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编机温度可调针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45946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经编机温度可调针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经编机的编织机构,特别是涉及经编机编织机构中的针床。



背景技术:

现有的经编机针床,诸如槽针床、舌针床、针芯床、脱圈针床、沉降针床和导纱针床,各针床均包括一个由金属材料制成的床身,床身上具有针块安装面和床身安装及加工面,在床身的针块安装面上分别安装槽针块、舌针块、针芯块等。

现有经编机针床的床身大多采用镁合金材料,能减轻针床的重量,但床身容易受到环境温度影响而发生形变,因此大大影响了针床的成圈稳定性,经常出现漏针、跑纱等事故,导致针床的成圈编织不准确,降低了织物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通过简单结构,即可有效防止针床受环境温度影响而发生形变,提高成圈稳定性和织物质量的经编机温度可调针床。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这样一种经编机温度可调针床,所述针床包括槽针床、舌针床、针芯床、脱圈针床、沉降针床和导纱针床,所述各针床均包括一个由金属材料制成的床身,所述床身上具有若干个表面,在所述床身的至少一个表面上贴覆有用于调节床身温度的加热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加热带为石墨烯加热带,所述石墨烯加热带通过粘合剂粘结固定在床身的至少一个表面上,所述石墨烯加热带上具有电极,所述电极与电源电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加热带为内层采用镍铬合金带作为电热材料、外层采用无碱玻璃纤维作为绝缘材料复合而成的镍铬合金加热带,所述镍铬合金加热带通过粘合剂粘结固定在床身的至少一个表面上,所述镍铬合金带上具有电极,所述电极与电源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所述床身上优选还安装有用于实时监测床身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经编机的电控装置电连接。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床身的至少一个表面上贴覆有加热带,在编织时,通过加热带对床身进行加热,使针床保持在一个合适的温度,例如31~32℃,从而避免针床受到环境温度影响而发生形变,防止漏针、跑纱等事故的发生,大大提高了成圈稳定性、准确性和织物质量。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施简便。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经编机温度可调针床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石墨烯加热带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镍铬合金加热带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3所示的一种经编机温度可调针床,所述针床包括槽针床、舌针床、针芯床、脱圈针床、沉降针床和导纱针床,所述各针床均包括一个由金属材料优选为镁合金制成的床身1,所述床身1上具有若干个表面,在所述床身1的至少一个表面上贴覆有用于调节床身温度的加热带2。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所述加热带2为石墨烯加热带,所述石墨烯加热带通过粘合剂粘结固定在床身1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图1所示石墨烯加热带粘结固定在床身1的两个表面上,当然也可以是一个表面上或三个表面等,图中未示。所述石墨烯加热带上具有电极2a,所述电极2a与直流电源或交流电源电连接,所述直流电源或交流电源优选与经编机的电控装置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所述加热带2为内层采用镍铬合金带2b作为电热材料、外层采用无碱玻璃纤维2c作为绝缘材料复合而成的镍铬合金加热带,所述镍铬合金加热带通过粘合剂粘结固定在床身1的至少一个表面上,所述镍铬合金带2b上具有电极,所述电极与直流电源或交流电源电连接,所述直流电源或交流电源优选与经编机的电控装置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床身1的表面包括外表面和内表面,加热带2优选铺设在床身1的外表面上,如图1所示。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所述床身1上还安装有用于实时监测床身1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经编机的电控装置电连接,图中未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工作方式,参见图1、2,经编机的电控装置接通直流电源或交流电源使石墨烯加热带通电对床身1进行加热,并通过电控装置和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和调节床身1温度,使针床保持在一个合适的温度,例如32℃,这样能有效避免针床受到环境温度影响而发生形变,防止漏针、跑纱等事故的发生。

经过试用,本实用新型有效防止了针床发生形变,避免了漏针、跑纱等事故,提高了针床成圈编织的准确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