匀涂抹,底涂的干燥时间为30分钟~8个小时,底涂超过8小时,应重新进行底涂施工。
步骤八,密封胶配制和搅拌:配制竖向接缝胶和水平接缝胶,用手持搅拌机搅拌15分钟,胶内掺入颜料的颜色与预制墙体表面的颜色保持不一致,胶需要在三小时内用完。
步骤十,施胶:在竖向背衬棒的外侧表面以及相邻外层面板的端面之间满涂竖向接缝胶;在水平背衬棒的外侧表面以及相邻外层面板的端面之间满涂水平接缝胶,使刮刀将密封胶压紧。
步骤十一,除去防护胶带:除去胶带时朝一个方向,一边去除一边将其缠在刮刀上。
步骤十二,养护接缝胶。
步骤十三,基底修补处理:
步骤a、在比较影响目视效果的部位、严重缺陷以及明显超差部位需要先用角磨机打磨平整后,再用抗裂砂浆整体刮平处理后进行修补。
步骤b、对构件面层破损比较集中的地方不得已进行补修时,用腻子进行修补,其颜色应与混凝土表面颜色尽可能一致;如果难以达到一致,其颜色应比混凝土表面颜色稍浅。
步骤c、对混凝土构件表面油迹、锈斑、明显裂缝、流淌及冲刷污染痕迹等明显缺陷需进行处理,明显的蜂窝、麻面和孔洞需要处理,混凝土构件表面直径大于5mm以上的孔洞和宽度大于0.3mm以上的裂缝需进行充填修补,并且以采取距墙面5m远处观察,以肉眼看不到缺陷为衡量标准。
步骤d、错模部位的高差在5mm以上时,用錾刀铲平,需要砂轮机磨平时,磨后需用外墙柔性腻子抹平填充修补平整,同时立即刮掉多余的腻子。
步骤十四,打磨处理:对所有构件的表面都用砂布进行精细打磨,打磨必须彻底,使混凝土原始的基底光泽显露出来;对修补过多的部位打磨若出现腻子脱落,则需要重新调配腻子进行修补、打磨,直至完成。
步骤十五,颜色调整:第一次调整的时候尽量做到调整面积较大,为下次颜色调整做参照,先调整修补过多的部位以及色差严重区域,等待整体混凝土水化反应一致的纹理出来后,再进行整体调整,对于严重部位允许保留一部分颜色不一致的情况,避免因为局部而影响整体,调整完毕后,须用砂纸背面把细小的颗粒打磨掉,便于墙体吸收均匀。
步骤十六,涂装:
步骤e、墙体调整颜色后2-3小时,采用滚涂方式进行共2遍底涂。
步骤f、底涂完毕后1.5-2小时,采用滚涂方式进行共两遍面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